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瓦伦西亚 /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硕士研究生,黄云清教授在2019年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上作邀请报告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硕士研究生,黄云清教授在2019年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上作邀请报告

首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于1987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之后相继在美国华盛顿(1991年)、德国汉堡(1995年)、英国爱丁堡(1999年)、澳大利亚悉尼(2003年)、瑞士苏黎世(2007年)加拿大温哥华(2011年),第8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于2015年8月在北京举行。

(黄云清教授作大会报告)

(部分参会湘大校友与教师大合照)

7月15日至7月19日,第9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ICIAM)大会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召开,湘潭大学黄云清教授应邀参加并于18日作大会报告,报告题目为“超材料中隐身装置的数学分析与数值模拟进展”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硕士研究生,黄云清教授在2019年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上作邀请报告,主要介绍黄云清教授与合作者在电磁隐身超材料的建模与数值模拟以及棱有限元超收敛的成果。

黄云清于1982年、1984年在湘潭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获博士学位。现任湘潭大学党委书记,湘潭大学“计算数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数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数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其软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计算数学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合作出版专著2部,主编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在SIAM J.Numer.Anal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硕士研究生,Math..等国际计算数学一流刊物发表了100余篇论文。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冯康科学计算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

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是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盛会。大会每4年举办一次,参加人员包括国际著名或资深学者、决策者、工业界代表以及年轻学者和研究生。旨在为活跃在应用数学各个方向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切磋、提高和合作的机会。首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于1987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之后相继在美国华盛顿(1991年)、德国汉堡(1995年)、英国爱丁堡(1999年)、澳大利亚悉尼(2003年)、瑞士苏黎世(2007年)加拿大温哥华(2011年),第8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于2015年8月在北京举行。

西班牙瓦伦西亚学校,孔子学院中外院长对谈——学好中文 了解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 柴如瑾 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梦

编者按

2024年,孔子学院走过20年历程。2004年6月15日,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塔什干孔子学院合作协议,标志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诞生。20年来,孔子学院培养了大量精通中文的人才,搭建起了友好交流的桥梁,以文化互鉴,促民心相通。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复信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学生代表,勉励他们学好中文、了解中国,为促进中阿友好贡献力量。总书记的复信在孔子学院师生和广大中文学习者中引发强烈反响,也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期我们特邀六位孔子学院的中外方院长,共同探讨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

对谈嘉宾

陈巍 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杨雷 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王尚雪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安文龙 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孔子学院西方院长

萨奥达特·纳西洛娃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乌方院长

李莲 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智方院长

7月12日,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与大学附属中学联合举办“Hi中文”文化营。光明图片

记者:结合您所在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国际中文教育近20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积累了哪些经验?

陈巍: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成立于2015年6月24日西班牙瓦伦西亚学校,是全球首家以“海上丝路”命名的孔子学院,旨在提升泰国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国家的中文教育水平。我们与近百家泰国教育机构和政府单位合作,联络建成了全球首家鲁班工坊、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及全泰首家中文教育合作中心;全面培养“中文+职业技能”人才,为泰国各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会中文”“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取得以上成绩,我想离不开以下几点:一是合作共赢,更好了解当地需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二是本土化发展,注重本土教师培训,提供符合当地文化和需求的课程。三是多元化教育,注重文化交流和职业技能培训,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中泰合作作出贡献。

王尚雪: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是全球首批设立的孔子学院之一,是非洲第一家孔子学院,曾经7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并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我们秉承“友谊、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2009年建立了肯尼亚第一个中文本科专业,2023年建立了第一个中文师范专业,同时开设中文证书课程、校企合作“中文+”课程、政府工作人员中文培训、中文俱乐部课程等,累计注册学员达2万余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肯双方院校友好合作的机制建设。成立以来,内罗毕大学一直是校级领导直接担任孔子学院肯方院长,中方合作校天津师范大学也派出精干的院长和教师团队支持孔子学院建设。

杨雷:自2007年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这里已成为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哈两国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璀璨明珠。超过14000名哈萨克斯坦学子,在这里种下了对中文、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种,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促进两国友谊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搭建起了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的桥梁。在2024年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期间,孔子学院师生100多人次参与了峰会的各项工作。这不仅是一家孔子学院的成绩,更是全球孔子学院人辛勤耕耘、共同努力的缩影。

