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群鹏
科研方向:材料服役与失效、无损检测、安全评估
个人简介:钟群鹏,1934年生,浙江上虞人。195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一部),1957年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苏联专家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招聘,材料科学系,我国失效分析预测预防分支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我国失效分析学会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40多年来在金属材料的断裂模式与机理、弹塑性断裂判据与安全评定、失效损伤的早期检测与治愈机制、宏微观断口物理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失效哲学理念与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主持或参与重大失效事故分析和预防决策500多案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蒋成保
科研方向:磁性功能材料及晶体生长
个人简介:蒋成保,男,安徽无为县人,196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1990年于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获得博士学位。爱尔兰 访问学者和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09年度国家级领军人才,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直从事磁致伸缩材料及器件、高温稀土永磁材料、磁性形状记忆合金和金属功能晶体生长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级重大创新项目等。已在、子刊、Adv Funct Mater、Acta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做国际会议邀请报告20余次。获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202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1)等科研奖励,以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排名1)、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等教学奖励。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固体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性分会委员会委员、《稀有金属》和《稀土》期刊编委等。
张涛
科研方向:主要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形成、制备及物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个人简介:张涛,国家级领军人才、教育部“高性能非平衡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开发、制备、物性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高性能非晶合金及高熵合金相异相似元素合金成分设计理论,发现多种高非晶形成能力及高性能合金体系。用于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具有高强度、低铁损、低磁致伸缩软磁非晶纳米晶合金以及用于耐蚀涂层的高耐蚀非晶合金等研究成果有望或正在实现规模化应用。发表SCI论文300多篇,被引用20000余次,授权专利100多项。
张峥
科研方向:机械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 材料的疲劳、断裂 材料的力学性能 失效分析案例库和专家系统
个人简介:张峥,男,博士生导师。长期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担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特种设备专业委员会专家、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赵新青
科研方向:金属及合金的相变和力学行为、金属功能材料
个人简介:赵新青,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和1992年分别从东北大学和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清华大学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至2003年在马德里材料科学研究所从事纳米材料相变研究;2004年起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合金相变与力学行为基础研究和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吴素君
科研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强韧化机理和技术,结构完整性和安全评估,结构损伤容限和剩余强度评估及服役寿命预测,材料疲劳断裂磨损等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极限环境下材料脆化及表征等。
个人简介:吴素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9-1983:学士,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83-1986:硕士,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86-1988: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系国家开放实验室。 1988-1992:研究工程师,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 11/1992-05/1997: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系。导师:John F. Knott 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由英国ORS奖学金(Award)和 大学奖学金资助。 06/1997-02/1998:研究助理,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系。 03/1998-12/2003: ,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系。 11/2003-现在: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核能材料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焊接学会(IIW)压力容器锅炉和管道委员会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常务理事。英国结构完整性论坛(FESI)理事会理事。曾任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与材料科学学院荣誉高级RF。首钢技术研究院客座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强韧化机理和技术,结构完整性和安全评估,结构损伤容限和剩余强度评估及服役寿命预测,材料疲劳断裂磨损等性能与微观组织结构的关系,极限环境下材料脆化及表征等。所研究材料包括钛合金、铝合金、高温合金、特种钢,以及高熵合金和超强韧轻质生物仿生复合材料等。
骆红云
科研方向:1)(超细及纳米)材料制备及其损伤机理、表征、监测;2)低塑性加工纳米梯度材料表面完整性;3)生物材料及仿生材料。
个人简介:骆红云,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教授,中国质量协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先后承担及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获得省部级奖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检索。主编及参与编写著作4部,在国内外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2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逄淑杰
