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疫情影响,赴美学者数量有所下降,但美国先进的科研环境及良好的人文氛围仍然吸引着很多学者赴美进行研究交流并有所收获。知识人网小编这里援引一位美国博士后的回忆文章,以飨读者。
作者:秦鑫2009年-2011年分别在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回国已经10多年了,回想起当年在美国做博士后的日子,还是有很多感慨,所以在这里分享一下留在记忆中的当年生活工作片段,就当是纪念。
一、记忆中关于温暖的片段
1.笑起来很好看的 Bus司机
我在美国工作的第一个实验室是位于南阿拉巴马州(South )莫比尔()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那里的人大部分都非常地热情和友善。
还记得我第一次乘坐Bus(公共汽车)去实验室,因为没有经验,以为美国的公交车和中国大部分的公交车一样都是自动投币1-2元,所以我就带了一些(美元)。上了车才发现需要5个(相等于1.25美元),当时我就傻眼了。然后我就问司机投2个行不行,当司机得知我是刚到美国时,便说你就投1元吧。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司机知道我还要再换乘另外一辆Bus的时候,他告诉我:在莫比尔,从一辆Bus转到另一辆Bus上,如果中间时间间隔不超过30min(分钟)的话,凭借票据是可以免费换乘的。当我下车的时候,他不仅给我了一个免费换车的小票,还专门把我带到了我换乘的那辆车上,告诉那辆车上的司机等我到站的时候提醒我一下。
司机是位黑人大哥,有着整齐而洁白的牙齿国外在职学位班,笑起来很好看。
2 .胖胖的阿姨
还是在公交车上博士后在美国,有一次我和一位白白胖胖的阿姨并排坐在一起。阿姨很健谈,可能对东方人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于是问了我很多问题。当她了解到我是第一次到美国而且在当地并没有任何亲人的时候,阿姨就拿出一张小纸条给我留下了她的名字和电话,告诉我说如果需要帮助的话,可以和她联系。
阿姨应该是典型的美国大妈吧,很慈祥。
3. 帅帅的Paul
因为美国的公交系统太不发达了,坐了一个星期的公交车后,我决定要尽快买一辆二手车。实验室的老板让技术员Paul带我去看二手车。
Paul是土生土长本地人,对车很在行。他很奇怪我为什么那么着急买车。我告诉他因为我住的地方太远了,周围也没有其他在所里工作的同事,每天搭乘公交车太浪费时间。他知道后对我说,那在你买到车之前,我来接送你吧。我后来才知道,Paul住在实验室和我住的地方之间,也就是说他每天都要多走很多路来接送我。我当时真的很感动博士后在美国,我在美国博士后的工作生活片段,不知道要怎么感谢Paul,可是他却淡淡的说:“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以后你遇见需要帮助的人去帮助他们就好了”。
二、记忆中关于规范的片段
1. 仪器设备的定时检查
美国很多设备仪器的售后服务做得非常到位。
我所在的研究所有数个超净工作台的通风管是连在一起的。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工程师一年至少会来检查2次。除了超净工作台,其它仪器设备例如:各类显微镜、凝胶成像设备等的维护频率也非常高,而且每次维护也捎带着进行一次使用操作的培训。工程师们都非常敬业,一般在所里一呆就是一天。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听到培训内容,工程师一般一次讲解面向的听众不会超过6个人。大家轮流去听,工程师一天下来至少要讲5-6次。
2.完善的培训制度
除了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研究所还有各种各样的其它培训。其中实验室安全培训必不可少。
实验室的总管Judy是个老太太,时不时就拿出安全盒里的各种材料问我们:“如果酸不小心撒在地上了,要用这里面的什么去处理?”。然后是实验动物的培训,没有结业证,是不能进行动物操作的。还有专门针对博士后的培训,想来那时采用的就是今天所谓的PBL教学模式了,我们每6个人一个小圆桌,每个桌子上有一位老师,然后大家根据手里的材料讨论一个话题。话题五花八门,如为什么要申请基金,为什么要发表论文,什么是学术不端,什么是歧视……讨论的大部分都是我们中国人认为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每次讨论完总会让我们觉得:这些我们认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对于每一个科研人员而言,是应该先认识清楚的问题。
还有一个训练让我记忆尤为深刻,那就是消防演习(fire drill)。基本1个月1次啊,每次火警的那个刺耳铃声一旦响起,大家就要按照通知里的路线有次序地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安全地带;Judy有时还会拿着一团布来到我们细胞间门口说:“这是一团火,你们要怎么办?”
