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两起法国大学的合并案例震动了欧洲学术界–巴黎四大与巴黎六大合并为“索邦大学”;里尔一大、里尔二大、里尔三大进行合并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录取要求,更名为里尔大学。
近年来,法国公立大学的合并之势愈演愈烈。那么为什么法国公立大学要走上合并之路呢?有哪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呢?这种合并趋势又对我们留法学生有什么重要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解答这些疑问。
合并案例
之前已经有由马赛第一大学、马赛第二大学和马赛第三大学合并而成的艾克斯-马赛大学;格勒诺布尔一大、二大、三大合并为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
法国最著名的两起大学合并案是2014年12月29日年成立的巴黎萨克雷大学和近几年合并成立的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巴黎萨克雷大学合并了2所大学、10所大学校与7个研究所,其中包括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商业学院、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和巴黎第十一大学、凡尔赛大学等。合并后校园面积达1350英亩,有约60000名学生与10500名科研人员。巴黎-萨克雷大学筹委会主席 表示,该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前十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欧洲大陆第一。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SL ,也译为”巴黎科学艺术人文大学”),是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一流大学。巴黎文理研究大学在2017年泰晤士报世界大学声誉排名为全球第38(法国第一),在2018年泰晤士报全球顶尖大学排行榜位列第72(法国第一) 。法国政府大力推进的三大”卓越行动计划”( for )之一–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aris et -PSL ),简称PSL,由9所专长不同的巴黎高校/研究所(1所大学,6所大学校,2个研究所)合并组成,包括:以理科研究见长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以管理商科见长的巴黎第九大学、以工科见长的国立巴黎高等矿业学校、以医科见长的居里研究所等。PSL还包括CNRS(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INRIA(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部分实验室,及多个合作单位。
另外,巴黎三大、巴黎五大、巴黎七大以及巴黎十三大也预期会在2019年1月,发起合并方案。
合并原因分析:
在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让法国公立大学愿意走出这种孤军奋战的境地,主要有四个原因:
-国际竞争: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吸引更多的出色学生和老师,学校需要拥有一定的规模。
-加强合作: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员之间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这也需要相关机构拥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能够加强并团结学校之间的合作,加强专业课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学校拥有一定的规模来实现这些计划。
-资金需求:随着政府对教育支出的限制和现代经济形势的严峻性,规模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到处都在追寻着效率的最大产出。
-与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企业不可能想和过于分散的学校进行合作。企业需要一些有规模的合作方,并要求简化性程序。
合并优势:顺应时代的发展
这种合并趋势是法国公立大学面对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应对措施。对于现今的法国公立大学来说,尽管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具备优势,可是作为综合性大学,它们也存在着短板,在国际知名度以及一些国际排行中并不吃香。因此重新将本城市的各所大学合并,整合优质资源,是它们应对当前局面,做大做强的一个解决方法,以便提高自身的辨识度与科研教育实力,在国际教育中与英美澳加的知名一流大学共同竞争。
合并劣势:合并之路并不好走
