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的两个“私生女”——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玛丽一世(血腥玛丽 Mary)和伊丽莎白一世(童贞女王),遗传了暴君亨利八世的基因,也是挺刚的:一个遗臭万年, Marry也成为“女巫”的同义词;另一个深受英国人民爱戴,被称为“荣光女王”,以她名字“伊丽莎白”命名的时代被视为“黄金时代”。
亨利八世:暴君之心
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
亨利八世是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英格兰和爱尔兰国王(父亲是在博斯沃思战役中打败理查三世随即称王即位、建立了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绝对是英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是16世纪最有话题的国王,如果当时有热搜榜,他绝对会长期霸占榜一的位置:
亨利八世一生娶了6个老婆,将两个老婆送上断头台。换老婆成瘾并喜欢宣布婚姻无效。爱的时候,是真爱,但不爱的时候,也是真狠。
本文只盘点亨利八世的六任王后中的前三个
第一任老婆,也是他名义上的嫂子,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最开始俩人还是相爱的,可是凯瑟琳王后多次流产,一名女婴早夭,三名男婴夭折,惟一幸存的女儿是玛丽·都铎,即后来的“血腥玛丽”。但亨利八世一生对生儿子有强烈的执念免联考在职研究生,这也是导致他出轨凯瑟琳的侍从女官安妮·博林的重要原因。
亨利在凯瑟琳的天主教和安妮的新教信仰之间摇摆,整个国家的信仰也被这位专制君主的欲望所左右。为了迎娶安妮·博林,他进行了宗教改革,改变了英国历史。亨利八世以圣经说弟娶兄嫂者会无后代为由要求离婚,但凯瑟琳坚持认为自己是王后,拒绝离婚。
人若娶兄弟之妻,这本是污秽之事……他们二人必无子女。”
——《圣经》
教皇没有批准他的离婚申请。于是亨利八世让大法官沃尔西与教皇交涉,希望能够获得教皇的同意。与教皇谈判失败的沃尔西被流放,沃尔西的继任者托马斯·摩尔也很快被免职,并由托马斯·克兰麦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谈判持续失败,1533年1月,在没有获得教皇许可的情况下,亨利八世与安妮·博林秘密结婚,这激怒了罗马教皇,他宣布将亨利八世驱逐出教。
亨利八世也是正面刚,作为报复,英国国会随即立法脱离罗马教廷,大主教克兰麦接着宣布亨利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与安妮·博林的婚姻合法。玛丽·都铎也自此被贬为私生女,不被允许与母亲凯瑟琳见面。《都铎王朝》的剧作者迈克尔·赫斯特说,“亨利因为爱上一个女人而毁了英国的历史。”
据BBC英国史的描述,安妮·博林的妹妹玛丽·博林曾是亨利八世的情妇。两个亲姐妹为了得到国王的宠爱以及王后的位置,在皇宫中明争暗斗。
娜塔莉·波特曼和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Girl 》
但是,生下女儿伊丽莎白后,安妮一直未能为亨利生个可以继承王位的儿子。亨利不顾怀孕中的安妮,到处寻花问柳,让安妮也不得不像凯瑟琳一样忍气吞声。1536年1月29日,前王后凯瑟琳的丧礼时,安妮流产了一个男婴。据说,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安妮看见她的侍女珍·西摩坐在了亨利八世的腿上。安妮的流产让她失去最后的救命稻草,亨利八世对安妮的耐心也消耗殆尽,他宣称与安妮的婚姻简直是受到上天的诅咒,1536年5月19日,亨利以通奸罪把安妮送上了断头台。三岁的伊丽莎白也和她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一样从公主沦落为私生女的身份。
珍·西摩是亨利的第三任妻子,生了亨利此生唯一一个儿子 (后来的爱德华六世),但爱德华出生仅两周后,她就因产后并发症去世(亨利八世死后与珍·西摩葬在一起)。珍是天主教徒,也就是“旧信仰”的追随者,再加之对旧主凯瑟琳王后怀有很深的感情,她一直努力恢复玛丽·都铎在宫廷中的地位以及王位继承权(顺位在亨利和她的孩子之后),她也曾试图缓和亨利与玛丽之间的关系。在她去世前,有迹象表明她曾想让伊丽莎白回到宫廷,她曾邀请年幼的伊丽莎白参加爱德华的洗礼仪式。
说到珍·西摩,不得不提到她的兄弟托马斯·西摩。托马斯是个野心勃勃、追逐权力的人,他曾想娶公主,已经有王储身份的玛丽或伊丽莎白都可以。但是玛丽在宗教上的狂热使他没有与她结合的希望,他便把目光投向了伊丽莎白。据传,在伊丽莎白十四岁时,曾被托马斯性骚扰,让伊丽莎白从此对两性深感厌恶,间接导致其终身未嫁。托马斯·西摩后来娶了凯瑟琳·帕尔,也就是亨利八世的最后一任老婆(因为活得比亨利久,逃过了离婚和被砍头的命运)。1548年9月凯瑟琳死后,他企图娶伊丽莎白为妻,但因危及王位继承而被关进伦敦塔。众所周知,伦敦塔基本是有进无出的,托马斯·西摩于1549年5月被处死。(该!)
