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3位教师、16位校友当选2019 IEEE
清华新闻网11月28日电(通讯员 田阳) 近日,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The of and ,IEEE)公布了2019年新选会士()名单,在295名新选会士中有3位清华大学教师和16位清华校友。
3位清华教师分别是: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教授魏少军、计算机系教授孙富春、电子工程系教授杨帆;16位校友中有5位目前在国内工作、11位在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就职,分别是:北京大学教授邓小铁、香港大学副教授姜立军、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晓冬、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周东华、四川大学教授徐泽水,美国德州大学拉马尔分校教授樊学军、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技术官张晓松、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许主洪、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邢波、美国奥本大学教授毛世文、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副教授屠卓文、IBM研究院首席工程师程慷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宋晓东、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察、美国杜克大学副教授李海、美国莱斯大学教授钟林。
左起:魏少军、孙富春、杨帆
魏少军,1982-1984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991年在比利时蒙斯理工大学微电子学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国外在职学位班,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主任、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目前致力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研究,数字系统高层次综合技术研究,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研究和可重构计算芯片技术研究。因在集成电路智能卡和可重配置设备的研发中发挥领导作用而当选。
孙富春,1986年和1989年先后在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自动化系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7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研究领域为智能控制、机器人与飞行器的导航与控制,网络控制系统,人工认知系统的信息感知和处理。近年来主要从事非线性系统的神经模糊建模、控制与滤波研究。因在非线性系统神经网络控制及机器人操作应用领域作出的贡献而当选。
杨帆,1997年和1999年先后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底作为“百人计划”入选者回到清华大学工作,现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研究领域为RFID传感器、微带天线、反射阵列、可重构天线、电磁带隙结构、电磁数值方法。因在界面电磁学领域的贡献而当选。
上左起:邓小铁、姜立军、何晓冬、周东华、徐泽水、樊学军
中左起:张晓松、许主洪、邢波、毛世文、屠卓文
下左起:程慷果、宋晓东、张察、李海、钟林
邓小铁,1982年在清华大学力学系获得学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前沿计算研究中心讲席教授。姜立军,1996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何晓冬,1996年在清华大学精仪系获得学士学位,现任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深度学习及语音和语言实验室主任。
周东华,1996年12月调入清华大学工作,2008-2015年任自动化系主任,现任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徐泽水,2005-2007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现为四川大学商学院教授。樊学军,1989年在清华大学力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拉马尔分校教授。张晓松( Zhang),1989年和1993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现为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技术官。
许主洪,2002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学位,现任新加坡管理大学信息系统学院教授。邢波,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双学士学位(生物),现为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毛世文,1989年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习,现为美国奥本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无线工程研究和教育中心主任。屠卓文,1996年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程慷果,1995年和1997年先后在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现为IBM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宋晓东,1996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张察,1993年保送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习,1998年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现为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李海,1998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00年在清华大微电子所获得硕士学位,现为美国杜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钟林,1998年和2000年先后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现为美国莱斯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是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学会,1963年1月1日建会,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IEEE在160多个国家中拥有近42万会员,其中50%以上来自美国以外地区。
IEEE 为学会最高等级会员,是IEEE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每年由IEEE同行专家在拥有高级()或终身(life)等级的会员中评选,当选人需要对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或应用作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当年会员总人数的1‰。由于每年当选的IEEE 数量较少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清华大学3位教师、16位校友当选2019 IEEE FELLOW,因此当选的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好吗?,陈丹琦等16位华人入选谷歌研究学者计划,半数本科毕业于大陆高校,3位清华校友
