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花园·壶与镜》 2024年
《云中花园·40个瞬间》 2021年
隋建国于原中央美院后排房工作室门前1992年
《衣纹研究-掷铁饼者》 1998年
《时间的形状》 2006年至今
展览现场
后商
展览:跬步与徘徊:隋建国1974-2024 展期:展至2月28日 地点:青岛西海美术馆
西海美术馆展出“跬步与徘徊:隋建国1974-2024”,呈现雕塑艺术家隋建国50年间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轨迹。
从1976年完成第一张创作《愚公移山山河变》至今,隋建国一直是艺术领域的攀登者,从改良的山水画到观念的雕塑,再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改革。
1992年,隋建国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的“方位92”三人展上,展示了一系列石雕作品,并登上了《江苏画刊》(现名《画刊》)封面,开始崭露头角。1994年,隋建国联合傅中望、张永见,并邀约展望、姜杰先后逐次完成“雕塑1994系列个人作品展”(隋建国部分为“记忆空间:隋建国作品展”),它后来被命名为“雕塑1994”,标记着中国雕塑迟来的现代命题与当代意识。
同期,中国从北京上海等地逐级拉开了城市建设、市场经济等层面的巨量变化。中国雕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成规模地走向观念,同时也走向市场,中国雕塑家开始步入世界艺术现场。
在艺术实践中,隋建国的实践讲究递进、逻辑、连接,很少跳脱、飞转。他大部分作品都有实实在在的落处,比如落在实体空间、落在雕塑语境、落在古典思维等等,这使得它们多少区别于经典的现代艺术、变化中的当代与超当代艺术。在隋建国的心中,他的艺术生涯开拔于2006年年底开始做的《时间的形状》,他每天给作品上油漆,看着作品变大变重,看着自己变老,在他心中的问题,也越来越接近艺术的“极限”。
如果想研究写实雕塑,肯定要读罗丹、体会罗丹
北青艺评:中国现代雕塑受留苏和留法两个系统的影响颇深,又在传承中渗透了诸多社会变革导致的变化,使得雕塑的艺术形态相当复杂。
隋建国:我的研究生导师是留苏的。中央美术学院在我之前三任系主任都是留苏的,我是第七任,四五六任(钱绍武、曹春生、司徒兆光)都是留苏的。学苏联比较容易,图书馆非常多资料是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特别是雕塑。我学雕塑更受巴黎罗丹的影响,中央美术学院留法归来的雕塑教授集中,艺术上罗丹完全可以压倒苏派雕塑。一本《罗丹的艺术论》被我读烂了,如果想研究写实雕塑,肯定要读罗丹、体会罗丹。
我也是不断深入认识罗丹,甚至西方都有再认识罗丹的过程。1991年我在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第一次看到罗丹的原作,还有布德尔、马约尔,当时觉得如果说布德尔、马约尔塑造的是形象的话,罗丹塑的就是人的灵魂。1993年中国美术馆的“法国罗丹艺术大展”,我很仔细地看了,得到了印证,所以他在我的艺术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9年才第一次到欧洲在巴黎的罗丹美术馆看罗丹。2008年我做《盲人肖像》,又一次重新认识罗丹。
北青艺评:在诸多美术组织和活动大概定型中国当代艺术基底的时期,您的角色主要是旁观者?
隋建国:我都没参加。我比较慢热,当然我有我坚定要做的事儿。我在山东艺术学院留校后,在《美术丛刊》读到了包泡的文字和作品介绍,就到北京拜访他。还有毕业前,老师带我们去北京看展览,拜访一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其中就有包泡。留校后在山东艺术学院有点卷,我想要脱离那个卷,就想进入包泡在曲阳县创办的环境艺术学校。这个学校一边接工程,一边培养人,实际上是以工代学,我专门去考察,住了几宿,和包泡聊得很深入。
大学三年级法国读在职研究生,隋建国:把艺术当成工具也太小看它了,我和班里四个同学进行了一次全国考察,从济南坐火车到敦煌,再从敦煌到天水、成都、重庆、武汉、徐州,回到济南,一路参观博物馆、石窟、寺庙,主要是考察雕塑。在麦积山山崖下的溪流边,清晨我们正在用溪流里的水洗脸,偶遇了包泡老师。我们结伴从麦积山到成都、重庆,沿江而下,在宜昌分手。包泡老师给我的启发远超过其他老师。
我夫人说,你好容易有个留校机会,却要放弃,她不支持我去曲阳。我想我无论如何得去北京,考研究生。当时,清华美院(时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招在职研究生,同意收我,但山艺这边不同意。我这才决定报考中央美术学院。
我的基本功那时还是不行的免联考在职研究生,但我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思路很开阔,创作能力比竞争对手要强很多,我导师下决心招收我。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转折机会。
在巨大的浪潮冲击下立住脚,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
北青艺评:此前,您在山东艺术学院的作品算前卫吗?
