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哈佛 / 哈佛大学博士后,2024斯隆研究员揭榜!29位华人科学家当选占比超1/5,获75000美元科研奖金

哈佛大学博士后,2024斯隆研究员揭榜!29位华人科学家当选占比超1/5,获75000美元科研奖金

计算机科学领域,7位华人当选在此之前,她曾担任英伟达的高级研究科学家,并在2016年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哈佛大学提名为ACM博士论文奖。此后,她分别于2015年及2019年在CMU语言技术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刚刚,「2024斯隆研究员」最新名单出炉!

这次共有126位学者当选,每人将获得75,000美元奖金,未来两年用于有助于他们的任何研究的开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名单中,入选的华人学者共有29人,占比超1/5。

其中,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7位华人,包括著名的华人计算机科学家杨笛一,还有多位北大清华校友。

自1955年以来,斯隆研究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那些具有创造力、创新性和研究成果的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

接下来,一起看看今年入选的华人学者都有谁?

计算机科学领域,7位华人当选

计算机科学领域有3位北大清华校友入选,还有著名的华人计算机科学家扬笛一哈佛大学博士后,2024斯隆研究员揭榜!29位华人科学家当选占比超1/5,获75000美元科研奖金,她还是上交大校友。

Simon Du (杜少雷),华盛顿大学

杜少雷目前是华盛顿大学Paul G. Allen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广泛地集中在机器学习方面,如深度学习、表征学习和强化学习。

在入职华盛顿大学之前,他曾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博士后,导师是 Arora。他还在CMU获得了博士学位,导师是Aarti Singh和áS Póczos。

而在此之前,他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EECS和EMS,以及在西蒙斯研究所以及、谷歌和微软的研究实验室做过研究。

Nan Jiang(姜楠),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姜楠目前是UIUC的一名助理教授,也是一名机器学习研究员。他致力于建立强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在函数近似设置方面。

他曾在2011年获得了清华大学自动化工程学士学位,并在2017取得了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Chi Jin(金驰),普林斯顿大学

金驰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他曾在UC伯克利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是 I. 。在此之前,他还获得了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并在Liwei Wang导师指导下完成了本科论文。

他的研究兴趣是机器学习理论、统计学、最优化和博弈论,旨在为现代机器学习开发合理的原理和理论方法论。

Yakun Shao,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Yakun Shao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教授和SK海力士研究员。

她的研究兴趣是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重点是专用加速器、异构体系结构和敏捷VLSI设计方法。

在此之前,她曾担任英伟达的高级研究科学家,并在2016年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哈佛大学提名为ACM博士论文奖。

Li-Yang Tan,斯坦福大学

Li-Yang Tan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理论计算机科学,重点是复杂性理论。

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导师是Rocco 。

Diyi Yang(杨笛一),斯坦福大学

杨笛一目前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一职。她的研究将语言学、社会科学与机器学习相结合,以解决少样本学习以及网络霸凌等社会问题。

她曾在20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并取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此后,她分别于2015年及2019年在CMU语言技术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她的论文工作中,杨笛一通过将机器学习技术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相结合,开发了与计算社会学相关的算法。

完成博士学位后,杨笛一成为了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助理教授,直到2022年9月入职斯坦福大学。

Yu,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Yu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的一名助理教授。

他于2017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是 教授。在2012年获得了清华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学士学位。

并曾在MIT CSAIL的数据库组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与 教授和 教授合作。

他目前的研究领域是数据库系统,主要关注三个方向:(1)云原生数据库,(2)数据库的新硬件,以及(3)事务处理和混合事务/分析处理(HTAP)。

其余5大领域华人学者

数学(4人)

Zhou Fan,耶鲁大学

Zhou Fan是耶鲁大学统计和数据科学系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是数理统计、概率论和计算算法的交叉。

另外,他还对科学应用中出现的推理问题特别感兴趣,包括统计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

2018年,他获得了斯坦福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导师是 和Iain 。

Huang,宾夕法尼亚大学

Huang目前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统计和数据科学的助理教授。

他在2019年获得了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导师是Horng-Tzer Yau教授。2014年在MIT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并在2010-2011年取得了清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

此外,他还在纽约大学库兰特数学科学研究所从事过博士后研究。

Shen(沈俊亮),耶鲁大学

沈俊亮在2021年夏天加入耶鲁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教授。研究涉及代数几何及相关领域。

此前,他曾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C. L. E. Moore讲师。

他于2018年6月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师从Rahul ,并在2009-2013年取得了「北大疯人院」的数学学士学位。