作者 | 贝爽、青暮
4 月7日,谷歌研究院公布了2021首届研究学者计划( )获奖者名单。
根据名单显示, 本年度共评选了77个获奖研究,以及86位获奖者,涉及15个国家和50多所大学,其中华人教授16位。
本科出身于清华大学 的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陈丹琦、杜克大学新晋助理教授陈廷钧,以及犹他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 Ai均位列其中。 此外,其他13位华人教授中有多位本科均毕业于大陆知名高校,如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该计划 共涉及17个领域, 其中华人教授覆盖10个领域,包括算法与优化: (1人); 地理科学研究(1人);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2人); 移动设备(1人); 机器感知(3人); 自然语言处理(2人); 隐私(1人); 结构化数据/提取/语义图和数据库管理(2人); 安全(2人); 系统(1人)。
关于谷歌研究学者计划
谷 歌于去年3月正式启动研究学者计划,其目的是与教授开展合作,鼓励建立长期关系。 其官网显示,此次评选的标准为:
据悉,研究者计划将为获奖者最高提供6万美元奖金,用于支持教授的研究工作。
下面AI科技评论将获奖华人学者名单整理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6位华人获奖教授
1、信哲文( Shun),麻省理工学院
获奖研究: and
信哲文是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也是CSAIL的首席研究员。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米勒研究员,与UC伯克利统计学教授 一起工作。信哲文获得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学位,导师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Guy 。
信哲文的研究兴趣包括并行和高性能计算的理论和实验,涉及高效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以及高级编程框架的设计。最近的关注领域包括图分析、计算几何和字符串处理。他曾获得PLDI杰出论文奖、CGO最佳论文奖、SPAA最佳论文奖。
个人主页:
2、 He,康涅狄格大学
获奖研究:-Aware and Cross- and for Urban Smart
He目前在康涅狄格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他曾在密歇根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实时计算实验室(RTCL)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他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了博士学位,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
He的研究兴趣包括:网络物理系统、移动与普适计算、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他曾获得IEEE MASS 最佳论文荣誉提名奖和谷歌博士生奖研金。
个人主页:
3、J immy Ba,多伦多大学
获奖研究:Model-based with World
Jimmy Ba是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他在 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学位,硕士学位(2014年)和本科学位(2011年)也是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导师分别是 Frey和 。他是CIFAR AI主席,曾获得2016年机器学习研究生奖学金。
Jimmy Ba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开发用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效学习算法上,并且对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也很感兴趣。他是Adam算法的提出者之一(这篇论文已经获得超过7万的引用)。
个人主页:
4、 Ai,犹他大学
获奖研究:-
Ai是犹他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他在2014年本科毕业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并在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获得了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导师是智能信息检索中心(CIIR)的W. Bruce Croft教授。
A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检索和机器学习的相关主题上。目前正在研究针对信息检索问题的深度学习技术,包括ad-hoc 检索、产品搜索/推荐和排序学习。
个人主页:
5、 陈廷钧 ,杜克大学
获奖研究: – and – -Wave
陈廷钧是杜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兼职助理教授(2021年秋季起全职担任)。他于2014年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于202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导师是Gil 教授)。
陈廷钧的研究兴趣是无线网络和系统领域,包括物联网(IoT)、能量收集网络、全双工无线、大型天线系统、毫米波网络以及光无线网络和边缘云。
他曾获得哥伦比亚工程莫顿·弗里德曼纪念卓越奖、奖学金等,还获得了ACM 2016最佳论文奖和ACM 2019最佳论文入围奖。
个人主页:
6、魏敏晨,香港理工大学
获奖研究: of for Smart Phone
魏敏晨 ,现任香港理工大学颜色与照明实验室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15年12月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工程系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2015年10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好吗?,他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香港理工大学,并于2020年晋升副教授。
魏敏晨博士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础颜色科学、针对影像系统(显示器、相机、AR/VR/MR系统)的颜色管理、及照明系统。其研究获得了香港研究资助局RG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香港机电工程署及工业界(、华为、大疆、WSP、欧普照明等)资助。
目前,魏博士还担任香港照明学会副主席、国际照明委员会第一分部和第八分部国家代表。
个人主页:
7、Xin Yu , 悉尼科技大学
获奖研究:Sign in the Wild
Xin Yu目前是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在此之前,他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担任研究员,拥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清华大学双博士学位。他是IEEE TPAMI,IJCV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好吗?,陈丹琦等16位华人入选谷歌研究学者计划,半数本科毕业于大陆高校,3位清华校友,IEEE TIP,IEEE TNNLS,IEEE TCSVT,IEEE TMM,IEEE SMC等顶会的同行审稿人,也是ICCV,CVPR,ECCV,,ICLR,AAAI,WACV 计划委员会成员。
其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相关主题。他在2020年在顶级会议发表论文14篇,其中《 Cross- for Video Sign 》获得了年最佳论文奖提名;《Word-level Deep Sign from Video: A New Large-scale and 》获得了年最佳论文荣誉奖。
