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
友好合作湖南财政(.)
湖南农业大学校徽
学校于1951年3月9日,由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时
名“湖南农学院”,同年11月****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03年的修
业学堂,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学校位于长沙市芙
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
新,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中文名:湖南农业大学
外文名:
简称:湖南农大
校训:朴诚奋勉求实创新
创办时
间:
1951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
型:
农业
主管部
门:
湖南省教育厅
现任校
长:
周清明
知名校
友:
邓秀新官春云杜占元邓小刚
所属地
区:
中国湖南
主要院
系:
农学院工学院理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等
硕士点:77个
博士点:47个
院士:3人
湖南农大
学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湖
邮编: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题写的校名
[1]
学校于1951年3月9日,由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
时名“湖南农学院”,同年11月****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03年的
修业学堂,1994年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学校位于长沙市
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校园环境幽雅,空气
清新,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
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先后获得一系列重大荣
誉和标志性办学成果:实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
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劳动模范等重大突破;两次荣获教育部本科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
层党组织”。
经过60年的建设,学校已由一所单科性的教学型农学院发展成为以农科为特色,农、
工、文、理、经、管、法、医、教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从1978年开始
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开
始招收留学生,2002年开始向国外高校派出本科学生开展交流、学习和培训。现有在校研
究生3200多人,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5000多人。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13万多名。
学校现有20个学院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设有65个本科专业、2个专科专业;
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6个国家品种改良分中心、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和科技成果
转化中心,1个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
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9个省(厅)级研究基地
(所),1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1个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8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在岗博士生导师195人,硕士生导
师512人,在职高级职称专家848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
技术人才、全国劳动模范、“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等98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
教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25人;有“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
省优秀教师等38人;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一、二、三层次人选、湖南省“优秀中
青年专家”、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后备人选、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等223人。
“十五”以来,学校加快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目前,建筑面积107.21万平方米,
除土地外的固定资产总额达12.4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66亿元,馆藏图书200多万
册,校园网“万兆为主干,千兆到楼栋,百兆到桌面”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完善。
“十五”以来,学校教学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
二等奖25项,在研国家级、省部级教改项目70多项;建成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18门;6
个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奖2篇;本
科毕业生年度就业率稳定在92%左右。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和“全国普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十五”以来,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9项,省部级奖128项;承担国家973、86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948项目,湖南
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0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4000余篇,其中SCI、
EI、ISTP收录论文56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30多部。校办科技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
有全资、参股、控股企业15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利税1400万元。学校被
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星火科技先进集体”。
学校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英、美、加、法、日、韩、意、澳等10多个国家的20多所
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澳大利亚南澳
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日本鹿儿岛大学和冈山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学院、菲律宾中吕
宋大学、波兰佛罗茨瓦夫农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
编辑本段学校校训
朴诚奋勉求实创新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94年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1975年创办衡阳分院、郴州分院、邵阳分院、黔阳分院、常德分院、湘潭分院
1952年专业调整,其中:林学系独立成立湖南林学院;园艺、农经、土壤、植物病虫
害并入华中农学院;农田水利科并入武汉水利学院;兽医科并入江西农学院;高农科独立为
长沙农校
1951 年 湖南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湖 南农学院(其
中:1941 年 湖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1947 年 湖南克强学院->1949 年 湖南大学农学院)
1950 年 湖南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
1934 年 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29 年 湖南省私立修业农业学校
1903 年 修业学校
编辑本段办学方针
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学校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创新教育,遵循“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爱校敬业,求真务实,
