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高等教育圈里的“国际社交”动作频频——
4月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一行飞抵广东,访问中山大学并与青年学生互动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大与法国的深厚渊源。
马克龙访粤之行刚刚结束,深圳大学就有新动作:与巴黎法语联盟共建的深圳法语联盟正式揭牌,着力推进中法教育合作交流。现场,深大校长毛军发明确表态:“未来,学校将扩大和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
之后不到一周,巴西总统卢拉率政府代表团抵沪访华,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华南农业大学牵头成立的“中国—巴西农林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揭牌,中巴农业科教交流有了新的平台。
不久前,胡志明市经济大学还正式加入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成为该联盟第19个成员大学。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广东领风气之先,较早探索教育对外开放,开启“全球社交模式”,中外交流与合作办学已“多地开花”。一路走来,广东高校与海外高校有哪些“牵手”故事?
通过合作项目实现国际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自1993年国家释放教育合作积极信号开始,已有30年整。当年年初法国昂热 大学,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将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国际合作办学。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合作办学有了政策依据,中国对外合作办学自此正式起跑——
数量上,势头猛:2003年前后,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多达700余个,较10年前翻了10倍。管理上,更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纳入教育部统一审核与管理、受国家支持与指导,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设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外合作办学最普遍的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不设立教育机构,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简单说,就是大学引进部分外来资源,融入本校某个学科、专业或课程,以此培养人才。
这类办学形式相对轻巧,不具备独立法人性质,也没有实体办学结构,可以让大学快速搭上国际化“直通车”——项目拥有较高比例的国际师资、可开展双语教育教学,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获外方大学学位,教育资源跳出了地理空间限制。广东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这类合作办学项目的尝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发挥语言学学科优势,2002年、2012年分别与英国利兹大学、雷丁大学合作开办英语教育硕士学位项目,引进英国课程、师资、图书、讲座等资源,培养优秀英语教师人才。
广州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2002年合办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专业化并重,至今已走出1000余名毕业生。他们掌握外语、拥有中西文化体验,在国际贸易、旅行、会展、航空等行业游刃有余。
如今,广东拥有42个本科层次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家门口”就能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探索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马克龙赴中大参观访问时,多名来自该校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学生以一口流利的法语向其提问,让不少人印象深刻。该学院成立于2010年,由中大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共同组建,涉及5所法国高校,并汇聚两国企业力量培养人才。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徐瑶介绍,学院引入法国卓越工程师教育模式,结合中大教学资源及广东核能产业优势,构建了成熟的核能高端人才培养体系。
这是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又一重要探索——合作办学机构。合作办学机构同样不具备独立法人性质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往往单独设置二级学院作为主要办学实体,与海外高校共同举办,系统引进课程、管理、评价、考核等一整套人才培养体系。
地处改革开放窗口,广东高校同样先行先试。
7年前,暨南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顺利“联姻”,共同成立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突出理学和经济学融合,使学生在应用数学、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统计与精算、经济与金融等方面各有所长;
2017年,东莞理工学院与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合作创办联合学院,是东莞市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瞄准智能制造领域,培养高素质工程师人才;
近三年,如雨后春笋法国昂热 大学,粤高校为何频频“牵手”海外朋友?,广东高校的合作办学机构接连获批设立:华南农业大学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深圳大学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
立足大湾区,广东已落地13个非独立法人性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跑出了教育领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加速度”。
粤已建成5所中外(境外)合作大学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同样在广东率先兴起——港澳及全球高校踊跃赴粤办学,让中外(境外)合作大学走入公众视野。
中外(境外)合作大学具有独立法人性质、设有独立招生代码,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很有辨识度。截至目前,广东已建成5所中外(境外)合作大学,占全国一半。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是首家内地与香港高校合作创办的大学。继UIC之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陆续成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也相继落子,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目前正在筹建。
“朋友圈”更大,“引力场”更强。在中外合作办学上,大湾区既有历史地理上的先天条件,又有政策支持上的领先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及,到2025年将新建3—5所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新设3—5所不具法人性质的合作办学机构和联合研究院,并加快推进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一批港澳优质高校来粤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手牵手”,更要“心相印”。正如《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一书指出,中外(境外)合作办学既要合理引进、有效利用优势教育资源,也要加强能力建设,加速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并非简单的机构引入和师资引入”。
