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隆坡12月22日电 题:海外中文系如何扮演“文化桥梁”?
——访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子坚、中文系主任潘碧华
中新社记者 陈悦
创立于1963年的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近期迎来60周年庆典。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阿卜杜拉亲自出席庆典,并赞许中文系在为马来西亚社会培育人才、促进族群和谐上做出的贡献。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院长黄子坚、中文系主任潘碧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认为,马大中文系的特色在于其结合所在国情况,扮演了古今之间、不同族群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从而在文化传承、文化融合和文明互鉴上发挥作用。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能否请两位介绍下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的由来和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黄子坚、潘碧华:马来亚大学评议会于1961年通过设立中文系的决议。经过两年多筹备,1963年,马大中文系正式开课招生,成为马来西亚大学中第一个中文系。马大中文系的创办和成长,得到多位知名学者的支持。早在筹办期间,当时服务于剑桥大学的郑德坤博士就应马大校长奥本馨博士之邀,参与创建中文系的策划工作。中文系创建后,王赓武教授出任首任系主任(代理)。钱穆先生、何丙郁教授等都曾在马大中文系任教。
创立之初,马大中文系和当时海外的中文系一样,以汉学研究为重点。此后,结合马来西亚社会文化特色,中文系大大增加了中国传统典籍以及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文学的教学、研究比重。再之后,中文系将海外华人文化拓展为又一研究重点领域。
60年的历程中,马大中文系为马来西亚社会培养了一代代中文人才,他们广泛分布于政府部门、文教领域等。其中,为政府部门和文教领域培养的毕业生,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马来西亚现有9所大学设立中文系,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就是马大中文系历年来培养的。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出席中文系六十周年庆典。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供图
马大中文系还设立了红楼梦研究中心、马华文学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产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系与其他文化机构合作,完成了《红楼梦》马来文版的翻译。
中文系还在马华文学和华人文化的翻译、研究、推介等领域取得诸多成果,为马华文学发展及海外华人文化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新社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在两位看来,马大中文系当前的意义及可以发挥的作用为何?
黄子坚、潘碧华:首先,中文系的中文教育在当代社会依然具备重大意义。中国古人留下的诗词文章给我们美的熏陶和思想教益,这对个人修养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中国的古典诗词、古文,很多人在接触这些诗词文章后,会去寻找更多的篇章阅读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这让我们获得了对中华文化和中国山水一个认识和想象的空间。
长年以来,马大中文系培养出的人才,很多进入文教界,引导更多青少年接触中国的古典诗词、文章;又或者进入纸质媒体担任编辑,他们基于在马大中文系打下的文学和文化的基础修养,搜寻和编发优美的中文文章,分享给读者。这些马大中文系学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马来西亚华人。可以说,马大中文系一直以传承、发扬中华文化为重要使命,扮演古今文化传承的桥梁。
其次,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华人和华人文化在其中占有重要比例,与其他各个族群在此共生。马大中文系在马来西亚扮演着向其他族群传播、推广中华文化,促进文化融合的桥梁作用。
马大中文系举办中文诗词吟诵活动,中马艺术家共同演奏南音。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供图
马大中文系有个很重要的特色:从创立初期,我们就将招收的学生分为A、B组,一是为有华文基础的学生提供以中国语言及文学为主的课程;一是为没有华文基础的学生提供普通的汉学课程。而且在马大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始终保留部分用马来文和英文授课的内容。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培养出很多能够和马来西亚各族群沟通、交流,有能力将中华文化、中华典籍向其他族群进行推广、传播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一批对中国传统典籍和文化有一定了解的非华裔毕业生。马大中文系还长年坚持向马来西亚其他族群推介马华文学作品以及坚持开展海外华人研究。可以说,马大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马来西亚各族群之间的彼此沟通理解、各族群文化的多元融合作出了贡献。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学生耐心向到来参观的同学讲解。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供图
其三,当前也有不少国家的大学设置有中文系。但马大中文系植根于马来西亚在中国之外独有的、完善的华文教育体系。许多国家的大学中文系招收的大部分是未经过完整的中、小学中文训练的学生,而马大中文系大部分学生都经过相对完整的华文教育培养。这让马大中文系无论在教学还是研究上都超越了简单的对外汉语教学或汉学研究范畴。
不仅是中文系,我们在马大文学暨社会科学院还设立了中国研究所等机构,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领域广泛的涉中国教学、研究体系。这让马大中文系可以扮演其他国家,尤其是其他东盟国家通向中国文化学习和中国研究的“中转站”和“桥梁”。另一方面,马大中文系也对接中国的很多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比如,中文系目前开设的华文教育硕士班就很受中国学生的欢迎,马大文学暨社会科学院还和中国厦门大学深入合作,厦门大学在学院内开设“南洋工作站”。
我们相信,在本地社会文化环境下,中文系在作为马来西亚最高学府的马来亚大学始终有存在的价值、意义,始终可以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度马大中文系硕士毕业生与学弟妹的集体合照。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供图
中新社记者:未来马大中文系将如何继续发挥其特色?