3.严格的管理制度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实验室十分严格的管理制度。
我们之前接受的各种培训,可不仅仅是走个过场。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不按照培训中的规范进行实验操作是可能被取消实验资格的。这一点和10多年前的中国相比,真的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我们的有一项实验需要对小鼠进行冠状动脉结扎手术以用来模拟急性心肌梗死。记得每次手术完,老板都会叮嘱我要按时去给小老鼠的食物里放止疼药,并且一定要在鼠笼的标签上进行记录,否则就可能被取消动物实验。另外,在美国实验完毕的小鼠也不能随随便便进行处死,而是把它们放在一个密闭的笼子里,通入氮气,迅速让小鼠死亡以减少其痛苦。
留在记忆里都是些美好片段,虽然这是10多年前的经历了。但是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文建设和科研管理而言,可能也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美国读几年博士后,读两个博士,是种什么体验
不知不觉,我们发现,身边多了许多双博士的超级学霸。感觉他们的才华会满满地溢出手机屏幕,一个博士学位都承载不了。
例如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现任院长白重恩,他既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数学博士,也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白重恩1963年出生于南京的一个教师家庭,1983年获中国科技大学数学学士。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报道称,大学毕业后,白重恩考入中科院数学所读研究生。当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访问中科院时,在老师的安排下,丘成桐和白重恩进行了一番交流。后来,尽管研究生还没念完,白重恩便在丘教授的推荐下出国留学。
之后,白重恩分别于198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博士,199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任教于美国波士顿学院、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2004年加入清华经管学院。其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发展、公共经济学、金融、公司治理以及中国经济。
◆ ◆ ◆ ◆ ◆
还有医学、理学双博士,长江学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外在职学位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副所长曾凡一,近年来荣获了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以及第六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等奖项。登上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谢谢了,我的家》节目的嘉宾曾凡一,也具备着“一心多用”的超凡技能。
曾凡一带领的“诱导多能干细胞”项目,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她开过个人演唱会,出过唱片;她可以一连泡在实验室许多天,也能够弹琴、跳舞、作曲。一面是严谨的科学思维,一面是自由的艺术灵魂,曾凡一立体而多面,每一面都折射出她人生的五彩缤纷。
◆ ◆ ◆ ◆ ◆
卡内基-梅隆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张千帆,作为北大法学院教授和我国著名宪法学家,曾回忆道当时“弃理从文”从物理学博士转向政府学博士的原因:
“以前的工作与成功只是一种自我陶醉,和中国的现实离得太远了。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或许不是这些传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尽管他从来没有否认过它们的重要性),而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思想、新知识,至少对于像他这样身在国外的留学生是如此。因为中国从来鼓励自然科学研究,中国人也很聪明,不会缺乏这类人才;但社会科学却很不一样,国内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 ◆ ◆ ◆ ◆
另外,如今作为国内第一名也是唯一图灵奖获得者,物理、计算机双博士姚期智,自2011年起担任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如果你了解他的学术造诣,也会知道这一奖项也是实至名归。
姚期智生于上海,迁居香港,又移民台湾,姚期智在台湾大学完成了物理学学士学位后,赴哈佛大学就读物理学博士,师从 1979 年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 。随后,他只花了两年时间就拿下了伊利诺伊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 ◆ ◆ ◆ ◆
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双博士学位获得者,可能非音乐双博士王力宏莫属。王力宏因为他帅气的外貌、低沉的嗓音以及音乐上的创作天赋,在娱乐圈圈粉无数,堪称是娱乐圈的常青树。但其实他不仅光有颜值他还有才华,王力宏是伯利克里音乐学院和威廉姆斯大学毕业的博士,妥妥的一枚专注音乐世界的学霸。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一个博士学位都够呛了,那么这些具有双博士学位的男神和女神,可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读双博士到底值不值得?
