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枫云(1969—),湖北襄阳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卡迪夫大学城市学院,夏书章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英国卡迪夫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选,广东省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中国超大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研究团队”省级科研团队负责人,《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等省级示范课程负责人,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负责人。主要从事城市更新与安全治理研究,主要著述有《和谐共进中的政府协调: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主讲课程
本科生:《城市管理学》《城市发展与规划》
研究生:《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外城市管理比较》
◎主编教材
《城市群治理:理论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城市治理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大都市治理的域外观察》(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城市管理案例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涉外政务英语》(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管理类专业模拟实习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公共管理类专业模拟实习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城市管理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主要项目
国家社科项目“超大城市社会治安服务的有效供给机制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市成长管理中政府工具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研究”()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城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职能转移中的激励型行政引导模式研究”()
广东省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流动人口管理历史研究”(-10)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我国人权行动中的政府人权教育职能研究”(09GF-03)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浙江和谐社会构建中激励型政府经济监管模式研究”()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推进浙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安排研究”()
广东省教科规划重点项目“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主要著作
《和谐共进中的政府协调: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论文(权威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
《近代中国政治学学术团体考证》,《政治学研究》2021年3期。
《当代中国地方学:发展模式与未来进路》,《学习与实践》2021年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 研究》2022年1期全文转载)。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理论进展与未来走向》,《探求》2021年2期(人大报刊复印 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21年9期全文转载)。
《“茶马古道”概念的形成及其传播》,《广西民族研究》2020年6期。
《流失海外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追索中的风险识别》,《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 9年1期。
《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研究:理论成果与未来走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年6期。
《高校二级学院的技术治理:缘起、逻辑与反思——基于G高校的实证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学报》2018年11期。
《古代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城镇兴衰的内在机理及其启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版)》2018年9期。
《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行政论坛》2018年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 18年8期全文转载)。
《美国城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统计评估制度》,《统计与决策》2015年20期
《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年3期(人大报刊复 印资料《中国政治》2014年11期全文转载)
《评价中的负面心理及其调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 论》2014年3期全文转载)。
《发展中国家统计技术引进中追赶陷阱的防范》,《统计与决策》2014年11期。
《美国应对城市空间无序拓展的理论演进轨迹》,《行政论坛》2014年2期。
《政府统计新闻发言人的独特价值与关键节点》卡迪夫大学城市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模拟实习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统计与决策》2014年5期。
《美国城市成长管理政府工具应用中的举证式听证制度》国外在职学位班,《行政论坛》2013年1期(人大报刊复印 资料《管理科学》2013年5期全文转载)。
《试析学校战略实施中的偏差控制》,《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10期。
《政府科技管理中的行政奖励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13年1期。
《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购买探论》,《思想战线》2012年3期。
《论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的理论假说》,《行政论坛》2011年7期。
《公职人员岗位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 政》2009年11期全文转载)。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体系:内涵与构成》,《行政论坛》2009年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 行政》2009年5期全文转载)。
《美国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演进历程》,《行政论坛》2008年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生专业,统计学专业负责人谢琍老师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优良品德、强健体魄、具有社会责任感、善于团队协作;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统计理论基础;掌握完整的统计知识体系和计算机软件编程技能;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精神、初步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思想;有一定的专门领域知识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生专业,统计学专业负责人谢琍老师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能够在金融、保险、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数据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和继续从事统计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
统计学专业负责人谢琍老师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
办学特点
依托统计学和数学两个一级学科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生专业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前一年半的基础课程同数学大类学生。统计学科拥有从学士、硕士(包含学术型硕士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到博士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本学科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多项。2022年统计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团队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与数据科学,机器学习有关的课程。与英国卡迪夫大学“1+2+1”的联合培养项目同时被列入北京市外培计划(2021年开始招生),同时还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开展“2+2”联合培养,若满足双方院校的学位要求,将取得双学位。
本专业将为统计学专业的学生选派优秀的专业课教师;为表现优异的学生提供参加导师科研工作的机会;为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出国交流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教师与北大、复旦等京内外六所高校的统计专家交流研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试验设计、抽样调查等。选修课包括:大数据基础、机器学习、MySQL、算法分析与设计、JAVA语言等。
就业前景和方向