2020年,教育部、广东省联合印发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
教育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打造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中外合作办学是其中重要一环。如今,从举办项目到建设机构、从非独立法人到独立法人,广东明确,将通过互学互鉴,打造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枢纽,大湾区的合作办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南方日报记者 姚昱旸 汪祥波
昂热大学,“法国标准”服务吸引国际学生
国际学生对于国家软实力、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吸引国际学生因而成为多国发展战略。目前,美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已近百万,澳大利亚将近70万名,加拿大和德国都各自提前完成了招收45万和35万名国际学生的目标。日本表示将在2020年吸引30万名国际学生。其他国家也先后提出各自目标。印度和以色列将分别招收20万和24万名国际学生,英国2030年的目标是60万名国际学生,俄罗斯2025年要吸引71万名国际学生。
为实现各自目标,各国采取了不同措施。非英语国家大量增设全英课程、加大奖学金数量以及放宽毕业生就业领域限制。英语国家则简化签证审批手续,延长毕业生工作签证。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为吸引国际学生,从支持服务着手,实行了“欢迎来法国”项目,提出了“法国标准”的国际学生支持服务系统。该项目已于7月公布了首批25所项目认证高校,有艾克斯—马赛大学、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学、昂热大学、卡昂诺曼底大学、第戎大学、拉罗谢尔大学、利摩日大学、雷恩第一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第戎高等商学院、国立高等电子及电子应用学院和埃塞克高等商学院等高校。
“欢迎来法国”项目始于去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法兰西学院的讲话。他指出未来几年国际学生流动性将大幅增强,法国必须增加国际学生数量,要尽全力改善接待环境。8个月后,法国总理在法语国家大学会上宣布新出台的“吸引国际学生战略”免联考在职研究生,明确了2027年吸引50万名国际学生的目标。
该战略包括6方面的策略,“欢迎来法国”是其中之一。其他策略还包括,简化签证手续,不仅优先审批,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还为留法毕业生赋予回法居留权;大幅增加法语和全英课程数量,既增加学习法语的人数昂热大学,“法国标准”服务吸引国际学生,也增设全英课程;创设国际学生支持服务品牌,提升支持服务至国际最高标准,并把该品牌推至世界;实行学费分类收取标准并把奖学金数量增加3倍。收取非欧盟国家学生学费的同时,扩大学费减免人群;增强法国高等教育影响力,增加海外课程数量,提供教育援助为主的发展援助;开展全球性宣传活动,激发学生留学法国的热情。
“欢迎来法国”项目具体由“法国校园”实施。项目不评估高校的国际发展战略和教学工作,而是聚焦大学用于接待国际学生的支持服务系统。评估结果分3个等级,1级最低,3级最高。接受评估的高校通过提交自评报告,陈述其对评估指标的响应度。高校响应指标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其能否得到项目的认可。评估指标分5个方面,包括20个指标。若响应指标超过10个,且其中8个为“欢迎包”指标,可认定为1级;若响应指标超过15个,且12个为“欢迎包”指标,则为2级;若响应所有指标则为3级。符合条件的高校会被授予认证图标,图标上显示具体认证等级。
此外,法国的接待服务多样便捷。例如,设立多服务功能集于一身的接待台,与当地医疗、交通、房屋机构等联合提供专项服务;提供欢迎手册,至少要用英文为国际学生提供行前预备和到达服务的介绍;准备“欢迎礼物”,如法语课程和机场、火车站接站。大学可通过校外机构提供免费或付费的、有助于提升服务和加速文化融合的服务产品,如48小时至一周的公交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融入活动,如联合当地社区组织聚会,帮助国际学生尽快融合。
在课程方面,法国增设了全英课程,定期更新“法国校园”平台上相关信息;利用数字平台提供部分学位先修课,以及面授形式的先修课和跟进课;发展数字课程资源。教师开展线上授课或分享课件,学生则远程访问课程资源并与教师互动;开设法语课程,为国际学生提供认证过的课程。
对于国际学生的住宿和校园生活,法国政府要求,从事国际学生支持服务的工作人员能用多种语言(至少会英语)提供高效问询服务;设立专门学生住宿办公室,为国际学生预留充足房源;设立学习伙伴结交平台。大学为新生和老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昂热大学,可用学分认定的方式进行鼓励;为国际学生配备具体联系老师,他们能给学生提供日常帮助,并根据需要引入专业心理帮助。
毕业后,法国高校也为国际学生提供后续服务。例如,给予就业帮助,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建立与企业的联系;开展创业培训,支持创业并提供孵化支持;组织线上线下校友活动,加强联系;开展职业跟踪,统计相关数据。
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法国从支持服务体系入手,将院校的国际学生支持服务标准化,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单位分别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国五本书公司)
法国昂热大学 学费,鲁东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学费
鲁东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学费如下:
鲁东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一年的学费根据专业不同,收费也不同。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法国昂热大学 学费,中美合作)一年的学费为26000元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中韩合作)专业一年的学费为28000元。经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中韩合作)专业一年的学费为22000元。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与本校同专业非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证书一致。出国的学生符合合作高校的毕业规定获得合作高校的学历学位证书,合作高校的学历学位证书可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
扩展资料:
鲁东大学先后与韩、日、美、俄、澳、加、法等国家的90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法国昂热大学 学费,鲁东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学费,在联合办学、师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现与韩国蔚山大学合作设立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与法国昂热大学、西部天主教大学合建卢瓦尔孔子学院;与韩国政府机构和高校“烟台世宗学堂”、“群山韩国文化学堂”。与韩国、美国等国家的高校联合举办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7+1”和“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