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2022年度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公布。数学学科排名方面,前十的院校较去年毫无变化,甚至前五的座次都没有改变。来自法国的巴黎萨克雷大学排名第一,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排名第二,法国的索邦大学排名第三。第四到十名分别为: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纽约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前五名大学中,法国两所、英国两所、美国仅有一所。前十中美国占据其中五所以色列希伯来大学qs排名,法国、英国分别占据两所,瑞士一所。
亚洲方面以色列希伯来大学qs排名,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数学排名:萨克雷世界第一,北大中国第一,有五所亚洲高校排名前50,并有5所高校并列在51-75名的位次。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排名第一,总名次是第17,日本的京都大学排名第二,总排名25名。中国内地的北京大学排名亚洲第三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总排名第42。第四、第五分别是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大学和日本的东京大学,总排名分别是第43、第49。剩余亚洲前10的院校为,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台湾)、复旦大学(中国内地)、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沙特)、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清华大学(中国内地)。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国台湾的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台湾的高校少见的在数学学科中取得如此高的排名.另外,中国香港的高校继续在前10中消失。
中国高校有97所大学进入榜单,数量上较于去年下降4所。在中国的高校的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世界排名第42名。三所学校并列第二,分别是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台湾)、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他们位列51-75名次区间,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76-100名次区间。这些学校组成了中国的数学六强。而中国香港排名最高的是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排名是151-200。最后,哆嗒数学网下面再次为你奉上所有中国高校的排名。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qs排名,国际奥数竞赛全员满分,23次世界第一!奥数强国并不等同数学强国
7月15日,第6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成绩公布,中国队再次登上IMO顶峰,六位参赛的选手全部获得满分,大幅度领先韩国队44分,这已经是中国队第23次获得世界第一国外在职学位班,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数学学科在世界排名中并不强,知名的数学家更是很少听说。
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最早可追溯到1894年,本届国际奥数竞赛,共有104个国家及地区参与,参赛人数共589人,可见参与面之广。
1986年,中国开始正式组团参加国际奥数大赛,为了提高奥数竞赛的水平,经过学校、省份、国家队、集训队等层层选拔,培养出了一批数理头脑过人的高手,从1989年起中国队开始在奥数赛场上崭露头角,不断拿下团体冠军,“保二争一”开始成为常态。
在组队参加的30多次比赛中,中国队共有23次获得世界第一,可见实力之强。在1992年IMO中,中国队曾以超过第二名59分的巨大优势夺冠。数学排名第一的美国,虽然在1994年以6人全满分成绩夺得团体第一名以色列希伯来大学qs排名,国际奥数竞赛全员满分,23次世界第一!奥数强国并不等同数学强国,但那次前几名的分数差距不大。
在很多人看来,数学竞赛应该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数学水平,但其实未必。奥数强国并不等于数学强国,在国际奥数竞赛、罗马尼亚大师数学赛等国际数学赛事获得奖牌的选手,大都具有数学方面的天赋,但这并不意味着获奖选手一定会成为数学家,在这些赛事上表现杰出的国家,也不一定就是“数学强国”。
在数学国际赛事中担任领队的瞿振华老师看来,这类比赛“只是显示了在中学生中数学竞赛的普及程度和训练水平”,而无法体现“一个国家的数学科技水平和顶尖数学人才情况”。目前世界范围内数学水平一般被分为三个阶梯。
第一阶梯是美国和法国,美国拥有IAS(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体系(包括普林斯顿、哈佛、斯坦福等合作高校),法国拥有IHES-ENS体系(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巴黎高师体系)。第二阶梯包括俄罗斯、英国和德国;第三阶梯则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还有北欧等。
上述排名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也得到印证。数学学科排名方面,前十名的高校全部来自美英法三个国家。其中美国5席、英国3席、法国2席。第一到第十分别是:普林斯顿大学(美国)、索邦大学(法国)、纽约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巴黎第十一大学(法国)、牛津大学(英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剑桥大学(英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华威大学(英国)。
数学学科排名靠前的亚洲高校中,日本的京都大学排名第一,总排名20名;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排名第二,总排名第21;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排名第三,总排名第31;北京大学排名第四,总排名第44以色列希伯来大学qs排名,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排名第51-75位之间。