萨奥达特·纳西洛娃:过去20年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一直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孔子学院教学规模的扩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学员人数已达万人。此外,我们会举办一系列传统特色项目和创新项目。例如,每年11月,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与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共同举办乌兹别克斯坦汉学发展暨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汉学界的专家参会。该会议已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和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的特色项目。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各类学校合作,从根本上提高了孔子学院的教育质量,吸引了一批优秀教师,提高了人们学习中文的兴趣。

李莲:自2007年成立以来,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已通过常规课程培养了9000多名学生。2019年,依托圣托马斯大学的全国分校区及其专业学院和技术培训中心,圣大孔子学院在智利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线下课程。2020年,我们将教学模式转为在线课程,为扩大教学范围和提高课程可及性提供了新的机会。我们还与圣托马斯大学工程学院合作,为该专业学生开设中文选修课程。此外,我们还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如为智利调查局开设中文课程等,激发当地人学习中文的兴趣。

记者:在当前的国际形势、技术背景以及发展状况下,您认为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和挑战?

杨雷:一方面,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民的热情好客等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旅游者和投资人来到中国,世界范围内的中文热持续升温,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译软件日益智能化,全世界对外语学习产生了不同看法,学习中文的必要性同样也被较多提及。但是我们确信,通过学习另一种语言去探索新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角度,这种体验是任何技术都无法替代的。

安文龙: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孔子学院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规划和精细设计,包括教材、教学资源、中国教师西班牙语能力培训、活动策划等方面都要适应新变化。在伊比利亚美洲的孔子学院中,一个普遍问题是中文专业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不足;而来自中国本土讲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的教师多是研究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出身,而非专长于中文教学。这个问题在学生尤其是儿童开始学习中文时尤为突出。随着对专业中文教师需求的增长,现有的教师资源显得不足。

李莲:线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必须向智利从南到北的所有教学点派遣老师,并支付老师的食宿费用,因此,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完全取决于其所在的教学点是否有中文老师。自从开设线上课程,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如今,无论你来自智利的哪个地方,甚至其他国家,都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课。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孔子学院内部的文化讲座和网络研讨会,并与中方合作机构安徽大学的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全面提升学习体验,超越传统学习模式。

陈巍:就机遇而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一带一路”的推进,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中文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中文作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桥梁,地位日益重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由中国开发的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和智能化教学工具,为泰国中文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此外,随着中泰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泰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了解需求不断增加,这也为中文教育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

虽然中文教育需求不断增加,但优质的中文教学资源不足仍是一个挑战。其中,如何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的中文教师特别是本土中文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记者: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和对未来发展的研判,您认为国际中文教育如何更好地发展,如何使中文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世界?

陈巍:未来国际中文教育要更好地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更好地了解各国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二要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师培训和教学资源;三要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手段,为中文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四要注重文化交流,增进所在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五要推进“中文+”教育模式,提升中文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此外,还要通过加强与所在国教育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助推中文教育稳定发展。

杨雷:展望未来,国际中文教育应更好地服务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紧密贴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提升中文的实用和使用价值,要通过中文这扇窗,让学习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二要强化“国际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的品牌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服务体验;三要打造一支具备优秀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能力和亲和力的职业化教师队伍;四要制定国际中文教育各级各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完善各类中文水平考试与评级体系,注重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

此外,还要坚持中外双向交流互鉴。例如,我所在孔子学院不仅将《边城》《骆驼祥子》等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哈萨克语出版,还将哈国的优秀作品《哈萨克草原之魂》翻译成中文,这不仅增进了中哈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丰富了各自国家的学术宝库。

王尚雪: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应满足所在国家的本土需求,为当地服务。此外西班牙瓦伦西亚学校,孔子学院中外院长对谈——学好中文 了解中国免联考在职研究生,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核心,孔子学院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那些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萨奥达特·纳西洛娃:今后孔子学院要以“中文+”为重点,多开设“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持续推动学员就业,帮助优秀毕业生进入当地各行各业,学以致用,切实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还要开展特色中文教学,为当地社会、企业源源不断培养各类优质人才。最后,还要以品牌活动塑造形象,提升孔子学院亲和力。

今年是孔子学院20周年,喜人的形势要求我们中乌学者必须将中乌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以适应两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感情融通的需要。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08日 05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ewei.guojishuobo.com/walun/18963.html

xiao11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uojixuewei@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