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加坡国立 / 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中文,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系史网站

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中文,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系史网站

在港大就读博士期间,他在机缘巧合下,于1985年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在1991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谈起中文系的学生,容世诚认为,中文系并不是只会做研究,学生们还对新加坡的本土华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其他亚洲地区大学的中文系、或欧美东亚研究系比较,该如何定位国大中文系?

容世诚1957年出生于香港,在香港大学中文系先后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在港大就读博士期间,他在机缘巧合下,于1985年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在1991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在国大是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也是唯一一份,做了31年,今年退休。”容世诚笑着概述了他的教学生涯。

1993 年中文系老师聚餐

进入国大

90年代初,整个亚洲的高等教育处于蓬勃发展期,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都斥资招揽人才。回想起应聘过程,容世诚还清晰记得在新加坡驻联合国纽约办事处的面试经历,体现出国大乃至整个新加坡对人才的重视。当年得到美国荣鸿曾和屈志仁两位教授特別鼓励,指出东南亚有较大的学术开拓空间,因此容世诚最终选择来到从未踏足的陌生国度新加坡,加入国大中文系。在这里,他受到了同样来自香港的李焯然老师、苏基朗老师,以及港大校友前辈如杨松年老师、苏新鋈老师等的热情帮助和照顾。

中文系的老师

90年代的国大中文系有来自不同背景的老师,包括南大、新大和留学海外的老师,而研究方向也各不相同,包括文学、历史、语言学、海外华人、哲学等。当时,中国哲学和思想史是中文系里面的“显学”,甚受重视。这与80、90年代新加坡推动儒学研究有关。容世诚特别指出,系里的杨松年老师和王润华老师对于本地新马文学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此外,中文系每年邀请海外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来到新加坡,例如叶嘉莹老师、陈启云老师、罗郁正老师等,加之本地老师的国际交流活动,整个学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学术风气和活力。

1994 年容世诚于 AS7 办公室

中文系的学生

从最开始在中文系教授英文课,到开设中文课程,容世诚在几十年间接触了不同时代的学生。关于中文系的师生关系,他认为始终很好,这也是极为特别的。他谈到曾参加学生们的活动,受邀到学生家里庆祝生日等经历,而学生们也随时能到办公室与老师畅谈。

谈起中文系的学生,容世诚认为,中文系并不是只会做研究,学生们还对新加坡的本土华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本地收藏家苏章恺先生为例,他最近私人购入了一批昂贵的50、60年代新加坡小报,希望保存好新加坡的历史文献,体现出中文系毕业生们对文化的强烈感情。

世纪初的日新月异

进入21世纪,国大与时俱进、迅速发展,从教学型大学转向研究型大学,包括更加重视研究成果、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和课程、组织读书小组和研究群等。容世诚亲身经历了这些变化。

一是学制转变,从英制到美制。据他回忆,刚来国大的前几年(90年代初期),由于学校还保持英式教育的传统,因此教育较为“专攻”,强调专业精深发展,每门课程会开一整年。而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大向美国制度转变,强调广阔的知识面,因此课程变为模块化( ),每门课只有一学期13周时长,上课方式也由小班导师制()变为大班讨论组( group)。整个学校也慢慢从英式大学制度过渡到了美式教育模式。

二是打破汉学与汉语的界限。虽然中文系分为汉语和汉学两个主修,但容世诚认为,学问分工是人为的,因此始终希望打通两者之间的界限。在担任研究生课程协调工作( )期间,他强制要求中文系所有研究生都要听汉语和汉学的讲座,希望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从而了解研究问题的不同视角。

如何定位国大中文系

在2011至2013年担任系主任期间,容世诚用“为大众服务”来形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谈及当年的重担,他曾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首先是扩大生源,改善师生比例;第二是希望吸引更多新加坡年轻学者返回国大中文系任教,加强研究和教学团队建设;第三则是希望推动新加坡研究,鼓励老师们以新马研究作为“第二研究领域”( field),重视本地历史、文化、语言的宝矿。

(1)生源

容世诚认为,中文系当时面临的最重要挑战就是生源问题。文学院选课政策改变,由最初的学院统一分派变为学生自由选课,导致不同学系课程受欢迎程度不一,中文系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师生比例不协调。面对这种严峻情况,他希望通过调整中文系的定位来改善问题。

