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麻省理工 / 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公告

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公告

韩恩厚,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院长。博士后出站后可申请在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和龙电华鑫南京研究总院工作,继续从事铜箔研究。

一、合作导师介绍

韩恩厚,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院长。1998年4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回国。长期从事腐蚀机理、耐腐蚀材料、腐蚀控制技术、工程结构与装备腐蚀服役安全评价与寿命评估研究与应用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公告,以及材料与装备制造工艺研究(含表面完整性、增材制造等)。三次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课题负责人等。

二、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和新能源的蓬勃发展,锂电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而锂电里的集流体铜箔的质量直接影响锂电寿命与性能。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先进电极材料与传感器研究组和龙电华鑫南京研究总院根据课题发展需求,针对铜箔的制造,例如催化剂和电化学测试等领域拟招聘博士后1-2名。博士后出站后可申请在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和龙电华鑫南京研究总院工作,继续从事铜箔研究。合作导师为华南理工大学韩恩厚教授和龙电华鑫南京研究总院王胜先博士。

三、博士后研究方向

1.析氧电化学与催化剂研究;

2.电镀、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等。

四、应聘条件

1.博士研究生学历,电化学、能源化学及自动化控制等相关专业;

2.熟悉电化学与析氧反应;具备催化剂相关研究经历优先考虑;

3.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具有相关研究工作经验、较强的业务能力及英文写作能力,并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质量研究论文;

5..身体健康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具有事业心,工作勤奋、认真,诚实踏实,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作风,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五、待遇

(根据申请者学术水平、工作计划、创新能力、学术发展潜力等分A、B、C三类)

1.年薪35-45万+餐补+定期体检+高标准缴纳五险一金+补充商业保险。

2.科研启动费:在站期间,可按规定申领广州市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20万元。

3.项目申报:支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支持申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香江学者计划”“澳门学者计划”“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博士后项目”和“广州市博士后国际培养计划”等项目。如获入选,将按相关政策提升待遇或发放奖励。

4职称评审:在站期间可参评职称,认定或评审通过后可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职称证书。

六、鼓励出站后留院工作

1.按相关规定申请安家费30万元(分两期发放)。

2.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不含境内)获得博士学位,可申请“广东省海外博士后人才支持项目”、承诺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可按相关规定向省申请住房补贴40万元免联考在职研究生,但不重复享受广州市安家费待遇。

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待遇,北京理工大学2024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公告

北京理工大学2024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公告

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学校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待遇,北京理工大学2024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公告,将博士后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全局中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持续推动博士后队伍规模倍增、质量倍增、效能倍增。为更好打造学校青年人才队伍,赋能学校“双一流”建设,北京理工大学诚邀海内外青年博士加盟博士后队伍,共谋发展,共铸辉煌!

一、为什么选择BIT?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首批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

学校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曾创造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等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始终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展现担当作为,为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BIT能提供什么?

1.顶级的发展平台

一流的学科设置

学校目前设有22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8个新型教研机构;现有9个学科门类,33个一级学科,均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4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兵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一批珠峰高峰学科稳居全国高校前列,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前列,11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多元化的引育平台

作为国家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学校目前共设有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逐步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平台协同互动的博士后发展培养体系。

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东南信息技术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鲁南研究院

学校以优势学科对接社会优质资源,整合创新要素,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在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中原经济区等区域布局研究机构,可在重庆、嘉兴、珠海、唐山、济南、郑州、深圳、莆田等异地研究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海内外青年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实施“‘三个五’人才工程”,打造“54321”创新人才金字塔,逐步汇聚了由600余名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和近1100名博导组织成的高水平导师队伍。

一流的科研平台

学校在北京拥有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双核”校区已建总建筑面积185.23万平方米。拥有2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8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以及多个公共大型实验平台,拥有单/双球差校正场发射透射电镜、双束扫描电镜、核磁共振波谱仪、超高分辨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三维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86台套。

2.优渥的薪酬待遇

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包括基础年薪、奖励绩效及单位五险一金等。若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际人才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等各类国家人才计划,国家资助与学校岗位年薪叠加资助;课题组视科研成果情况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补助及奖励。