黄子坚、潘碧华:正如之前所述,马大中文系有区别于其他国家大学中文系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也得到很多东盟国家院校的认可。目前,越南、印尼等国的大学中文系都在和我们进行接洽,希望开展教研合作。他们期待将马大中文系作为“中转站”,让他们的学生能先在马大中文系进行学习、培训,然后到中国深造,从而能循序渐进地得到成长。
马大中文系要继续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培植根基,其毕业生无论是进入政界还是进入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领域,都可以从各个角度助力华文教育持续成长、完善。另一方面,华文教育的稳定发展,又可以为马大中文系等机构输送新的力量。
马大中文系在向马来西亚社会推介中华文化和促进本土华人文化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但还需继续坚持努力,取得更大成效。(完)
受访者简介:
黄子坚。
黄子坚教授现任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院长,曾担任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马来亚大学全球计划与战略中心主任及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及沙巴历史研究等,曾出版多部相关论著。他还曾是剑桥大学莫德琳学院访问学者。他也是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
潘碧华。
潘碧华博士,现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教授。她是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荣誉文学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东西问|黄子坚、潘碧华:海外中文系如何扮演“文化桥梁”?,马来亚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马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等。
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难度,吴虹-英国剑桥大学访学心得
2015年英国当地时间9月2日晚18:40,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降落在希思罗机场。踏上英国的土地,我内心充满了憧憬与期待。历时多半年的申请和准备,我终于在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来到剑桥大学英文系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虽然回国已经两年时间了,但是,剑桥大学依然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那种不同的风格与别样的意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
一、 注重传统的传承与新传统的建立
剑桥这座古老的小镇,在古老中孕育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维系着英国文化传统的传承,体现着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英国的文化建设注重文化传统的延续,这一点在剑桥市、剑桥大学尤为明显。漫步在剑桥的大街小巷,就会获得深刻体验。在剑桥市,几乎所有的古代建筑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难度,那些拥有三四百年甚至历史更加悠久的古代建筑依然在使用,教师、学生以及当地居民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生活、工作和学习。那条有名的三一巷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外貌依然如故,没有经历任何拆迁重建,走出了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在英国大街上,经常可以见到一所所规模宏大的教堂,这些历史文物也在使用当中,在每周日举办宗教活动,其他时间安排讲座等其他活动,科学与宗教经常成为这些讲座的主题,这些主题不仅在400年前的英国存在,而且,在当今依然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关注。
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英国的一个响亮的文化符号。这一文化符号的建立并非偶然,而是经过英国政府以及英国所有大学的共同努力。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故乡的小镇斯特拉特福逝世。虽然莎翁在伦敦功成名就,但是却在故乡的小镇安度晚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斯特拉特福和伦敦从每年的4月23日开始举办莎士比亚戏剧节,各个知名学府均不甘落后。剑桥大学每年举行莎士比亚戏剧节,历时一个多月。期间,可以听到学生们排练的声音,在操场上随时可以见到穿着表演服的演员穿梭在小路上。