合并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经费则是大学合并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了,据说巴黎第四大学和第六大学的合并预计将花费90亿美元。此外,各所大学还需要对课程、管理、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进行协调与整合,否则就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合并,但是实际上还是各管各的,并没有真正提高的效果。所以两所不同的大学要真正融为一体,预计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未来发展及对我们留法学生的影响
法国公立大学合并趋势仍在扩大,但发展的同时要避免走入误区:因为规模并不是成功的保证,追寻规模也并不意味着在教学研究水平上会有很明显的改善。学院的合并其实要求达到一种价值、一种所有利益相关方面都能够理解的逻辑,其中还涉及了教育方式与负责人的管理技巧。对于教师团队,研究员或学生来说,合并其实是一种文化碰撞,使本来在不同区域的团队间能够互相了解,互相合作,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简单。
对于我们的留法学生来说,公立大学的合并,我们认为是利大于弊的。诚然,高校合并之后需要一段的适应期。可是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之后对我们的好处是更大的。而且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提高之后,对于我们以后的就业求职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希望合并之后的法国高等教育能够更上一层楼,惠及我们的众多留法学生们。
留欧之星每年定期更新院校招生信息。以上信息如与院校官网不同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录取要求,法国大学合并汇总,请最终以院校官网信息为主。
申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本科,法国萨克雷大学申请条件
在不断的求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与此同时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接下来中国教育在线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法国萨克雷大学申请条件”,一起来看看本文的回答吧。
法国萨克雷大学申请条件
1、巴黎萨克雷大学本科申请条件
学历要求:申请者需要具有高中、中专或职高以上学历。如果你是高中毕业生,你的年龄应在18-28岁之间。如果你是在读专科或本科生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你需要提供大学成绩单。
语言要求:巴黎萨克雷大学提供法语和英语授课的课程。对于法语授课的课程,申请者需要提供DELF B1、TCF或TEF考试成绩达到B1的证明。对于英语授课的课程,申请者需要提供雅思成绩达到6.0或以上的证明。
2、巴黎萨克雷大学硕士申请条件
巴黎萨克雷大学大部分硕士课程,英语/法语语言要求均为B2-C1等级,对应要求如下:
法语:TEF/TCF B2-C1;英语:雅思6.5-7.0。
注:仅供参考
法国萨克雷大学学费一年多少
巴黎萨克雷大学为法国公立大学,是一所坐落于法国巴黎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法国预科阶段学费约为4100欧元,进本科和硕士阶段后免学费,仅收取注册费等每年500欧元左右。中国留学生只需支付学生个人生活费,每年约7-9万人民币。
以上就是本文有关于“法国萨克雷大学申请条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同学申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本科,法国萨克雷大学申请条件,此外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申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本科,可以向本平台客服老师进行咨询。
>>免费领全球留学白皮书,了解各大学报考条件、费用、开学时间、含金量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录取条件,王梅:和美国大学招生官谈录取内幕与长线规划
Alex Hu 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作为美国大学招生官,总能简洁明了、逻辑清晰的回答家长的问题,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这次,我和他聊了聊我感兴趣的内幕。比如:
听说藤校招生官会直接问学校升学老师要名单,从名单录取?
不同美国大学在中国区的招生方式有区别吗?招生官起到什么作用?
怎么看待不同的中介,怎么区分,如何打分?
如果初三家长择校,到底一梯队还是二梯队,怎么选?
申请材料里哪个部分最重要,各自权重和排序如何?
小初家长做哪些长线准备,是未来申请时候最事半功倍的?等等……
Alex听完我的问题,说自己忍不住冒冷汗,都太直击要点和痛点。幸好他刚刚转向幕后,更多为美国大学做咨询工作,而非直接读申请者材料和做大学招生。所以这次,可以说更多内幕和实情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录取条件,给我们的家长听。
4月1日,我邀请了美、英、加、法四国招生代表参加「格理特2023国际教育展」,详细讨论不同国家的规划和准备。英国代表是著名的曹文老师;美国是Alex;此外还有加拿大女王大学的徐老师和法国巴黎政治大学的刘老师。以往,招生官都是对着高二高三的学生将怎么申请,这一次,我想请正在做低龄原著阅读的曹文老师和其他三位向下延申,对着留学的目标,谈长线准备。
01
藤校招生官和学校升学指导,真的会绑定吗?
