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张培刚,生于湖北红安,1934年武汉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后考取清华庚款留美公费生并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外国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2011年因病在协和医院逝世。
主要经历
张培刚在1934年从武汉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后即被选送到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
在1941年,张培刚考取清华庚款留美公费生,同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一年后转入文理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学位,并于1943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哈佛期间,张培刚师从熊彼特、张伯伦、布莱克、汉森、厄谢尔、哈伯勒等大师,刻苦、深入学习和研究当时世界最前沿的经济学理论。
后来,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1946-1947年度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最佳论文奖“大卫·威尔士奖”,这不仅使他成为了第一个获此奖项的亚洲人,也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早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经济学家,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
1946年,博士毕业的张培刚和吴于廑、韩德培等同窗好友相约回到武汉大学任教,后被称为武汉大学“哈佛三剑客”,此时的张培刚是母校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8年张培刚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及研究员,1949年再次回国,继续在武汉大学经济系担任系主任。
这是中国新旧时代交替的前夜,无数张培刚们期盼学以致用施展经世之才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一般几年,杰出校友 |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之父,时代却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在北京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后,1953年,他调任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建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兼基建办公室主任。
1956年,两位智利学者到北京要求见Pei kang Chang(张培刚)。外交部人员一度听成了“背钢枪”,辗转到武汉时,张培刚正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做基建办主任,劝农民搬家迁坟。领导碍于面子,叮嘱张培刚不要说从工地上过来,在一间从制图教研室借来的办公室里,他方得知自己的博士论文出了西班牙语版本,在南美引起巨大轰动。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Pei kang Chang”被视为特务暗号,他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因博士论文中曾提及“战争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他又被冠以战争贩子等罪名,而当年在美国当排字工人攒钱买回的大量外文文献被成箱捣毁。
“文革”时,张培刚白天要拿榔头修马路,到家后往往还坐不了多久,门便被敲开,“张培刚!出来去劳动!”,谈起那段时光,张培刚自己却释然得多,他在讲座上曾笑称那是在“修理地球”,还对学生们说自己“放牛都放得比别人好哟”。
文革结束后,张培刚在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成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并总结出版了《新发展经济学》,1998年,在其带领下,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获得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点,85岁的张培刚成为博士生导师。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这位老人总是静静地坐在轮椅上用放大镜看书。2011年11月23日14时,张培刚病逝于武汉市协和医院。
个人荣誉
“四个一”学生
张培刚在武汉大学的历史上是著名的“四个一”学生:毕业时成绩全院第一;3年一次的庚款留美考试全国第一;第一个拿到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第一个获得哈佛大学最高奖—威尔士论文奖的中国人。
1929年张培刚考入武汉大学文预科。学校的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他当年的报名表。这张修业证明显示,张培刚当年只读了一年半的高中跳级考入武大预科。当时国立武汉大学刚刚成立,招生非常严格,当年的文科班只录取了张培刚一个人。
1941年8月张培刚从香港乘船抵达波士顿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进入康桥哈佛大学。他选择了《农业与工业化》为博士论文题目。张培刚在哈佛的图书馆里申请了不足6平方米的空间,他阅读了德文、法文、英文参考书200多本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一般几年,涉及到的经济学家就不下180余人,包括了当时经济学中有关的主要论著。张培刚用了9个月的时间,1945年10月写下了英文稿的《农业与工业化》。答辩时,张培刚只用了一个小时。答辩顺利通过,几天后,老师让他改名“”填在论文封面,参加威尔士奖的竞争。1949年,他的论文由哈佛大学出版,并成为许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指定参考书。