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校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申请博士后各类人才计划和基金项目: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际人才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等面向海内外博士毕业生的人才资助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各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自2016年以来,学校累计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63人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获批博士后基金(特别、面上)567项,国自然基金(青年)共计496项。

学校先后与六大洲7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签订了校级合作协议,鼓励在站博士后到境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出访和学术交流。

在站期间根据国家及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相关规定可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研究系列);出站后,在满足学校相关规定和标准基础上,可聘任至相应岗位。

良好的生态及保障

学校成立“博士后联谊会”,积极为在站博士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丰富博士后业余生活,为博士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成长环境。同时,在国家对于博士后人员给予政策保障的基础上,学校为博士后人员提供专项公寓,条件优越、拎包入住;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协助办理在京落户、子女入托等生活问题,为博士后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三、如何加入BIT?

岗位设置

学校围绕“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形成了既有北理工特色又符合青年人才发展规律的博士后岗位体系,为青年人才提供多元化的职业选择空间。

1.特立博士后

主要面向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进行拔尖人才培养,基本年薪30万元起。

2.团队岗博士后

主要面向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较好的青年人才,培养团队青年骨干,基本年薪20万元起。

3.科研岗博士后

主要面向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为团队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年薪10万元起。

4.思政岗博士后

主要面向从事学生工作或思想政治教学研究工作的青年人才,补充学校思政队伍,基本年薪19.8万元起。

5.企业博士后

主要面向学校流动站与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的博士后,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基本年薪与工作站商定。

申请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2.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并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潜力;

3.一般应为35周岁以下,新近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博士毕业生。其中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待遇,特立博士后一般应不超过30周岁;

4.符合国家及学校及用人单位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其他要求。

四、如何应聘?

我校全年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随时申请、集中评议、择优录用。应聘者需提前联系合作导师,确定合作关系后,向设站学院提交进站申请。

学校28个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和3个国家级工作站常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同时鼓励支持其它学科申请者进入流动站,在交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

附件: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应聘服务指南

聚天下英贤 建一流大学丨北京理工大学诚邀全球优秀人才加盟

麻省理工博士后申请条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招聘博士后(长期有效)

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教授领衔建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实体建设。研究院聚焦分子医学前沿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立足于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发与早诊确诊防控技术的突破,从基础前沿研究到产业化落地,全程助推”健康中国”建设。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包含化学生物学、纳米医学、转化医学、化学测量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探索从基础研究到形成知识产权和临床应用的新途径,推进生物、化学、材料、纳米等学科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融合研究。

研究院有固定成员近5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国家杰青4人、国家优青及海外优青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5人、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5人。研究院建有上海市核酸化学与纳米医学重点实验室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并建有组学研究、生物成像、分子合成、分子诊断、化学生物、微纳米加工等6大仪器平台,总体设备投入超1亿元。建院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65项,省部级项目27项,总经费逾2亿元,累计申请国家专利60余件,发表论文500余篇,包括,,等期刊。

二、课题组简介

樊春海课题组

樊春海麻省理工博士后申请条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南京大学学士、博士,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后。2004-2018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8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现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转化医学科学中心唐仲英首席科学家、上海市核酸化学与纳米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Angew.Chem.Int.Ed., , ACS Nano等十余份国际知名杂志编委,Chem Plus Chem编委会共同主席。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国际电化学学会(ISE)、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AIMBE)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士。已发表论文500余篇,引用近5万次,H因子>110,近七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课题组主要围绕核酸及结构,开展生物传感与成像和DNA分子自组装等研究,探索以框架核酸为特色的重大疾病诊疗、DNA存储与计算和分子机器等前沿应用。

1、招聘职位

博士后3-5名

2、岗位要求

(1)可编程框架核酸的开发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生物传感与临床检验

(3)DNA计算与信息存储

3、申请条件

(1)在国内或国外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身体健康;

(2)近三年内在高影响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学术论文;

(3)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转化研发的能力,实验技能优良;

(4)具有一定的英文读写及科研工作交流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英文论文的写作;

(5)为人踏实、敬业、认真,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报名方式

请应聘者撰写个人简历(包括研究兴趣、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业绩、发表文章、实验技能、获奖情况等)发送至:。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申请+高校人才网”。申请者信息将严格保密,初审合格者通知面试。