隋建国:其实我在山东艺术学院的真正收获是,我作为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的缩写本)给了我新的思路,给了我一个支点。这本书对新潮美术的很多艺术家产生了影响。在巨大的浪潮冲击下立住脚,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你要说服自己。但是东方神秘主义是个不确定的东西,正因为不确定,挖掘得不清楚,包括西方人到现在也不能把东方神秘主义说清楚,所以它给了这几代人一个含含糊糊的精神支点,几乎以禅宗的顿悟来面对杜尚的小便池。
北青艺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您做了很多前卫的作品。
隋建国:其实也不算特别前卫。上世纪90年代,观念艺术开始流行,但我的那些作品更多表现了被压抑的力量。当时,我对《北京青年报》有感情,1999年年底,《北京青年报》发布了《影响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九件大事》,我的《地罣(音同挂)》就在其中。《地罣》体现了源于内心矛盾的力量,包括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中国与内部的关系、个人的局限性、个人面对社会的无力感。《地罣》的钢筋与岩石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指责,而是内向的反省,因为你始终是社会当中的一分子。
北青艺评:2000年前后您做出的那批作品,流传得相对广,其中有哪些艺术上、思想上的考虑?
隋建国:当年我在日本参展,策展方想节约成本,让我用射钉枪做作品,我做了一个穿过胶皮的作品。他们认为,这像是物派的作品,或者意大利贫困艺术的作品,说这种穿刺伤痛感反映了社会问题。策展人问了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我一下子被问住了,她问,中央美术学院的写实功夫亚洲第一,为什么不用写实的形象做作品?我琢磨了一会儿说,我想和他们不一样。后来我一直琢磨怎么用一个形象来做作品。直到偶然的机会由中山装意识到,这件覆盖了100年的衣服本身就是一个作品了。《中山装》很成功,一下子把一件习以为常的物品变成了艺术,变成了雕塑。其实我可以拿中山装直接展,但那就不是我了,我得把它变成雕塑才行。
北青艺评:您认为自己真正成长为艺术家是什么时候?
隋建国:2006年,我50岁,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时间不多了,然而我没有为自己做过作品。
本科毕业前后赶上寻根思潮,我也参加了一些。当时我想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能创造出中国现代雕塑的。老先生们,我导师那一代不管留法的、留苏的一定不可能了,我有可能去做一个创造中国现代雕塑的人。年过半百,我真的有了对时间的焦虑。而我已经有了经验,对什么东西焦虑,就要把它变成作品。
12月25日,我终于想明白了,做了《时间的形状》,这是我给自己做的第一个作品。那时候,我还在顺义罗马湖的工作室,年底来了一批友人和学生,有人问我最近想做什么,我说要做一个和时间相关的作品。说着说着,我拿一根铁丝在油漆里一蘸,比划了一下,说一天蘸一次。学生给我拍了照片,我说那就开始吧,蘸了第一下。当时正好是做恐龙、彩色中山装的时候,我用了很多油漆。我每天蘸油漆,每天确认一次,看着自己变老。
我对时间的思考,是受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影响。海德格尔说生命的根就在于它是有限的,它被时间所规定所牵制。时间是所有事物的宿命,是所有事物的根,原来雕塑都讲材料、讲造型,宽泛点说讲空间,但其实根在于时间。大概有十年时间,我沿着时间这个思路去寻找各种可能性,研究如何在作品中体现时间和空间的互相转换。
一个人完成现代中国雕塑是不可能的命题
北青艺评:您的作品会被付诸某种社会化解释,与中国符号、中国进程有关。但参考您的描述,实际上,您更多希望探索某种艺术本身的精神、态度。
隋建国:我认为,社会现实需要改变,但艺术不能是工具。如果把艺术当成工具,也太小看它了。
北青艺评:所以说,您的作品很多时候是关于一个身份、一个形象、一个主体的,是吗?
隋建国:是。我50岁时,意识到一个人完成现代中国雕塑是不可能的命题,我只能完成自我。
北青艺评:您的创作一直都是有抓手的。
隋建国:对,每个艺术家都有抓手。艺术能否实用地表达什么并不重要,艺术语言之间相互PK,本身就是个游戏,这个游戏让我入迷。我现在几乎不接受把艺术分成油画、国画、雕塑、3D、NFT、装置、观念的方式,这些只是技术分类,艺术家是运用不同的技术来展现自我。
北青艺评:早年间,您经常和展望、于凡、姜杰、李刚、王克平策划参与双人展、三人展、四人展、五人展。与此同时,您与展望、姜杰、于凡同事了半辈子。这种亲密的交流与合作,对彼此的促进在何处?