Song,加州理工学院

Song于2022年加入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此前,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得了本科和硕士学位,并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随后,他又在UC伯克利进行了三年的博士后研究。

他的研究领域是微分几何,目标是深入理解最小曲面,即那些在其所处局部空间内具有最小总表面积和最低能量的几何形态。

物理学(9人)

Dong,波士顿大学

Du,佐治亚理工学院

Du目前是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助理教授。

她曾在2015年获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并于2015-2019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她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先进的量子感测和成像技术,目标是在极小的纳米尺度上探索量子材料的多种特性,如自旋、电荷状态和热传导性质等。

除此之外,团队还在设计和改进一种称为混合量子设备的技术,旨在为量子信息处理领域提供更加高效的量子比特控制方法。

Ke Fang,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Chao-Ming Jian,康奈尔大学

Chao-Ming Jian自2020年起担任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

他于2016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基础科学学士学位。并在微软的 Q做了两段时间的博士后研究(2017-2018年和2019-2020年)。

他的研究团队对于在强相互作用的量子系统中,如何形成具有特殊拓扑性质、奇特的临界状态、高度纠缠的物态以及普遍的动力学行为特别感兴趣。

为了深入理解这些现象,团队致力于开发新的理论框架,来描述这些复杂的集体行为,并设计简单但有效的模型来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Jin,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Jin目前是UCSB物理系的助理教授。

此前,他在UC伯克利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北京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

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许多前沿科技,包括二维材料、莫尔超晶格、自旋系统、强相关材料、拓扑系统,以及这些领域的交叉研究。

Zhen Liu,明尼苏达大学

Zhen Liu是明尼苏达大学目前是物理与天文学院助理教授。

他曾在2015年获得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在2011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取得硕士学位,并在2009年取得了浙江大学学士学位。

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理论粒子物理,特别是在高能对撞机上的现象学。

Xiao Luo,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Xiao Luo目前是UCSB的助理教授。

她曾在2015-2019年期间在耶鲁大学做博士后哈佛大学博士后,并在2015取得了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在2009取得了南京大学学士学位。

她是一名粒子实验学家,研究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规定它们相互作用的物理定律。

Xu,哈佛大学

Yahui Zhang,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Yahui Zhang在2022年加盟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物理与天文学系,任职助理教授。

他于201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学习,之后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

Yahui Zhang专注于凝聚态理论研究,特别是强相关物理领域。他近期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多个前沿话题,包括空穴掺杂的铜氧化物中的伪能隙金属和奇异金属、在含有一价自旋空穴的t-J模型中探索新物理、莫尔系统中的自旋液体与拓扑相、量子霍尔多层结构,以及伴随着规范场出现的各类奇特量子临界现象。

化学(7人)

Chong Liu,芝加哥大学

Liu,韦恩州立大学

Z. Long,斯坦福大学

Wang,密西根大学

Xiao Wang,麻省理工学院

Xin Yan,得克萨斯农工大学

Yang Yang,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神经科学(1人)

Meng-meng Fu,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地球系统科学(1人)

Ching-Yao Lai,斯坦福大学

参考资料:

哈佛博士后厉害吗,新闻快报|2024 诺奖爆冷!“哈佛赌王”与“死线斗士”的传奇人生(内含往届诺奖得主简介)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率先公布。

此次获奖的是—— 、Gary

获奖理由:他们二人因发现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奖

来看看“死线斗士”和“哈佛赌王”的精彩人生吧。在他们背后,还有一个与四次诺奖有关的小虫子。

安布罗斯:

死线是第一生产力,60小时出奇迹

2000年的一天,安布罗斯看到了鲁夫昆的一篇论文摘要。论文展示了let-7在不同动物物种中的高度保守性,跨越了从海胆到人类的广泛物种。老安花了10分钟时间望向窗外,一番深思:如果let-7具有如此广泛的保守性,那么其他类似的微小RNA也很可能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这俩人笑起来跟表情包似的丨 Post

仰望完星空后,安布罗斯和实验伙伴罗莎琳德·李( Lee,也是他的妻子)开始了有针对性的测序和搜索工作,成果也不错:他们鉴定了大约十几个线虫的微小RNA,其中一些(如mir-1)广泛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中。但他们鸵鸟地认为,自己是唯一有动机进行这种搜索的人(同行:当我傻吗?我们也看了鲁夫昆的论文的。)

得知获奖后,安布罗斯开心地和妻子自拍丨X/The Nobel Prize

在2001年7月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安布罗斯还听说了大卫·巴特尔(David )在试图从线虫中克隆微小RNA,但认为后者“不是个线虫人”,然后就把这事儿抛诸脑后。