颜德岳课题组

颜德岳,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颜院士长期以来,在聚合反应的非稳态动力学,超支化聚合物的设计及合成,不同尺度和维度上的分子自组装等许多方面开创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他提出了两亲性药-药缀合物小分子纳米药的概念,在逆转肿瘤耐药性、新型靶向抗肿瘤药(亲体-药物缀合物纳米制剂)和一线抗肿瘤药的修饰优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前期成果。在, ., Angew.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Small, ,, Chem. ., 等国际主流学术刊物发表了研究论文600多篇,他引20000多次。参与撰写著作13章,共同主编有关超支化聚合物的专著一本《John Wiley & Sons》。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998,2007,2019)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99)一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1989,2009)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一项(2011)。

临床转化成果:获得临床试验批件一项;一种新型靶向抗肿瘤药(亲体-药物缀合物纳米制剂),已经与公司签订合同进行临床转化。

1、招聘职位

博士后1-2名

2、申请条件

(1)在国内或国外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2年,获得化学、生物学、医学等专业博士学位。具有有机材料化学合成与生物医学交叉学科经验者优先考虑;

(2)具有学术论文英文写作和科研工作交流能力,在相关领域重要期刊近三年来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至少1篇,对本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方向有良好把握;

(3)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在35岁以下麻省理工博士后申请条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招聘博士后(长期有效),具有强的团队合作奉献精神和责任心,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热爱科研工作,善于思考和表达,具有良好的专业英语水平;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科技前沿;

(4)在药物临床转化或基础研究方向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工作热情;

(5)具有以下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肿瘤药剂学背景:肿瘤耐药机制,肿瘤微环境,靶向抗肿瘤药剂

化学背景:有机合成,生物医药高分子,药物递送体系,分子探针等

生物学背景:药代动力学,分子生物学,蛋白结构计算模拟,功能蛋白调控等。

3、报名方式

请应聘者撰写个人简历(包括研究兴趣、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业绩、发表文章、实验技能、获奖情况等)发送至:并抄送。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申请+高校人才网”。申请者信息将严格保密,初审合格者通知面试。

杨朝勇课题组

杨朝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英国皇家化学会、 副主编。

课题组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分析化学,在微流控、单细胞单分子分析、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肠道菌群成像等方向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在Nat. .、Nat. .、 Sci. Adv.、Chem. Rev.、PNAS、JACS、Angew. Chem. Int. Ed.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60余篇,论文被引超过19000次,H index=76,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课题组网站。

1、招聘职位

博士后5-6名

2、岗位要求

(1)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空间组学

(3)外泌体精准检测与靶向治疗

(4)肠道菌群代谢标记、病原微生物检测、单细菌测序

(5)生物信息学

3、申请条件

(1)在国内或国外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2年,具备较强的学科方面的背景;

(2)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在基础科研或产业化方向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工作热情;

(4)品学兼优,有较强独立思考、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5)具有学术论文英文写作和科研工作交流能力,发表过相关高水平研究论文。

4、报名方式

请应聘者撰写个人简历(包括研究兴趣、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业绩、发表文章、实验技能、获奖情况等)发送至:并抄送,。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申请+高校人才网”。申请者信息将严格保密,初审合格者通知面试。

左小磊课题组

左小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得庄长恭化学化工科技进步奖(2022)、上海市委组织部“记功”(2022)、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CAIA奖)(2017,第一完成人)、上海市曙光学者(2018)、中科院百人计划(2013年择优支持;2017年结题优秀)等。担任全国生化检测标委会蛋白检测工作组(SAC/TC387/WG5)专家组成员、中国遗传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院士专家科学诠释者指导团资深科学家。

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框架核酸、生物传感、DNA存储等,涉及化学、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等学科。基于框架核酸,提出和率先发展了具有响应性的动态框架核酸界面调控方法,用于循环肿瘤靶标的高灵敏分析、单细胞捕获和细胞成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研制了多种性能优良的基于框架核酸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件,并实现在疾病早期诊断和细胞分析等方面的生物医学应用。在 , , , , Chem.Rev., JACS,Angew.Chem.Int.Ed.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相关工作被 、 、 等杂志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介绍或高度评价,论文被引超过10000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1、招聘职位