不会。
最近几位家长问我,说藤校招生官,尤其是宾大和达特茅斯,会直接和某国际部的升学指导办公室“绑定”,从升学老师的推荐名单中进行录取。听上去是一种不公平、但省时省力的做法。家长们很焦虑,如果是这样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那自己的孩子只要不在那个名单上,岂不是就没有希望了,毕竟每年藤校也就那么几个录取。
于是我第一个先问Alex,这种情况是否属实。他的答案是:从升学老师那里直接拿推荐名单是不可能的,也不会有这样的程序。一般的过程,是美国大学关注到了申请者,所以联系升学指导办公室或对应老师,要求更多的信息。这些可能帮助招生官更多了解细节,为最终做出是否录取的决定提供依据。所有的申请结果都是不能提前告知升学指导办公室的,而提前要名单的行为等于泄露了可能的录取人范围,因此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但国际部或者国际学校的升学指导办公室确实非常重要。在一个学生的申请中,Alex认为,学校所属的升学指导至少占到了5%-10%的决定性因素。这里面有很多具体的操作,从学校的简介( )是否完整清晰,是否反映学校的学术水平和严谨程度,到个人的推荐信是否能够完全呈现学生在校的真实水平和就读状态等。在美国大学申请系统( )上,也会有选项问升学指导办公室,我们是否可以打电话给你们。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信息差。大多数家长并不清楚招生办公室的工作流程,因为不同大学以及不同国家都略有不同。美国大学大多数读材料的招生官都是以地区为组进行分布的,也就是读对应国家或者地区的招生官对当地非常熟悉,虽然人不一定在对应国家或者地区。而法国就不是以地区为单位的,而是集中在本校阅读全世界的申请者材料。
02
不同美国大学的招生方式及招生官意义?
在格理特最近发布的《》里,超过70%的家长都是从二手信息或者第三方了解美国大学的。为什么这些大学不针对中国市场做更多的动作?Alex认为,不同排名的大学对国际生的需求不同。
藤校确实更在乎自己的生源学校( ),这些学校带来非常可靠的生源质量。
前三十的学校,更在乎的是优中选优,所以会对少数高中做介绍活动,本质是和同排名的学校争夺最优质的学校。
排名三十到五十的美国大学,有增加针对中国市场招生行为的趋势,主要是和前三十抢优秀的学生。例如,东北大学(2023 U.S. News全美排名44)现在已经开始在找中国招生代表了( ),虽然这种招生代表并不是真正读申请的招生官(),但也可以帮助对应大学更好了解中国教育背景、国际路线家庭和来自中国的申请者。
对于排名五十以后的学校,招生动作就是市场行为。
对于排名五十到七十的学校,需要打开自己的知名度,进而稳定中国生源的申请数量。
而七十以后的学校,国际生的收入是学校重要的经济来源,这部分学校(尤其排名一百以后的)更多是和国内中介合作,通过给中介支付佣金来获得稳定生源。佣金不是有人申请就可以拿,而是必须入读。因此中介不仅会在申请上推进,更会在学生拿到不同offer后的选择上进行强干预,保证学生实际入读对应学校,进而获得佣金。
所以,我们认为,美国综合排名前七十应该是目标美本家庭的最底线。除非有一种情况可以考虑,就是该校所申请的那个专业非常强。
03
初三择校:一梯队的后30%和二梯队的前30%,录取差距有多大?
择校的初三家长,一直关注鸡头凤尾问题。高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否有过录取,对于美国大学来说是在国际招生的时候,极度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如果孩子在一梯队的末尾或二梯队的头部,看上去录取结果好像都差不多,甚至二梯队更好。那,怎么选?
从数据和理论上说,我们的结论是:
对于藤校和美国前十:坚决选一梯队生源校( )。原理就不多说了,还是高中本身的学术严谨度和生源可信度,已经获得了认可。相比还未开池(从没被招过学生)的高中来说,显然解释成本更低,录取概率就更大。
那么美本排名二十左右的学校呢,例如两大公立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大学分校UCLA?这两所学校的申请人数逐渐递增,竞争程度基本和小藤持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首选有过稳定录取的学校为主。
但对于美本三十左右,以纽约大学(NYU)为例,二梯队的头部比一梯队末尾更有优势。Alex提到自己在读材料时候的感受,一个二梯队学校的头部学生,是明显优秀于其他同学的,尤其在一个年级人数超过100的时候,排名(class )也会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学校的学术严谨程度差距不大,那么在一梯队末尾的学生可能会吃亏。
对于三十到五十的美国大学来说,肯定是优先突出自己的孩子出于学校的上游,证明自己是一个更优秀的申请者更为重要。
整体来说,虽然美国高等教育大环境讲政治正确,需要多元、平等和包容,但对于生源校的资源倾向是必然的。不仅对于国际生,对美国本土学生也是这样的。在国际生的录取上,这方面会做的更明显一些。
但,以上都是概率问题,也都是数学问题。在我哈佛的课上,我们也会去根据历史数据,“计算”下一届招生的所有配额。以下这个招生公式,也是一道数学题。
谢强老师提出的观点是,也不能只从结果看鸡头凤尾的问题。和一帮成绩更出类拔萃的同学在一起学习,这个过程本身是更好的事情,除非这种“卷”让孩子在情绪情感上受到重大负面冲击。教育的本质是过程。我相信,他的观点也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看法。
04
申请材料里哪个部分最重要,小初家长怎么长线准备?