与其他亚洲地区大学的中文系、或欧美东亚研究系比较,该如何定位国大中文系?“中文系不单只是一座堡垒,更是一座桥梁。”容世诚如此定义。堡垒固然重要,需要去维护、捍卫包括中华文化在内的重要价值,但同时中文系也要有第二个任务,即把汉学知识带到其他学系和学院,在吸引生源的同时达成作为桥梁的沟通作用。与90年代的主修学生不同,2000年之后的新一代学生们对中国的文化、文学等虽然很感兴趣,但由于中文系是文学院唯一用中文教学的学系,因此他们可能由于担心语言能力不达标而却步。基于此,容世诚在担任系主任时,积极鼓励同事们开设英文课程,并多招聘能够胜任以英文授课的新老师。

开设英文课并非转换成英文作为教学媒介这么简单,更强调从比较的视野来讨论问题,兼顾中英研究材料;课程设计、议题教材和思维方式都有不同,才能形成更好的对话,架起“桥梁”便于非中文系的学生理解。例如,当时容世诚开设的一门通识课“ Life of ”课程,即新加坡华族的日常生活,希望以英文课大班吸引更多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选读,从一个新角度讲解新加坡社会文化史,并以此鼓励学生“寻根”和认识自我。

(2)聘请新老师

担任系主任期间,容世诚希望能聘请最好的老师回来教书。用“回来”这个词,指的是希望包括国大毕业生在内的更多新加坡的年轻学者,在海外求学后回国大中文系教书。当时很多新加坡学生留学海外,并留在外国,容世诚希望能够吸引他们回来建立本地的教研团队。

(3)新加坡本土特色

容世诚用“遍地黄金”来形容新加坡丰富的研究材料和资源。田野、旧书摊、旧货市场、口述史、旧报章画报、旧照片等,都是本土研究的“宝藏”。此外,近年国际学术界也非常关注东南亚研究。因此,在现有新加坡研究的师资之上,他一直鼓励新老同事们在原本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发展第二研究兴趣,探讨本地课题。例如徐兰君老师研究本地的儿童、电影、冷战和文学等,林立老师则研究本地诗歌等。容世诚也通过开设课程,鼓励学生们去研究、推广新加坡的本地文化。他强调并不是担任系主任才开始这样做,90年代初已经鼓励本科生以口述历史的方法研究新加坡戏曲史和社会文化,一直贯彻始终。

教学经历

以“ Life of ”这门课为例,容世诚讲述了他的教学理念和感悟。该课程设置在 Study (新加坡研究通识课)类别之下,每位国大生都要选修其中的部分课程。由于主题关于华人日常生活,且涉及了口述访谈、田野考察、拍摄视频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这门课程引起学生们的热烈反响,吸引大量其他专业学生选读。

这门课的定位着眼于本地华人文化以及新加坡社会史。因此,课程作业被设置为用历史档案和图片照片来研究,此外学生还要回家访问公公、爷爷、奶奶等亲人,询问他们关于过去的记忆,例如在游艺场的闲暇、在牛车水的生活,在戏院看什么电影,来撰写报告作业并拍摄短片视频。当时文学院有短片拍摄比赛,容世诚就鼓励同学们去拍摄相关视频参赛,这门课上的学生都非常有天赋和才华,最终拿了很多奖项。

此外,容世诚还列举指导学生进行田野调查的例子,包括拍录潮州铁枝木偶戏、福建扮仙戏《天下太平》等。他希望以此告诉戏曲课程的学生,中国戏曲不仅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还存在爷爷奶奶的回忆里,在周边附近的酬神戏台上,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戏曲从来不只是一本书册,而是日常的生活,这也与“ Life of ”课程的理念相关。

在担任系主任期间,容世诚认为最满意的工作之一就是开设这门新课。他享受与助教讨论课程设计问题,而当时最减压放松的时刻就是上课教学,这也是他最开心的事。“我喜欢做这个事情,也看到有许多同学喜欢,收到很多感动的邮件。”容世诚如此解释。这门课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性的学问知识传授过程,也是让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激发他们来思考“我是谁”和“我的身份”问题,这也是 Study 推出的目的。