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农大精神;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和“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湖南、面向
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学研产结合,以农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把我校
建设成为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编辑本段教学科研
校现有20 个学院和1 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设有62 个本科专业、2 个专科专业;
10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7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权点,4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 个国家重点学科,1 个农
业部重点学科,12 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 个国家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1 个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1
个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 个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 个中国烟
草中南农业试验站,1 个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 个科技部药用植物
资源国际合作研发中心,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农业
部重点开放实验室,7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9 个省(厅)级研究基地(所),1 个全
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150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3 名(外聘一名),在岗博士生导师 191
人,硕士生导师505 人,高级职称专家830 人。4 人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称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 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 人,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 3 人,12 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岗位,教育部本科
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成员 6 人,63 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4 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 人,湖南省“教学名师”4 人,“湖南省新世纪121 人才工程”一、二、三层
次人选23 人,19 人获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26 人入选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
头人培养对象和后备人选,19 人被确立为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16 人遴选为湖
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十五”以来,我校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0 项,其中国家级奖8 项,省部级
奖102 项;共承担国家973、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
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948 项目,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省部级课题727 项。校办
科技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全资、参股、控股企业14 家,2008 年实现销售收入1.1
亿元,利税1000 万元。
学校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英、美、加、法、日、韩、意、澳、泰、新等20 多个国家
的20 多所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澳
大利亚南澳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日本鹿儿岛大学和冈山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学院、
菲律宾中吕宋大学、波兰佛罗茨瓦夫农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学校自1998 年开始
招收留学生。2002 年我校开始向国外高校派出本科学生开展交流、学习和培训。
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学校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创新教育,遵循“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爱校敬业,求真务实,
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农大精神;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和“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湖南、面向
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学研产结合,以农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把我校
建设成为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编辑本段各学院简介
农学院
农学院是一个以人才培养为先导,科研、开发为两翼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几十年来共培
养博士、硕士、本科各层次人才9000 多人,培育作物品种 150 多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3 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 150 多项,创经济效益 200 多亿元。学院设有5 个系(农
学系、草业科学系、植物科学与技术系、种子科学与工程系,烟草系),拥有1 个省部共建
实验室,1 个国家重点学科,1 个省级211 预备学科,2 个省级重点学科,1 个博士后流动站,
7 个博士点,8 个硕士点(含一级学科),另外还有招收农业推广在职硕士研究生资格。
学院现有正式教职工127 名,其中院士2 名(含兼职1 人),长江学者1 人,芙蓉学者
1 名,教授及研究员47 名(含兼职16 名),副教授及副研究员48 名(含兼职25 名)、博士
生导师37 名(含兼职14 人),硕士生导师53 名(含兼职37 人),博士后6 名,博士40 名,
在读博士4 名,硕士29 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 名,省管专家5 名,省级学科带头人
培养对象1 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 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 名。
学院现建有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水稻科学研究所、棉花科学研究所、苎
麻研究所、薯类旱粮研究所、草业研究所、现代农业中草药研究室等研究机构,为学院的教
职员工构建了科学研究平台,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基地。
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菲
律宾,印度、印度尼亚西、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建立了良好的科
技合作关系。
食品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创立于 1986 年。学院现有教职工 65 人,其中教授 12 人,
副教授22 人。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5 人,硕士生导师17 人,国家农业部高级专家2 人。教
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 人。学院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00 余万元,拥有国家农