所有申请材料里,没有比申请者“学术表现”更重要的因素。这一点,不仅谢强老师、Alex和我达成共识,也是我在哈佛的一门课《大学招生管理》中不断被强调的。
学术表现的最核心要素,首先是在校成绩,其次是学校开设课程和学生所选课程的严谨度和难度,最后是其他能够体现学术的成绩或者活动,例如AP和竞赛等。需要提出的是,标准化考试也确实是体现学术能力的一个要素。但一般情况下,学术标化指的是SAT/ACT,而不是托福、雅思等语言标化(这是语言标化,是门槛型测试)。随着标化可选政策的不断普及(TOP-Test ),这部分的学术代表性有逐渐削弱的趋势,但对国际生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达到一个可见的程度。
在本月一次和某所美国前三十大学的招生办公室沟通中,我问到了国际生和标化可选政策的相关性。这位管理者提到,标化可选政策的确意味着,是否有SAT/ACT不再是重要的因素,但也因此,在校成绩GPA和AP分数会变得更加重要。
有的家长会疑惑,不是说全面评估吗?为什么还是离不开分数?确实是全面评估,但再全面,也有优先等级和权重比例。不同学校在不同选项上或许有不同,但是在学术这一点上,没有人会拒绝优秀的学生。
这和国际部选学生没有区别。
比纯粹看中考分数排名,填报志愿后直接系统调档来说,国际部的录取要包容的多,看的内容也全面一些。但顶级国际部即使录取条件再多元,也是有批次、有底线的。第一批次的学生,当然是双高选手:区排高,同时托福/雅思高。最后一批次的录取,是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考虑各种因素。这种“捡漏”每年可多可少,概率不定。
美国大学也是一样的,越难进的学校( )对每一项的要求都不会低,也越没有议价空间。尤其对于国际生的申请,让学术向其他因素妥协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对于初三及以下家长来说,最重要的准备都是围绕学术的,这是最硬的通货。校内成绩保持前列这是第一;其次,在可能感兴趣的学术方向,尽早开始探索和学术活动的准备。比如感兴趣生物,那小学或者初中,参与了哪些生物相关的活动?不一定是国际赛事,但至少要有一定的学术性。或者,孩子没有绝对的学术方向,那也没有关系,在不同方向上有学术探索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录取条件,王梅:和美国大学招生官谈录取内幕与长线规划,也是可以的。
其他的准备,可以在这之上进行培养。比如体育/艺术特长,以及领导/沟通/协作等软实力。这是为了:第一,在全面评估的时候,面对同水平竞争者,有更多的加分项。第二,在每年的大学招生算法中,为了满足多样性,或许有针对不同特点学生的配额。虽然是概率问题,但也确实是潜在的“低分高录”因素。
最后,我也问了Alex对于目前国内中介的整体看法和打分,他的答复是:10分满分,大概6分,刚及格。这个行业的难度并不在信息,但信息差确实存在。即使用信息差挣钱的,也有不及格的。走进家庭,了解学校,做好匹配,是最难的。
但行业在变好,有很多人都在默默努力。相信随着更多的一手信息的呈现,这份工作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终会逐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