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容世诚还谈到教中国戏曲课期间的感动故事。一位学生的母亲曾是潮剧童伶,卖身给戏班,因此他建议这位学生去采访他的母亲,学生最终拿到了A的优异成绩。后来,这位学生告诉容世诚,访谈重新燃起了母亲对中国戏曲的兴趣,她又开始参加业余的潮剧演出,而学生根据此事改编创作的小说后来还登上了《联合早报》。因此,课程并非仅仅局限于教学,这还是一个“寻根”和自我发现的过程。容世诚总结道:“所以这31年来,你问我薪水高不高,薪水固然重要,但很多回报并不是薪水可以代替,比如这类让我非常感动的事情,也是一种教学回报。”

上课即是表演

1996年,《联合早报》报道了容世诚上课声情并茂,凭“演技”获得卓越教学奖的事迹。谈及这种教学方式,容世诚说,上课其实就是表演,剧本是教案、大纲,教材、幻灯片就是道具,教授本人则是演员。简言之,“ is ,表演就是日常生活”,容世诚如此概括。如何呈现知识,课堂的起承转合都是预先设计好的,而非随性所为。

例如在课堂上,学生什么时候开始疲惫了,就放映一段电影片段振起精神,或临场要求学生阅读分析一份文献材料,然后一起讨论、总结等,两个半小时的课堂如何去分配,从而让学生们获取最丰富的知识,都是老师提前设想好的。

此外,由于课程时长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上传授所有知识,因此容世诚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课后主动继续研究。所以,他的教学更加侧重研究方法、框架和理论的传授,并把握最新的学术动态,从最新的方向和视角进行教学。也正因此,声情并茂的表演方式能够在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同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中文,实现传授知识的目的。

学术研究

在教学之外,容世诚多次重复,他非常幸运在国大拥有了教学、爱好和研究合一的机会和空间。1997年以前,他寻宝的地方是戏台和庙宇,到现场拍摄街戏演出、观察宗教仪式过程和观众信众行为,然后和书本上的知识对照,仿若寻宝。1997年以后,他发展出新的收藏爱好,包括电影杂志、通俗小说、画报、照片等,这些既是他的爱好,也是教材与研究资料。

由于研究兴趣和爱好一致,作为学者,他的研究和个人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容世诚总结:“我告诉以前的学生,如果我有一个更好的书房,我会称呼为‘四书斋’,因为我一生最喜欢四个事情,买书、读书、教书和写书。”

退休——“断舍离”

关于退休,容世诚早已有所准备。90年代和五六年前中文系的两次搬迁,让他有了“断舍离”的感悟。尤其是最近一次办公室搬迁,对于他来说,本身就是退休准备的一部分,开始要决定保留哪些东西,而哪些则将要被“放下”,永远留在过去的岁月中。他不断将旧书分赠学生、图书馆和书局,剪掉过去的访谈录音带,扔掉累积多年的影印资料,重新整理人生和学术步伐。“在60岁的年纪,我自觉到了另外一个人生和学术阶段,将要开启新的生活方式。”

“感觉到衰老是一定的,要面对、接受这个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人都是一样的啦。”谈及退休的打算,容世诚说:“其实我真的希望多点时间读书。很多书还没来得及看,不过年纪大了,精力也没有以前这么好,许多书放在书架上没有机会看。能够读书是很开心的事情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中文,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系史网站,所以我喜欢开新课,从而逼自己去读新书。”

此外,他还希望能在退休前将自己收藏和本地收藏家的藏品资料尽可能数字化,有机会让更多人使用,帮助后来者研究新加坡的电影、广播、出版等等。谈及此事,容世诚说,在新加坡的这些年里,国大给予了大量支持和帮助,因此他希望能为学校做出一些回馈。

回望

回顾整个工作生涯,容世诚再次感谢了国大、香港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美国和新加坡,它们在我三个人生阶段给了我不同的空间和养分,让我得以自由做喜欢的事情,也就是买书、读书、写书和教书。”

在国大中文系,容世诚说,他拥有充足的空间去戏台、去田野、去旧货市场,有固定的资源支持出国交流、有机会向院内不同学系的同事学习,扩阔学术视野。“在这个活泼的环境中,我可以做喜欢做的研究,教喜欢教的书,应该要用感恩两个字,并没有夸张。”

新加坡国立大学详细地址,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久负盛名的大学免联考在职研究生,那你们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官网地址吗?

