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公务员职位的稳定性和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学历人才开始将目光投向基层公务员岗位。这一现象在近期尤为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当我发现社会对于此事的讨论看法仅限于社会内卷、公务员工资待遇如何时,我觉得有必要写一些我的思考和不同的观点,以供大家扩大议论范围。
斯坦福大学博士应聘乡镇公务员:近期,安徽省某乡镇公务员公示考察名单中,一位名叫苏某的斯坦福大学博士引起了热议。苏某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并获得该校郭沫若奖学金,后前往斯坦福大学深造,获得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他选择入职基层公务员岗位,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
哈佛大学硕士应聘教育管理职位:另一则新闻显示,一位哈佛大学硕士被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录用,职位为教育管理一级主任科员。这同样体现了海外名校毕业生对体制内单位的青睐。
当人们聚焦于海外高学历人才应聘基层公务员的现象,往往首先看到的是这一现象对当下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市场不振的直接反应,以及对普通学历求职者可能带来的竞争和挤兑。然而,如果我们从更长远、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一趋势实际上对国家和人民都具有深远且积极的意义。
首先国外在职学位班,海外高学历人才的加入为基层公务员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他们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学术背景,能够在基层工作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次,海外高学历者公务员职业生涯的终点绝不是基层,而是最高领导层。别看现在的斯坦福博士在安徽当乡镇公务员,他们天之骄子绝对是组织重点培养的对象,不出几年便会升为副县长,再过十几年绝对是主政一方的地方省委省长。因此出身条件优越,留学海外,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他们,在宦海中会相对清廉公正。他们是未来带领中国实现民主、自由、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
当近年来因社会内卷、工作难找而或主动、或被迫考进公务员的海外高学历人才大量进入各自的领导岗位时,我相信,中国就不会再出现因为一个外国人丢自行车而调集大量人力去帮忙找的新闻了。我相信,这些海外高学历领导者绝不会以此来突出自己政绩斯坦福博士待遇,斯坦福博士应聘乡镇公务员,于国于民绝对是好事,因为他们海外留学的经历就让他们知道了洋大人也是人的道理。
还记得在疫情封控期间,各地经常上演基层管理人员僵硬死板、照本宣科的管理造成了多少人员非疫情原因死亡的事件,给多少家庭带来了伤痛,也给公众眼中的政府形象了多少的损害。在那令人绝望、窒息且奔溃的3年中,2022年11月3日由中共鄂尔多斯市委政法委员会发布一则消息,却又让人在黑暗中看见了一柱曙光:
在鄂尔多斯,无论任何时刻,我们都坚持生命至上,救人为先的原则,在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期间,居民如遇特殊紧急情况,有权采取措施自救或紧急避险。但特别强调,在自救和避险时,不得损害他人生命。
该通告发布后,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点赞,被称赞为“最有人情味”的通告、“最有温度”的通告和“最人性化”的通告。
通告的发布者,即鄂尔多斯市委政法委书记,是被称为“网红书记”的邢征。邢征今年46岁,是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中最年轻的市(盟)委副书记。他拥有英国牛津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法学硕士和理学硕士学位。他于2020年10月“空降”内蒙古,担任包头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后于2021年5月任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他在任期间,积极推动鄂尔多斯市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像邢征这样,拥有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海外高学历官员进入管理岗位后,还会不会一味追求消灭病毒?还会不会视与病毒共存如洪水猛兽?我们过去疫情那3年,底层民众是不是会过得更好一些?
将军出于行伍,宰相发于州部。入职基层公务员的海外高学历人才,在基层的磨砺,无疑是他们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这些人才,他们不仅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深厚的学术背景,更在基层的实践中,深入了解了社会的底层现状,体验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疾苦。
基层的锻炼,让他们学会了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斯坦福博士待遇,学会了俯下身子倾听百姓的声音。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或官员,他们在未来的管理岗位上,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接地气的政策,更会注重政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到人民群众。
一言以蔽之,拥有海外高学历的领导总比专科生、本科生的领导强;拥有基层经历的领导总比一直待在机关的领导强;海外博士生领导专科生、本科生总比专科生、本科生领导博士生强。
最后也勉励刚参加完高考的同学,不要因为目前的经济困境,社会内卷就选择躺平,放弃努力。要像当年取消高考,还继续保持学习的那批人那样,坚定坚持的信念。
斯坦福博士待遇,斯坦福博士报考乡镇公务员,浪费与否?