玛丽一世:血腥玛丽
玛丽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
1553年7月,爱德华六世(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终年15岁)因肺病去世后,他的异母姐姐玛丽在英格兰枢密院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囚禁了爱德华任命的继承人简·格雷(1537 年10月12日-1554年2月12日,终年16岁)。10月1日,玛丽正式加冕为英格兰的第一位女王,成为都铎王朝的第四位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也有说法第一位女王是在位仅仅十三天的简·格雷,但是简只有女王的名号,并未加冕。玛丽一世享有真正的国王统治权力,而非通过婚姻来做一个挂名的国王或者王后。
在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期间,英国多座修道院被封闭,许多僧侣遭遇遣散,天主教徒受到迫害,教会的土地被抛入市场,转移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手中,这给英国的经济变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是,玛丽一世是天主教忠实信徒,复辟过程中,她为了在英格兰恢复教皇至上,放弃了教会最高元首的称号;玛丽也恢复了旧的异端法律来保障国家的宗教转换,重用旧贵族和天主教教士,异端被视为宗教和民事违法行为,为叛国罪,她下令烧死多达300名的异端新教徒,这使得她得到了“血腥玛丽”的称号。1554年,她下令全国恢复天主教信仰,并且宣布新教各派均为非法。这一时期,天主教势力在英国一度恢复。
当时玛丽为了折磨异端新教徒,用尽各种花式残忍的极刑:被判定为异端新教徒的人只有死路一条,只是死亡的方式多种多样,要么是被烧死,要么是被一点点折磨致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慢慢受苦。还有些人遭受了吊刑,他们躺在拉肢的刑架上,头被拉向一边,手臂和腿被拉向另一边。
伊丽莎白一世:荣光女王
在英国历史上,有两个以统治者名字命名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和“伊丽莎白时代”。2002年,由BBC发起的“英国最伟大的人”的民众票选中,伊丽莎白一世位列第七,维多利亚女王排第18位。
在极富魅力和个性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统治的16世纪,整个英国的综合实力达到了一个辉煌时期。在那个时代,文艺、经济高速发展、国力强盛伦敦女王玛丽,亨利八世的两个硬核“私生女” : 血腥玛丽和童贞女王 – 哔哩哔哩,女王自身也受过古典、语言和诗歌的人文教育,精通四国语言,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
整个时代对于伊丽莎白一世的“女王崇拜”达到了巅峰,很多人把伊丽莎白时代视为“黄金年代”。
伊丽莎白一世 (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45年)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1558年11月,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继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25岁的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女王。她从玛丽手中接管的是个濒临破产、负债累累的英格兰,并被西班牙和法国虎视眈眈,英格兰此时内忧外患。
玛丽一世去世后,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丽莎白一世所颠覆。伊丽莎白一世重新进行宗教改革,利用议会通过法令重立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决裂。在改革后,英国教会成为都铎王朝专制统治的工具,国王被确立为国家最高首脑。伊丽莎白没有用激烈的手段报复天主教徒,而是允许他们在家中保持信仰,但不允许去天主教堂。即便有天主教徒偷偷去了教堂,也只不过是罚款而已。伊丽莎白仁慈的宗教举措体现了政治家的胸怀和智慧,缓解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仇恨。
军事上,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英格兰舰队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并进行了环球航行。她使海盗行为合法化,鼓励针对西班牙的海盗活动,纵容弗朗西斯·德雷克等英国海盗抢劫西班牙船只和殖民地。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建立,英国海军开始成为世界的第一力量。
伊丽莎白女王,身后的背景正是“无敌舰队”
大文豪莎士比亚是伊丽莎白时代的巨星。伊丽莎白时代,莎士比亚戏剧和斯宾塞诗歌在文坛崛起,英国戏剧成了倾倒众生的第一文化。这一时代恰逢英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社会转型期,所以莎士比亚的文学和戏剧成为了反映时代的镜子。女王酷爱莎士比亚的戏剧,加上其自身渊博的学识,也曾经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了一些诗歌作品,显示出非常良好的文字底蕴。有传闻说,莎士比亚的一些涉及大量历史、神话和商业的戏剧作品,是女王代笔、莎翁署名的。不过,这种说法并无确凿证据。
伊丽莎白精心治理这个她深爱的国家,让英国的社会财富快速积累。在她执政末期,财政收入增加两倍,不仅还清了外债,国库也堆满金银。就这样,伊丽莎白一世结束了英国因宗教分裂而引起的混乱状态,不但维护了国家统一,也使得英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成就了三百年后维多利亚时期的“日不落帝国”。
四百多年前谍战的幕后操盘手
英国间谍组织诞生于1573年,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当时还不能称之为间谍机关,实际上,是由某一位人物建立起国内外的间谍网络,并开始对间谍获得的情报进行有组织性地收集和分析。