科研方向:主要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成分设计、形成和性能的基础研究及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钎焊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个人简介:逄淑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04年应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非晶合金和高熵合金材料的形成、制备、物性及其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用2000余次;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中航工业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兼任中国金属学会非晶合金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委员。
李岩
科研方向:1、金属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微观结构、相变行为和功能特性等基础科学问题;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设计及应用技术。2、生物医用材料:新型钛基形状记忆合金功能特性及应用技术;镍钛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及应用技术;可
个人简介:李岩,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新型医疗器械设计与研发。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7 项,其他科研项目20 余项,发表SCI 收录论文1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 余项,制定生物医用材料团体标准2 项,获2016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医用金属腐蚀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
赵士腾
科研方向:1)先进结构材料在极端(高压、高温、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2)金属材料的强韧化机理及多尺度微观组织设计; 3)透射电子显微学
个人简介:赵士腾,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硕士,2017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材料科学博士,2018-2021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国家电镜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5月入职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文章3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代表性论文13篇,包括 (1篇), (1篇) , (1篇),PNAS (2篇), (2篇), Today (1篇),Acta (4篇),曾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Acta 论文奖, 杰出青年材料学家奖。2020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
杨圣雪
科研方向:1)二维材料合成(CVD/CVT);二维材料异质结的构筑、器件微纳加工;二维材料器件的电学性质、光电性质、传感性质研究。2)贵金属纳米结构的电催化性能研究(ORR/HER/MER)。
个人简介:杨圣雪,女,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06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3.05-2015.05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05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2016.02-2017.02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派博士后。已在国际著名期刊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Nano Lett.、Appl. Phys. Rev.、Adv. Sci、等杂志上发表50余篇SCI论文,H因子31。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九届及第十届理事会理事,担任中国材料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秘书,担任、Nano 等期刊青年编委。
张天丽
科研方向:稀土永磁材料制备、磁路设计及应用;高性能磁致伸缩材料制备、器件设计及应用研发。
个人简介:张天丽,女,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招聘,2021年晋升为教授。长期致力于新型磁性功能材料、器件及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Adv. Funct. Mater.、、Smart Mater 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2019年度国家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007年度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海天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张海天,1989年10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5月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师:Roman Engel-)。2018年6月年获得美国吉尔布雷斯学者基金( ), 于普渡大学工程院开展独立研究工作(合作教授: 以及 Roy)。2020年11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2021年9月全职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多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组部项目。主要研究兴趣: 1.功能相变材料的调控及类脑计算器件应用,2.磁性功能材料,3.纳米材料。近年来在, , , , , Nano , 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他引1000余次。研究成果被美国国家自然基金(NSF)、美国能源部(DOE)、和美国国家实验室等专题报道,被和 等高水平期刊引用和评述。学生就读期间有机会与国际知名专家课题组合作并出国交流,优秀学生可推荐出国继续深造或工作。计划每年招收1-2名博士及2-3名硕士研究生,常年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并欢迎感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有意者请发邮件联系:。
王敬民
科研方向:磁性功能材料
个人简介:200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和2009年分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作为首批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材料系学习,2009年留校在北航材料学院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主讲本科生专业理论课(必修课)《材料物理性能》和研究生核心理论课《材料的光、电、磁性》,主持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材料物理性能》,出版教材《材料物理性能》(第2版)。主要从事新型磁致伸缩材料、磁相变材料、软磁材料等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装发共用技术项目等科研项目,在Acta Mater、Appl Phys Lett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SCI他引9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凝固科学与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磁制冷材料与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贺杨堃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贺杨堃,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受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准聘教授,获得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2008.9-2012.6 材料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 2012.9-2018.6 信息功能材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课题:纳米异质结构磁致伸缩Fe-Ga合金的研究• 2018.9至2021.5 德国马普所固体物理化学研究所(Max– für ), 课题组,斯格明子研究小组组长,博士后。研究课题:新型高性能磁性存储材料,自旋再取向与斯格明子• 2021.5至2022.5 爱尔兰三一学院( ),J.M.D Coey磁性与自旋电子学课题组,博士后、研究小组组长。研究课题:补偿型亚铁磁• 2022.6至今 特种功能材料课题组。研究课题:1:12型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 第一/通讯SCI论文21篇,其中顶级期刊:1篇; 1篇PNAS; 1篇 ; 1篇 ; 4篇 ;3篇Acta 。