个人主页:
8、朱霖潮, 悉尼科技大学
获奖研究:Sign in the Wild
朱霖潮,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为悉尼理工科技大学ReLER实验室讲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视频表征学习,无监督学习,自监督学习,小样本学习,迁移学习。
曾在CVPR、ICCV、ECCV、AAAI、、ACM MM、IJCAI等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共发表34篇,其中一作10篇。
个人主页:
9、陈丹琦,普林斯顿大学
获奖研究: and of NLP
陈丹琦,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她在高中期间参加第 20 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 获得金牌被保送到清华姚班,后直博到斯坦福大学。
其博士毕业论文《 and 》获得了斯坦福 的最佳博士论文奖( Best Award);论文《A Fast and using 》,被称为深度学习依存分析方法的“开山之作”,她和曼宁教授提出的方法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将解析速度提高了 60 倍;此外,她还在 ACL 和 EMNLP 获得杰出论文奖。
陈丹琦的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具体研究兴趣包括开发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学习语言和知识的表示及其相互作用;建立实用的系统,包括问题解答,信息提取和对话代理。
个人主页:~/
10、Kai-Wei Chang,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获奖研究: to in Cross-
Kai-Wei Chang,2017年起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算机系助理教授,此前曾在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系担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谷歌引用数超过 13000。
本科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获得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双学位;2007年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国立台湾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随后,2010年赴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 Don Roth 教授。2015年取得博士学位,并继续在微软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曾获得 EMNLP 2017 最佳长论文奖、 2010 最佳研究论文奖、NSF 资助、2021年斯隆奖学金。
个人主页:~/
11、王宇翔(Yu-Xiang Wang),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获奖研究:, and More with
王宇翔,现担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在加入UCSB之前,曾在 AI研究中心担任科学家。
他的研究方向为统计机器学习,包括趋势过滤、差异隐私、子空间聚类、大规模学习/优化、强化学习等。其在ICML、、CVPR等顶会发表了多篇相关研究论文。
个人主页:~/
12、吴 文津( Wu),哥伦比亚大学
获奖研究: data for ML
吴文津,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 他拥有加州理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并在担任博士后。
他曾获得VLDB 10 years(2018 )奖,ICDE和VLDB的最佳引文奖, 2016最佳系统演示奖,NSF 奖。
其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处理,他的目标是使所有技术级别的用户都可以快速有效地理解他们的信息。他对最终改善用户与数据之间的界面的解决方案感兴趣,并使用从数据管理,系统,众包,可视化和HCI等领域借用的技术。
个人主页:
13、商静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获奖研究: Text via Weak
商静波现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 San Diego)计算机系和数据科学学院担任助理教授。2014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2019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数据挖掘方向的博士学位,师从韩家炜教授。研究方向为文本数据的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方法等。他的研究成果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曾获2015年Yelp数据挑战赛Grand Prize、2017年 PhD 。
他的研究兴趣为数据挖掘及应用程序,具体包括文本挖掘,信息提取和自然语言处理;大规模文本网络的结构化挖掘;了解和改善深度神经网络;跨学科应用(例如,生物医学,物联网等)等,目前大部分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开发有原则的数据驱动方法以及高效的机器学习模型。
个人主页:
14、冯煜(Yu Feng) ,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获奖研究: Using
冯煜是UCSB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他获得了UT 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是Isil 教授。他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冯煜的研究兴趣包括编程语言、程序分析和验证、程序合成以及安全性。更具体地说,他想通过构建自动化工具,以合理、准确和可扩展的方式保证系统所需的行为。他曾获得ACM 杰出论文奖和ACM 杰出论文奖。
个人主页:
15、田园(Yuan Tian),弗吉尼亚大学
获奖研究: Using
田园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助理教授。她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导师是 Tague教授。
田园的研究重点是为现代和新兴系统的隐私性和安全性开发新颖的技术。通过对程序分析、协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和建模,以了解风险,并开发安全且可保护隐私的系统。她的工作已经在诸多平台中得到了现实应用,例如,,和iOS。她曾获得NSF Award、 Award、NSF CRII Award、CSAW最佳论文奖(第三名)。
个人主页:
16、 Li,芝加哥大学
获奖研究: for Deep Tasks
Li是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系统组)的助理教授。在加入芝加哥大学之前,她曾担任英特尔实验室的高级研究科学家。她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并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双学位)和数学科学硕士学位。
Li曾获得NSF / SRC计划资助、Intel Labs Gordy Award(Intel Labs的最高荣誉)、欧洲设计和自动化协会杰出论文奖、IEEE国际测试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ACM Great Lakes on VLSI最佳论文奖以及IEEE VLSI Test 最佳论文奖。
个人主页:~/
谷歌官博:
500元卡时GPU资源「限时」免费领!