女王的亲信弗兰西斯·沃尔辛厄姆就是这么一位核心人物。1573年12月,沃尔辛厄姆被提拔为机密顾问官,同时被任命为秘书长官。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国防和治安相关的情报汇报给女王。首席秘书的登场,让女王得以对英国国内乃至欧洲大陆的动向都能事无巨细地知悉。
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1532年?-1590年4月6日)
据说在极盛时期,沃尔辛厄姆在英国国内拥有超过100名的间谍,并向欧洲大陆派遣了至少71名间谍。沃尔辛厄姆本身是剑桥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还雇用了剑桥大学的在校生充当间谍,除开大力采用精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的多种语言的智囊,还在各个领域不惜余力发掘人才。
与莎士比亚同期,创造了无韵诗的著名英国诗人兼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就是沃尔辛厄姆在剑桥大学雇用的一流间谍之一。马洛的父亲是一名在坎特伯雷做鞋的工匠,没有财力供儿子上高等学府,但是马洛因为学习成绩优良,被选为奖学金学生,获得就读剑桥大学的机会。在校时,他在剑桥的基督圣体学院学习文学,1584年获得学士学位后,马洛接受了沃尔辛厄姆提供的资金援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第三年(1586年),马洛作为效忠于王后的秘密特工被派往法国,在巴黎和兰斯逗留过一段时间。当时英国已经进入和西班牙的开战准备阶段,可以猜测到密切关注法国天主教势力的动向并提供最新情报,想必就是马洛被委派的任务。
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年3月6日-1593年5月30日)
“嫁给国家”,是女王给自己的人设
我已经嫁给了英格兰整个国家;我只是妇道人家,但是我有着囊括四海的帝王胸怀,一个英格兰王应该有的胸怀。"
——伊丽莎白一世
这位“童贞女王”终身未嫁,并不是她没有人追求。恰恰相反,向伊丽莎白女王求婚的王室“排到了法国”。
当时的欧洲,婚姻所能带来的政治意义十分重大。面对外国势力的狼子野心,伊丽莎白一世为英格兰付出了一生。16世纪,欧洲中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是法国和西班牙。而这两个国家的君主深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价值。最先展开行动的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也是伊丽莎白的姐夫,他不仅想娶女王为妻,还意图让她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因西班牙的强盛,她只能小心斡旋,礼貌的回绝了菲利普的求婚。法国也不甘示弱,得知女王婉拒了西班牙国王的求婚后,上到国王下到大公纷纷都向女王求婚。她并没有直接拒绝,让世人以为她只是还没有做决定。为了让英格兰有时间发展壮大,她一直用暧昧的态度应付这些婚约请求。
罗伯特·达德利与伊丽莎白一世
除去政治因素,她终身未嫁还有一个原因:她倾心于一位叫罗伯特·达德利的莱斯特伯爵。伊丽莎白和罗伯特是青梅竹马,情愫始于他们都被关在伦敦塔的那些年,他们磕磕绊绊的感情持续了终身。当罗伯特生病时,女王甚至亲自去照顾他。即便如此,她仍没有同他步入婚姻的殿堂,也许她明白爱的锁链是自由最沉重的羁绊,国家利益至上使得伊丽莎白放弃了与罗伯特的婚姻。
“童贞女王”也有少女心
罗伯特·达德利(1532年6月24日-1588年2月4日)
从16世纪的罗伯特画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高大英俊的青年。他炯炯有神的双眼,令伊丽莎白的芳心为之融化。因此在女王给罗伯特的情信中,将他的名字简写为昵称“眼睛(EYES)”伦敦女王玛丽,后来人们发现女王在信件里竟真地将他标注为“ôô”。而在回信中,罗伯特则用符号“”来代表女王为他起的新名字——类似今天常用在电子邮件中的@符号。
罗伯特·达德利写给伊丽莎白一世的情书中许多地方用符号代替
在罗伯特·达德利去世后,伊丽莎白将他去世前六天写给自己的信件珍藏在自己床头的珠宝盒内,15年未变,直到1603年3月24日寿终正寝。如今这些情书价值高达250万英镑,由英国遗产展览馆收藏。
苏格兰女王玛丽被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美貌绝伦出身高贵,却被3个男人占有,44岁惨死
在世界历史中,风云变幻的16世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它处于中世纪和近代历史的过渡阶段,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发生过许多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以1587年为例,这是明朝的万历十五年,明神宗、首辅张居正以及名将戚继光等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历史上,这一年也发生了不少大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处死了苏格兰女王玛丽。之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出征英国,西方世界的格局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在历史上,大概从未有一个女人像玛丽女王那引出了如此之多的作品,包括戏剧、小说、传记和论文等等。玛丽女王风流多情的个性、传奇的经历以及悲惨的命运吸引了无数诗人、戏剧家和传记作家的兴趣。
玛丽女王出身非常高贵,不仅是苏格兰王位的唯一继承人,也是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且合法性优于伊丽莎白一世。然而,玛丽最终没有斗过伊丽莎白。而她不惜以自己为筹码嫁了好几次,充满浪漫色彩,但结局却非常悲惨。
玛丽贵为女王,为何会嫁多次?很多国家的王室贵族觊觎玛丽的美貌与地位,但她为何会惨死在英国?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1542年12月8日,玛丽生于苏格兰的斯特林城堡。她的父亲詹姆斯五世是斯图亚特王朝第七位国王,母亲玛俐则是法国介斯王朝的公主。玛丽只有6天大的时候,才30岁的詹姆斯五世就与世长辞。玛丽的两个哥哥都早夭,因此玛丽成了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1543年9月9日,在斯特林城堡的皇家礼拜堂举行了盛大的女王加冕仪式。还未满周岁的玛丽被包裹在厚重的礼服中,哭泣着用小手接过了沉重的权杖。而后,众人以手触冠,宣誓对女王效忠。