隋建国:我们几个在中央美术学院形成了一个氛围。当时发起五人展(“雕塑1994”,中央美术学院画廊)的是我和武汉的傅中望、济宁的张永见,他们到北京来找我,见面商量做展览,人多热闹气氛好,拉来了展望、姜杰、于凡,但于凡没有进来。后来我和展望、于凡有个三人小组。这样,我和展望、姜杰、于凡也成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核心力量。
我们几个人基本上都经历过观念艺术的洗礼。观念艺术相当于给全世界搭了个新的平台,以后大家都得在这个平台上展开创作。《盲人肖像》后,我找到了一种更深层、更有意思的东西,不像原来的观念艺术是脑筋急转弯或者悖论。
对我来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情更有意思法国读在职研究生,我也愿意接纳别人。尤其中央美术学院的氛围很保守,社会回潮时,很多人保守的本色又会显露出来。能找到几个人有共同想法、互相支持,生活就更愉快一些。
艺术已经没有边界了,只是去开拓
北青艺评:2010年,“雕塑——隋建国与他的几个学生”在成都A4画廊开幕,展演了梁硕、胡庆雁、琴嘎、王思顺等“雕塑5.0”雕塑家的作品。曾听一位艺术家说,某个阶段,艺术界主要是雕塑出人才,想来是这个阶段。雕塑出人才,这个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隋建国:中央美术学院并不代表中国艺术界,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系最先改革。我总想怎么做才能做好,怎么做才能长远。
写实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强项,但雕塑需要与生物、生理,以及背后的科学、社会直接挂钩,可惜当年徐悲鸿没带回来,只带回情感审美。我把雕塑系变成工作室,教学建立在工作室上,系主任不能干涉各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室主任说了算,办得好,学生选的就多。1997、1998年我开始试验,先弄一两个工作室,2001年彻底固定下来。
总体来说,改革带来了雕塑系活力的恢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届新生看到前面学生的成果,就会更有勇气超越他们,会越来越好。
北青艺评:雕塑到底是什么?从秦陵兵马俑、唐三彩、墓葬雕刻,到世界各地的雕刻、塑像等,雕塑如此之多,如此之杂。
隋建国:我也会操心这些问题。但很多人无非只关心艺术家成功不成功,艺术家能不能做出东西来。在今天的中国,既要通古今之变,还要通中外之变。
雕塑是什么?我经常问雕塑系的研究生、博士生,你做的作品是雕塑吗?从哪个意义上是雕塑?雕塑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说,它总归是实体、物质。人是肉身,虽说人有精神、有思想、有人格,但它们并不在肉体之外。肉身天然地理解物质实体,将其变成平面的符号、立体的图像,雕塑起的是这个作用。肉身的存在使雕塑成为可能和必要,即使在世界数字化之后也是如此。
从观念艺术开始,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已经泛化了,不再像过去那么具体。你说不清什么是艺术,只能说什么不是艺术。艺术已经没有边界了,只是去开拓。绘画、雕塑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去掉金钱、名誉,剩下的就是仪式,如果再去掉仪式,艺术便成了世俗的对象。我们今天面对的就是这个状况,当艺术成为个性解放的表达、性别差异的表达的时候,它其实变成了为社会服务的工具,艺术就失去了意义。
供图/西海美术馆
法国读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信息网
河南作为中国的教育大省,拥有众多招收在职博士的院校。本文将对2024年河南招收在职博士的院校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招生信息与院校排名,为有意向报考的读者提供参考。
一、河南在职博士招收的院校大全
序号
院校名称
类型
招生信息
院校排名
河南大学
综合性大学
采用申请考核制,每年春季和秋季招生。申请者需提交个人简历、学术成果、研究计划等材料,并参加面试和笔试。
河南省内领先,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
郑州大学
综合性大学
采用申请考核制国外在职学位班,与河南大学同时招生。申请者需提交相关材料,并参加面试和笔试。
河南省内仅次于河南大学法国读在职研究生,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
河南师范大学
师范类高校
采用申请考核制,与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同时招生。申请者需提交相关材料,并参加面试和笔试。
河南省内领先,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
河南工业大学
理工类高校
采用申请考核制,与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同时招生。申请者需提交相关材料,并参加面试和笔试。
河南省内领先,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
二、河南在职博士招生要求
条件要求
解释与说明
工作经验
通常要求申请者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以保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历要求
通常要求申请者具有硕士学位,有时也接受本科学历但需更多工作经验。
推荐信
需提供教育、工作背景的推荐信,证明申请者的学术和职业潜力。
申请单位支持
申请者所在单位需要支持其在职博士学习,可能需要提供相关证明。
学术成绩与能力
学术成绩需要达到一定要求,有时需要通过考试或面试来评估申请者的学术能力。
三、河南在职博士招生流程
步骤
流程描述
确定目标:选择攻读在职博士学位的领域和专业。
调研学校:寻找提供相关在职博士项目的学校和大学。
查看入学要求:了解每个学校的具体入学要求和申请截止日期。
准备文书材料:编写个人陈述、推荐信、简历等申请文书。
准备考试:如有必要,准备并参加入学考试(如GRE、GMAT等)。
提交申请:在学校网站上在线提交申请,并支付申请费。
定期跟进:确保你的申请材料已经被学校收到并进行跟进。
面试(如果有):有些学校可能要求面试申请者。
接受入学通知:一旦获得录取通知,决定是否接受入学邀请。
10
注册课程:如果接受入学邀请,按照学校的指导注册课程。
11
缴纳学费:支付学费或安排相关财务支持,如奖学金、助学金等。
12
开始学习:参加课程,积累学分,开展研究项目。
13
申请博士候选资格:完成必要的课程和考试要求后,申请成为博士候选人。
14
展开研究工作: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和项目。
15
编写博士论文:撰写和完成博士论文。
16
提交博士论文:提交博士论文并进行口头答辩。
17
最终答辩:通过口头答辩法国读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信息网,获得博士学位。
18
毕业典礼:参加学位授予典礼,正式获得博士学位。
法国读在职研究生,不脱产读博的3大方法!在职工作党必看!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希望通过获取在职博士学位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职业竞争力。但是如何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博士学业,成为了许多人的难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三种不脱产读博的方法,帮助在职人员实现工作与学习的双赢。
一、定向就业的统招博士
1.什么是定向就业的统招博士?
定向就业的统招博士是指考生通过参加各个高校自主命题的博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被录取后可以选择定向就业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允许考生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博士学业。对于那些希望在提升学历的同时保持现有工作的在职人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2.报考流程