博士后3-5名

2、岗位要求

(1)可编程框架核酸的开发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生物传感与临床检验

(3)DNA计算与信息存储

欢迎在生物传感、分子诊断、DNA存储等方面具有研究经验者申请,也特别鼓励有志于从事交叉研究的理工医科申请者。

3、申请条件

(1)在国内或国外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身体健康;

(2)近三年内在高影响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学术论文;

(3)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转化研发的能力,实验技能优良;

(4)具有一定的英文读写及科研工作交流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英文论文的写作;

(5)为人踏实、敬业、认真,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报名方式

请应聘者撰写个人简历(包括研究兴趣、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业绩、发表文章、实验技能、获奖情况等)发送至:并抄送。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申请+高校人才网”。申请者信息将严格保密,初审合格者通知面试。

刘尽尧课题组

刘尽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PI,J (Q1, IF=10.6)执行主编。2013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之后分别在美国杜克大学(Duke )以及麻省理工学院(MIT)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底回国。

课题组介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医用材料化学、微生物表面改造、肠道菌群与微生态调控、纳米药物与药物递送系统、免疫调控和治疗等。研究方向涉及化学、材料、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等学科。课题组成立六年多,独立开展课题已发表多篇代表性论文( , 10.1038/-024-01224-4; 2023, 7, 3; 2024, 10.1038/-024-01019-6; 2021, 4, 3621; 2024, 15, 802; 2022, 13, 7808; 2021, 12, 6584; 2020, 11, 4502; 2019, 10, 3452; 2019, 10, 5783; 2024, 10, ; 2023, 9, ; 2023, 9, ; 2022, 8, ; 2021, 7, ; 2020, 6, 等)。

详细信息欢迎访问课题组主页:

因课题组工作开展需要,拟在以下几个方向招聘博士后3-5名。

1、招聘职位

(1)材料化学背景:生物医用材料、仿生材料、高分子、水凝胶;

(2)生物医学背景:分子微生物、菌群、免疫、代谢、黏膜屏障;

(3)药物递送背景:纳米药物、口服递送系统、核酸/蛋白/多肽药物;

(4)疾病诊治背景:肿瘤、炎症、糖尿病等免疫与代谢相关疾病;

2、应聘条件

(1)已获博士学位或即将博士毕业的应届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2岁,身体健康;

(2)近五年内在相关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过第一作者研究论文至少1篇;

(3)对科研工作充满兴趣,具有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踏实认真,有责任心,有团队协作能力。

3、申请方式

请应聘者撰写个人简历(包括研究兴趣、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业绩、发表文章、实验技能、获奖情况等)发送至:。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申请+高校人才网”。申请者信息将严格保密,初审合格者通知面试。

王鹏飞课题组

王鹏飞研究员于2014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2014-2018年在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作为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特聘教授,上海市核酸化学与纳米医学重点实验室PI。

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核酸生物纳米技术、化学生物传感、疾病分子诊断等领域研究。自成立以来,已在Sci. Adv., Adv. Mater., J. Am.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Nano等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

1、招聘职位

现因课题需要,计划招录博士后2-3名,从事核酸生物纳米技术、化学生物传感、检验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

2、岗位要求

(1)近期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所取得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有核酸生物纳米技术、分子诊断、检验医学、分子组装、纳米材料等一个或多个相关研究背景。

(3)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近五年在本领域SCI杂志发表过第一作者论文。

(4)对科研工作充满兴趣,工作认真,有责任心,有团队协作能力。

3、岗位职责

(1)参与课题组科研工作,承担相应科研任务;

(2)参与团队合作,协助学生开展实验;

(3)协助课题组长撰写基金和申报课题等相关工作。

4、申请方式

请应聘者撰写个人简历(包括研究兴趣、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业绩、发表文章、实验技能、获奖情况等)发送至:。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申请+高校人才网”。申请者信息将严格保密,初审合格者通知面试。