当时的苏格兰并不强大,实力弱于英、法及西班牙等国。但因为英法百年战争虽然结束,但两国之间的争斗仍在继续,苏格兰就成了双方拉拢的关键势力。而还躺在摇篮之中的玛丽,就已如同一件商品,被各国争相预订。很多国家的国王或王子,都想娶玛丽女王。
英格兰与苏格兰准备签署《格林威治条约》,其中约定玛丽女王成年后嫁给英国王子。值得注意的是,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要求玛丽一断奶就要送往英格兰,由其抚养至成婚。条约还规定:万一玛丽早夭,苏格兰王国的全部统治权力和财富也归亨利八世所有。
这个婚约明显对苏格兰极为不利,最终自然没有达成。亨利八世恼羞成怒,对苏格兰进行了暴虐的攻击。英格兰军队先是劫掠苏格兰的边界地区,随后直逼爱丁堡,王宫霍利鲁德宫被劫掠一空。幸好斯特林堡没有被攻破,玛丽女王才没被英格兰人掳走。尚在襁褓之中的玛丽女王,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开始为她流血漂杵。
1547年9月,苏格兰被英格兰大败于平基。法国国王亨利二世提出,如果让玛丽跟他的儿子结婚,法国则出兵相助。为了对抗强大的英格兰,苏格兰人选择了答应法国的婚约。年幼的玛丽女王,在自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卖”到了法国。1548年8月,年仅5岁的玛丽被送上开往法国的航船。
当时的法国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王室成员都拥有良好的文艺修养。在法国宫廷,玛丽度过了自在无忧的十年,享受着奢华的生活,接受了最好的教育。玛丽天资聪颖,很快掌握了法语、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英语、西班牙语等语言,在诗歌、马术、舞蹈和乐器等方面也非常有天赋。
玛丽本就以貌美闻名,加上稚趣可人,赢得了所有人的宠爱。因为有法国的庇护,英格兰也不敢对苏格兰轻举妄动,西欧各国在短时间内相安无事,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1558年,玛丽女王长成了一位美貌绝伦的大美人,拥有非常高的文艺修养,成了法国人心目中理想的王后。亨利二世决定提前举行婚礼,让玛丽早点嫁给自己的儿子。当时的弗朗西斯二世才14岁,体质非常弱,其实并不适合结婚以及过婚后生活。
1558年,16岁的玛丽在巴黎圣母院如约与法国王子成婚。几乎全巴黎的市民都参加了庆祝游行,为玛丽的美貌与仪态所倾倒。1559年,亨利二世病故,弗朗索瓦二世继位,玛丽拥有了苏格兰女王及法国王后双重冠冕。
与此同时,25岁的伊丽莎白成为了英格兰女王,开启了她治下的“伊丽莎白时代”。但伊丽莎白是非婚生女,让她的王位并不稳固。按照当时的继承法,作为亨利七世外曾孙女的玛丽其实是最具合法性的英国王位继承人。
17岁玛丽,不仅是苏格兰女王,强大的法国的王后,还是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声望达到了巅峰放眼整个欧洲,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她那样煊赫的女人。她不承认伊丽莎白为合法的英格兰女王,在所有证书中自称“法兰西、苏格兰、英格兰与爱尔兰女王”,将英国王冠图案用到自己的纹章上,拒绝在《爱丁堡条约》上签字。
伊丽莎白感到非常恐慌,她公开宣称:以我的王位和我所处的时代为名,玛丽将不可能获得储君的地位。玛丽和伊丽莎白之间的争斗,此时已经被摆到了台面上,但玛丽却未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自己地位,这为她之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不过,玛丽的煊赫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弗朗索瓦二世本就体弱多病,过早开始婚姻生活更是极大地损害健康。1560年12月,登基不到2年的弗朗西斯二世病逝,年仅16岁。
查理九世成为新的法国国王,凯瑟琳则成为查理九世的代理人。在法国宫廷变天之时,玛丽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在弗朗西斯二世尸骨未寒之际开始了新一轮的择偶。毕竟,自她来到世上的第一天起,婚姻就紧紧和利益捆绑在一起。
玛丽心目中最理想的配偶是小叔子查理九世,尽管他比她小了将近10岁。但她想要保住地位,只能嫁给继任的新国王。为此,玛丽极为主动地向宫廷贵族们献媚,试图赢得支持。但因为太后凯瑟琳极力阻止,玛丽未能如愿。
等待玛丽女王的,是故国苏格兰的贫瘠苍凉以及她根本无法应对的复杂局面。当时,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开创了新教,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席卷整个欧洲,苏格兰也不例外。
在玛丽回苏格兰之前,苏格兰已完成了新教改革,统治实权掌握新教贵族手中。首领是玛丽女王的私生兄弟詹姆斯·斯图亚特,也就是第一代莫里伯爵。
玛丽清楚地知道自己离家多年,无法与新教徒贵族对抗,只能暂时隐忍。但就算如此,新教贵族们还是跟玛丽女王过不去。他们公然鼓动众人反对玛丽,还多次指责玛丽,生活做派太过奢华,举止轻浮。
此时的玛丽女王,最大的筹码就是自己的身体。当玛丽成为年轻的寡妇之后,包括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之子、奥地利大公查理等人都向她求婚。但玛丽看不上那些求婚者,在她心目中,法国、西班牙的国王或王子才是理想人选。
在法国已经没有指望的情况下,和西班牙联姻便成了玛丽心中的理想选择。虽然西班牙王储唐·卡洛斯他矮小、暴躁、流口水,是众所周知的傻瓜。但他将成为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这些缺陷自然也就微不足道。正如茨威格所说:只要能带上王冠,十四岁的翩翩少年可以娶五十岁的贵妇,天真玉女可以嫁白发老翁。
当时,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也倾向于和苏格兰联姻,因为这不仅可以增强西班牙的力量,还可以打击法国和英格兰对苏格兰的野心。但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担心玛丽得势之后会取代自己,法国太后凯瑟琳则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卡洛斯,因此都极力阻止玛丽嫁到西班牙。最终,西班牙拒绝了玛丽。