侯慧龙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侯慧龙,男,1986年出生。2015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16年~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2016年~2019年)和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2017年~2019年)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副教授。主要从事1)基于固态相变的宽温域高效弹热换能材料及器件的高性能化、2)基于深空探测的宽温域超弹性合金与应变玻璃转变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 、 和MRS 等期刊上。
李然
科研方向:从事新型块体非晶合金及衍生材料的设计研制、玻璃形成机制、微观结构控制以及物理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新型超高比强块体非晶合金的研制与物性研究;2)新型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
个人简介:李然,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2010年为德国莱布尼茨固体与材料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洪堡学者),2010年8月起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一直从事新型非晶合金材料及其衍生材料的设计研制、微观结构控制以及物理性能评估等研究。迄今在金属材料领域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7篇,H因子27,获批国家发明专利8项。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项。
赵子华
科研方向: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空天材料的疲劳与断裂,金属材料的超高周疲劳,无损检测与寿命预测
个人简介:赵子华,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高等院校“青年英才计划”。2001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8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3月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失效分析预测预防、材料的疲劳、近服役环境下材料损伤机理与寿命预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出版《断口学》专著一部,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
刘敬华
科研方向:磁致伸缩材料,功能材料的晶体生长
个人简介:2009年北航信息功能材料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加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群体项目,863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有移亮
科研方向:材料服役与失效
个人简介:有移亮,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游乐机械工程分会委员。主要从事失效分析、材料组织性能退化与表征、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XX专项课题1项,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航空基金1项、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承担本科生科研课堂课程、特色实验课和社会课堂的教学工作,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校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4篇,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并获一等奖。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好吗?,震惊!数学系的教师们竟然是这样的
教师节快乐!
2019年9月10日,是数学系的教师们在南科大度过第5个教师节。他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只为建设一个一流的数学系,培养更多优秀学子。在这个属于他们的日子里,让我们祝福老师们节日快乐!
开学季,数学系的本科专业导师双向选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了解到同学们对老师还不太熟悉,小编这就为大家送上一大波数学系专业导师的简介,慢慢看,总有一个你会喜欢~
文末有彩蛋,一定要记得看完哦!
陈安岳_简介
访问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后师从中南大学侯振挺教授于198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当年底受聘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先后在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香港大学、格林威治大学历任研究员,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于2007年受聘为英国利物浦大学讲座教授。五年后回国任教于南方科技大学。其科研主要集中于概率论,马氏过程及其应用领域。特别在马氏分枝过程及Q-过程构造论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和蔼可亲|喜欢和学生交流|
陈 欣_简介
副教授,2010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统计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美国雪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2019年1月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他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充分降维、变量选择、高维统计分析及复杂数据分析。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热爱生活|
陈懿茂_简介
讲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大学中心和研究生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任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助理教授,2014年2月至今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师。2019年获南科大杰出教学奖。研究方向:偏微分方程。
|教学奖收割机|英语达人|
崔书墨_简介
访问助理教授,2015年获美国杜兰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6年在天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计算数学,交通流模型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偏微分方程数值解,计算金融。
|业界精英|身高一米九|
付云皓_简介
