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哈佛 / 哈佛大学博士后要几年,有望超爱因斯坦的中国“神童”,31岁成哈佛正教授,直言不会回国

哈佛大学博士后要几年,有望超爱因斯坦的中国“神童”,31岁成哈佛正教授,直言不会回国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后来还成为了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2015年,31岁的他成为哈佛大学史上最年轻的华裔正教授(人家31岁已经名气轰动世界,而你我还在无人问津地犄角旮旯里搬砖)。

文|菊小医育儿,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卢瑟福

都说数学是整个宇宙的通用语言,而物理则是万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是一门基于实验和观察的自然科学。

物理跟数学一样,对人的智商要求极高,譬如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霍金等物理学家,无一不是智商超高之人。

普通人的智商也就90-110,120-140属于聪明人,智商140以上则被称为天才。

而我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人,曾经是中国的物理“神童”,据说智商高达180。

要知道,像爱因斯坦这样中外闻名的大天才智商也就165,而他的智商竟然远超爱因斯坦。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后来还成为了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12岁考入中科大天才少儿班,哈佛为他打破300年的惯例

这位物理“天才”名叫尹希,1983年12月出生于北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智力出众,5岁能熟背300首唐诗,上小学几天就将课本知识全部学完。

小学的某一天,父亲检查作业时发现小尹希的作业里竟然有物理作业,这是什么回事?原来是他偶然去听了初中部的一次物理课,兴趣油然而生,于是经常去旁听,而且还会按时完成物理作业。

据说,他8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学微积分、量子力学,这让他的母亲非常生气,她以为孩子就是好高骛远,于是立马将书锁到了阁楼中。

不过,在小尹希恳切的央求和三番五次保证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母亲总算勉强答应将这些书给儿子当课外读物看一看。

即便是小尹希确实有些“特别”,但父母也并没有多想,直到他们发现即使缺课一个月,儿子依然能轻松拿到高分,他们终于认识到儿子异于常人的天赋,并同意儿子跳级。

1993年,还在上小学的9岁小尹希通过层层选拔,顺利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少儿班)。在这里,他的年纪倒数第二,成绩却总能稳居第一。

考上北京八中少儿班之后的他,人生就像开挂了一般。

正如尹希自己所说:“我觉得我最幸运的不是上中科大少年班,也不一定是上哈佛,而是上北京八中少儿班。它的整个的学习计划和对学生的培养,我觉得是中学里最好的。中学6年的课程在4年学完,有因材施教的感觉,不是把时间都放在考试上面。”

尹希身上有着天才的高傲,他上课从不记笔记哈佛大学博士后要几年,有望超爱因斯坦的中国“神童”,31岁成哈佛正教授,直言不会回国,而且还立志3年内考上大学。后来,他果然做到了。更令人感动的是,在采访中,小尹希也表示未来一定会学有所成并报效祖国。

1996年,12岁的尹希以572分的优异成绩考进了中科大少年班。在这里,最年轻的录取者是11岁。

就这一点,他就几乎超越99.99%的人。你说人和人之间哪能公平?智商就已经分上中下三等了(说多了都是泪)。

2001年,才17岁的他便收到哈佛、耶鲁、哥伦比亚、芝加哥等多所世界名校的垂青,而且还都提供全额奖学金。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哈佛,而且是硕博连读。

2006年他不仅顺利获得博士学位,而且哈佛为他打破了建校300年以来的一个惯例,那就是让他留校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继续读博士后。

2008年,年仅24岁的他就受聘成为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助理教授。

2015年,31岁的他成为哈佛大学史上最年轻的华裔正教授(人家31岁已经名气轰动世界,而你我还在无人问津地犄角旮旯里搬砖)。

钻研前沿物理学研究方向,斩获科学界的“奥斯卡奖”

刚过而立之年就成正教授,这在国内外都不多见,尹希为何这么牛?那得看他到底研究的什么了。

他之所以被国际物理学界寄予厚望,主要因为他研究的弦理论、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等前沿的物理学研究方向,国内研究还比较少,而国外目前也需要突破。因此,他只要有所突破就能“一鸣惊人”。

什么是弦理论?

