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东 / 美国西东大学怎么样,《无问西东》,清华副校长请辞,清华怎么了?

美国西东大学怎么样,《无问西东》,清华副校长请辞,清华怎么了?

直到今天我看了电影《无问西东》,回想起高晓松骂清华学生的那一期节目,我才真正明白。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职务。从远走美国,到弃美归国,再到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然而,2008年,风光无尽时,他选择回清华大学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就象《无问西东》里的人物。

获取70套商业计划书PPT模板

一代清华男神被怼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起来看一下精彩视频:

一个清华读到博士的人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找什么工作。

蔡康永补刀:“你没有自己的判断,真的很危险!”

高晓松说:

我觉得你没有拿到一个大名校的胸怀天下,名校是干什么用的?名校是“镇国重器”!

直到今天我看了电影《无问西东》,回想起高晓松骂清华学生的那一期节目,我才真正明白。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

这种愚蠢的状况不变,中国高校没前途!

如今我们的GDP已经全球第二,但是看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排在20名开外。

我们有14亿人口,我们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科技质量在世界上排在20名开外。

有的说我们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了,怎么可能创新不够,我们都高铁遍布祖国大地了,怎么可能科技实力排在20名开外。

我在海外的时候,只要有人说我的祖国的坏话,我会拼命去争论,因为我觉得我很爱国。我四月份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上领奖,在晚宴的时候,跟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谈到中国的科技发展,他很不屑一顾,我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不管怎么说,我们国家登月已经实现了,你们在哪儿?”但他回敬了一句,让我说不出话。他说:“施教授,如果我们有你们中国的经济体量,我们能把五百个人送到月球上并安全回来。”

中国的大学很有意思,比如我所在的清华大学,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接受“就业引导教育”。堂堂清华大学,都要引导学生去就业,都让学生脑子里时时刻刻有一根弦,叫“就业”,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板我想去金融公司。

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国家出了大问题。

三年前,我获得以色列一个奖后应邀去以色列大使馆参加庆祝酒会,期间大使先生跟我大谈以色列人如何重视教育,我也跟他谈中国人也是如何地重视教育。他笑咪咪的看着我说,你们的教育方式跟我们不一样。

他给我举了原以色列总理 Peres的例子,说他小学的时候,每天回家,他的以色列母亲只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今天你在学校有没有问出一个问题老师回答不上来”,第二个“你今天有没有做一件事情让老师和同学们觉得印象深刻”。我听了以后叹了口气,说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两个孩子每天回来,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

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职务。

从2015年,施一公开始在杭州筹划创建一所民办大学,即“西湖大学”。

夸下海口:

“西湖大学,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

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

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从远走美国,到弃美归国,再到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

他的惊世计划开始实施。

施一公出生在文革,“文革”期间爷爷在监狱被关押折磨了4年半。

他们全家被下放后一直住在牛棚里,牛棚是他全部的童年记忆。

他一生将父亲视为最崇拜的偶像,父亲教育他要善良,要正直,要爱国。

施一公1985年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在清华园,他年年都名列年级第一。

他说:努力的最大动力是为了不让父亲失望。

1987年9月,父亲在河南老家被车撞倒,刚到医院时,父亲的血压心跳都正常,只要及时医治完全能够得救。

但是,医生告诉肇事司机:必须先交500元押金才能救人。

司机急得四处找人,用了4个半小时,才好不容易筹到500块钱,可他父亲的生命,没有熬过这4个半小时。

他悲痛欲绝,父亲在医院里,整整四个多小时,没有得到任何救治。

一年多时间,他每晚做噩梦。

医护人员为什么能见死不救?为什么不救我父亲?!

他开始怨恨整个中国社会,那时他甚至想到报复医生。

可后来,他想通了:

中国那么大,每天,多少家庭在经历像我一样的悲剧。

父亲活着的时候,全力帮助周围的人,以善良和温暖面对世界,我更应该子承父志。

如果真的有抱负,就该去用行动改变社会,而不是抱怨。

1990年,施一公初获全额奖学金,入学美国十大名校之一的霍普金斯大学。

1998年,他在普林斯顿创建了独立实验室,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

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华裔学者。

2003年,年仅36岁的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年轻且学术造诣深厚,成了世界各顶级大学争相争取的对象。

普林斯顿开出丰厚条件:

学校为他买了500平米的独栋别墅,

他的实验室面积是正教授中最大的,他的科研基金是系里最高的。

除学校给予的资金支持外,他申请了11次美国国家基金,10次中标。

2007年,他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教授职位。

然而,2008年,风光无尽时,他选择回清华大学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们惊呼:“他是我们的明星,我觉得他完全疯了。”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极力挽留:只要你愿意在大学保留半职,你就能获得1000万美元的经费支持。

朋友们都劝他:“你现在豪情万丈,但用不了两年,就会被国内的大染缸染得看不出颜色。”

他说:

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回国就是回家,国内学术界的潜规则,改变不了我几十年形成的人格和做事方式,

两年后不会改,20年后也不会改……

回国一段时间后,他一边搞研究,一边观察国内实际状况,他也亲眼目睹、经历了许多潜规则,

从心里深处为祖国感到焦急。

中国的教育到底有没有毛病?

他说:有!

怎么办?