失望之余,玛丽将目光放到了苏格兰。1565年,23岁的玛丽女王不顾一众朝臣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堂弟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亨利的祖父曾是苏格兰国王,曾祖父则是英格兰的亨利七世,同时具有继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位的资格。
亨利比玛丽小3岁,英俊、温柔、彬彬有礼,骑术精湛、舞姿优雅,令玛丽春心萌动。亨利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他知道女王对自己有好感之后,重金收买了玛丽女王的机要秘书李乔,让李乔帮忙美言。
李乔收了亨利的好处,在女王面前说尽了亨利的好话,令玛丽更加坚定了嫁给亨利的念头。因此,尽管整个苏格兰宫廷都反对玛丽下嫁,但玛丽早已被亨利迷得神魂颠倒,根本听不进反对意见。
1565年7月,玛丽与亨利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这场婚礼不仅让苏格兰贵族错愕不已,也让伊丽莎白女王大为光火。她甚至第一次公开宣称,给玛丽以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权利。但深陷恋情的玛丽对这承诺却不以为意,甚至嘲讽伊丽莎白道:好心的姐姐不高兴了。
相较而言,伊丽莎白这位英格兰女王则要理智得多。伊丽莎白没有浪费自己的优势,以婚姻为砝码,不失时机地惜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一次次利用联姻与不同国家寻求结盟,随后又找借口推脱。借此,伊丽莎白为英国的发展创造了三十余年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
而玛丽下嫁给亨利,不仅没有使苏格兰的外部环境变好,还使内部环境变得更加不稳定。亨利虽相貌堂堂,却是个只会寻欢作乐贵族公子哥,婚后不久就愈发虚荣傲慢、贪求权力。
婚礼后,亨利成为名义上的“苏格兰王国的国王”。但亨利并不满足这个名义上的称号,企图得到真正的国王的权力,试图在御前会议上发号施令。这使苏格兰陷入了内战的危机,以莫里伯爵为首的新教贵族联合起来反抗玛丽女王。
玛丽与亨利成婚第二年,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姆斯·斯图亚特,小皇子的诞生给伊丽莎白一记重锤,王位岌岌可危。伊丽莎白一方面在世人面前表达了自己对玛丽最真挚的祝福苏格兰女王玛丽被处死,另一方面又支持莫里伯爵武装叛乱,集合军队向爱丁堡进军。
面对叛乱,玛丽展现了性格中果敢的一面。她迅速召集军队,与叛军进行了大决战,大败叛军于爱丁堡。成功平叛增强了玛丽对苏格兰的统治力,但这并未使她开心起来。因为她已经认清了丈夫亨利的真面目国外在职学位班,英俊的外表下藏着险恶的用心,本质是一个自私、急于抓权的卑鄙之人。
而在玛丽女王平定叛乱之后,亨利仍不仅没有悔改,反倒变本加厉。亨利结交了一帮酒鬼,终日饮酒,寻欢作乐,还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玛丽。因为嫉妒玛丽与私人秘书大卫·里齐奥关系暧昧,亨利还与人合谋将大卫刺死。不仅如此,亨利还联合英格兰以及逃往国外的苏格兰叛乱贵族,企图阴谋夺权。
1566年6月19日,亨利带兵闯入玛丽的私人宴会厅,将玛丽女王软禁。不过,当卷土重来的苏格兰贵族想推翻玛丽之时,亨利又因为害怕自己会惨遭毒手,最终选择帮助玛丽逃跑。玛丽逃出爱丁堡后,独自骑马前往博斯韦尔伯爵的城堡避难。
博斯韦尔伯爵是一个孔武有力的男人,手中掌握着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博斯韦尔伯爵的帮助下,玛丽召集部署打败了叛乱的贵族。博斯韦尔得到了玛丽的重用,几乎全权处理政务。
1567年2月,玛丽的第二任丈夫亨利在爱丁堡一栋别墅养病时命丧于一场爆炸中,有明显证据证明爆炸案是人为的。玛丽女王再次成为寡妇,时年25岁。亨利的死在欧洲引起了极大震动,教皇派使节到苏格兰谴责玛丽女王有罪。伊丽莎白女王也写信给玛丽,要求对亨利的死做细致调查。亨利的父亲则控告博斯韦尔是主谋,要求进行公开审判。
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博斯韦尔伯爵是爆炸案的主谋。甚至有人猜测苏格兰女王玛丽被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美貌绝伦出身高贵,却被3个男人占有,44岁惨死,玛丽女王其实也参与了阴谋。但这不过是基于玛丽女王婚姻状况的猜测,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而博斯韦尔最终也被法庭认定无罪,因为关键证人害怕博斯韦尔对他下毒手而拒绝出庭。
庭审结束之后,博斯韦尔伯爵劫持了玛丽女王,并把玛丽女王带回了自己的城堡。在博斯韦尔伯爵的逼迫下,玛丽女王嫁给了博思韦尔伯爵。玛丽做出这个决定时,还幻想着借助博斯韦尔伯爵的力量巩固自己的王位。但这段婚姻明显不会幸福,婚后的玛丽女王愁容满面,叫闹着要自杀。
与此同时,苏格兰贵族也尽数联合,以解救玛丽女王的名义出兵征讨博斯韦尔伯爵。最终,博斯韦尔伯爵出逃,玛丽女王被囚于苏格兰洛克列文城堡。这一君臣对立的局面很快传遍了欧洲,伊丽莎白站在维护另一位女王、也是维护王权的立场上,命使臣反对一切叛逆行动并要求玛丽复位。
苏格兰人对于英格兰女王的干预颇为反感,对玛丽的反对声愈演愈烈。1567年,玛丽女王被苏格兰国会特赦后退位,传位于只有一岁大的詹姆斯。1568年,玛丽女王从洛克列文城堡出逃。
也许是因为天真,也许是因为无奈,玛丽女王竟然逃到了英格兰,并且写信向伊丽莎白女王求救。对于玛丽的不请自来,伊丽莎白很快她就表现出外交上一如既往的圆滑手段,亲手写了好几封信,表示愿意为玛丽女王提供庇护和支持。但是,伊丽莎白没有邀请玛丽入宫,而是将她强行扣留起来。
玛丽女王这才明白过来,伊丽莎白女王始终视她为威胁,根本没有想过要帮助她。玛丽女王的访客被阻拦,信件被没收,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向伦敦报告,因为伊丽莎白女王迫切希望能找到她的把柄,为监禁玛丽女王找到一个正当理由。
玛丽女王也曾试图反抗,但困于牢笼之中的她大势已去,根本无力对抗伊丽莎白女王。关押玛丽女王的牢房从一座城堡换到另一座,这一关便是近二十年。在最后那几年,玛丽女王已对争斗厌倦,也不再对王位抱有幻想。然而,伊丽莎白女王始终没有想过要放过她。
在玛丽女王被囚禁之后,很多国家的国王和贵族都想将她救出。甚至就连英格兰的诺森伯兰伯爵,都纠集部分贵族起兵叛乱,想要救出玛丽女王并与之成婚。可惜,行动失败了。之后,英格兰的诺福克公爵又联合法国西班牙,准备推翻伊丽莎白女王,迎娶玛丽女王。但诺福克公爵最终也失败了。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异母弟弟唐磺以及唐·约翰,也想要救出玛丽女王,之后与玛丽女王成婚。但是,他们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个始终没有集结起军队出征。
