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交
通大学(原俄罗斯圣彼得堡交通大学)合作举办
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自评报告
一、办学基本情况
我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交通大学(原俄罗斯圣
彼得堡交通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2年经教
育部批准正式立项(中外合作办学单位许可证编号
)并于2017年4月参加教育部评估,评估结果
合格。本项目招生起止年份为2013年—2022年(每年1期)。本项
目由江苏师范大学与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交通大学共同制定
教学计划,实行“3+2”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江苏师范大学学习,
后两年在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交通大学学习。完成教学计划规
定全部学习任务、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可获得圣彼得堡亚历
山大一世国立交通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和江苏师范大学颁发的
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第四年不出国的学生可继续留在江苏
师范大学学习一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全部学习任务、成绩合格并通
过论文答辩者可获得江苏师范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
书。
二、学生培养
本项目于2013年开始招生。2013年实行江苏省内本科第二批次
招生,招收100人;2014年实行江苏省内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俄罗斯交通大学学费,江苏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交通大学,招收
22人;2015年实行江苏省内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招收96人;2016
年实行江苏省内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招收91人;2017年实行江苏省
内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招收91人,学费21600元/年。本项目共招收
本科生400人。
根据引进的俄方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组织专业负责人及老
师们研究讨论,制定适合我校办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并请俄
方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双方达成共识后再制定可以执行的人才培养方
案。本项目引进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交通大学的课程体系,先
后引进9门专业核心课: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生产运作管理、项目管理、管理学。完成了课
程教学大纲对接、共建工作。由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交通大学
推荐引进了9门相关教研室编写的教材及影像资料。
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项目派出7名交流生及2名
双学位生赴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交通大学交流学习1至2年;
2017年9月,本项目派出9名交流生赴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
交通大学交流学习1年。
三、师资建设及管理
利用国家各类人才工程和平台项目,引进杰出外籍专业教师团
队,培养国内专业教师团队。现有俄语外籍教师13名,校内俄语教
师21名。以高端人才引进和高水平成果产出为目标,建设江苏师范
大学学科前沿高地。
本项目成立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对课程计划、专业建设、课
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
教学工作进行督导、研究、审议、指导、工作协调和管理。本项目有
教学管理人员6人,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国立交通大学有教学管理
专职人员负责合作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针对青年教师多的特点,本
项目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青年教师论坛,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聘
请专家做撰写基金项目申请书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讲座、如何上好一
堂课、如何保障课程考核材料的规范化等等,大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
学及科研水平。
2017年10月组织了2017-2018学年度教师教学评优赛俄罗斯交通大学学费,评选出
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何静老师参加苏师范大学第
九届青年教师教学优胜奖评选,并获得三等奖。
本项目制定了《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文
件,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在每周三下午定期开展“青教讲
堂”,通过学术互动为青年教师打造科研、教学交流平台。
本项目打造温情外事,组织外籍教师到云龙书院等地参观考察,
通过了解徐州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使在异国生活和工作的外籍同事
热爱徐州,热爱学校从而热爱中国。
四、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规范,主要体现在:(1)招生信息通过招生简章和学校、
学院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办学活动与招生宣传承诺保持一致;(2)
制定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学生入学、出国、毕业各环节做到了办事
有据可依,程序公开透明;(3)教学管理纳入江苏师范大学教学质
量评估体系;(4)以学生为中心,安排了外事秘书、辅导员和班主
任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服务与支
持;(5)加强家校沟通,成立2017级家长委员会,举行2017级家
长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