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蔬菜专业分中心和湖南省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两个国家和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有20 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还与省内外20 多家企业有密切的技术合作
关系。近年来,共有60 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出版专著和教材50 余部,现有在研课
题30 余项,每年科研经费300 余万元。
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先后成立了6 个校级研究所,依托学院研究的技术,创办了数家颇
具影响力的校办食品企业,使数十种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工业化,产业化。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前身为湖南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 1951 年随湖南农学院从湖南大学独立出
来,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调整到华中农学院,1982 年恢复重建并开始本科生招
生,1994 年2 月更名为经济贸易学院,2000 年 9 月再次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006 年1 月
经济管理学院分为经济学院和商学院。
学院拥有湖南省省属高校第一个管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点,
拥有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农业推广硕士和高校教师硕士),
设有4 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00 多人,自考和成人教育学生835 人;硕士
研究生316 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3 人,农业推广硕士和高等教师硕士学位生298 人;
博士研究生97 人。
学院设有农业经济管理、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 4 个系,1 个省部共建综合实验室,
1 个资料室。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省级重
点专业、特色专业。“三农”问题研究基地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农村发展研究所
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首批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67 人,其中教授9 人,副教授1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20 多人;
硕士(含在读)近30 人;学院有专兼职硕士生导师19 人,博士生导师18 人;有湖南省12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 人,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2 人,培养对象1 人,省哲学社会
科学“百人工程”人选2 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 人。
工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溯源于1958年开设的农业机械化专业,1961年成立农业机械化系。
此后为适应学科发展,拓宽专业设置面,易名为农业工程系。1994 年与食品科技系组建成
立了工程技术学院,2005 年12 月经学校批准易名为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2006 年被评为校级A 类重点学科。
工学院现有教职工85 人,专任教师61 人,其中有教授7 人,副教授 21 人,高级讲师
1 人,讲师15 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5 人。博士生导师1 人,硕士生导师11
人。拥有较强发展后劲的学术梯队与师资力量,培养了校级学术骨干3 人,省青年骨干教师
培养对象3 人,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与农业机械学会理事2 人次,中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 1 人次,中国农业工程教育委员会委员 1 人次;担任二级学会副理事长 1
人次、常务理事1 人次,理事3 人次;国家一级学报编委会2 人次;二级学术刊物编委会5
人次。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湖南省培养动物养殖类专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摇
篮。学院前身为1950 年湖南省立农林修业专科学校畜牧兽医科,1959 年湖南农学院设立畜
牧兽医系;1988 年更名为湖南农学院畜牧水产系,1994 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时即设
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生理学等3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
位授权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渔业资源等6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
水族科学与技术和畜牧兽医(成教)等4 个本专科专业;形成了完整的高等教育养殖类专业
办学体系。
学院设动物科学、水产2 个系,动物营养、水产养殖等5 个教研室;动物遗传育种等4
个研究所;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专业实验室1 个,本科实验室2 个,追求饲料科技有限
公司等校内教学基地4 个。学院拥有1 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生理学、
渔业资源等4 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动物科学与水产养殖专业均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且
动物科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攻关课题,“十
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专利30 余项,育成“湘虹”、“湘益”2 个优质瘦肉型猪配套
系;建成“双百工程”基地20 个、学研产及大学生就业综合基地30 余家。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 年7 月。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信息工程系、电子商务系、公共课教学部、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农业信息技术中心(所)。
83 名教职工中,教授、副教授28 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10 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
(含在读)的教师66 人。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商务”三个本科
专业,拥有“农业信息化技术”硕士学位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4
年10 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获得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07 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课题80 余项,其中国家863 课题2 项、973 课题1 项,
省重点课题1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先后获国家级科研成果2 项、省部级3 项、校
级5 项。发表科研论文220 余篇,其中SCI、EI、ISTP 收录27 篇,国外刊物19 篇,国内核
心期刊100 余篇,2 篇获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2 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学院教学条件完备、仪器设备先进。现有专业实验室、公用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共31 个,
实验室面积近 2400 平方米,仪器设备近 1500 台(套),价值 1200 多万元。学院资料室拥
有专业图书近3000 册和数十种专业期刊,为学院各专业办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立于 1986 年,与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
培训基地合署办公。学院现有教职工42 人,其中专任教师28 人,教授5 人,副教授9 人,
博士生导师1 人,硕士生导师6 人,硕士以上学位25 人。现依托全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学
院设置本科专业10 个、硕士专业8 个,自办本科专业2 个(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在
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 多人。
理学院