时间很快来到一个月后。8月6日,星期一下午,安布罗斯收到了编辑发来的审稿邮件,邮件中是图斯尔(Tom )的新论文摘要——在果蝇和人类中发现新的微小RNA!他不得不告诉编辑,正在准备发表一篇相似发现的论文,存在利益冲突,无法审稿。

虽然这篇“论文”尚未成形。

安布罗斯急了。周二上午他试图通过快速通道向Cell提交论文预审,提及了他们鉴定的新的、系统进化保守的微小RNA;但编辑当天下午拒绝了。安布罗斯不得不重新转回,而后者竟慷慨地同意将其与图斯尔的论文一起送审——只要能在周五之前提交论文。“顺便说一句”,编辑补充道,“还有第三篇稿件,作者大卫·巴特尔”。

更大的问题在于:周五交初稿哈佛博士后厉害吗,现在是周二晚上,论文字数0。

这还能赶得上?| Meme

在接下来的60多个小时里,安布罗斯和罗莎琳德一边进行最后的实验,一边画图,一边站在实验台旁疯狂码字以避免睡着。死线就是生产力,他们竟然真的在周五下午把论文初稿发出去了。论文被接受,和另外两篇一起发布了,尽管所有三位审稿人都指出这篇初稿写得极其糟糕。

两天半里累得迷迷瞪瞪的两口子表示:还要啥自行车啊。

安布罗斯与罗莎林德·李。二人既是战友,也是夫妻,并共同获得了AAAS颁发的克利夫兰奖。丨

鲁夫昆:

流浪到科学界的嬉皮士

鲁夫昆是1952年出生的。在嬉皮士风潮最盛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鲁夫昆正是意气风发的男大,顺理成章地沾上了一点嬉皮士的风气。

1973年,留着长发的鲁夫昆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他爸也读的这个学校,他自己也出生在伯克利,老土著了),拿了个生物物理学的学位,但也不急着找工作,而是买了一辆蓝白相间的面包车,沿着美国西海岸漫无目的地兜风。

鲁夫昆开的面包车车型,道奇A100,当年嬉皮士最喜欢的款式丨

据鲁夫昆后来在访谈中回忆,他当时去面试了一家核电站、试着去当电台DJ(可能都没面试上),最终在酒吧喝酒时,得到了一份种树的工作,而且种树工几乎都是满怀理想的年轻嬉皮士。

种树的回忆,后来被鲁夫昆反复提及,也成为鲁夫昆女儿小时候最喜欢的睡前故事,“种树合作社是工人所有,讲环保、讲性别平权,白天在陡峭的山坡上淋雨挨冻种树,晚上在帐篷里喝酒”。

当年一起种树造林的嬉皮士丨

在用1年时间种了大概5万棵树后,种树小能手一路向南流浪到玻利维亚,偶然看到了《科学美国人》这本杂志。在看了一天一夜之后,他意识到“是时候回去了”。于是,这个世界少了一位植树达人,多了一名科学家。

关于当流浪嬉皮士的经历,鲁夫昆还是蛮感慨的:“当流浪者和当科学家没啥不同,都是跳上一辆公共汽车,不知道这辆车或这个实验会把我带到哪里去。”

今天的鲁夫昆还有一些嬉皮遗风。根据实验室成员泄露的情报来看,鲁夫昆可能是“哈佛赌王”——每当学生、博士后提出什么想法,鲁夫昆都会说,“行,我赌3美元”。

线虫和星空,我都研究

这名分子生物学家并不满足于在地球上研究微生物。

自2000年以来,鲁夫昆跟地球物理学家玛利亚·祖贝尔(Maria Zuber)以及NASA搞了20多年的联谊,开发了一种DNA测序仪,计划将仪器送到其他行星上去,通过测试外星的土壤标本,来看看那个星球有没有和地球类似的生命痕迹。

鲁夫昆的疯狂假设,是地球生命可能起源于别的星球。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吧,太阳系刚刚形成,最原始的生命在不同行星间跳来跳去,落在地球上的种子变成了花鸟虫鱼和我们。

从研究小小线虫,到试图寻找“同根同源的外星生命”,鲁夫昆并非是一时兴起。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的手开始伸向地球之外,对外太空的好奇从那时起就深深种进了5岁鲁夫昆的脑海里。

2007年,邮票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丨 /

美剧《老友记》中,Ross也扮演成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样子,他也成了科学家丨《老友记》