杨宇课题组

杨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博士毕业于澳门大学生物医药专业,随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谭蔚泓院士课题组从事生物纳米技术和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来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专注于细胞表面核酸分子工程和基于生物材料的肿瘤免疫与微环境干预和治疗。课题组成立3年以来,以通讯作者在Sci. Adv.(2篇)、Chem(2篇)、J. Am. Chem. Soc.(3篇)、Angew. Chem. Int. Ed(2篇)、Adv. Mater. (2篇)、Nano Lett.(2篇)、ACS Nano(2篇)、ACS Cent. Sci.(2篇)、 、Adv. Drug Deliv. Rev. 等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文章20余篇。论文总引用6000余次,H因子36,多篇论文入选 “ESI高被引论文”,并入选“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自然面上、青年项目等,获得澳门科技奖研究生科技研发奖(2018)、 China青年研究者奖一等奖(2019),担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委员会理事,并担任Nano Micro 、和AJPS等期刊青年编委。

课题组网站:

课题组主要从事核酸生物材料、纳米医学、免疫微环境调控等交叉学科领域研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利用生物材料、细胞表面核酸分子工程发展新型免疫和靶向治疗策略,用于肿瘤、炎症(心肌梗死、急性肺损伤、骨质疏松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治疗。目前课题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

(1)开发智能化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开发金属-药物自组装体(Metal-Drug , MDAs)、定制化功能核酸分子(核酸适体、核酶、新型激动剂等)、核酸自组装体、细胞载体等新型递送系统

(2)细胞表面定制化DNA分子工程

采用化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和细胞表面工程的方法,对活细胞表面进行定制化的功能DNA修饰,从而赋予细胞新的生物学功能和效应。

(3)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成像和治疗新策略

设计和制备能针对肿瘤免疫与微环境进行响应和调控的诊疗一体化系统,从而开发针肿瘤、炎症(急性肺损伤、心肌梗死、骨质疏松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新策略。

(4)肿瘤、炎症等免疫微环境的研究与调控

着重研究肿瘤、炎症等免疫相关疾病的理化、代谢、免疫等微环境。旨在通过干预和调控免疫等微环境,实现针对性的治疗增效,为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机遇。

1、招聘职位

博士后研究人员3-4名

2、岗位要求

(1)获得或即将取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在相关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有下列研究背景的申请者将优先考虑:生物材料、纳米医学、DNA分子与纳米技术、化学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分析化学、肿瘤免疫治疗、组织工程、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等;

(3)能独立从事课题研究,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工作踏实认真,能与学生和同事融洽相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英文读写能力。

3、申请方式

请应聘者撰写个人简历(包括研究兴趣、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业绩、发表文章、实验技能、获奖情况等)发送至:。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申请+高校人才网”。申请者信息将严格保密,初审合格者通知面试。

Maj课题组

Maj,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年博士毕业于波兰科学院免疫治疗研究所,2012-2016年在密歇根大学邹伟平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2016-2019年在密歇根大学邹伟平实验室担任助理研究员,2019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 Maj教授长期从事免疫细胞代谢和肿瘤免疫的相关研究。在探索T细胞介导肿瘤细胞代谢调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及主要参与人在Cell, Nat ,Sci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文章。

课题组聚焦于肿瘤微环境介导的免疫抑制和肿瘤逃逸机制;免疫细胞代谢、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在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

1、招聘职位

博士后2-3名

2、岗位要求

(1)近期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所取得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权威杂志发表过论文,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3)对科研工作充满兴趣,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团队协作能力。

3、岗位职责

(1)参与课题组科研工作,承担相应科研任务;

(2)参与团队合作,协助学生开展实验;

(3)协助课题组长撰写基金和申报课题等相关工作。

4、申请方式

请应聘者撰写个人简历(包括研究兴趣、学习和工作经历、科研业绩、发表文章、实验技能、获奖情况等)发送至:。邮件标题请注明“Post–name”。申请者信息将严格保密,初审合格者通知面试。

【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三、博士后待遇

1.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政策提供各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含补充公积金),协助办理上海市户口;

2.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按单位规定给予奖励;

3.优秀博士后出站可留院转为事业编制科研岗位,业绩突出者可申请副研究员岗位;

4.提供丰富的临床科研资源,一流的科研平台及宽松的科研环境,支持博士后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境外交流项目),助力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5.依托强大的医院资源,为职工及家属提供良好的医疗及体检服务;并提供高温补贴、食堂就餐补贴(6000元/年标准)、工会物资福利等;

6.可申请上海市博士后公寓,在站期间根据上海相关规定享受购房资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ewei.guojishuobo.com/mashenglg/13133.html

xiao11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uojixuewei@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