玛丽女王从25岁等到44岁,等了将近20年,希望一次又一次落空。最后,她托人带信向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许诺,如果他能够派兵解救她,她不仅愿意嫁给他,还愿意让出苏格兰王位及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
腓力二世感到非常心动,但还没等他付诸行动,玛丽就惨死于英格兰。1587年2月8日,玛丽女王被控刺杀伊丽莎白女王的罪名成立,被送上了断头台,身首异处横遭惨死,年仅44岁。
临刑前,玛丽对身边的侍女倾诉道:死亡将结束我多年的烦恼。行刑那日,为表明自己是一名天主教殉道者,玛丽特意选了一身鲜红衣裙,她无比坚定地说:我生于天主教,长于天主教,愿意为天主教殉难。
在玛丽女王惨死后的第二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出无敌舰队出征英格兰,但惨遭失败。西班牙失去了霸主地位,英格兰强势崛起。玛丽如果泉下有知,想必会倍觉悲凉。原来,她一直寄予厚望的西班牙,竟然完全不是英格兰的对手。
回顾玛丽女王的一生,虽贵为一国君主,但却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三次出嫁,仅有第二次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但却引狼入室。作为君主,相比于伊丽莎白的稳重,她的草率、随性、轻浮,虽造就了好几段浪漫的故事,但对国家和自己都毫无益处。
最后,想起了茨威格的评价:玛丽·斯图亚特给她的国家只留下一生的传奇,而没有丝毫创造性的东西。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玛丽女王?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苏格兰女王玛丽被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出身高贵美貌绝伦,被3个男人占有过,44岁惨死
苏格兰女王玛丽:出身高贵美貌绝伦,被3个男人占有过,44岁惨死
公元1587年,万历十五年,一个深刻影响大明王朝国运的年份。也正是在这一年,在地球的另一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在英国被处死。一年之后,西班牙无敌舰队出征英格兰。
玛丽女王在第一任丈夫去世之后,很想嫁给西班牙王储,借助西班牙的力量稳固自己在苏格兰的地位,并且夺得英格兰女王之位。遗憾的是,因为被人从中作梗,玛丽并未如愿。而玛丽之后又嫁了2次,但却充满无奈。
玛丽女王出身高贵、美貌绝伦,为了利益不惜以自己为筹码嫁了3次,一生充满浪漫色彩,而结局却极为悲惨。这使得玛丽成为了最受文人关注的女王之一,关于她的小说、戏剧、传记层出不穷。
玛丽明明贵为女王, 为何却要让自己3次被不同的男人占有?作为苏格兰女王,她为何会惨死在英国?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公元1542年12月8日,玛丽·斯图亚特 生于苏格兰的斯特林城堡。她的父亲是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七位国王——詹姆斯五世,母亲介斯·德·玛俐则是法国公主。
玛丽出生5天之后,詹姆斯五世便不幸逝世。因为玛丽的两个兄长都已夭折,王位便由尚在襁褓之中的玛丽继承。玛丽一生的传奇与不幸,由此揭开序幕。
在詹姆斯五世逝世之后不久, 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便决定为其子爱德华王子向玛丽求婚,并派出了特使前往苏格兰谈判。玛丽虽然贵为女王,但却被早早地摆在了利益场中,宛如一件商品。
苏格兰方面表示,玛丽女王必须在苏格兰长大,并且苏格兰始终要保持独立的地位。亨利八世则坚持女王一断奶便送往英国抚养,直至举行婚礼。亨利八世的意图非常明显,无非是掌握玛丽,随后吞并苏格兰。
苏格兰贵族签名请愿,要求艾兰伯爵(因为女王年幼,由他摄政)同意婚事。但枢机主教(仅次于教皇的职位)比顿和玛俐太后却极力反对。1953年7月,比顿带领教宗人员护送玛俐太后抱着小玛丽移居到了苏格兰最坚固的斯特林城堡。
在斯特林城堡,比顿主教为玛丽举行了加冕仪式,使她正式成为苏格兰女王。但是,苏格兰当权贵族并没有停止嫁女王的行动。
在玛丽加冕之后几天,苏格兰贵族便与英格兰签署了《格林威治条约》,规定玛丽女王可以在苏格兰呆到10岁,但11岁时必须到英格兰完婚。
这项条约引起了很多苏格兰人的反感,使得民情激愤。摄政的艾兰伯爵也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如果玛丽失去了王位,那么他就无法摄政,而如果让女王嫁给自己的儿子,那么自己的地位会更加稳固。
因此,艾兰伯爵决定不让玛丽嫁给英格兰王子。当年年底,艾兰伯爵借亨利态度傲慢以及胁迫欺凌苏格兰为由宣布《格林威治条约》无效。
对此,英格兰迅速采取了报复行动。亨利八世先是派出军队劫掠苏格兰的边界和低地地区,随后直逼爱丁堡。爱丁堡被纵火焚烧,王宫霍利鲁德宫被劫掠一空。不过,最为坚固的斯特林堡没有被攻破,年幼的玛丽女王逃过一劫。
为了保护玛丽女王,比顿主教出面与法国谈判,希望让玛丽女王嫁给法国王子。1543年12月,法国王太子的妻子凯瑟琳产下一个男婴,他后来成为了法王弗朗西斯二世。玛俐太后也趁机提出,让玛丽嫁给法兰西王子。但是,艾兰却不同意,他希望小女王能嫁给自己的儿子。
1547年9月,玛丽5岁,苏格兰被英格兰大败于平基。艾兰终于认清了现实,明白苏格兰只有取得法国的保护,才能对抗比自己强大的英格兰。于是,艾兰说服苏格兰议会批准了玛丽女王与法国王太子的婚事。之后,小女王被送到了法国宫廷,这也是她母亲的娘家。
当时的法国宫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要求王室成员拥有良好的文艺修养。天资聪颖的玛丽女王,学习了希腊文、拉丁文、意大利语、英语、西班牙语等语言,写诗、唱歌、弹琴、舞蹈、刺绣等无所不通。
1558年,16岁的玛丽女王不仅长成了一位美貌绝伦的大美人,而且修养非常高,成为了法国贵族眼中理想的王后。法王亨利二世决定提前举行婚礼,让玛丽女王早点嫁给自己的儿子。
此时的弗朗西斯菜满十四岁,而且体质非常弱,根本不适合结婚以及过婚后的生活。但是,亨利二世已经急不可耐地和苏格兰议会的使臣草拟了婚约。
1558年4月,玛丽女王和弗朗西斯在圣母院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几乎全巴黎的市民都参加了庆祝游行。人们为玛丽王后的美貌与仪态所倾倒,非常开心自己的国家能拥有一位如此优雅美丽的未来王后。