如今,当鲁夫昆不是鲁夫昆教授,而是鲁夫昆先生的时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3样:和妻子待在一起;和女儿待在一起;看关于天文学和行星科学的书。

官方指定的疯狂科学家

互联网上的鲁夫昆话并不多,毕竟70多岁了。他在X上的最新动态是2022年发的(今晚会不会发点获奖感言就不知道了),再上一条就是2021年的了,而且内容也大都跟科研相关,在一般人看来很是无聊。

鲁夫昆的X封面,老婆孩子小狗狗丨X/

但鲁夫昆的妻子是爱说他的。

鲁夫昆夫人接受采访时候提到丈夫,说他是“哈佛大学的疯狂科学家”“全球旅行的狂热分子”,而他们的女儿(有14个含义不同的名字,但主要还是叫“维多利亚”,现在在著名医院当医生)也是“热情洋溢的探险家”。

感觉两口子感情真的很好丨参考资料[3]

鲁夫昆夫人能和两个“狂热分子”成为亲密家人,也是有些能耐在身上的。她叫娜塔莎·斯特勒( ),是一名非常硬核的艺术史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西班牙艺术史、60年代艺术,以及女巫、吸血鬼、各种怪物的传说。

大狂热分子之妻、小狂热分子之母——娜塔莎·斯特勒,以及她的新书丨.es

小线虫立大功

虽然两位研究者今年都是首次获得诺贝尔奖,但他们的研究对象秀丽隐杆线虫( )却已经是诺奖常客了。到目前为止,共有四届诺奖都与这种不起眼的小虫子有关。

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非寄生线虫,它们有生命力强、容易饲养的优势,而且通体透明很方便观察国外在职学位班,因此一直都是备受生物学家青睐的模式生物。

秀丽隐杆线虫有着优雅的正弦波走路方式,这是它名字里“秀丽”的由来 | Bob /

线虫第一次登上诺奖舞台是在2002年。布伦纳( )、霍维茨(H. )和苏尔斯顿(John E. )三位研究者通过这种小虫子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方面的基因调控规律。

在此之后的2006年,线虫研究再次让安德鲁·法厄( Fire)和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这一次,他们的发现是RNA干扰机制。

而更厉害的是,线虫研究甚至还得过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次的研究主题是绿色荧光蛋白,三位获奖者当中的马丁·沙尔菲( )正是把这种蛋白质用在了线虫身上。

近十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 Karikó、Drew ,他们因发现核苷修饰,从而开发出有效的mRNA疫苗来对抗COVID-19而获奖。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ääbo,他因在已灭绝的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而获奖。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David 、,他们二人因发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而获奖。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 J. Alter、 、 M. Rice,他们三人因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而获奖。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 G. Jr、Sir Peter J. 、Gregg L. ,他们三人因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而获奖。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James P. 、本庶佑,他们二人因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 C Hall、 、 W. Young,他们三人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奖。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大隅良典,他因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而获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 C. 、大村智、屠呦呦,前两人因发现治疗丝虫寄生虫新疗法而获奖,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而获奖。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John O’Keefe、May-Britt Moser、 Moser,他们三人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而获奖。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James E.、Randy W.、 C. Südhof,他们三人因发现细胞囊泡运输与调节机制而获奖。

关于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尔·诺贝尔( Nobel)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于1900年创立,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成立之初设立物理奖、生理学/医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等五个奖项,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

自1901年第一届诺贝奖颁发以来,到现在,共颁发了115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227人获奖,其中13位女性科学家获奖。

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为 G. (弗雷德里克·班廷),他因发现胰岛素及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而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年仅31岁。

Rous(佩顿·鲁斯)是有史以来年纪最大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因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而获得196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已87岁高龄。

有一对父子分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Sune öm因对前列腺素的研究于1982年获奖,40年后,他的儿子 Pääbo因在已灭绝的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于2022年获奖。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和提纯可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也是至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籍科学家。

21世纪以来,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于诺贝尔化学奖相当大的一部分都颁发给了生物学家。比如2003年化学奖颁给了“细胞膜的离子通道”,2006年化学奖颁给了“真核转录的分子机制研究”哈佛博士后厉害吗,新闻快报|2024 诺奖爆冷!“哈佛赌王”与“死线斗士”的传奇人生(内含往届诺奖得主简介),2009年化学奖颁给了“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2012年化学奖颁给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2015年化学奖颁给了“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2018年化学奖授予了“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2020年化学奖授予了“基因编辑技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ewei.guojishuobo.com/hafo/7194.html

xiao11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uojixuewei@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