1946年,张培刚从哈佛大学毕业时,张伯伦还曾邀请他在哈佛任教。一心想把理论付诸实践的张培刚还是决定回国,应武汉大学邀请担任武大经济系主任。1948年张培刚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担任顾问,他是委员会中位居第四的高级官员,但他却认为这份美差只是个闲职,为了迎接新中国,在解放前夕,张培刚舍弃了600美元的月薪从曼谷再次回到武大。
发展经济学之父
在“文革”中,张培刚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长年与专业无缘,大好年华白白浪费。“文革”结束后,张培刚才在华中这所工科院校里开设了经济学专业,张培刚说,自己一直站了30多年,总算有一张凳子可以坐下歇歇脚了。他先后担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978年5月,张培刚被借调到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担任《政治学辞典》、《外国经济史》的主编。随后,他又成为第一批给国家领导主讲“外国经济学”的专家,并与厉以宁合写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最早把西方经济学(即市场经济学)介绍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他通过著作和讲学,全面介绍了西方经济学、西方管理科学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把在抽屉下面藏了30年的英文手稿译成了中文,埋没了半个多世纪的这本书终于开始得到人们的认识。那时张培刚已将近70岁。1989年他写的《发展经济学往何处去》一文力挽狂澜,拯救发展经济学于垂危之际。那时学术界认为发展经济学走向衰落,张老不仅为发展经济学正名,而且扩大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1990年北京大学的梁小民教授把当年刘易斯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增长理论》翻译成中文,刘易斯主张通过工业化来实现经济发展,那是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但是张老的书是把农业作为产业的一个部分,他所要求的不是牺牲农业发展工业,而是把农业和工业作为整体来发展。后来刘易斯也作了反思,刘易斯说,“过去我太重视工业了,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看来这是错误的。”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钱纳里来华讲学时说:“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是你们中国人,是张培刚先生。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1998年,张培刚教授的博士点批准下来,研究领域是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这些学科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85岁时博士点才申请下来,张培刚笑笑,说姜太公80岁遇文王,“我比姜太公还强点”。
个人影响
张培刚先生是中国具有国际影响的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1946-47年度最佳论文和“大卫·威尔士奖”。这一论著被列为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于1949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以英文出版,奠定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农业国工业化)的理论基础,张先生因此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20世纪80年代,面对西方发展经济学正走下坡路,而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并未发展起来的现状,他再次扛起开拓创新的大旗,全面提出创立新发展经济学的思想,引导发展经济学走出困境。1992年,他主撰的《新发展经济学》,将发展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2011年11月23日14时,张培刚病逝于武汉市协和医院。而人们会记得1946年的一天,这个喜欢到波士顿城市音乐厅听巴赫和贝多芬古典音乐的年轻人,婉拒了在哈佛大学留校任教的邀请。会记得他,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母校,做一名学者和老师。
排版:王梦潇
资料整理:张锦
审核:潘博、周宇辉
图文源于网络
哈佛大学博士后待遇,昆明理工大学冯晶教授课题组招聘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
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冯晶教授课题组招聘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参与课题组相关研究及技术工作。热忱欢迎有志于谋求发展、共创事业的优秀青年人才加盟冯晶教授课题组,此招聘启事长期有效。
一、冯晶教授简介
(一)个人情况
冯晶,男,陕西省榆林市人,工学博士,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重点实验室主任。2012年-2015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任哈佛大学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David R 教授,共同研究开发新一代高温铁弹性低导热材料,在理论设计及高温相变机理科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同时在高温材料及各向异性力学领域获得了国际性地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材料学国际顶级期刊Acta Mater, ,Appl Phys Lett等。同时是国内较早进行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的学者之一,至今已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目前已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156篇研究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检索逾112篇,研究论文目前已被引用2500余次,科研评价H指数25。撰写国际邀请综述2篇,目前为三十余份国际著名期刊的审稿专家,已为国际期刊审稿800余篇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9项,已获批14项,其中9项进入世界专利数据库。担任SCI检索杂志《 》客座主编,《 of and 》杂志副主编。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重点项目,“青蓝计划”重点培养人才等项目。2009年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6年获“归国人才创新创业奖”、中国建材联合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年获得省青年科技奖、中国产学研学会科技创新奖,2018年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等奖项,相关事迹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以及美国中文电视台等多个重要媒体报道。
