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第一届国际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会展中心拉开大幕,本届大会由子谦国际创业教育学院联合中国中电国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等共同举办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专业,主题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萤火工场“场主姐姐”熊宇红和来自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加拿大瑞尔森大学、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等10多位外国专家,来自国内100多所高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湖南省教育厅、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贵安新区等相关政府部门,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深圳电子商务协会等产业行业协会以及部分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在智能硬件产业服务平台方面进行了分享及交流。
大会开幕现场
萤火工场场主熊宇红现场分享《产教融合下企业双创服务》
熊宇红女士详细介绍了萤火工场智能硬件双创服务平台的使命和各个服务模块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专业,『聚焦』萤火工场亮相首届国际双创教育生态大会,以及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萤火工场如何抓住机会国外在职学位班,深入加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契机。熊宇红说道:萤火工场基于元器件分销出身,直击创客产品实现的痛点,它能够帮助到小创新创业者们(包括大学生们)从最初的创意阶段开始,支持他们产品实现。
基于电子信息产业设计链服务平台的定位,萤火工场还打造了样片中心、方案中心、萤火学堂、萤火实验室等特色服务模块,受到现场国内外教育专家、产业界人士的热烈追捧。
本次大会为期三天,围绕“世界环境与教育变革”、“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以大学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等分主题,大会安排了12场精彩演讲。除主题演讲外,大会还设计了3场分论坛、2场访谈互动、1场创新创业教学法工作坊。
子谦国际创业教育学院院长黎怡杭致辞
子谦国际创业教育学院首席专家、河北地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兼教学总监朱燕空主题演讲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教授主题演讲
全球玉山科技创始人、美国百人会理事、晓龙基金会董事长曾宪章主题演讲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创业中心教授、执行主任Alex F. 主题演讲
深圳前海易联科技有限公司CEO(运营 体验中心)任丽峰主题演讲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教授主题演讲
此外,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教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获得者David 、约翰摩尔大学创业中心主任、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创业中心主任 A. Grant、前海国际资本管理学院院长李洪、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国际教练联盟认证专业教练鲁华章也做了精彩分享。
本次大会是由工信部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信息博览会(简称:CITE,是亚洲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展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萤火工场在6号馆*****双创成果展和1号馆中电港展位均有产品和服务展示。
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
9月10日至13日之间,我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与“城市历史保护与发展团队”共同邀请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John )的杜江涛老师来我校进行系列学术讲座,同时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
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起源于1823年成立的利物浦技术文学院,经过数百年的成长融合在1970年成为利物浦理工学院。到1992年升级为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并成为英国北方大学联盟的创造成员之一。杜江涛老师的学术讲座分4场进行,讲座主要围绕建筑设计教育、建设设计方法、国外科学研究方法、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等主题展开。
2018年9月11日,杜老师结合我校学科特色,进行《英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基本方法和策略——以北英格兰为例》讲座,讲座由建筑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城市与历史团队汤羽扬教授主持。讲座以北英格兰不同城市的工业遗产实践为例,通过介绍英国工业遗产的概念、认定标准、名录收入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归纳了英国工业遗产保护基本方法和策略。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英国政府、公众、设计师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态度及方式方法。报告内容对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当代欧洲建筑教育——环境设计》讲座中,海涛杜老师结合建筑与规划学院二年级本科生的建筑设计(一)课程进行了报告。讲座以环境设计为例,介绍英国、美国、瑞典等国家的建筑教育特色,强调当代西方建筑教育更注重对依托技术运算、技术分析手段获取科学支撑的方式进行建筑艺术创作培养,并注重发挥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积极作用,加强公众参与。同时,以瑞典隆德大学、英国巴斯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物浦大学及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为例,介绍如何在建筑教育中引入技术手段,通过对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光环境分析、空间心理学分析等,促进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培养建筑师的基本素养与责任。