剑桥不仅注重对莎士比亚文学传统的传承,也注重时代因素,在塑造新的文学经典的过程中,维系着文学传统与价值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地方图书馆都参与到这一文化过程的构建。例如,剑桥的所有小学(其他地区的小学不了解)以及剑桥市政府和剑桥郡内的所有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罗尔德·达尔这位英国当代儿童小说家、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例如2016年暑假上映的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吹梦巨人》(BFG)就是他的作品,剑桥的所有小学,每年下半年都会举行罗尔德·达尔节。这一天,学校里的所有老师以及孩子们,都把自己打扮成喜欢的达尔作品中的人物,在学校举行集会,展示自己的装扮,并有班级轮流展示自己开学以来学习到的知识。这一天小学的所有活动都围绕罗尔德·达尔展开,老师们或者给孩子们讲故事,或者播放影片,通过每年一次的重复,罗尔德·达尔的文学作品已经成为英国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中的经典,我猜想,再过几年,J.K.罗林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也会获得相应的重视,成为一种新的儿童文学经典。
每年暑假,剑桥郡的所有图书馆都会组织 活动,所有的中小学生均可参加,只要读完六本书,并向图书管理员汇报以后,就可以集齐六张罗尔德·达尔卡片,之后获得证书与奖牌。在这一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使得罗尔德·达尔经典作家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与维系。
英国政府对文学传统传承的重视,加深了对英国中小学生对文学经典的理解和把握,使得人文教育在幼年时期就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在英国见到的每一样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深刻考虑到了人的因素,尊重各种状态的人的生存权力与活动权力。
二、文学传统与对人的尊重
走在剑桥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残障人士或者年纪较大的老年人独自驾驶轮椅活动。通过观察发现,英国有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和人性化服务,以使所有人都能自由地享受生活。英国所有公共场合的大门都是自动大门,所有的马路两端都有小斜坡供开轮椅的人自由地乘坐轮椅活动。公交车司机会特意走下车放下专门设计的踏板供轮椅上下。这些便利的设施,为充分发挥残疾人士的个人才能创造了必要条件。
英国在涉及到人类活动或者社会秩序方面的问题时,往往做得非常细致。在那些不准许机动车通过的马路上,虽然只有自行车和行人可以通过,但是,道路划分非常清楚。往往这样的马路被一条白线分开,左边上面画着一辆自行车,表示自行车可以通过;右边画着一个走路的小人,表示走路的行人必须走这边。经过一年的观察,英国人非常认真的遵守这一规则,几乎无人越界。
对于身体正常的人来说,也经常可以使用各种便利措施。以超市送货车为例,英国超市送货车包含保鲜车厢和冷冻车厢两部分。大型进货车的车尾可以折下来,直接可以连接到地面或者可以自动升降,给搬运货物带来很大方便。
也许从小受到这种文化传统的熏陶,英国公民的心态非常好,他们不焦躁、不浮躁,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身的存在感,都能感受到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即使是那些满身泥土的建筑工人、满身涂料的油漆工和粉刷工都非常自豪的去学校接送子女上下学,从他们的神态中根本感受不到自卑,与我国部分怕把地铁座位弄脏的建筑工人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个人认为,这是他们的文化使然,人人都有自身的权力,每个人的存在与劳动都受到尊重。
在英国,各类人群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2015年10月,在习主席对英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的第一天,英国各界在白金汉宫前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站在我们剑桥大学代表队旁边的就是藏独份子、法轮功份子等反华势力,他们不仅打出反动标语,甚至在主席到来时,喊反动口号。虽然如此,英国政府依然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但是,在他们喊口号喊得激动时,英国警察纷纷围过来,对他们小心提防。
在这之前的2015年9月,达赖喇嘛到剑桥大学做演讲,其反动本质遭到大量藏族同胞以及英国宗教界人士的质疑与反对。达赖在剑桥大学 做演讲时,反对达赖的英国宗教界人士纷纷聚集在 外面进行游行示威活动,揭露达赖的反动本质与欺骗本质。
三、剑桥大学与剑桥大学英文系的特点
剑桥大学与剑桥镇融为一体,可以说小镇即大学,大学即小镇。剑桥大学有着浓厚的服务地方传统。剑桥大学不仅为建桥镇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提供支持,也积极投身于建桥镇的教育与文化建设。
一年一度在春季举行的剑桥科技节和在夏季举行的剑桥夏季博物馆节,将处于神秘的象牙塔中的世界高等学府与当地百姓生活连接起来,为当地居民提提供了了解大学的机会。每次活动都经过剑桥市政厅、剑桥大学以及安格利亚大学以及相关公共机构的认真而周密的筹备。往往在活动开始前的两三个月,介绍活动的小册子就已经印刷好,被送到各个小学和一些公共场合,并有专门网站,供申请一些热门活动。