对于科研工作者和正在读博士的学子们,如果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结合实际(年龄、精力、金钱、发展)觉得没有问题的话,再读一个博士博士学位是有帮助的。特别对于硕博连读,具有很大的年龄优势。
一般来说,读双博士的人才,一般是出于几种目的:
其一,国内读了一个博士,再去国外同一个学科的另一个方向读第二个博士;其二,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读完一个换一个不同的专业读第二个;其三,可能想研究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有点交叉,其背景是由几个学科组成的,有了这个研究兴趣,换了学科读另一个博士。
但是先要想明白的是,为什么要去读第二个博士,再权衡一下自己各方面的考量:时间、家庭、经济、职业规划等。不建议读两个相同专业的博士,不如直接申请本专业的博士后。对于当前学位转硕士同时申请下一个博士学位来说,可以放弃当前学位申请下一个博士。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能申请到好学校的博士,那说明你的成果已经足够多了,那应该也够你当前博士毕业的了。
在自己精力、时间、金钱等主观与客观条件允许下,读两个博士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不过建议的是:一个博士学位为工作而读;一个博士学位为兴趣而读。
读博士其实主要就是学研究方法,假如你已经有一个博士学位在手,说明你的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储备已经很完善了,那么读第二个博士学位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得心应手的。
总之,要不要读两个博士学位主要还是看个人爱好与兴趣。如果是出于求职心态,可能双博士的性价比一般,除非十分有把握第二个博士学位能提前毕业,否则去读个博士后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做博士后而不是做双博士学位,可能与专才比通才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应社会需求有关。
即使拥有多个博士学位,但是工作也只能大概专注于一个领域,而所读的其他学位是否就是一种对自己时间精力的浪费,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呢?即使以后从事交叉领域的工作,也完全可以在工作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
做博士后是对博士专业的拓宽和延伸,可以增加专业竞争力。博士后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在美国读几年博士后,读两个博士,是种什么体验,半年到两年一站都是有可能的。
鉴于双博士和博士后本质上是不同的,要是喜欢博士期间的工作,决心以后要走科研这条路了,那就可以从博士后开始职业生涯。要是不喜欢博士期间的工作在美国读几年博士后,但是以后还是想做科研,也可以从博士后开始你的职业生涯。所以,对于双博士学位的人才来说,做不做博士后,不是取决于读几个博士,而是取决于终生想要从事的职业。
◆ ◆ ◆ ◆ ◆
最后不得不说,由于国内学位法不承认副导师和双重学籍,所以双博士一般只能毕业后再申请另一个。考虑到现在年龄具有巨大的的现实机会成本风险及时间成本,除非有把握在找工作时有较大的优势,不然,在国内读双博士需要慎重选择。
无论如何,双博士也好,博士后也罢,最重要的还是尊重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工作需求,以及兴趣爱好。
而对于那些具有双博士的男神和女神,两个不同博士学位交织的生活,在别人眼中也许很难很累,但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双博士如同DNA的双螺旋一样,是天然相合的互补,在生命中不可分割,并驾齐驱。
在美国读个博士后需要几年,在美国读博士后需要几年时间
介绍
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是许多毕业生的选择。博士后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研究领域,并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贡献。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通常需要2到3年的时间,具体的时间取决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要求。
如何计算博士后研究的时间?
在美国,博士后通常是在完成博士学位之后进行的。博士后研究的时间通常是由援助者或导师向申请人表示其自己的兴趣和可用经费的。在许多情况下,博士后时间线可能会增加,如果项目需要更多时间和研究。博士后的时间计算也可以受限于项目的性质和目标。总体来说,在美国进行博士后通常需要2到3年的时间国外在职学位班,这也是为了确保研究人员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研究领域。
影响博士后研究时间的因素
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申请人的个人兴趣、专业、导师的研究区域和项目的性质等。在某些领域在美国读个博士后需要几年,如科学领域,博士后时间线可能会延长,因为项目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此外,如需参加讲习班或课程,也可能增加博士后的研究时间。因此,对于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的人来说,了解和计算博士后的时间非常重要。
结语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为创新、技术和研究的中心。因此在美国读个博士后需要几年,在美国读博士后需要几年时间,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对于那些希望在研究领域内取得进一步发展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通常需要2到3年的时间,这取决于申请人的导师、项目的性质以及研究人员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因此,在应用之前,了解博士后时间计算以及申请过程对于确保成功的研究经验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