(二)研究方向
1、材料高通量跨尺度计算,贵金属相图计算;
2、第一原理计算,高通量软件开发、数据库开发;
3、超高温陶瓷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热障涂层,高温合金。
二、招聘要求
(一)招聘人数:每年招聘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4名。
(二)招聘条件:
1、身体健康哈佛大学博士后待遇,年龄不超过35岁;
2、近三年在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获得博士学位;
3、在第一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相图计算、相场模拟、数据库开发、机器学习、陶瓷材料以及热障涂层等领域进行研究;
4、至少熟悉一种编程语言哈佛大学博士后待遇,昆明理工大学冯晶教授课题组招聘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如, ,C语言,C++等;
5、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和方向的理论基础及英文读写说能力;
6、SCI学术论文发表1篇及以上。
(三)申报程序
1、应聘者需提供的材料包括:本人学习工作简历、毕业证和学位证扫描件,研究成果及证明材料等;
2、应聘者应将上述材料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经审核合格后准备相关材料。应聘博士后进站材料可登陆昆明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网站资料下载中查看;应聘研究人员材料联系课题组确定。
三、相关待遇
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年收入合计约18-34万元。
(一)研究人员中符合博士后招聘条件的,列入博士后进行管理,享受博士后相关待遇,由学校承担此费用,具体如下:
1、给予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二级岗位薪酬待遇;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奖励性绩效、保险公积金等近17万元/年。
2、享受1000元/月租房补贴,享受期限不超过24个月;
3、一次性发放学术活动费4万元;
4、协助配合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新计划”、“国外境外交流项目”、国家基金以及云南省博士后定向资助、科研基金项目等,协助对应课题的完成以及进一步的其它工作岗位。
(二)根据课题组需求,结合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经课题组考核后确定聘用岗位,薪酬由研究人员与课题组面谈后确认发放,超出博士后薪酬费用由课题组承担。
哈佛博士后申请条件,美国大学申请博士后的条件(美国高校博士申请)
通往美国顶尖学府博士后之路的必备条件与申请流程1. 学历和成绩要求
申请美国博士后项目,申请人必须已经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通常需要5-7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学位课程设置复杂,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申请人的博士学位必须是从知名学府获得的正式学位,平均成绩杰出,通常要求3.7或以上的GPA。申请者需要提供完整的学历证明材料以证明自己的学历和成绩。
2. 科研背景和论文发表
博士后申请者需要具有扎实的科研背景和丰富的论文发表经验。通常要求申请人在读博期间至少发表过2-3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最好包括一些SCI/SSCI收录的文章。这不仅体现了申请人的学术实力,也展现了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再者申请人还需提供相关科研经历的证明材料,如导师推荐信、科研项目经历等,以证明自己的科研水平。
3. 语言能力要求
由于美国博士后项目主要以英语授课和研究哈佛博士后申请条件,申请人需要具备出色的英语交流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通常要求雅思总分6.5分以上或托福成绩90分以上。申请人需提供有效的英语水平证明,如TOEFL/IELTS成绩单。接下来,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也是申请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4. 研究计划和推荐信
申请美国博士后项目时哈佛博士后申请条件,美国大学申请博士后的条件(美国高校博士申请),研究计划和推荐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计划需要阐述申请人未来2-3年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体现出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学术潜力。推荐信则需要从申请人的学习能力、科研水平、创新精神等多个角度进行客观评价,由申请人的导师或著名学者撰写。这些材料将展现申请人的学术实力和发展潜力。
5. 申请流程与材料准备
申请美国博士后项目通常需要提交以下材料:个人简历、学历证明、成绩单、英语水平证明、研究计划、推荐信等。申请人需要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要求准备好相关材料,并在截止日期前通过官方渠道提交申请。接下来,还需要密切关注各学校的招生动态,及时调整申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