玛丽女王成婚之后不久,苏格兰、英格兰和法兰西都接连发生了大事。在苏格兰国内,局势发生恶化,新教贵族开始公然反对玛丽女王及太后的统治。当年年底,英格兰女王玛丽·都铎去世,王位由她的异母妹妹伊丽莎白继承。
但伊丽莎白是私生子,并不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玛丽女王则是亨利七世的长女玛格丽特的孙女,比伊丽莎白资格登上英国国王的宝座。因此,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令玛丽女王宣布成为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国王。
虽然这只是象征性宣称,但玛丽女王的未来确实以此作为奋斗目标,而这也使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极为痛恨玛丽,也为玛丽最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不久之后,亨利二世在一次马背格斗中受伤,因感染而导致败血症去世,弗朗西斯在兰斯大教堂加冕成新王。17岁玛丽,不仅是苏格兰的女王,还是欧洲最强大国家之一法国的王后,权力达到了顶峰。
不过,玛丽的权势没能持续太长时间。因为弗朗西斯二世本来就体弱多病,过早开始婚姻生活更是损害了他的健康。1560年12月5日,登基才不过一年半时间的弗朗西斯二世病逝。法国宫廷顿时变了天,凯瑟琳成为法国新国王查理九世的代理人,玛丽女王失势。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玛丽女王在弗朗西斯二世尸骨未寒之际,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择偶。对此,我们不该有太多的苛责。毕竟,自玛丽女王出生起,她的婚姻就紧紧和利益捆绑在一起。作为苏格兰的女王,她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情感和幸福,而是能否通过稳固自己的地位来保证苏格兰的独立与和平。
玛丽女王首先想到的是她九岁的小叔子查理九世,尽管这位新国王比她小了将近10岁。但如果这能成功,她就将继续保留在法国和苏格兰的地位。为此,玛丽女王极为主动地向法国贵族献媚。但这遭到了太后凯瑟琳的阻止,最终不了了之。
玛丽女王成为寡妇之后,很多人都向她求婚,包括其中包括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弗雷德里克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之子、奥地利大公查理等人。此时的玛丽虽然是个寡妇,但她还不到20岁,并且出生高贵、美貌绝伦。
但玛丽根本看不上那些求婚者,在玛丽的心目中,只有法国、西班牙的国王或太子才是理想人选。因为只有那样,苏格兰才能与英格兰对抗。因此,与西班牙联姻成为了玛丽心中的最好选择。
虽然西班牙王储唐·卡洛斯是众所周知的傻瓜,而且他矮小、暴躁、流口水。但缺陷是微不足道,因为她将是未来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而且拥有巨大的财富。正如著名作家茨威格所说:
只要能带上王冠,十四岁的翩翩少年可以娶五十岁的贵妇,天真玉女可以嫁白发老翁。没有人理会高尚和美丽、尊严和道德,谁都可以和残障的人、瘫痪的人、神经病人,甚至是罪犯结婚。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认为,与苏格兰联姻是有利的,这不仅可以打击法国在苏格兰和英格兰的野心,而且可以加强他自己的力量,可谓是一举双得。
但就在前景极为明朗之时,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和法兰西王太后凯瑟琳都动用手下的力量从中作梗,极力阻止玛丽嫁给西班牙王储。伊丽莎白是担心玛丽得势之后会取代自己成为英格兰女王,凯瑟琳则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西班牙王储。
面对法英两股势力,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最终选择了退缩。腓力二世通过使者告诉玛丽,西班牙不考虑与苏格兰联姻。在失望之余,玛丽决定返回阔别多年的苏格兰国外在职学位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苏格兰女王。此前,她一直生活在法国。
玛丽回到苏格兰后,表现出了强势的一面。她不仅在克里奇战役中打败了阴谋推翻她的苏格兰贵族,表而且甚至准备趁势南下拿下英国王位。不过,苏格兰与英格兰实力悬殊,玛丽很快就清醒地认识到,单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夺取英国王位。
因为西班牙拒绝和玛丽联姻,法国王太后也不愿意玛丽嫁给自己的儿子,玛丽只好把目光转向了英格兰。玛丽心想:既然斗不过伊丽莎白女王,那就向她示好吧!于是,玛丽写信给伊丽莎白,要伊丽莎白推荐自己的结婚对象。
伊丽莎白提出的唯一人选是罗伯特·达德利,一个非王室血统的伯爵。这明显是想羞辱玛丽,但玛丽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怒火,回信说自己会加以考虑。
事实上,此时的伊丽莎白心中已经有了再婚的人选,那就是达恩利勋爵。他比玛丽小3岁,长得英俊、温柔、彬彬有礼,骑术精湛、舞姿优雅,令丧夫的玛丽春心萌动。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母亲玛格丽特·道格拉斯是玛丽的祖母的孙女,对于英国王位的继承权紧紧排在玛丽之后。
达恩利是一个非常有野心、有心机的人,在得知玛丽女王对自己有好感之后。他与玛丽的新任机要秘书李乔交上了朋友,重金收买李乔,让李乔帮忙促成这段婚姻。李乔在玛丽面前说尽了达恩利的好话,令玛丽更加坚定了嫁给达恩利的念头。
因此,尽管整个苏格兰宫廷都反对玛丽下嫁达恩利苏格兰女王玛丽被处死,苏格兰女王玛丽:出身高贵美貌绝伦,被3个男人占有过,44岁惨死,但玛丽早已被达恩利的风度与虚伪的外表迷昏头脑。1565年7月,23岁的玛丽与达恩利在教堂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只有两位贵族出席。
婚礼后,达恩利正式成为“苏格兰王国的国王”。而达恩利也很快暴露了野心,要求真正得到国王的权力,企图在御前会议上发号施令。这使苏格兰陷入了内战之中,以莫里伯爵为首的新教贵族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支持下,向爱丁堡进军。
玛丽迅速召集军队,在爱丁堡与叛军进行了大决战,大败叛军。这次胜利再次证明了玛丽强大的号召能力,但玛丽却并没能开心起来。因为她忽然意识到,丈夫达恩利不过是一个自私、急于抓权的卑鄙小人。