它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基本单元不是粒子(包括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而是很小的“弦”哈佛大学博士后要几年,它在震动和运动时会释放粒子。

简单地说就是,只要能证明“弦”的存在,他就统一自然界中的四大作用力。这可是爱因斯坦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信念,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

可想而知,只要尹希做到了,那他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地位必将超过爱因斯坦,未来也必将千古留名。

2017年,尹希获得了被誉为科学界“奥斯卡奖”的科学突破奖,成为年度唯一获奖的华裔科学家,尽管名气没有诺贝尔奖响亮,但奖金却比诺奖厚重多了,奖金高达3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千万。

这个大奖总算颠覆了我对“一线科学家比一线明星还穷”的认知,非常振奋人心。

被问及是否归国的问题,他直言不讳地答复:从未考虑

其实,自2008年尹希成为哈佛助理教授后一度淡出了媒体的视线,而他本人也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寻到了生活中的理想伴侣,生育了漂亮的混血宝宝。

如今的他拥有幸福的家庭,也加入了美国国籍,而他一直所专注的研究惠及全人类。

不过,短短六七年的时间里,当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发布一句话新闻:“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之后,曾经的中国物理“天才”再一次引发国内广泛关注。

记者们纷至沓来,纷纷追问他什么时候回国的问题,然而尹希似乎毫不顾忌外界的看法,直接答复他们:

“我没考虑过,因为在哈佛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跟物理教授们讨论,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

当年因为这一句话,尹希几乎深陷质疑的“漩涡”。不过,他本人一直非常理性,心态也一直很好,他甚至在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说:

“相较于美国,中国高等教育给学生们的选择还不够多,这是中国教育最欠缺的地方。”

尽管很多人觉得中科大的“天才少年班”是揠苗助长,但在他看来,天才少年班的存在为早慧儿童提供了更多选择。

作为一个中国人,听他一席话后我没有感到气愤,更多的反而是羞愧。

写在最后

近些年,像尹希这样的留学生非常多,留学生引发的争议从未断过,甚至有人用“肉包子打狗”来比喻他们。为什么?其中答案不言而喻。

坦白讲,尹希是令国人最惋惜的一个人。要知道,他可是有望赶超爱因斯坦的科学家,拿诺贝尔奖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然而,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美国。

尽管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此感到气愤和痛心。然而,当得知尹希不考虑回国的原因后,我却气愤不起来。

留学生选择回国或回国,那是人家的个人选择,我们无权干涉。但是,我还是想感叹两句:我们国家何时才能拥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及世界一流学术地位?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何很难培养出一个爱国的科学家?呜呼哀哉!

当然,我还是相信某一天尹希们会放弃美国国籍回到中国,希望那一天快点到来。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免联考在职研究生,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庄容天哈佛博士后,“神童”庄小威:15岁上中科大,赴美留学后不愿回国,后来怎样了

庄小威

伏尔泰曾说过一句话:真正的天才,尤其是开辟新途径的天才,他们可以铸成大错而不受责难,这是他们的特权。

越是天才往往越是执着于更高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2015年,一个特殊的中国女人在美国国旗面前宣誓成为美国公民,而这个女人就是我国曾经的神童庄小威。

庄小威从小到大都是同学的榜样,父母和老师的骄傲,是人们口中“少年班”里的高智商,是几十年难遇的天才。

可正因如此人们给了她更多的关注,而这份关注在她加入美国籍那天开始也演变成了质疑。

有人不禁会问,入美籍的科研人员没有一千也有几百,大家早已见怪不怪,可为什么人们却对庄小威“抓住不放”呢?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庄小威这个曾经的“神童”究竟特殊在哪,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她舍弃祖国国籍?入了美国籍的庄小威过得怎么样?

俗话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中国的教育模式一直都是专攻考试,分数排在首位国外在职学位班,虽然看起来万年不变,但确实能有效选拔头脑聪明的人才。

庄小威1972年生于江苏如皋市,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身世很不一般,她的父亲正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有名的力学教授庄礼贤。

庄小威儿时一直在乡下与爷爷奶奶生活,直到5岁要上学才被庄礼贤接到身边。

把女儿接到身边以后庄礼贤发现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女儿很聪明,接受能力也很强,恰巧当时智商测验在中国风靡一时,经常用于选拔特殊学生,庄礼贤也迫不及待让女儿一试。

结果很让庄礼贤满意,庄小威的智商各项水平均属拔尖,于是庄礼贤就为庄小威申请了“跳级”,直接进入二年级学习。

别人家的孩子5岁还在上幼儿园,而庄小威已经“进军”小学二年级,这也引得不少人关注,很多人甚至怀疑是不是庄老给自己孩子“走后门”了。

但庄小威用实力征服了所有人,古时候有种能力叫做过目不忘,而庄小威恰恰就有这种能力,5岁时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对她来说就已经信手拈来了,每次考试都是全校第一。

可能有人还是质疑,这个所谓的“神童”难道就是用分数测出来的吗?

