近日,英国教育组织 所发表了2025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QS世界大学排名》与《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排名》、《ARWU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同为目前国际上较具公信力和代表性的四大大学排名。
引路留学深耕专注日本留学申请8年~
下面由引路留学的维波君来为大家整理下中日大学的排名对比。
本次中国有71所大学入榜,日本有49所大学入榜。去年为中国70所、日本50所,整体变化不大。不过,结合过去几年的中日排名来看会发现:
1、中国顶尖的北大清华排名逐步上升,日本顶尖大学的东大京大排名逐步下降。
2、日本的次顶尖大学(11-30名)在QS排名中逐年下滑国外在职学位班,QS201-600的大学只有4所,几乎断层。
2024年,日本有国立大学86所、公立大学103所、私立大学626所,合计815所大学(含短期大学、大学院大学等)。虽然看着大学数多,但有很多公立大学与上百所私立大学的在校生不足千人。
2023年新开设的位于山形县的电动行动系统专门职大学(電動モビリティシステム専門職大),只招了3名学生。
大致可以把日本的大学分为这么几个档次:
1)前 10 大学:以东大为首的旧七帝大、东工、早庆亚洲城市大学大学排名,相当于中国的前 10 大学。
2)前 60大学:
多为日本重要城市的国立大学(例如筑横金冈千广),以及顶尖私立大学(MARCH、关关同立),相当于中国的 985 /211大学或双一流大学。
3)前 200名大学:相当于中国的普通一本大学。
4)200 名以后大学:相当于中国的二本大学或民本院校。
下面来整理下知名度高的日本高校的名单亚洲城市大学大学排名,2025年QS日本大学排名(含中国大学排名对比),仅供大学做个参考,有需要完善的请私信,互相交流。
1、1名-10大学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
2、11名-30名大学
一桥大学、筑波大学、广岛大学、神户大学、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将于24年10月与东工大合并为:东京科学大学)、千叶大学、东京理科大学、大阪公立大学、横滨国立大学、横滨市立大学、东京都立大学、东京农工大学、长崎大学、熊本大学、冈山大学、金泽大学、新潟大学、上智大学、立命馆大学、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
3、31名-60名大学
群马大学、岐阜大学、鹿儿岛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埼玉大学、山口大学、信州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九州工业大学、电气通信大学、明治大学、青山学院大学、立教大学、同志社大学、国际基督教大学、芝浦工业大学、国际教养大学、东京海洋大学、岩手大学、静冈大学、中央大学、法政大学、关西大学、关西学院大学、茨城大学、近畿大学
4、61名-100名大学
京都府立大学、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丰田工业大学、奈良女子大学、名古屋市立大学、山梨大学、宇都宫大学、三重大学、山形大学、福井大学、富山大学、琉球大学、福岛大学、爱媛大学、鸟取大学、大分大学、宫崎大学、学习院大学、秋田大学、和歌山大学、弘前大学、岛根大学、高知大学、滋贺大学、北九州市立大学、小樽商科大学、静冈县立大学、津田塾大学、东京女子大学、日本女子大学、成蹊大学、日本大学、东洋大学、南山大学、专修大学、东海大学、京都产业大学、甲南大学、龙谷大学、
5、专业性强的大学(前100里重复的不再列举)
教育类:大阪教育大学、京都教育大学、奈良教育大学、福冈教育大学、鸣门教育大学、上越教育大学、爱知教育大学、宫城教育大学、北海道教育大学
工科类:会津大学、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室兰工业大学、北见工业大学、前桥工科大学、工学院大学
医学类:顺天堂大学、北里大学、东京医科大学、日本医科大学、独协医科大学、京都府立医科大学
体育类:鹿屋体育大学、大阪体育大学、日本体育大学
艺术类:东京艺术大学、京都市立艺术大学、金泽工艺美术大学、爱知县立艺术大学、多摩美术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东京工艺大学、女子美术大学、京都艺术大学、大阪艺术大学、桐朋学园大学、国立音乐大学、东京音乐大学、武藏野音乐大学
排名虽然可以为我们择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但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用娱乐的精神看待排名,用如炬的目光选择引路~
亚洲城市大学不承认,马来西亚亚洲城市大学国家承认吗?