讲师,2015年获广州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2015年10月起任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2019年2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研究方向为图论、教育数学。
|竞赛达人|知乎红人|
高 辉_简介
助理教授,2013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代数数论。
|新进教师|
简介
教授,1992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入职前为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他研究方向为量子拓扑和三维几何。
|Irmer的先生|发过多篇“四大”|
古嘉雯_简介
助理教授,2014年获香港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6年、2016年至2017年分别在哥本哈根大学和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最优资产配置、量化交易、信用风险建模及其衍生品定价、供应链管理、机器学习在资产配置上的应用。
|萌系|
何炳生_简介
访问教授,77级本科毕业后公派去联邦德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南京大学数学系工作28年。曾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独立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最优化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在凸优化和变分不等式的分裂收缩算法方面做出了有特色的工作。2014年获《中国运筹学会科学技术奖》运筹研究奖,2016 年获第一届《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奖》突出贡献奖,2018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资深段子手|大器晚成|一身正气|
Jana 简介
教授,曾任教于乌拉圭国立大学,她与Ures教授一起以对动力系统中重要的“稳定遍历性猜想”做出突破性的工作而闻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好吗?,开创了带有双曲性的微分同胚的遍历性质与拓扑性质之间关系的研究方向。
|乌拉圭唯一女数学教授|Ures的太太|
Hou Yong_简介
副教授,2000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获数学博士学位,随后分别在爱荷华大学,圣伊鲁斯大学任教、2015年起任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普林斯顿大学访问教授。2018年4月受聘为南科大副教授。Hou Yong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几何群论和拓扑几何。
|高冷男神|
胡 勇_简介
助理教授,2012年获得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9月起担任法国诺曼底卡昂大学 de 教职。2017年6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主要科研方向为数论与算术几何。
|非著名诗人|
花永霞_简介
讲师,200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2010-201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任助理教授。2014年至今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动力系统。
|课程火爆|麻辣教师|
黄少创_简介
访问助理教授,2016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起在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几何分析。
|欢迎喜欢几何分析的找我聊聊人生|
简介
助理教授,2010年获得波恩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曾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工作,她的研究方向为低维几何拓扑,映射群集,洛伦兹几何。
|的太太|
蒋学军_简介
副教授,2009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年7月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他的研究方向为分位数回归、参数和非参数推断、高维数据降维与分析、金融与计量经济统计、贝叶斯分析及应用。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支部书记|
简介
讲席教授,国家特聘专家,硕士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97年博士毕业于以色列 Tel Aviv大学;入职前为美国杜兰大学正教授。研究领域为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他所发展的-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他在浅水波方程方面所做的工作解决了解的正性等所带来的困难。近期他也在趋化模型数值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高产高引用作者|
李才恒_简介
讲席教授,国家特聘专家,曾经是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和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他在置换群论和代数图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先后解决了多个世界著名的重要问题,包括100年老的关于置换群的问题。研究方向:代数组合数学,对称图论,有限群论,和置换群论。
|守序善良|解决了一个百年问题|
李景治_简介
副教授,国家特聘专家(青年),2009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应用与计算数学哲学博士学位;2011年在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苏黎世)数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2013年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B类,主要研究兴趣是反问题与科学计算,代表性论文发表在CMP,JFA,IP,JDE和SIAM 系列刊物上。
|由果推因|科学计算|长跑达人|
李觉先_简介
访问教授,2019年8月之前任辽宁大学数学院教授。1985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过数学分析,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点集拓扑,现代概率论基础等课程。专业方向为泛函分析、算子理论。曾在《Proc. Amer. Math. Soc.(美国数学会会报)》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三项。分别于2004年和2012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曾为美国数学会(AMS)会员,美国《数学评论( )》评论员,德国《数学文摘( Math)》评论员。2015年1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 。
|数学迷|
李 勤_简介
助理教授,201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11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任特任副教授,2013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在梁迺聪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场论的-量子化的数学理论及其在几何与拓扑中的应用。
|这个人很低调|
李曾_简介
助理教授,2017年11月获得香港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2019年8月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随机矩阵理论与应用、高维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新进教师|
李 展_简介