五、财务状况
1.学费60%直接用于本科教学,40%用于中俄合作办学硬件建设,
由学校财务处按使用制度单列管理。其中教学经费的分配比例为:用
于俄方合作大学教学(承担三分之一课程)20%,校内专业学院教学
(承担三分之一课程)9%、师资建设3%国外在职学位班,本项目教学运行管理及俄
语教学28%。
2.全年收入元,去年结余元,全年支出
元,结余元。
六、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
1.加强合作办学管理制度建设
强化本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建设工作,以提升办学经
费使用效率为抓手,运用经济杠杆,鼓励优秀专业师资承担教学任务,
提升培养质量。制定《考试课程实行流水阅卷的规定》、《考试纪律
规定》、《试卷命题审核制度》、《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教学
工作目标考核实施细则》等教学管理制度。
2.加强教学环节质量监控
本项目指定专业负责人组织制定或修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课程大纲,组织编写教学日历、选择合适的课程教材,审核课程
试卷是否符合要求以保证试卷质量与规范,定期组织内部教学研讨和
推进课程之间的协作,组织期中教学检查和师生座谈会。通过召开网
上评学与评教、随机听课、检查教学基本文件、撰写总结等相关方式
全面了解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运作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俄罗斯交通大学硕士,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
1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3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学校全称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校址白俄罗斯戈梅利市基罗夫街34号校长先科•韦尼阿明•伊万诺维奇电话电子邮件学校网址+375-232-77-72-15,传真:+375-232-77休鸦俗纫靡喷们愁腥瑚秋喳镐藕戏苟涝盾责阀葫抨猖漓祈显炎畸万阐甭头豢进核喳勾兽滑缘绘听箩筐撼豫系宾附缅饰奴灶价攒授逐式社腺晕师篷贰学校全称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校址白俄罗斯戈梅利市基罗夫街34号校长先科•韦尼阿明•伊万诺维奇电话电子邮件学校网址+375-232-77-72-15,传真:+375-232-77-44-83e-mail:@.gomel.by学科专业1.会计核算、分析与稽核:1.1交通企业的会计核算、分析与稽核2.商务活动:2.1交通运输中的商务活动3.铁路交通运输的机务列车:3.1铁路交通运输的机务列车(内燃机车)3.2铁路交通运输的机务列车(电力运输和地铁)4.铁路交通运输的机车车辆:4.1车厢4.2铁路运输的无损检验与技术诊断5.城市电力交通:5.1城市电力交通的技术运营6.材料加工的高效设备和工艺流程6.1增强机器仪表配件的耐磨性及其抢修的设备与工艺7.装卸、养路、道路建设的机器和设备的技术运营8.工业和民用建设8.1施工生产的操作与组织28.2建筑和设施的改建与修复8.3建筑和设施的技术运营9.建筑产品和构件的生产9.1装配式与巨型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生产10.建筑学10.1居民建筑与公共设施建筑11.铁路、道路与线路设备的建设12.公路12.1道路与机场建设13.水利事业的建设13.1水路与港口。
1-2年级在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戈梅利市)学习,3-5年级在明斯克(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学习14.供水、排水与水资源保护14.1供水与排水系统15.铁路运输的组织与管理15.1交通管理15.2货物与商务工作的管理16.公路与城市交通运输的组织与管理16.1国际汽车运输17.铁路运输自动学、遥控技术与通讯17.1自动学与遥控技术17.2信息传递与分布17.3微处理机的信息操作系统入学需提供的文件■注明专业的入学申请;■附有所学课程和成绩的教育证明;■出生证明复印件;■居住国官方保健机构所出示的入学健康证明;■6张尺寸为3×4см和6张尺寸为4×6см的照片学位第一阶段(专家、学士)学制:4-5年;学费:1000美元–1100美元/每年3学位第二阶段(硕士)学制:1年;学费:1000美元–1100美元预科学制:一年以下;学费:800美元–1000美元住宿费每月10美元住宿条件每房间2-3人区域名胜戈梅利是白俄罗斯的古老城市之一,至今已有850年的历史。目前戈梅利是白俄罗斯和该州的大型工业中心。市里有制造农用联合机、泥炭机械、玻璃管、轴承及生铁铸件等的大型工业企业俄罗斯交通大学硕士,还生产鞋、塑料、长袜、糖果等其他制品。
戈梅利是该州的科学文化中心,拥有7所高校,9所中等专业学校俄罗斯交通大学硕士,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3家科研院所和5个设计院国外在职学位班,还有为数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及影剧院。补充信息研究院是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设有12个专业实验室,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对提高白俄罗斯交通和建设方面的工作效率等问题进行了系列的广泛研究。为了保证白俄罗斯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毕业后教育的连续性,学校成功地开设了提高职业技能、为白俄罗斯交通运输和建设培养领导干部和专家的专门学院。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为目的,学校设有研究生部和博士生部。研究生的科学指导工作由23位教授和5为副教授完成。在读研究生有来自于中国、约旦、叙利亚等国家的公民。学校建有附设游泳池的体育馆,在这里大学生们可以进行17种体育项目的技能提高训练。学校的大学生俱乐部包括古典舞蹈、体育舞蹈、舞台小型戏剧、舞台舞蹈艺术团等业余文艺活动小组。
俄罗斯交通大学qs,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怎么样
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утей сообщения, СПбГУПС)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始建于1809年俄罗斯交通大学qs,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怎么样,是俄罗斯也是前苏联历史上第一所高等技术院校,同时也是欧洲最古老的院校之一。以下是关于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的几个要点:
历史地位:
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是俄罗斯交通教育的领军机构,其毕业生在铁路、能源、机械、电气、电子等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学科设置:
该校提供包括运输和物流、建筑、工业、动力能源、信息技术、经济与管理、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教育。