玛丽女王平定叛乱之后,达恩利仍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他结交了一帮酒鬼,纵饮无度,并且大庭广众之下侮辱玛丽。不仅如此,达恩利还联合英格兰以及叛乱期间逃往国外的苏格兰贵族,企图阴谋夺取权力。
1566年6月19日傍晚,达恩利带兵闯入玛丽的私人宴会厅,将已经怀孕的玛丽女王软禁了起来。但当苏格兰贵族想推翻玛丽之时,达恩利或许是害怕自己会惨遭毒手,又或许是因为玛丽怀上了小孩,他最终又选择帮助玛丽逃跑。
玛丽逃出爱丁堡之后,只身骑马前往博斯韦尔伯爵的城堡。从此,博斯韦尔就成为玛丽最亲信的大臣。之后,玛丽召集部署打败叛乱的贵族,重归爱丁堡。博斯韦尔得到重用,几乎全权替玛丽女王处理政务。
1567年2月9日,达恩利被害身亡。25岁的玛丽女王,第二次成为寡妇。人们普遍认为,博斯韦尔是这起惨案的主谋。至于玛丽是否也参与了阴谋,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参加了,也有人认为没有。真相如何,已不得而知。
达恩利的死,在全欧洲引起了不小震动。教皇派使节到苏格兰,谴责玛丽有罪。伊丽莎白也写信给玛丽,要求她对达恩利的死做细致调查。达恩利的父亲则向国会控告博斯韦尔,要求公开审判。
两个月后,公开审判举行,但伦诺克斯害怕博斯韦尔对他下毒手而拒绝出庭,法庭最终匆匆宣布博斯韦尔无罪。之后,博斯韦尔用武力劫持了玛丽女王,把她带回了自己的城堡。
令人惊讶的是,玛丽女王不但没有怪罪博斯韦尔,反而同意下嫁于他。当然,这可能是因为玛丽受到了博斯韦尔的暴力逼迫,不得不同意委身于他。于是,25岁的玛丽女王第三次嫁人。
所有苏格兰贵族全部联合起来,出兵征讨博斯韦尔。博斯韦尔的军队战败,玛丽被俘后宣布退位,遭到了苏格兰贵族的囚禁。一年之后,玛丽从囚禁地逃出,但此时的她已经没有能力夺回王位。
万般无奈之下,玛丽女王逃亡英格兰,希望能得到伊丽莎白女王的庇护。此时的玛丽已然昏了头,浑然忘了伊丽莎白对她怀恨已久。玛丽一到英国便遭到了伊丽莎白的囚禁,直到1587年被处死。
玛丽虽然被囚禁了起来,但她拥有绝美的容貌和高贵的身份,因此很多欧洲的王公大臣都想将玛丽救出。
英国的诺森伯兰伯爵纠集部分贵族起兵叛乱,准备救出玛丽并与之成婚,但被伊丽莎白平息了叛乱。之后,诺福克公爵又联合了西班牙和法国,准备一举推翻伊丽莎白,迎娶玛丽。不过,诺福克公爵的行动也以失败告终。
腓力二世的异母弟弟唐磺,则在荷兰招兵买马,准备营救被囚的玛丽女王,与她成婚,从而获得苏格兰王位。不过,唐磺突然因病逝世,没来得付诸行动。腓力二世的另一个异母弟弟唐·约翰,也想要救出玛丽。
然而,将近20年过去了。玛丽女王从25岁等到44岁,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空,始终没有等到将她救出牢笼的那个人。
在最后关头,玛丽女王托人带信向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许诺,如果他派兵解救她苏格兰女王玛丽被处死,她愿意让出苏格兰王位以及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对于玛丽女王的许诺,腓力二世自然感到心动。
然而,还没等到腓力二世付出行动,玛丽就惨死于英格兰。1587年2月8日,玛丽被伊丽莎白一世送上了断头台,身首异处横遭惨死,年仅44岁。
第二年,腓力二世派出无敌舰队出征英格兰,但却惨遭失败。玛丽女王如果泉下有知,想必会倍感悲凉。原来她心心念念的西班牙军队,竟然不是英格兰的对手。
结语:
平心而论,玛丽·斯图亚特终其一生都在政治利益场中挣扎浮沉,并未作出任何卓越的贡献。但她用自己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感谢阅读,欢迎交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英国玛丽一世女王,科普向|英国女王玛丽一世
英国女王|玛丽一世
英国都铎王朝第五位国王,也是英国的首位被承认的女王。
玛丽一辈子活得都不开心,历经了千难万险,才得到了本属于她的王位。
她是亨利八世和原配阿拉贡的凯瑟琳的长女,父母婚姻的破裂,造成了玛丽一生的阴影,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英国玛丽一世女王,科普向|英国女王玛丽一世,玛丽开始取悦亨利八世国外在职学位班,不光承认他新教领袖的地位,还主动表示希望能做弟弟爱德华的教母。
宗教支撑着她,也毁了她。但是她无愧于是西班牙双王的外孙女和凯瑟琳的女儿。玛丽从未从她的上帝那里收获一丝丝怜悯和温柔,此生仿佛来渡劫的。
玛丽的妥协,这让亨利八世感到十分的高兴,于是他同意让这个女儿搬回皇宫来住,并且在继承人的名单上把她列为第二继承人。
亨利八世死后,爱德华六世继位,爱德华患有肺结核,9岁登基,16岁就去世了。
爱德华六世并不喜欢这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他不顾贵族们的一再反对,剥夺了两个姐姐的继承权,临死前坚持立简格蕾为继承人。
按照规定,玛丽应该成为下一任继承人。但是诺森伯兰公爵(简的舅舅+公公)和枢密院却宣布第三顺位继承人简·格蕾继承王位。
简·格蕾,虽然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但这位女王在位的时间很短——只有九天,因此也被称作“九日女王”。
在群众的声讨声中,这位女王倒台了,玛丽登上了王位,她就是玛丽一世。
玛丽一世也没有那么血腥,她曾经在伦敦塔里和简共进晚餐,想饶恕简·格蕾,只要她换个信仰,改信天主教,但是被拒绝了英国玛丽一世女王,简宁愿赴死也不换信仰。
玛丽对妹妹伊丽莎白也不算差,在民间出现打着妹妹名号的叛兵后,她仍然相信妹妹,没有处死她,只是关到伦敦塔里。而且她杀的新教徒都没有她爹亨利八世杀的多,嫁人也是识人不清早早送命,只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吧。
我看都铎王朝,里面的玛丽公主还是比较饱满,也算遵从历史大致走向,可能有艺术上改编和加工,但至少把一个鲜活、隐忍的、倔强勇敢的公主形象刻画出来,虽然戏份不多。但是里面玛丽真的是最好的英伦玫瑰,有王女的自尊自傲,面对心上人的少女娇羞,也有对宗教信仰的执着。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戳人,她的遗嘱是和母亲阿拉贡的凯瑟琳合葬,也许她终其一生只有和母亲在一起的那些年是快乐无忧的,所以想在死后也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
可惜的是,妹妹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遵循姐姐的遗嘱,最终玛丽是和妹妹合葬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