报名: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目标高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如个人简历、成绩单、推荐信等。
考试:参加由高校自主命题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国读在职研究生,考试内容通常包括专业课、外语等科目。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复试:通过初试的考生需参加复试,复试形式可能包括面试、笔试等。复试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录取:复试合格后,考生将被录取为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通常会明确注明定向就业的相关条款和要求。
3.优势与压力
优势:
双证齐全:毕业后可以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与全日制博士无异,这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工作保障:无需离职法国读在职研究生,不脱产读博的3大方法!在职工作党必看!,可以在原单位继续工作,减少经济压力,同时还能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资源丰富:可以利用学校的学术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拓展学术视野。
压力:
备考难度:在职备考时间紧张,需要平衡工作、家庭和学习,这对考生的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读博费用:部分高校的在职博士培养经费较高,经济负担较重,需要提前做好财务规划。
学习时间:需要在工作之余安排时间上课和完成作业,时间管理要求高,可能会对个人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海外在职硕士项目
1.什么是海外在职硕士项目?
海外在职硕士项目是指考生通过申请海外大学的硕士项目,在职期间完成学业并获得硕士学位。虽然名称为硕士项目,但部分项目也提供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这种途径不仅能够提升学术水平,还能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职业竞争力。
2.报考流程
申请:提交个人简历、成绩单、推荐信等申请材料,部分项目可能需要参加面试或笔试。申请过程通常较为复杂,需要提前准备。
录取:通过审核后,获得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会详细说明项目的要求和安排。
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在线学习或参加短期集中授课,完成课程和论文。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进行调整。
3.优势与压力
优势:
国际视野:接触国际先进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方法,提升全球竞争力。这对于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展的在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灵活性高:学习时间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调整学习计划,避免了全日制学习的种种不便。
资源丰富:海外大学通常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压力:
经济负担:海外学习费用较高,需要承担学费、生活费等开支。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在职人员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语言障碍: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考生来说,这是一大挑战。
时间管理: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避免冲突。这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
1.什么是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
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是指考生通过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然后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已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特别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人士。
2.报考流程
课程学习:参加目标高校的博士课程学习,通过相关考试。课程学习通常以线上为主,方便在职人员灵活安排时间。
论文选题: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选题应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确保研究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论文撰写: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论文撰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考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论文答辩:提交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答辩是检验研究成果的重要环节,需要考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3.优势与压力
优势:
自由度高:无需参加统一入学考试,适合已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这种方式为那些无法参加统一考试的考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实践结合:可以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提升研究的实用价值。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和研究,不受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地点限制。
压力:
资格要求高: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通过相关课程考试。这要求考生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
指导资源有限:由于是非全日制学习,可能难以获得充分的导师指导。考生需要主动寻求学术支持,建立自己的学术网络。
论文质量要求高:博士学位论文需要达到较高的学术标准,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考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确保论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