而对于剑桥大学的授课方式与讲座教师的自由让我倍感震惊。我想用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大权独揽”的讲座教师。
本人访学的学院是剑桥大学英文系(the of ),该专业成立于1919年,拥有一批杰出的英美文学与文学批评研究学者。我的研究方向是早期现代时期英国文学,这一研究方向是剑桥大学英文系的强项所在,在这里,我能够找到丰富的研究资料,倾听学术达人的讲座。
英文系本科生的课堂与众不同。每一门课程讲几次,由任课教师决定,可能是两次课、三次课、四次课、五次课等,但最多不超过八次。因为剑桥大学每年三个学期(九月份开始的米迦勒学期、一月份开始的四旬斋学期以及庆祝耶稣复活的复活节学期),前两个学期都是整整两个月,可以上八周课,最后一个学期考试占有部分时间,总共为七周。这一传统延续了几百年,并没有因为教学改革而发生任何改变,每门课程的讲授次数不会因为改革需要或者其他原因而被规定为“必须”在八次或者十六周内讲完。这一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有的知名教授的课,可能就讲两次。而且,每次课的上课时间非常短,仅仅为一小时。课程讲座一般安排在讲座大楼里,一楼入口处的墙壁上挂着电子显示屏,显示出每间教室中讲授的课程名称以及讲座教师姓名,如果有教师请假也会在上面显示出来。
就课程内容而言,剑桥大学英文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以英国文学中的第一位重要诗人乔叟为例,-Jones博士以乔叟与想象力为题,讲六次课;与之相比,国内英文系在英国文学课上将乔叟的时间不会超过两课时,内容以乔叟和他作品的基本介绍为主,不会过多涉及乔叟文学创作主题与艺术特色等。剑桥大学英文系对英国文学研究的细致不仅体现在乔叟研究方面,在对其他作家作品的研究方面,都是如此。英文系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没有教材,每次授课时,任课教师把授课提纲和阅读清单发给每一名同学,便于同学跟上教师的授课思路与课后把握研究方向,通过观察发现,每次授课就是一次专题讲座,内容不会与前面的讲座重复,而阅读清单也不会重叠。所以,英文系本科生的阅读量非常大。每次讲座结束之前,如果可能,老师会留出几分钟时间供同学提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往往很有针对性,老师们的解答也非常诚恳。每学年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内容往往是几门课程结合在一起的论述题,不仅考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也考学生对一些文学问题的理解。
绅士风度可以说是英国礼仪的代名词,但是,交流初期的好印象掩藏不了英吉利民族的些许傲慢与保守。英国人比较喜欢和英国人交流,我们作为访问学者,很难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不过,英国人的保守刻板也有好处,我们可以不去应付各种复杂的会议和讲座,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听自己想听的讲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会被过多干扰。说起英国人的刻板保守,可以举一个生动的例子,四旬斋学期的一个早晨,刮风下雨,遇到这样的天气,学生们也会逃课,平时颇有些人气的课堂一下子变得非常冷清,只有两人去听课,但是,授课老师依然认真地讲课,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讲课热情。
英国人的保守刻板是他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体现剑桥大学访问学者难度,吴虹-英国剑桥大学访学心得,但是,剑桥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却丝毫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充分的思想交流在这里体现非常明显,常常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短期访问学者或者访问学生。
剑桥大学至今保留着古老而独特的学院制。学院制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一名在册剑桥大学师生都有两重身份——专业身份和学院身份。学院负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起居,例如住宿、餐饮、学习以及宗教信仰等。这是剑桥大学学生的特权,我作为访问学者,无法感受这一点,颇为遗憾。
剑桥大学 访问学者,11.2 图灵 | 为何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11.2 图灵 | 为何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18.8MB
00:0013:42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刘伟。欢迎和我一起走进“20世纪十大思想家”。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岗位教授,在剑桥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目前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中心人工智能组的专家。