大师兄留学网【留学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官方网站:

新加坡国立大学(The of ),新加坡国立大学始创于1905年。是历史悠久的世界级名牌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定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拥有9所专业学院,7个研究生院,多个研究所和科研中心。共设学系50个,在校本科学生约22000人,研究生7900多人,教研人员3000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拥有13个学科,可供至少22000名本科和8000名研究生学习。新国大目前有13家国家级别、12家大学级别和超过60家院系级别的研究学院和研发中心。英国《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增刊》将国大评为世界五十强大学中的第30名,在亚洲地区,排名列入前五。

英国《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增刊》将国大评为世界五十强大学中的第30名,在亚洲地区新加坡国立大学详细地址,排名列入前五。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位于肯特岗下段,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离市中心12公里,距东郊樟宜机场( )30分钟车程。校园北界是亚逸拉惹高速公路(Ayer Rajah )新加坡国立大学详细地址,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南界为巴西班让路(Pasir Rd),西临金文泰路( Rd),东濒南波那维斯达路(South Buona Vista Rd)。

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中国学生设立的奖学金:

1、华侨银行国际本科生奖学金(The OCBC )

此项奖学金是为学习成绩优秀的中国学生设立,包含学费、生活津贴和其他认可的费用每年共7000美元,另外包含从中国到新加坡的机票以及完成学位课程后从新加坡返回中国的机票,同时华侨银行还会为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提供在其银行的实习机会。奖学金只提供到第一学位的完成时期,如果进入荣誉学位课程学习,则根据学生成绩确定是否继续发放奖学金。

2、香港学生本科生奖学金( for Hong Kong )

成绩优秀且为香港居民或具有香港永久居住证的学生可以获得此项奖学金,学生必须获得香港“A Level”学术成绩,奖学金包含学费及其他各种必缴费用、一次性迁居安置津贴200美元、住宿津贴(校外住宿双人间的最低费用)、每年生活补贴6000新元、学期初从香港到新加坡的单程机票、课程结束后从新加坡到香港的双程机票。奖学金只提供到完成本科课程的最短时期。

推荐栏目:

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文章不知道大家满不满意,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院校信息相关的信息,请关注院校信息栏目。

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业设置,经验分享 | 最新,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系(Medicine)申请!!

01、新加坡的两大医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NUS Yong Loo Lin of ) ,有心血管科、消化和肝病科、外科、妇产科、肿瘤科、眼科和儿科等专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先医学院(NTU Lee Kong Chian of )。

分享的学姐申请了国立大学的医学,没有申请南洋理工(但对NTU也有基本了解)。

02、南洋理工大学医学申请选拔制度

包含7个小站/关卡()的迷你面试(mini-).

每个关卡设置不同类型、方面的面试问题,会限定一小段时间进行准备,然后正式开始测试。面试将有专门的评估者()与考生进行问题的延伸讨论。

面试问题主要分成两大类型,情景题和个人信息题。

情景题( )会涉及一些具体的小场景,让你置身其中做出相关决策(-),并且需要展示你的思考过程( )和陈述做出决定的原因()。这些问题可能会涉及道德抉择( ),大概这也是学医的人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的,而医者需要具备相关的道德坚韧力()和职业操守( )。

个人信息题( )则会针对考生个人情况(经历、文书、奖项、选科、成绩等)进行深入询问,一般会涉及你学医的原因,你成为医生之后想要如何实现职业抱负等等。( , etc.)

值得注意的是,南洋理工大学的医学需要考虑BMAT的成绩,而国立大学则不需要!