助理教授,2009年获得天津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得美国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博士学位,2014–2015年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讲师,2015–2018年任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2018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他的研究方向为代数几何。
|这个人很低调|
马富明_简介
访问教授,2018年8月份以前任吉林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政府特殊津贴,宝钢优秀教师奖。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完成国家和教育部、科技部项目多项。当前研究兴趣:数学物理反问题的数值方法,主要集中在时域散射与反散射问题数值方法研究。2018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
|宝钢优秀教师|科研教学双丰收|
欧阳天成_简介
访问教授,曾任美国杨百翰大学正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天体力学中的N体问题,2018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
|平易近人|
邱雁南_简介
副教授,国家特聘专家(青年),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缅因大学等处任教。研究方向:数论,自守形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好吗?,震惊!数学系的教师们竟然是这样的,算术代数几何。
|这个人很低调|
仇计清_简介
访问教授,2019年8月份以前任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模范教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1999年12月至2012年5月任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任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2008年3月至2018年3月任河北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非可加测度与复分析、复杂系统的优化理论与应用、鲁棒控制与滤波等领域的研究。2019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 。
|河北教学名师|
邵启满_简介
讲席教授,国家特聘专家,2019年3月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并创建统计与数据科学系。2012.9-2019.3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统计系系主任,卓敏讲席教授。在国内外主要概率统计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在出版专著三部。1990年获中国数学会钟家庆数学奖;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1年被国际数理统计学会授予会士();2010年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作邀请报告;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当选国际数理统计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曾担任国际顶尖统计期刊《The of 》和国际顶尖概率期刊《The of 》编委等。主要研究方向:概率正则统计渐近理论、自正则化极限理论、高维统计分析、Stein方法:正态与非正态逼近。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主任|
苏琳琳_简介
助理教授,2010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之后曾在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担任访问助理教授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做博士后1年。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和生物数学。
|拥有两件皮夹克|温柔可亲|
孙景瑞_简介
助理教授,于 2015 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中佛罗里达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9年初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任助理教授。孙景瑞博士的研究领域涉及随机微分方程、 最优控制、微分对策和数理金融,主要兴趣包括随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微分对策, 以及随机积分方程。
|摄影大师|破音高手|
汤 涛_简介
讲席教授,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SIAM ),国家特聘专家。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英国利兹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8年执教于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取得终身教职;1998年加入香港浸会大学,2003年任数学讲席教授。2015年5月被聘为南方科技大学数学讲席教授。研究方向: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高精度与自适应算法,计算流体力学。
|中科院院士|
田国梁_简介
教授,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统计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2016年8月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统计,计算统计和社会统计。田教授是国际统计学会 (ISI) 当选会员,并担任 & Data , and Its 等四个国际统计学杂志副主编。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孜孜不倦|
Raul Ures_简介
教授,国家特聘专家,曾任教于乌拉圭国立大学,他与Hertz教授一起以对动力系统中重要的“稳定遍历性猜想”做出了突破性的工作而闻名,开创了带有双曲性的微分同胚的遍历性质与拓扑性质之间关系的研究方向。
|Hertz的先生|
王 普_简介
访问教授,1990年获美国里海()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阿拉巴马大学数学系工作,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7年受聘于四川大学匹斯堡学院访问教授。有三十余年中外教学经验。九十年代与郑春苗教授研发的计算机程序一直是国际地下水资源领域标准程序。研究方向为概率统计和随机过程及其应用。2019.9到南科大教书,十分期待遇到新同学新朋友,迎接新的挑战。
|新进教师|
王 融_简介
教学序列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2004年9月-2008年6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博士后。2008年7月-2013年8月,武汉大学教授,2013年9月至今,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高数 |
王晓明_简介
讲席教授,国家特聘专家,复旦大学学士、硕士,美国印第安纳布鲁明顿分校博士。曾任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终身正教授,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已主持10余项美国国家基金委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科研项目。发表专著1 部,论文80 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和计算数学,特别是在流体力学、地球物理流体力学、地下水研究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现任 in 的副主编、 编委。
|数学系主任|诚招英才|
吴纪桃_简介
访问教授,2000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1998年-2014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连续十余年被教育部考试中心聘任为命题专家。2014年至今, 任南方科技大学访问教授。研究方向:基础数学。
|温柔耐心|善于倾听|
熊 捷_简介