如今,电子计算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为我们创造了更加智能和便捷的生活,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兴未艾,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却是站在许许多多计算机先驱的肩膀上才能到达今天的高度。
图灵:人工智能早期的探索者
在计算机科学还处于萌芽和混沌状态的时候,他们是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图灵,便是公认的计算机理论和模型的提出者,是人工智能早期的探索者。
艾伦·麦席森·图灵(英语:Alan ,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
图灵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图灵这几个人有非常重要的发现和突破:第一,他突破了计算机可计算性和可判定性的问题。什么叫可计算性?就是一个问题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化解为可处理的数学问题,所谓的可判定性就是把人的思想、主观意识和客观手段怎么结合的问题。图灵恰恰就在这一点上实现了美妙的结合。他把计算机的计算性和可判定性进行了完美的统一。
另外,图灵还有一个很好的思想,就是关于人的智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有非常深入的思考。比如他对计算机是人智能的延续吗?这个问题的解答从图灵测试和图灵机的制造过程可以看出,他一方面有肯定的部分,同时又有很矛盾的地方,他认为在计算的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智能,同时也削弱了智能的成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家知道,所有的智能有两大块,一块是感性的,一块是理性的。实际上,人工智能模拟的更多的是理性的程序部分,而对于人的感性的算计部分,没有得到完美的体现。所以我们可以隐约感觉到,这一对矛盾同时存在于他的思想中。所以我们认为,图灵之所以伟大,突破了这两点:第一、可计算与可判定;第二、他把计算和算计完美地做了探索,引领了人思维的改变。
图灵可计算性对未来科学的发展剑桥大学 访问学者,尤其智能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关键是他能够发现很多的问题,可以梳理成计算性的问题:比如像定位的问题,咱们都可以用可计算性来实现,而且能够起到辅助,包括无人车、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等这些技术,都是可计算性所带来的。以前在没有图灵之前,这些大家感觉到有点科幻,因为不好落地,现在感觉到图灵的出现,图灵的思想可以让很多的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大家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完美衔接。但是有一点,大家在做把物理、梳理、生理结合的同时,发现了很多心理的问题或者伦理的问题,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图灵可计算性单纯很难解决的问题。
图灵曲折的一生
图灵的一生可以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概括。阿兰.图灵于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伦敦近郊的自治镇帕丁顿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现归属伦敦威斯敏斯特区,图灵13岁进入寄宿的谢伯恩中学,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只有数学例外,演算能力特别强,图灵还擅长赛跑,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图灵在运动会上参加赛跑冲过终点留下的照片。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1931年中学毕业以后,图灵想进入剑桥大学最著名的“三一学院”,但两次未被录取,只好进了剑桥大学的另外一所学院“国王学院”攻读数学。第一年的课比较浅,图灵很厌烦,没有好好学,结果在剑桥大学特设的一种叫的荣誉学位考试中只得了“二等”。好在他奋起直追,最后毕业时的数学学位考试还是拿了“一等”。1936年,图灵因发表论文《论高斯误差函数》而获得史密斯奖,并由一名普通大学生直接当选为国王学院研究员。事实与价值总是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虽然图灵在初中开始未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未能如愿进入剑桥大学的三圣学院,未能获得奖学金一等奖,但是他的人生价值在他之后的研究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价值是由人来创造的,图灵的人生经历激励着每一个人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1935年,图灵开始对数理逻辑发生兴趣。数理逻辑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数理逻辑用数学方法,也就是用符号和公式、公理的的方法研究人的思维过程、思维规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其目的是建立一种精确的、普遍的符号语言,并寻求一种推理演算,以便用演算去解决人如何推理的问题。