理学院始于 1951 年基础课部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简介,1984 年更名为基础科学部,1997 年与原生物技术系、
校计算机中心、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合并,更名为理学院,2002 年计算机科学系从
理学院分离,成立信息工程学院,2005 年生物技术系从理学院分离,成立生物科学技术学
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 人,其中教授11 人,副教授18 人,博士生导师2 人,硕士生导
师12 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 名。9 名教师获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80%以上专
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师资队伍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
3 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专业(2000 年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1 年开设)、
材料化学(2009 年开设)
2 个硕士点: 应用化学(2003 年开设)、生物数学(2007 年开设)
资源环境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成立于1999 年9 月,由原资源系和环境工程专业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
以追溯到1951 年湖南农学院土壤化学专业,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和理学四大学科门
类,是湖南农业大学综合性强、适应性广、发展前景广阔学院之一。在校在籍各类学生2168
人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21 人,硕士研究生151 人,专业学位研究生70 人,全日制本科班级
29 个,全日制本科生838 人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学院,在校自考本科生900 人,函授生200 人;4 个教工党支部;5
个学生党支部,共有党员168 人,比例为20.07%。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2001 年,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合署办公,其前身为1955
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组。现设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四个本科
专业;拥有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博士点,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
究、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四个硕士点,以及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湖南
省农村文化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基地二个省级研究基地,以及高等教育
研究所、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三个校级研究所。
学院(部)现有教职工 79 人,其中专任教师 71 人;学生 812 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668 人,研究生144 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 人,副教授22 人,占总人数的49%;具有博
士学位教师7 人,占总人数10%。博士生导师2 人,硕士生导师20 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
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 人。近三年,培养博士(含在读)10 人;引进人才18 人。2004
年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和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30 余项;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1 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0 余项,获省级教学、科研成
果奖8 项。共出版著作19 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伦理学研究》、《人口学研究》、
《中国行政管理》等报刊发表论文 413 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0 余篇论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研究生,湖南农业大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生物科学专业本科项目介绍
如今有很多中外合作的留学项目,可以在国内先上学,然后再到国外拿海归文凭。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湖南农业大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一、项目概括
本专业通过中外合作教育模式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研究生,湖南农业大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生物科学专业本科项目介绍,国内3年(对接国外合作院校前3年课程),国外合作大学本科学习1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生物学基础理论、人体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和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和前沿,能在生物科学与人体基础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项目介绍
中外合作办学者
中方: 湖南农业大学
外方: of , UK(英国格林威治大学)
办学层次和类别:本科学历教育
学制4年
招生人数:120人(在湖南农业大学年度招生规模内统筹安排)
招生方式: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
颁发证书
中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外方: of in (生物科学理学学士学位证书)(赴国外学习1年者)
三、学费说明
通常来说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比较贵,少则2-3万元/年,通常都是5-6万元/年,10-20万元/年也有,但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比普通专业录取分数低10-20分,甚至有些学校低20-30分,那些本身有出国意向、家庭条件不错但分数不够目标院校普通专业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
英国的格林威治大学,格林威治大学简介,“格林威治大学简介”—— “认识格林威治大学”
1. 介绍
格林威治大学成立于1890年,位于伦敦东南部的格林威治市。它是一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及欧洲大学协会成员之一。格林威治大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四个校区的大学,包括格林威治校区、剑桥校区、多佛校区和伦敦校区。
2. 学科专业
格林威治大学提供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位课程。其中最为著名的学科包括工程技术、商科管理、药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格林威治大学拥有一支充满爱心和创新精神的教授团队,他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卓越的教育和一流的学术研究。
3. 校园设施
格林威治大学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高品质的校园环境。它的多个校区设有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艺术中心等设施。学生们还可以加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组织,如体育协会、戏剧团、学生会等,参与各种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
4. 排名与声誉
格林威治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大学之一。它在全球排名中稳居前列英国的格林威治大学英国的格林威治大学,格林威治大学简介,“格林威治大学简介”—— “认识格林威治大学”,在英国排名中名列前茅。它的商科、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此外,格林威治大学拥有语言学和跨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国际知名研究中心,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