法国是国际上的数学强国,有很多获得菲尔兹奖的法国数学家,但是数学竞赛在法国的中学生中并不是很普及。以训练解题技巧为核心的中国式奥数培训,虽然可以让很多孩子在奥数赛场所向披靡,但并不利于他们在数学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获得菲尔茨奖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认为,做奥数竞赛绝对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数学其实是做研究,而奥数却只是做题目。奥数金奖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而不是研究的能力。他指出,自己曾教过好几个得过奥数金奖的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的学问太狭窄,对考试有能力,对思想没能力,最后连毕业都困难。
浙江算得上奥数竞赛第一大省,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苏德矿曾说过:“浙大不少同学,中学时期都参加过数学竞赛,还得了奖,但我在教大学数学时发现,搞数学竞赛的同学,在学大学数学课时,与普通同学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异。”
但遗憾的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奥数学习虽然曾有降温的趋势,但随着强基计划、综评招生等将奥赛获奖作为重要的录取标准,在部分省份竞赛之风愈演愈烈,有专家呼吁,如果长此以往,将奥数竞赛成绩作为高考的特殊敲“门砖”,那么,即使持续包揽奥数世界第一,离数学强国的目标“仍很遥远”。
以色列和希伯来的关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希伯来语
北京大学希伯来语专业成立于1985年,是国内高校首家希伯来语教研单位,也是我国培养希伯来语专业师资和以色列及犹太研究人员的摇篮。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发展历程
01师资队伍建设
北大希伯来语专业成立于1985年,中国希伯来语教学的奠基者徐向群老先生亲自为本专业的建立出谋划策、举荐人才;时任北京大学东语系主任的陈嘉厚先生亲自主持专业建设工作。
国内希伯来语专业第一位专职教师徐哲平作为首批中以两国政府间互换学者前往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进修,以刻苦的学习精神和惊人的毅力克服诸多困难,如期获得希伯来语言硕士学位并归国任教。在徐哲平老师的主持下,北大希伯来语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专业毕业生王宇、陈贻绎、梅华龙等先后在国外名校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归母校,为北大希伯来语专业的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本专业现有教师三名,包括两位副教授,一位助理教授,另有长期外教一名。教师研究方向覆盖希伯来语语言、犹太历史与宗教文化、以色列社会与政治等领域。北京大学希伯来语专业在国内希伯来语教学与研究领域长期处于引领地位,同时也为兄弟院校和以色列及犹太相关的研究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02教材建设
作为中国希伯来语教学事业的开拓者,北大希伯来语专业为国内希伯来语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专业徐哲平和王宇老师编译、编著的希伯来语教材系列(1-5)填补了国内相关教材的空白;徐哲平老师编写的《希伯来语三百句》(2004年)多次再版,至今是前往以色列旅游、留学和工作的人员首选希伯来语入门读本;《希伯来圣经导论》(陈贻绎,北京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和希伯来的关系,2011年)获得国家十一五高等教育教材立项,是国内希伯来圣经教学的重要教材。
03学术研究
北大希伯来语专业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出版专著、译著多部,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社会与政治、文学传记等。本专业教师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研究项目,如“希伯来圣经文学的古代近东背景研究”(陈贻绎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犹太教与现代以色列国家的关系及其演变”(王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色列阿拉伯少数民族的基本状况及以色列的民族政策(王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西北闪米特语国王铭文的译注与研究”(梅华龙,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
本专业教师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包括作为东方文化集成丛书重要组成作品《希伯来语圣经——来自考古和文本资料的信息》(陈贻绎,2006年,昆仑出版社);《以色列阿拉伯人》(王宇,201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并获得第五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04人才培养
北大希伯来语专业从2003年开始研究生培养,也是国内首个希伯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并于2021年增设“以色列研究”博士培养方向,培养体系逐渐完善。专业成立至今,已培养了八届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10名。百余名希伯来语专业的毕业生活跃在与以色列相关的新闻、外交、经贸和教学科研单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所在部门或领域的业务骨干或专家学者,为推动中以政治、文化和经贸往来做出重要贡献。
本专业为全国希伯来语教学和以色列及犹太研究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多名本专业毕业生在各大高校主持希伯来语或相关专业的工作,如北京大学(王宇、梅华龙)、南京大学(孟振华)、清华大学(佘纲正)、上海外国语大学(杨阳)。本专业独立培养的硕士,也成为国内相关高校希伯来语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如北外的范晓(2011年毕业)、二外的邵晓岩(2016年毕业)等。本专业还接受国内高校教师进修,如北外的林婧和洛外的王戎老师都曾长期在本专业学习。
除教学单位外,北大希伯来语专业还为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培养了优秀人才,如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冯基华(1985级)、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的虞卫东(1985级)、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张亿南(1999级)等。