在莱布尼茨的思想中,数理逻辑、数学和计算机三者均出于一个统一的目的,即人的思维过程的演算化、计算机化,一致在计算机上实现。但莱布尼茨的这些思想和概念还比较模糊,不太清晰和明朗。两个多世纪以来,许多数学家和逻辑学家沿着莱布尼茨的思路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数理逻辑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许多概念开始明朗起来。
图灵机
但是计算机是一种怎样的机器?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如果计算和工作?在图灵之前没有任何人清楚地说明过,在图灵1936年发表的那篇标题为“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第一次回答了这些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的抽象模型,利用这种计算机,可以把推理化做一些简单的机械动作。图灵提出的计算模型被大家称作图灵机。
1936年9月,图灵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学习,并与美国著名逻辑学家、数学家丘奇一同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图灵的正常研究工作,1939年秋,他应召到英国外交部通信处从事军事工作,主要是破译敌方密码的工作。由于破译工作的需要,他参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他的工作取得了极好的成就,因而于1945年获政府的最高奖——大英帝国荣誉勋章(O.B.E.勋章)。
1945年,图灵结束了在外交部的工作,他试图恢复战前在理论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研究,并结合战时的工作剑桥大学 访问学者,11.2 图灵 | 为何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具体研制出新的计算机来。这一想法得到当局的支持。1945年,图灵被录用为泰丁顿()国家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始从事“自动计算机”(ACE)的逻辑设计和具体研制工作。这一年,图灵写出一份长达50页的关于ACE的设计说明书。这一说明书在保密了27年之后,于1972年正式发表。在图灵的设计思想指导下,1950年制出了ACE样机,1958年制成大型ACE机。人们认为,通用计算机的概念就是图灵提出来的。
《机器能思考吗》——赢得“人工智能之父”桂冠
1948年,图灵接受了曼彻斯特大学的高级讲师职务,并被指定为曼彻斯特自动数字计算机(Madam)项目的负责人助理,具体领导该项目数学方面的工作,作为这一工作的总结。
1949年成为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副主任,负责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曼彻斯特一号”的软件理论开发,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1950年,图灵编写并出版了《曼彻斯特电子计算机程序员手册》(The ’ for the )。这期间,他继续进行数理逻辑方面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同年,他提出关于机器思维的问题,他的论文“计算机和智能( and ),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深远的影响。1950年10月,图灵发表论文《机器能思考吗》。这一划时代的作品,使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1952年,图灵的同性伴侣协同一名同谋一起闯进了图灵的房子实施盗窃。图灵为此而报警。但是警方的调查结果使得他被控以“明显的猥亵和性颠倒行为”(同性恋)。他没有申辩,并被定罪。在著名的公审后,他被给予了两个选择:坐牢或荷尔蒙疗法。他选择了荷尔蒙注射,并持续了一年。在这段时间里,药物产生了包括乳房不断发育的副作用。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床头还放着一个被咬了一口的泡过氰化物的苹果。警方调查后认为是剧毒的氰化物中毒,调查结论为自杀。当时图灵41岁。
2009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康明(John -)发起了为图灵平反的在线请愿,截止到2009年9月10日请愿签名人数已经超过了3万,为此,当时的英国政府及首相戈登布朗不得不发表正式的道歉声明。
2012年12月,霍金、纳斯(Paul Nurse,娜比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里斯( Rees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等11位重要人士致函英国首相卡梅伦,要求为其平反。在英国司法大臣克里斯・格雷灵(Chris )的要求下,英国女王终于向图灵颁发了皇家赦免。英国司法部长宣布,“图灵的晚年生活因为其同性取向而被迫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认为当时的判决是不公的,这种歧视现象如今也已经遭到了废除。为此,女王决定为这位伟人送上赦免,以此向其致敬。”
好的,本节内容就到这里,本节内容中涉及到的内容和图片可以到文稿中查看。下一节,我将为大家介绍西方智能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欢迎转发海报
开启对未来世界的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