关于BMAT:全名 – The Test (BMAT,生物医学入学考试) is a test taken by to study , and at . 不少大学的医学系、生物医学与牙医专业都将BMAT作为录取的考量之一,尤其是英国大学。

请自行进入图中的官网查询最新报考须知。

03、国立大学的医学选拔测试

今年由于疫情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业设置,以往所有的face-to-face 面试都改成了网上面试。以往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面试(group-based),而今年是单人()。

小组面试的话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要做小组的领袖,尝试主导整个讨论,让面试官看到你的自信和实力。

国立和南大相似的是,面试都是以关卡()进行安排。今年的情况特殊,只设置了两个关卡,方便管理。学弟学妹们还需要参考以往年份的申请流程,具体参照国大医学院的官网指示。

第一个大站就是,情景题。

时间是16分钟/站,会遇到一个评估者,不同评估者设置不同的问题。

面试是个双向对话的过程,评估者会根据你的回答继续提问,从而进行深入探讨。他们很有可能找你回答中的漏洞进行反驳,给新的提示(),而你需要就此做出回应,及时调整答案。

其实这部分没有过多涉及医学上的专业知识,毕竟我们才学了A水准,没有专业系统的学习、训练,所以他们也不指望我们对医学知识有很深入全面的了解。他们的问题更多注重评估你的道德观,观察你是否具备成为医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 他们希望看到的是‘to see () you can hold onto your under , in -’,也就是你能不能在外界压力下坚守本心,坚持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这样的品质对关乎生死的医者决策至关重要。

那么下面我来回顾我当时的讨论题,题1和2。

题3和4 是我的同学接到的话题。

题目1:你和一个同学进行小组作业,这位同学最近事不顺心,压力很大,他在图书馆与学弟争抢一本急用的书本,学弟因此很震惊也很不开心;你会怎么处理这个矛盾?

我的回答是,我会和这个同学谈心,试图开解他,了解他心理情况。

接着我的面试官就对这位同学遇到的麻烦事提供了更多的细节信息,让我就新信息进行矛盾调节和处理。

题目2:你和同学进行小组活动,你们的任务是去居民楼(HDB)挨家挨户敲门请求居民填写调查问卷,你的同学比你迟开始进行任务却比你早完成。你怀疑他自己随意填写了部分问卷,并没有按照要求把每一张问卷都给居民填写。你会怎么做?

我的回答:直截了当地问他是不是作弊了。

面试官说这个人否认了自己作弊,然后问我应该拿他怎么办。

题目3:一个做餐厅服务生的朋友被顾客辱骂(具体情境我没有问清楚)。

题目4:一个朋友在图书馆偷了一本很有价值很有用的书。

第二个大站是,个人信息题。这些题目基本因人而异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业设置,经验分享 | 最新,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系(Medicine)申请!!,面试官会根据你的文书内容(没错,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申请还需要附加文书 ,和英国美国一样)进行提问,对你进行更深的了解。也不排除他会对你的A水准成绩和选科甚至是初院情况提问。我的面试官还测试了我对新加坡医疗系统的了解,问了不少问题。比如说,普通医生(在公立医院 )的工作时间和安排(),正常情况下每天要接的night call。除此之外,他还问了我对国大医学系的了解,比如我对官网上那些主题、内容感兴趣?

关于文书,他问的问题主要是,也就是到底是什么鼓舞我去报考医学。我的文书内容主要也涉及了自己的背景和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激发了我对医学的兴趣,并且给我提供了医学相关的知识。

再次强调的是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医学面试,至少在我的经历中,不会涉及太多的硬壳专业知识(, )。更多的是对日常道德两难境地的探讨,而通过你的决定,面试官能看到你的道德品质:你是否是一个有同理心()、同情心()的人,是否有正确的三观()和坚守道德的正直(; of )。

04、国大医学的选拔难度

难度是毋庸置疑的,这主要原因是新加坡的政策:优先公民,再到绿卡持有者/永久居民(少之又少),普通的国际生基本没有机会。在这点上,没有永久居民PR身份的同学可能要慎重考虑了。

而基本上,从A考成绩他们筛选出一部分考生,然后再进行面试、笔试,通过文书+面试笔试结果进行最后的筛选。

数据来讲,每年大约2000人报考,1000人入选面试笔试,最后280人录取。因此竞争激烈。

最后,祝有兴趣的同学们申请成功!

若想了解新加坡sm2项目准备材料、初中新加坡留学以及大学新加坡留学等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我们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ewei.guojishuobo.com/xinjpgl/13564.html

xiao11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uojixuewei@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