本专业向国家新闻单位阶梯式输送优秀人才,如新华社(戴巍1990级、蒋国鹏1995级、马晓燕1999级、刘学2007级)、国际台(杨扬2003级)、中央电视台(顾奕2003级、刘朗月2003级)等,这些奋斗在新闻一线的希伯来语专业毕业生以出色的语言沟通能力、对对象国历史、文化和国情的深入了解,不仅圆满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而且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记者的高水平和专业性。
本专业也向包括外交部在内的国家部委输送多名优秀人才,如刘永凤(1985级),曾任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务司副司长、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等职;同级的张硕则担任中国驻以色列武官等职。
数十年来,北大希伯来语专业的老师们薪火相传,保持优良的专业传统,专心教学,勤于科研,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建设中以友谊的桥梁做出了重要贡献。
05国际交往与合作
因国内希伯来语教学起步较晚,师资培养机制尚不够成熟,本专业所有教师的最后学位均在国外名校获得,如徐哲平毕业于希伯来大学希伯来语言文学系(硕士)、王宇先后取得希伯来大学罗斯伯格学院犹太文化专业硕士和海法大学中东历史系博士学位、梅华龙则毕业于哈佛大学近东语言与文明系(博士)。
本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与国内外高校和学术机构紧密合作,长期聘用来自对象国一流高校的专业语言教师,保障高水平的语言教学。此外,本专业还不定期邀请外国专家前来讲学或开办讲座,扩大中外学术合作与交流,并推进国内希伯来语教学的国际化。近两年受邀前来北大讲学的专家包括以色列中东学会会长、希伯来大学中东学系教授Elie Podde;以色列奖获得者、海法大学社会学院前院长Sammy 教授;汉堡大学迈蒙尼德犹太哲学中心主任 教授等。
2018年本专业与美国明德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合办首届“中国高校希伯来语教学研讨会”,促进中国的希伯来语教学与国际接轨。
06社会服务
北大希伯来语专业高度重视以所学所知为国家服务,积极参与中国文化外宣事业。本专业教师王宇曾出任北京大学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的首任中方院长(2014-2017),为促进两国文化和学术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另有十余名本专业学生曾在孔院担任派遣志愿者或本地纳入志愿者,积极组织各项文化活动,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宣传中国文化、展现当代中国年轻人的风采。
本专业教师积极促进中以文化和思想交流。徐哲平老师参与并主持中以经典互译项目;王宇老师主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希伯来语译本的审校工作等。
二、本科专业建设举措和成效
北大希伯来语专业旨在培养符合祖国建设与发展需要、德才兼备、具备研究广泛问题和引领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目前,按照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培养方向,本专业进一步调整培养方案,在强化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人文学科底蕴,积极参与跨学科人才培养,为推动与以色列相关的区域国别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储备人才。
01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课程建设
本专业在教学中一直秉持语言文化与国别知识并重的理念。除语言课程外,开设了多门有关犹太文化、历史和社会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储备,为之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良好基础。在课程设置方面,将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学术特长,进一步加强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增开“古典希伯来语”“希伯来圣经导读”等课程,为本专业及全校师生提供深入了解希伯来文明和犹太文化的机会。同时本专业也在进行相关的文化教材的编写工作,希望通过教材带动课程建设和改革。
02加强实践教学,拓展海外体验
在课堂教学之外,本专业同时注重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投身“一带一路”实践,服务中以交流。拓展海外留学渠道,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项目以及与以色列大学的校际合作项目,让本科学生有机会到对象国学习及体验,提升外语水平和学习效果。
03加强学术引导和训练
面对新形势下北大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在专业课内外加强对学生的学术引导,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学术实践和科研训练项目。在鼓励和推动本专业师生积极参与相关学术活动的同时,也邀请国内外名师来北大讲学、参会等,促进学术交往,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师生学术视野,提升学术素养。
04深化跨学科人才培养
本专业依托北大作为综合性一流大学的学科优势,按照“新文科”建设的方向,鼓励学生修读人文社会学科的双学位或辅修专业;同时也接受来自北大其他院系学生参与“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的学习,拓宽专业外语的受益面。
05进一步加强国别研究
本专业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为依托,积极开展与以色列相关的国别和区域研究,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在加强学术研究培训的同时注重提升师生的国情研判意识以色列和希伯来的关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希伯来语,让同学们毕业后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光阴荏苒,在北京大学希伯来语专业走过的三十年间,专业老师们薪火相传,专心教学,勤于科研,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促进中以友谊做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优良的专业传统,保持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高水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希伯来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