讲席教授,1983年获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统计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统计学博士学位;1983-2014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4年至2017年,澳门大学,数学系,教授;2017年12月至今,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讲席教授。熊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随机微分方程、马氏过程、极限理论、随机分析、数理金融等,在 of , and Field, , .Appl.等国际顶尖SCI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
|笑口常开|
杨 将_简介
副教授,国家特聘专家(青年),2014年博士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2014年至2015年,2015年至2017年分别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7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微分方程数值解,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相场模型和非局部模型的数值求解及其应用。
|酷爱闪电侠|C罗脑残粉|
杨丽丽_简介
教授,入职南科大之前一直在英国排名前十的拉夫堡大学工商管理与经济学院工作。她开展了大量的有创建性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得到了欧盟、英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英国工贸部、国家自然环境科学研究委员会、英国政府、英国皇家学会以及工业界的广泛财政项目支持, 总经费超过400万英镑。杨丽丽教授发表了85篇杂志和会议论文,出版了一些书籍,有文章发表在世界顶尖的管理学科期刊上。
|树德书院院长|热爱运动|
杨柳青_简介
访问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8月-2014年5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4年7月-2016年6月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博士后。2016年7月至今任南方科技大学访问助理教授。研究方向:几何分析,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
|爱的鼓励|麦霸|反差萌|
杨 燕_简介
讲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2010-2013年担任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员,2014至今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资产定价理论。
|基础课+金融数学|
姚 静_简介
讲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2008-2014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讲师,2010-2012年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2014年至今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测量数据建模与参数评估。
|课程火爆|知心大姐姐|
曾萍萍_简介
助理教授,2014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之后在维也纳大学数学系、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为金融衍生品定价,计算金融以及保险精算。
|新晋美妈|复古风|温柔似水|
张 进_简介
助理教授,2014年获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应用数学博士,2015至2018在香港浸会大学任职,2019年初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最优化理论,以及应用变分分析、非光滑分析等工具来分析最优化算法。
|诚招优秀研究生|寻拜仁球迷|广告位招租|
张绍洪_简介
教授,1981年获得美国天普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2019年9月全职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他的研究方向为多重比较、适应性设计以及其在医学临床试验上的应用。曾获得国家统计局第九届全国统计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美精算师学会2006 A. Lew精算研究二等奖。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新进教师|
张 振_简介
副教授,国家特聘专家(青年),2013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5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底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计算流体力学,多尺度建模,以及数据挖掘。
|饮水思缘|不是麦霸|球场地板流|
朱一飞_简介
访问助理教授,2013年获明尼苏达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2007年获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2013至2016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任访问助理教授。2016年12月加入南科大数学系。研究方向:代数拓扑及其相关领域,特别是代数几何和数论。
|和风细雨|温润如玉|治愈系|
看完上面这么多优秀的老师,相信你一定对自己的选择更加明确了~最后,来一波彩虹屁,想选数学系的学生别犹豫了,南科大数学系真的强!
如果想和老师面对面交流,一定不要错过9月12日(本周四)的本导师见面会:
小编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品,在评论区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点赞最高的3名小伙伴将获得我们倾情送出的数学系定制文化衫,届时请留意公众号微信通知领取哦!
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
长按左边二维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Berkeley的MPP「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硕士」
的MPP全称是 of , 的 of ,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下面将详细介绍的MPP的项目特点/院系介绍、的MPP的研究领域、的MPP的研究生申请要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的MPP培养计划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全日制硕士项目为期两年,由核心课程,选修课、夏季政策实习项目和政策分析项目构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全日制硕士项目强调决策和执行的实际应用国外在职学位班,在学习期间,学生将掌握促进公私部门官员理解政策问题的技能,培养起评估政策可行性的全局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申请,Berkeley的MPP「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硕士」,学会分析政策的社会影响,获得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必备技能。
的MPP课程介绍(英文版)
1、 To
2、The Of
3、Law and
4、 , , And
5、 And Of
6、 And
7、 And
8、
9、 And
10、Arts And
11、Cost-
12、
13、Kid-First : , , And
14、 And The Urban
15、 And
的MPP课程介绍(中文版)
1、政策分析导论
2、公共政策分析经济学
3、法律与公共政策
4、决策分析、建模与定量方法
5、公共政策的政治及机构管理
6、公众领导与管理
7、微观经济组织与政策分析
8、国际经济发展政策
9、程序与政策设计
10、艺术与文化政策
11、成本效益分析
12、公共预算编制
13、儿童优先政策:家庭、学校与社区
14、 住房与城市经济学
15、能源与社会
的MPP申请要求
托福:100;雅思:7.0;需要GRE;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