其实庄小威的能力还有很多,例如下棋,就算是她从来没下过的棋,听一遍规则后,庄小威就能在棋盘上“大杀四方”,其大脑运算能力着实“恐怖”。

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庄小威拥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要知道年纪轻轻的庄小威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超纲”,对待相当难的知识她还是会一时无法理解。

但这就能看得出天才的不同了,很多学生得过且过的题目,庄小威却必须要弄清楚,不但要弄清楚,还要自己就算题目变换方式思路也一样清晰。

就这样庄小威一路“所向披靡”,到了初中她依旧是班上最瞩目的星,还拿了全国理科大赛头筹,要知道当时她才13岁,而赛场上的都是大她十岁的学生。

耀眼的星总是难以遮盖它的光芒,学校老师本着不埋没天才的想法把庄小威送去了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北京景山学校的中科大预备班。

但庄礼贤担心庄小威年纪太小,不适合远赴北京,于是在半年后将她又接到了苏州,进了与其同级的苏州中科大预备班。

所谓预备班,其实就是人们口中的“少年班”,国家每年都会选拔出一批至少卓越的孩子加入其中进行提前教育。

两年过后,15岁的庄小威通过了层层测试与选拔,靠着真实的分数考进了中科大,并且年年的科目测试都是满分。

庄小威的这份表现已经不能用优异来形容了,说是出类拔萃也不为过。

在庄小威19岁时,不出意外也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那年庄小威在中科大毕业,未来的前途对这个19岁的孩子来说并不那么好决定。

庄小威原本的发展路线非常多,以中科大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只要稍加沉淀就已经足以走进中科院的大门,最不济也可以到中科大做一名教授,无论怎么讲前途都是一片光明。

伏尔泰所说的天才和“特权”并非杜撰,天才确实更容易享受到一些特殊的福利。

庄小威的成绩很快就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中科大的牵头下,庄小威获得了难得的公费留学资格,到美国伯克利大学留学深造。

伯克利大学是美国杰出的公立大学,而且物理、化学等学科排名世界前五,庄小威自然不会放弃这个“登顶”的机会。

尤其是庄小威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物理、化学兴趣极大,这对她来说确实是个好机会。

庄小威在伯克利大学的导师是美籍物理学家沈元壤,并且在美国,庄小威还见到了真正的学术权威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在杨振宁的指引下,庄小威选择了专攻实验物理方向。

有了“大神”的加持,庄小威在美国的学习还算比较顺利,加上自身的学习能力,庄小威在24岁那年就拿到了伯克利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她在美国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早上十点钟才开始工作学习,一口气工作到半夜,并且五年的时间,已经让她这个习惯根深蒂固。

伯克利大学博士这个学位在任何地方都不低,加上庄小威从小就有一个科研梦,她打算一步到位,找个实验室上班。

但现实却是,庄小威还是有些年轻,美国和中国不同,他们不会为天才少年单独打开一扇门,美国科学实验室里需要的是实验经验,而不是考试经验。

沈元壤提议,庄小威是需要沉淀的,建议她到大学去任教,哪怕是教授助理也是能锻炼到她的。

于是庄小威给全美的精英高校发了求职申请,但都是石沉大海,庄小威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国内是众星捧月,在美国是一文不值。

但其实她当时不知道的是,天才和人才虽一字之差却大有不同,天才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学习能力,但富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才更是难得。

之后在几十个求职申请中,只有斯坦福大学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任职教授助理,虽然与自己预期相差甚远,但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毕竟斯坦福大学在美国也是地位颇高。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份工作不是那么好做的,没几个月庄小威就被斯坦福大学以不适合此项工作为由辞退。

其实不难想象,庄小威当时这个年纪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这个时期人是很难沉淀的,即使是天才也难逃于此,甚至会有一丝莫名其妙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我们更愿称之为“膨胀”。

在被斯坦福大学辞退后,庄小威开始闭关思索,为什么曾经的自己那么优秀,在美国却不灵了呢?

其实也不是“不灵”了,而是她所接触的美国科研精英太多了,以她目前的水平很难达到拔尖,甚至处于中下等,科学界也并非净土,这里同样是弱肉强食。

要想突破自己,唯有继续学习。

常言道知耻而后勇,庄小威这次没有听从任何人的建议,而是选择在斯坦福大学考取博士后学位,并且去钻研一个自己从未涉猎的学科:化学生物。

而为什么选择斯坦福大学呢,首先斯坦福大学的实力在美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其次这与庄小威的性格有关,那就是不服输,从哪里跌倒就必须从哪里爬起来。

这次对待全新的一切,庄小威可以说是拿出了百分百的专注力去应对,所有的难题必须一一解开,摒弃一切心浮气躁,为了得到一个实验结果,她宁愿直接住在实验室里观察。

正是这份玩命的精神,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对庄小威也是刮目相看,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庄小威29岁那年,她以最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博士后,这也算是对她几年来辛勤学习的奖励,这段时间更是对她从幼稚的孩子转变为一个思路清晰的成年人的一种磨砺。