国际高校扩展至国内招生的管理项目,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世界型高级管理人才。国内开班授课,让管理者兼顾事业的同时,通过在国内的多元化学习得到有效提升。那么亚洲城市大学不承认,马来西亚亚洲城市大学在职研究生国家承认吗?
一、国家承认
中国教育部认可的马来西亚高等院校,中国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可查。
中马已经签署学位互认协议,完成项目学习者获得学位通过留服中心认证受国内外认可。
二、招生项目
面向国内招收1.5年制、2年制工商管理MBA项目,充分了解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力求贴近中国当代热点。
招收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DBA项目亚洲城市大学不承认,马来西亚亚洲城市大学国家承认吗?,旨在为高层管理实践者及资深管理研究咨询者提供具有深度的应用型管理研究教育。
三、课程特色
★学费低廉
MBA项目学费仅6.8万元、DBA仅15.8万元,收费远低于同类管理学位项目。
★无需联考
无需参加全国联考,符合条件提交申请材料,资格审核录取制。
★国际师资
师资主要来源于清华、北大、复旦等校的博士或者博士导师教授,大师级的教授助力学员成长并顺利获得学位。
★延伸服务
定期邀请管理专家、企业CEO授课,独特的第二课程以及杰出的校友网络,为学员扩展高端人脉创造机会。
四、部分师资
【余颖】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EMBA责任教授;MIT高级访问学者。
【胡海鸥】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1988和1998年分别在该校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方向是货币理论与政策。
【周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系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会计学博士,曾兼任多家企业董事。
推荐查看马来西亚亚洲城市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申请人选择适合项目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报名入学。全年报名中,由院校审核资格通过,尽快缴费并安排项目学习。
亚洲城市大学上海点,领先上海20年?印度“第一城市”孟买,和中国上海差距有多大
从印度第一城市孟买领先中国上海20年,到印度再不努力就要被中国超越了,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比较似乎从来没有停过,而其中一个常见的比较是印度和中国的经济和城市发展。特别是,有人声称印度第一城市孟买比中国上海领先了20年。但这种说法是否真实呢?今天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孟买和上海都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级的商业中心和旅游胜地。然而,这两座城市在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
首先免联考在职研究生,从经济角度来看,上海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上海占地面积6340.5 平方公里,总人口2489.43 万人,2022年的GDP为44652.8亿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在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领域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尽管孟买也是印度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但其经济实力并不如上海。孟买的占地面积为431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104万,2022年的GDP为224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5700亿元左右,但看GDP的话,这个成绩确实不算太好,跟上海比的话有点不自量力!
虽然孟买不仅拥有高层建设,还有众多企业和富豪的聚居,印度首富甚至在这里建造了一栋27层的豪宅,但是,在这些豪宅的对立面,却存在着当地最大的贫民窟,那里的居民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生计,吃了上顿没下顿,与豪宅豪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孟买的交通状况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潜力。
在基础设施方面,孟买与上海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上海拥有现代化的地铁、高速公路和桥梁,其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系统也得到了高度发展。相反,孟买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来印度政府已经开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但在短时间内要实现与上海相似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文化和旅游方面,孟买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印度颇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孟买背依青山,面临大海亚洲城市大学上海点,领先上海20年?印度“第一城市”孟买,和中国上海差距有多大,有“皇后项链”的美称,孟买的旅游资源包括印度门,阿旃陀石窟群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此外,孟买的电影工业也十分发达,被誉为“印度电影之都” ,著名的宝莱坞就在这里。
而上海则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现代化城市风貌吸引着游客。上海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如枫泾古镇,外滩等,同时也是国内外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地。上海还以其时尚的购物中心、高档餐厅和独特的夜生活而闻名于世界。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放也进一步提升了上海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在教育和人才方面,上海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上海拥有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资源,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这些高校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人才。上海也是中国最大的人才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本地和外来人才资源,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比之下,孟买在教育和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印度拥有许多著名的大学亚洲城市大学上海点,如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等等,但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其教育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此外,由于印度的人口流动性较大,孟买的人才市场也比较不稳定。
总的来说,虽然孟买和上海都是亚洲的大城市,但孟买在经济、基础设施、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尽管孟买在旅游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但在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和改革力度。相比之下,上海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势。然而,要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上海还需要继续加强改革和创新,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