原来他在酝酿一个惊世计划,

那就是: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

他说: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的根本前提。

纵观近代世界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大国,科研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能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

一心为公,这是父亲起名的初心。

他说:我深深地怀念我的父亲。

父亲的吟唱似乎就在我的耳边:今日痛饮庆功酒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就象《无问西东》里的人物。

《无问西东》,取自清华大学校歌歌词,“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

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的自我。

电影始于2012年的当下。

清华毕业生张果果,西装革履,英气逼人。

可他内心不轻松。

金钱权利像高山,胁迫他,左右他。

城市高楼林立,却无处安放一颗真心。

他的状态,是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缩影。

张果果难得回家吃饭,母亲对儿子说:

“现在人心这样坏,你一个人在外工作,可要小心呐!”

镜头跳转到1962年的北京。

生活单一,交通不便,人与人交流除了面聊,就是书信。

但那,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藏在岁月里的执拗,可以扼杀生命,也能成就一生所爱。

陈鹏的一生,为心爱的姑娘,为家国大业。

心爱的姑娘裹着面纱,早已毁容,可仅一个背影就楚楚动人。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美国西东大学怎么样,《无问西东》,清华副校长请辞,清华怎么了?,不管你掉得有多深美国西东大学怎么样,我会一直在下面给你托着,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影片的第三段定格在1938年的昆明大地。

枪林弹雨中,挺立着一座中国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西南联合大学。

文人风骨。

手无寸铁,无畏生死,共赴国难。

镜头回到1923年的北平清华园。

国学天才吴岭澜在困惑中迷失,十年苦读,竟不知为何求学。

直到有天,他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

……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

山谷外敌机轰鸣,山洞里吟哦授业。

文化不灭,国就不亡!

片尾七分钟,一些电影中一闪而过的大师人物被逐一放大。

梅贻琦、梁启超、梁思成、林徽因、王国维、冯友兰、钱穆、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邓稼先……

一个清华读到博士的人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找什么工作。

名校是干什么用的?名校是“镇国重器”!

对比《无问西东》,清华的学生,如果没有在满足小我的同时能够把大我、把这个社会放在心上,如果没有这种心怀社会的浪漫情怀,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上个世纪初周恩来十二三岁的时候,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这代人注定一生匆忙,时间被切分成无数的碎片,却没空聆听自己的心。

卡耐基说,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亲爱的你,

请别在最该有激情的年纪去学着丧;

别在最该冒险的年纪去求安定;

别在最该干净的年纪轻易践踏纯真;

别在最该天真的年纪去比精明学套路;

别在最该相信的年纪去轻蔑诚实破坏规则;

别在最该付出的年纪先考虑占有和收割…

文:途小样

来源:途小样创投圈(ID:)

感谢你的喜欢和批评,2018一起加油!

美国西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美国史方向研究生导师简介

美国研究所概况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有着悠久传统,经林志纯、丁则民、朱寰等老一辈学者的奠基,世界史的总体学术水准稳居国内前列,自2017年以来一直是“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与北京大学并列为全国唯二的两家A+世界史学科,而美国史在东北师大世界史学科中的贡献举足轻重。

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主要奠基人之一的丁则民先生创立于1979年美国西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美国史方向研究生导师简介,时称美国史研究室;1981年,获得世界地区国别史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美国史专业方向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9年,美国史研究室更名为美国研究所至今。一直以来,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是中国美国史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镇之一免联考在职研究生,有着深厚的研究底蕴与积淀,拥有独立资料室和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师资雄厚,出国交流机会多等特点。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现有8位教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美国史方向的研究生导师有6人。

为方便有志于研习美国史的朋友了解与报考,现将美国史方向的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予以介绍:

梁茂信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合阳人,美国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仿吾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创新人才、吉林省创新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中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获得者;研究兴趣为美国社会史、美国移民史、美国城市史;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月刊》《美国研究》《史学集刊》《历史教学》《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等多项,学术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每年可招收1-3名博士研究生。

高嵩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海门人,世界史系主任,富布赖特学者,以色列希伯来耶路撒冷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美国社会经济史、美国人力政策史、美国犹太移民史;在《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美国研究》《史学集刊》《科学社会主义》《东北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各一项;每年可招收1-2名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在智慧树网开设《美国史》慕课。

伍斌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永州人,中美富布赖特学者,入选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仿吾青苗学者”计划和2022“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民委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研究兴趣为美国移民与族裔史、亚裔美国史、跨国史;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民族研究》《世界民族》《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读书》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译著一部,主持国家社科重大专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一项,学术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每年可招收1-2名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

欧阳贞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新县人;研究兴趣为美国移民史、美国华人史;在《世界历史》《美国研究》《史学集刊》《东北师范大学学报》《求是学刊》等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项;每年可招收2-3名硕士研究生。

吕洪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长春人;研究方向为美国社会史、美国女性史、美国家庭史;在World ,《世界历史》《社会科学战线》《历史教学》《外国问题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出版译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一项;每年可招收2-3名硕士研究生。

高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长春人;在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北京大学获得世界史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美国史、美国史学史;在World ,《美国研究》《史学集刊》《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美国西东大学,出版译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200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访学,2019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马萨诸塞历史协会访学,每年可招收2-3名硕士研究生。

微信号|亚裔美国人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ewei.guojishuobo.com/xidong/15680.html

xiao11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uojixuewei@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