在国外拿到博士后学位,并且拥有丰富的实验经验,这正是我国需要的科研人才,包括庄小威国内的亲朋好友也一直翘首以盼她能早日回国团聚。

但庄小威却另有打算,她拿着自己的博士后证书和自己的实验记录敲响了哈佛大学的大门,应聘了教授助理。

哈佛大学

这次的庄小威勤勤恳恳,有了几年时间的历练,工作上也是游刃有余,最重要的是心态上也成熟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她一直没有放弃实验研究,在2003年庄小威就在单个分子特性以上拿到了麦克阿瑟天才奖,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庄小威的研究奖金拿到手软。

庄小威也因此升任了副教授,并在2005年拿到了700万美元的研发资金,有了资金注入,庄小威的研发也顺利了很多,一个全新的课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最高的分辨率是200纳米,而电子显微镜虽然有着几十倍的功效,但并不适用于生物学,因为细胞在电子显微镜的真空仓内没几分钟就会全部死亡。

要想在生物学上突破,就必须突破光学显微镜技术,这项技术需要的是物理与生物学相互配合,而庄小威恰恰就是专家。

她将这个研究项目称作“风暴”,也就是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如果研究成功,这确实是一场生物学的大风暴。

庄小威的天赋似乎又帮了她一把,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新鲜的单分子荧光检测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也就是光学重构显微技术就出炉在了庄小威的实验室。

用这一方法可以轻松实现三维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简单来说,从前观察不到的单个细胞或病毒,现在可以用这个技术进行精准的观察,更多的未解之谜将会被打开。

也正是这一年,庄小威成为了哈佛大学物理和生物学双科教授,庄小威的实验室也就此名扬四海。

只可惜的是,在2014年,庄小威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这项技术而获奖,获奖者贝齐格的研究与庄小威类似,但却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提高了纤维分辨率,并且要抢先庄小威一步。

这也许是庄小威此生最大的遗憾了,很多国内的学者都对庄小威表示同情,但在2015年,庄小威的一个举动却惊呆了众人。

那就是庄小威舍弃了中国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这件事无论在业内还是业外都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也就意味着,庄小威所有的研究与发现都将属于美国。

但细想庄小威加入美国籍似乎也是早有苗头,因为她当时的身份已经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科研界地位显赫,虽然在中科院还挂着院士的名号,但也已经改为了外籍院士。

其实自始至终,庄小威都不曾想过回到中国,不是因为对自己的祖国有成见,而是因为在美国生活的实在太久了,没有特殊情况下庄小威认为在美国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至于为什么非要加入美国国籍,那就不言而喻了庄容天哈佛博士后,在美国落脚拥有美国国籍自然会方便一些,但我们口中的爱国情怀也许并不在庄小威这样的高精尖人才考虑范畴内。

但是加入美国籍对庄小威有什么改变呢?或者说时至今日对她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

其实仔细观察庄小威的现状不难看出,庄小威已经相当成熟了,她自从加入美国籍以后在生活上并没有什么改变。

如果说有改变,那就是更方便在美国落户买房了,可以有更多的权利,拥有更多的财产,其他的与往常无异,实验室仍然是她的第一“战场”。

并且庄小威每天的行程都很满,除了研究工作,她还负责带学生,除了美国学生以外还有与她当年一样远道留学来的学生。

但不得不说,多年的公费留学供出了一个美国精英,这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给祖国面子的,即使庄小威晒图她在美国看中国的电视剧,也篡改不了她入美籍的事实。

也许是庄小威有些过意不去,在2020年前后,她一直或线上或线下为中科大的学生们上课,但总体看来,这份贡献也就只能弥补一下庄小威自身的遗憾。

有人会说钱学森在回国前也是美国国籍,科学家改国籍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些年我们也见怪不怪。

但事实上却是当时的钱老为了躲避蒋政府的追捕才加入了美国籍,但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差点丢了命扔下美国籍回国建设。

或许庄小威认为祖国并不是那么需要她,又或许是祖国的科研环境让她很不自在,导致她一直对回国的事情避而不谈。

可当人们追问她这个问题时,庄小威的回答却很玩味:“在美国很多年庄容天哈佛博士后,“神童”庄小威:15岁上中科大,赴美留学后不愿回国,后来怎样了,习惯了。”

无论是不是真的习惯了,以这样的表现来看,庄小威未来回国的几率小得可怜。

要知道我们当今的科研水平确实有待提高,而且科研与军工一样,不仅讲究“有国界”,而且是针锋相对的,而现在正是祖国需要人才的时候。

对于庄小威能否回国效力,可见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ewei.guojishuobo.com/hafo/19189.html

xiao11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uojixuewei@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