并行AI云 面向AI深度学习和高性能计算,提供A100、V100、T4等丰富的云算力资源;预置、等环境,开箱即用;三线专家团队7×24小时在线提供多元化服务国外在职学位班,助开发者提升科研效率,降低科研成本。
欢迎扫码免费体验~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好吗?,山东大学学报
余东华, 男,安徽安庆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2005-2007),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 )哈斯商学院访问学者(2010-2011);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竞争政策、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
近年来,已在《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经济研究》《复旦学报》《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经济管理》《天津社会科学》《世界经济文汇》《改革》《南开管理评论》《南开经济研究》《经济评论》《经济学家》《经济科学》等CS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期刊全文转载4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多篇,其中SSCI论文4篇,EI收录论文3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部,在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等出版合著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20多项,主持完成发改委、国土资源等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的发展规划与战略等横向委托课题30多项。
获得山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励12次,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励2次,其他科研奖励10多次。2014年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学生会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2015年被学校评为“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并获得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励;2016年被山东大学研究生会评为第八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18年和2020年被评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优秀教师;202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和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工作简历:
2022.8-现在,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2020.11-2022.8,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2018.10-2020.11,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2009.9-2018.10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好吗?,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规划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2010.9-2011.9,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商学院访问学者
2007.9-2009.9,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系副主任
2005.9-2007.8,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
1999.8-2005.8,山东省济南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副处长
学术兼职: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2018-2023)、工业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工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产业融合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2018-2023);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低碳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入选者;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省级“名师送教”师资库成员、山东生态文明学院兼职教授;
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共济南市委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智库联合会副会长;山东省科技咨询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学会常务理事;
济南市政府“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专家委员会委员;
经济管理中国学派60人论坛创始成员;
多所高校特聘客座教授,多家企业咨询顾问,多个智库专家成员,多省反垄断执法机构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反垄断与规制经济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产业组织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留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和国家人才项目的同行评议专家;
《改革》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好吗?,山东大学学报,《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经济评论》《经济与管理研究》《产业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多家核心期刊收录机构的评刊人和赋分专家。
主要奖励:
2023年山东省第三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1年山东省第三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0年山东省第三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9年山东省第三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1年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8年山东省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4年山东省第二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7年山东省第三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6年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5年山东省第二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4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国优秀图书奖;
2009年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0年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国优秀图书奖;
2012年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6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2009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
2014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6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8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9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19年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22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2023年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2023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2015年宝钢教育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奖;
2018年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2年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5年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奖;
2016年山东大学“十大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2014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优秀老师”奖;
2018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优秀老师”奖;
2020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优秀老师”奖;
2015年以来,多次获得学术期刊年度最佳论文奖。
可以承担的教学课程:
微观经济学(本科、硕士)
宏观经济学(本科、硕士)
产业经济学(本科、硕士、博士)
反垄断与规制经济学(本科、硕士、博士)
管理学原理(本科)经济研究与论文写作(硕士)产业组织理论专题(博士)
高管在职培训专题课程:管理学前沿专题、创新思维与管理创新、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新旧动能转换、未来产业发展、新工业革命、现代化经济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等。
部分代表性学术成果:
(1)余东华、孙婷、张鑫宇:《要素价格扭曲如何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2期。
(2)余东华、孙婷:《环境规制、技能溢价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5期。
(3)余东华、张明志:《“异质性难题”化解与制造业碳排放EKC再验证》,《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7期。
(4)余东华、吕逸楠:《政府不当干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0期。
(5)余东华、刘滔:《基于H-模型的横向并购单边效应模拟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1期。
(6)余东华、马路萌:《反垄断法执行中相关市场界定的临界损失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7期。
(7)余东华:《横向并购效率抗辩中的最低要求效率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9期.