本周,学术圈有个事件一直在各大话题榜中居高不下:一份2024年乡镇公务员考察对象公示名单截图中,赫然出现了一位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入围者。
图源:网络
有网友顺藤摸瓜,根据截图中姓名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等信息,查找到了当事人的履历,发现其疑似本科中科大,曾是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应用物理学专业。
如此履历,堪称人中龙凤。而这也是他最终的就业选择令大众“难以理解”的原因——一个国际顶尖大学的博士生竟然选择回国去乡镇报考公务员,这反转过于大了。
惊讶之余,我们也不妨冷静下来,好好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公认的求稳选择
对于故事主人公的选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感叹:留学生的归属都是考公。
谋得一个编制早已成为大众公认的求稳选择,学术桥也曾对此进行过关注(点击回顾:《名校博士从政,知名演员考编,图啥?》)。
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仅清、北两校就有多达半数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去往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些“稳定”的就业方向,而“求上岸”也成为了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操作”。
一方面,高层次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机会多概率大,全国各省的定向选调、各地的人才引进,岗位选择多,政策待遇好,竞争也小于省考国考,多加准备、广撒网的情况下,上岸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另一方面,据许多“过来人”说,体制内能保证一个稳定安逸的环境,非常舒适,有充足的闲暇时间留给二人世界或者跟朋友们相聚、发展个人爱好。如果心态平和,体制内比较容易活的有尊严和轻松。只要自己不作妖,人际关系也很简单,跟你没有利益冲突的同事都和蔼可亲。
高学历人才有更大的选择自由
此外,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高学历人才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因此名校毕业生“上岸”乡镇、街道办公务员的报道才会引起大众的关注。
前几年有一则新闻: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硕士毕业生拟聘朝阳区各街道办岗位。其中备受关注的是,一个街道的城管执法岗位的拟录用人员,获得了北京大学博士学位。
另外还有,一名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硕士,被录用为中国药科大学保卫处工作人员。
哈佛大学硕士入职街道办,耶鲁大学毕业生成某乡镇公务员,东京大学硕士成安徽某街道当公务员……类似新闻层出不穷,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个人的选择差异罢了。
鼓励高学历人才到基层工作
而从更高层面来看,国家始终在鼓励高学历人才到基层工作。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明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基层作为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2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公告》,其中明确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优惠政策、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基层就业户口档案政策、中央基层就业项目优惠政策等系列内容。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要求稳定“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做好2023年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工作等,引导鼓励更多2023届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
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斯坦福博士待遇,斯坦福博士报考乡镇公务员,浪费与否?,提出积极吸纳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持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
……
写在最后:浪费与否?
有热度的新闻往往伴随着争议,许多声音指出这是人才浪费,觉得博士生应该去做更“高端”的工作。
但无论如何,职业选择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和追求。
常言道斯坦福博士待遇,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同样富有挑战性,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比如农村发展、教育、医疗等等。一个有能力的博士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说不定能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当地的发展。
再者说,基层经历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经历也能让人更“接地气”,更了解国情,对个人成长也会很有帮助。不如多予以肯定,期待他在乡镇公务员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拭目以待吧!
来源:学术桥综合自学术桥往期推文、政府官网、教育部官网、知乎等
斯坦福博士年薪,斯坦福博士考公下乡 海外学历无优待
据官方公布的报考信息,灵璧县乡镇机关基层事务管理岗位的职位类别为综合管理,职级层次为四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共招录2人,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年龄要求为35周岁以下,面向本市户籍人员,录用后签订5年内不得流出本乡镇的协议。
19日,灵璧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宿州市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第二批)公示时间从2024年6月17日至21日。公示期结束后,该岗位考生将按总成绩排名选岗免联考在职研究生,组织部相关部门将“通知到本人,根据成绩自己选择,成绩是第一名就可以优先选择想去的乡镇”。就苏朕的报考岗位看,录取后人员将分配至韦集镇1名、向阳镇1名。
此外,工作人员也表示,对海外名校学历并无优待政策,招聘严格按照《安徽省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执行。南都记者查询发现,该公告中并未有涉及海外学历相关内容斯坦福博士年薪,斯坦福博士考公下乡 海外学历无优待,仅在“笔试成绩”栏目下提到“对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
另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苏朕曾获得2016年第35届郭沫若奖学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官网则介绍称,苏朕来自安徽省萧县实验高级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去向为斯坦福大学。而斯坦福大学官网也显示,一名名为的学生于2016年就读应用物理学博士项目。
高材生回国考公并不新鲜
早在2011年就有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放弃百万年薪跑到湖南省贺家山村当“村官”。2024年,一位哈佛大学毕业生被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拟录用,公示职位是教育管理一级主任科员,硕士毕业院校为美国哈佛大学。
难道,留学尽头是编制?
依据中国世界青年峰会联合猎聘共同推出的《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显示,海外留学人才实际平均年薪呈下降趋势,在毕业后寻找全职工作的留学生中,有84.21%的人打算回国找工作。《2022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74.4%的留学生认为海归群体中存在着“考公热”现象。尤其是这两年,升温很明显。上海市公布的公务员2024年度拟录用名单中,不乏有海外名校的硕士留学生。
由此看来,考公考编确实已经成为了很大一部分留学生的就业追求。但是有人却认为,名校毕业生“挤”进体制内,有点大材小用、浪费人才资源。
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挤进考公赛道,让很多网友直呼,“人才浪费,这么优秀的人应该致力于搞科研,真是太卷了,能不能给双非硕士一点活路。”
所谓“大材小用”,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职业歧视。既看轻了体制内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内容,又否认了这些名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耶鲁村官”曾被评感动中国人物
2011年前后,秦玥飞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回国。没有选择去大城市的外企工作,而是选择报考村官,来到了湖南衡山的贺家山村。
直到2016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一直活跃在大众的视线。
在当村官的那些年,他帮助村里完成了一个灌溉300多亩地的村级水利工程,创办“黑土麦田”公益机构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乡村振兴。这是由耶鲁大学的三位优秀中国毕业生发起,旨在培育杰出的农村创业者和农村公共服务者,为乡村创造可持续的影响。
用个人的影响力来撬动本地的经济发展,这何尝不是走出的新路。
2018年秦玥飞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向全国两会建言献策,提出自己对中国农村的新建议。
以苏某的学术背景,进入其他高薪行业似乎更加“合理”。但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复杂考量,或许是对家乡的深厚情谊斯坦福博士年薪,或许是对公共事业的热忱,促使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采写:南都记者肖玥
整合:叶敏坚杨景博
综合来源:澎湃新闻、头条新闻、九派新闻、环球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