毕业生出国深造率32.6%,主要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学校;国内升学率27.9%,主要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学校。毕业生可以在信息与通讯技术类科技企业、中央和国家大型企业、国家政府部门、各类咨询服务公司从事统计建模与产品研发、统计软件开发、数据分析、技术咨询与管理等工作。
统计学专业学生参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服务
卡迪夫大学工程学院,院闻其详 | 工程机械学院
学院介绍
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于2000年12月29日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筑路机械系、机械系、西北建筑工程学院机电系(部分)、交通部西安筑路机械测试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始于1952年。学院主要从事工程机械领域的设计、制造和控制、高速公路机械化施工、养护与管理等方面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学院是长安大学特色学院之一,国内著名的工程机械学府。
开设专业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程机械与智能控制、交通建设与智能装备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六个专业方向。此外,还设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留学生班。
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教学科研及实验室建设
机械设计教学团队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模式长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奖项60余项;目前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次,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次,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次,校级创新团队2个。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8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卡迪夫大学工程学院,被SCI及EI收录13篇,出版专著5部,完成科研经费127万元。
机械电子系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2项;液压传动、测试技术等课程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陕西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其中液压传动于2019年被评为陕西省精品在线课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近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要航空和军工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到款科研经费年均达900多万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一等奖2项;发表SCI/EI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专利授权2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部,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0项。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高质量建立了本-硕-博全贯通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教学及专业建设要求,为保证教学质量国外在职学位班,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面提升了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建设。工程机械系实验分室建筑面积约2350平方米,拥有工程机械液压底盘模拟实验台、工程机械电传动试验台、基于多种外负荷特性发动机的闭锁液力传动试验台等大型多功能实验台,能为主干特色课程实验提供全面的支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奖项20余项;目前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次,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次,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次,校级创新团队2个。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15余项,累计完成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被SCI及EI收录一百余篇;获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0余项;出版专著8部;在校内建立的服务于专业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拥有CAD/CAM/DNC实训室、数控原理实训室、工程机械拆装室、机器人及创新实训区等完善的创新实践基地,拥有教学机床设备300余台套,仪器仪表160余台,建立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全方位服务于专业的实践教学。
智能制造工程建有一支具有较丰富经验的智能制造教学科研团队,团队面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科研+教学”双轮驱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主要手段,围绕制造业大规模个性化、网络协同制造等发展需求,重点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系统与过程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首批智能制造重大专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重大课题等,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余篇。探索出了一套“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表相关教育教学改革论文21篇,出版教材与专著3部。
依托国家级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筑路机械测试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10个,拥有数控加工中心、3D打印机、桌面级机械臂及产线系统、三坐标测量机等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在工程机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了集教育、培训、研究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学科交叉创新实践平台”,并开发了相应的智能制造管理软件系统。依托陕西省首批设立的智能制造重大专项,由陕西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法斯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牵头,搭建了两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可供学生开展智能制造专业认知实习。本专业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和创新实践内容,方便学生远程在线进行各类创新性实验。
升学就业
就业优势:
目前在校本科生2025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41人,国际留学生36人。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稳定在95%以上。本专业学生就业呈现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国企及事业单位就业居多。据统计,近年来约70%的学生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工作,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三一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工、中国重汽集团、中国建筑工业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法士特、西飞集团、陕汽集团、陕鼓集团、各类科研院所等,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是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如吉利控股集团、比亚迪汽车、TCL集团、华为集团、格力电器等知名企业。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新形势下,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智能制造、工业4.0、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对机械类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机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现与电子、信息技术融合的特征,对促进机械类专业发展、扩大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提出卡迪夫大学工程学院,院闻其详 | 工程机械学院,机械类专业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专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新广阔空间。
升学实力:
学生考研上线率超过了30%,本科毕业生海外深造率超过了5%。近年来,随着保送研究生的名额增加,一大批学生保送至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工作,通过参与留学生班建设、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推动国际化进程。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开展夏令营活动,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田纳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提供多种出国交流机会,部分学生选择国外留学。多名学生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日本九州工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彭布罗克分校、澳大利亚大学等深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