讲座中师生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利物浦约翰摩尔斯,针对国内外建筑教育差异、学科差异、学科交流等杜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深入地讨论,对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和世界视野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计一个用脑来“看”的建筑空间——进展:脑科学理论和环境设计》讲座中免联考在职研究生,杜海涛老师结合自己在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介绍了当代西方国家关于建筑空间设计方法的新趋势,即研究人脑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即通过人对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即时反映,总结其对应的规律,提出适合人心理舒适和生理健康的城市与建筑设计方法和策略。他从脑科学出发,从跨学科的角度切入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开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视野。
在最后一个讲座《如何有效的在设计实践中发现研究点?》中,杜江涛老师讲围绕在建筑研究中怎样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如何寻找和选用研究方法、如何分析和总结研究成果、如何撰写国际英文学术文章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并结合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选择适用于建筑学专业的SCI期刊、SSCI期刊中的典型论文进行逐一讲解分析,帮助教师和研究生获取有效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向和国际学术论文发表的经验与信息。很多青年教师参加了讲座,并与杜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通过本次学术交流,杜海涛老师就目前城市设计行业热点、重点问题,以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报告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传递了国际前沿的学术理念,活跃了科研学术气氛,鼓励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大胆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对我校的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费用,看英国双创教育之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观感
“搞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创业”
–访问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David 教授自己曾经是个创业者,常常被大学请去为学生做创业辅导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费用,渐渐萌生了做专职教师的想法。2003年机会来了,他被位于北爱尔兰的女王大学聘用了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费用,看英国双创教育之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观感,原以为是去为学生做创业辅导,去了才发现自己的任务是要在整个教学体系里植入创新创业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贯穿到各个专业的教学当中。
这可是个艰巨的任务,首先是没有现成的做法可以借鉴,如何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各学科呢?自己曾经创过业,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躲是躲不开的。于是David发挥了自己的企业家精神,做出了一套毕业生所应具有的能力体系( )。下一步就是要向教师们“推销”他这套体系了,困难可想而知。女王大学是罗素集团成员,是以科研为主的大学,教师们都忙着做科研,既没有精力也缺乏动力去研究教学。David知道自己没有权利去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这一套新理论,通过走访、约谈,发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于是决定把他们发展成“宣传员”。后来他发现那些抵触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 and )的概念不清楚,以为是要他们进行颠覆性的教改。找到了症结,于是David把这个概念解释成领导力培养、探究精神、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们豁然开朗,自己平时做的不就是这些内容吗?老师们接受了David的能力体系,推广起来就很顺利了。2009年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女王大学获得了泰晤士报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称号(每年只有一所大学获此殊荣),David本人也获得了女王勋章。
2013年,David遇到了在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孤军奋战做创业教育的Emma 。Emma力邀David和自己一起“战斗”。入职后,David发现Emma所处的环境确实比较恶劣。全校只有她一个人在以项目的形式做创业教育(扶持学生创业),隶属部门年年变,曾经被划归到校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毕业生就业服务部。说起这些”遭遇”的时候,Emma说她之所以没有放弃,是因为她骨子里不服输,愿意接受挑战(这些不就是企业家精神吗?)。2013年Emma的春天终于到了,创业教育升格了,学校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隶属于工程技术学院。这一年David成为了她的同事。他们创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左边是创业教育(人才、创意和学习机会),中间内容是扶持学生创业(投资商、校友和利益相关者关系网),右边是客户和消费者。两人的精诚合作,再加上以工程学院为首的院长的支持,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获得了多个国家级奖项,也成功竞标承办今年的国际创新创业教育者大会(IEEC)。
在给我们介绍经验的时候,Emma和David多次提到在高校做创新创业教育无异于自己创业,需要企业家精神,不断创新,不畏艰难,不怕犯错。在谈到未来发展规划的时候,特意强调他们希望能和中国院校开展各方面合作,包括合作办学、教师和学生交流、合作科研以及合办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