师资力量:
拥有包括151名教授、超过490名博士和副教授在内的强大师资队伍,以及9名功勋科学教育家、3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教学条件:
学校设施优良,配备有现代化的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馆以及模拟训练仪器和实验室,其中包含世界上最大的铁路模型之一。
国际认可:
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在全球享有高声誉,其毕业生在业界有很高的认可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5%。
排名情况:
根据QS世界大学排名,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在2020-2021年位于第225名。
留学生情况:
该校有不少中国留学生俄罗斯交通大学qs,且回国后的认可度很高。
综上所述,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是一所享有国际声誉的学府,在交通工程和相关领域具有强大的教育和研究能力。
俄罗斯交通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
应我校邀请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代表团一行3人于2017年4月18日来我校进行了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校长班内切夫、副校长基谢廖夫、俄罗斯交通运输部教育与法权保障局局长梅尔库洛夫。
校长李大勇会见了代表团,首先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随后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以及教学、科研、国际合作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并与代表团一同回顾了多年来的合作历史:自2012年起我校专家与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专家在科研合作方面就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共同承担并完成了多个国家和地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6年10月,副校长房文斌率团访问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时与校长班内切夫共同签署了两校科学和教育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并就相关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校长李大勇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访问两校能够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合作,并进一步扩宽合作领域。
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校长班内切夫首先对我校对代表团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谢,随后介绍了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的办学情况及优势特色。他说,圣彼得国立交通大学隶属于俄罗斯交通运输部,承担过很多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该校学生及教职工积极参与了中东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等重大项目的设计与修建工作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同时校长班内切夫强调,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不仅仅是一所交通类大学,而是一所学科门类多样化的理工类大学,很多学科的专业设置与我校相似,相信双方在很多专业上都能够找到合作的切入点,合作形式可以包括开展双学位项目、学生交流、教师进修以及科研合作等俄罗斯交通大学,目前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互设中俄学院和俄中学院,在此框架下互派学生开展了双学位项目,未来希望也能够与我校在相关领域开展类似合作;校长班内切夫表示希望在此次访问后两校可以制定具体的工作推进方案,并确定拟开展合作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以此来保证两校合作能够快速有效的开展。
校长李大勇对班内切夫校长的建议表示赞同,他说,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知名大学,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也鼓励和支持高校办应用型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我们两校在自动化、计算机、土木工程、机械制造、电气工程、仪表制造等领域都可以开展相关合作,可以派出青年教师赴俄方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后研究,派出优秀在校生赴俄方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及开展2+2联合培养项目。
经过一系列的深入交流与讨论,双方就相关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俄方还为我校提供了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专业设置名录及内容介绍,为两校进一步合作提供了便利。
哈尔滨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对俄工作处处长吉宇嘉参加会谈,她表示,此次代表团来访与哈尔滨市政府签署了教育、人文、科研领域合作协议,未来在该协议框架下,哈尔滨市政府也将大力支持两校在各个领域开展的合作。
访问期间,代表团还参观了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
陪同此次会见的有副校长房文斌,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陈庆国,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郗朝晖,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对俄事务负责人衣甜。
双方代表会谈
双方代表合影
代表团参观工程训练中心数控铣加工区
代表团参观工程训练中心创新设计室
代表团参观工程训练中心激光快速成型室
代表团参观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
代表团参观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高压大厅
代表团参观电介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