(8)余东华、于华阳:《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2期。
(9)余东华、芮明杰:《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与企业边界变动》,《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0期。
(10)余东华:《基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的价值流动与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12期。
(11)于良春、余东华:《转型期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的测度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12)余东华、张维国:《要素市场扭曲、资本深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当代经济科学》2018年第2期。
(13)余东华、张鑫宇:《知识资本投入、产业间纵向关联与制造业创新产出》,《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3期。
(14)余东华:《以“创”促“转”:新常态下如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天津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15)李捷、余东华:《农业生产率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基于城市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16)余东华:《激励性规制的理论与实践述评:西方规制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CSSCI),2003-7;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全文转摘,2003-10
(17)余东华、范思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财经科学》2011年第8期。
(18)余东华、胡亚男、吕逸楠:《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路径与产业选择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19)余东华、胡亚男:《环境规制会阻碍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么:“波特假说”的再检验》,《产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2期。
(20)余东华、邱璞:《产能过剩、进入壁垒与民营企业行为波及》,《改革》2016年第10期。
(21)余东华、邱璞:《产业政策偏好、社会责任属性与民营企业绩效》,《财经问题研究》2017年第7期。
(22)余东华、李捷、孙婷:《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高新化”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23)余东华、吕逸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评价与预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5期。
(24)余东华、芮明杰:《基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知识流动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第4期。
(25)余东华、芮明杰:《模块化分解、网络化重构与制造业价值链整合:兼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复旦产业评论》2011年第2期。
(26)芮明杰、余东华:《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技术创新思想的演进与发展》,《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6期。
(27)芮明杰、余东华:《制度选择、规制改革与产业绩效》,《重庆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6期。
(28)余东华:《美国制造业市场集中趋势及其作用机制》,《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11期。
(29)余东华:《论中国垄断行业改革中的管制重建》,《改革》2006年第8期。
(30)余东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竞争优势与结构优化机制》,《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31)余东华:《技术创新与垄断市场结构的可维持性》,《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32)余东华:《中国制度变迁中的所有制改革与产业组织演进》,《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期。
(33)余东华:《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中国家电业的市场集中》,《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
(34)余东华:《产业融合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5)余东华:《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与演进》,《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36)余东华:《中国工业市场集中的U形假说及其验证》,《中国产业经济评论》2005年第1期。
(37)余东华:《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发展》,《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38)余东华:《基于模块化的企业价值网络及其竞争优势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
(39)余东华:《财政职能定位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40)余东华:《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竞争优势》,《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第5期。
(41)余东华:《美国反垄断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亚太经济》2008年第1期。
(42)余东华:《基于模块化的网络组织竞争优势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43)余东华:《政府与市场:一个管制经济学的视角》,《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1期。
(44)余东华:《转型时期中国反行政性垄断中违法判定原则的选择》,《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45)余东华:《地区性行政垄断、产业受保护程度与产业效率》,《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46)余东华:《地方保护能够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吗》,《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第69-78页。
(47)余东华:《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对新自由主义的重新审视》,《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48)余东华、王青:《行政性垄断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软科学》2009年第8期。
(49)余东华、刘运:《科学发展观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50)余东华:《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51)余东华:《国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978-2007的省域面板数据的DEA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52)余东华:《价格歧视、经销商串货与反垄断分析》,《财贸经济》,2010年第4期。
(53)余东华:《相关市场界定的SSNIP方法-局限性及其改进》,《经济评论》,2010年第2期。
(54)余东华:《欧美并购规制政策中效率条款的演进及对中国的启示》,《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55)余东华、乔岳、张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控制中的安全港规则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56)余东华:《基于模块化网络组织的柔性战略研究》,《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1期。
(57)余东华、牟晓倩:《行政性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管理》2013年第2期
(59)余东华:《中国并购评估审查中如何引入效率抗辩》,《经济学家》2013年第3期
(60)余东华:《经济学转向与重构:模型、事实与社会实在论》,《学术月刊》2014年第4期
(61)余东华、陈晓丹:《行政性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5期
(62)余东华、张海东:《相关市场界定中的次优替代品选择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63)余东华、刘滔:《横向并购单边效应模拟分析》,《财贸研究》2014年第3期
(64)余东华:《加拿大并购反垄断审查中的效率因素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2期
(65)余东华:《欧盟并购反垄断控制政策的演进与效率因素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66)余东华:《横向并购反垄断控制的福利标准选择研究》,《复旦学报》2012年第6期
(67)余东华:《横向并购反垄断审查中的效率因素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68)余东华、水冰:《信息技术驱动下的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财贸研究》2017年第9期。
(69)张明志、余东华:《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碳减排路径与产业选择》,《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1期。
(70)余东华、巩彦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反垄断与松管制——兼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理论学刊》2017年第1期。
(71)张明志、余东华:《制造业低碳化导向的供给侧改革研究》,《财经科学》2016年第4期。
(72)孙婷、余东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与要素价格关系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6年第5期。
(73)李捷、余东华:《官员更替频率、经济增长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软科学》2016年第5期。
(74)孙婷、余东华、张明志:《技术创新、资本深化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环境规制视角的实证检验》,《财经论丛》2018年第1期。
(75)李捷、余东华、张明志:《信息技术、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基于“两部门”论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9期。
(76)张明志、余东华:《中国制造业隐含碳分布及绩效评价——兼论“供给侧改革”的绿色理念》,《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年第9期。
(77)孙婷、余东华、李捷:《基于FRIT框架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兼析环境规制的非线性效应》,《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