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教授
所属二级学科:历史地理
━━━━━━━━━━━━━━━━━━━━━━━━━━━━━━━━━━━━━━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78.10—1982.7在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读本科,获学士学位;
1982.9—1985.7在武汉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1987.9—1992.6 在武汉大学历史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获史学博士。
1972年高中毕业后插队劳动,1975年进工厂学徒,1985年留校任教,1988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年任教授,同年7月增列为博士生导师。
其间于1992-1993,应邀前往美国西东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先后访问了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哈佛等大学;1997.3月前往法国克莱蒙、巴黎十一大与高等研究院访问交流;1997-1999,前往哈佛、耶鲁、芝加哥等大学从事访问研究;2000.11月,前往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台湾大学、静宜大学、中正大学从事学术交流;2003-2004在耶鲁大学从事访问研究,应邀到宾州、哥伦比亚、哈佛、波士顿、麻州、普林斯顿、洛杉矶、斯坦福、伯克莱、康奈尔、俄亥俄等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2004.10与2008.12,前往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史语所、台湾大学、台湾师大作学术讲座,先后访问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2009年,应邀到日本东北学院、大阪、爱媛、神户、京都等大学讲学和学术交流;2011年9-12月,应邀到台湾大学讲学美国西东大学,1982.9—1985.7在武汉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先后在中研院史语所、台师大、中兴、中正、成功、东华等大学作学术讲座;2015.11和2016.10-12月,先后前往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学院大学、东京大学、女子大学、早稻田大学访问讲学;2019.10月美国西东大学,应邀赴台湾中研院史语所作学术报告和交流。与美、欧、日及台、港同行建立了比较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往来。
━━━━━━━━━━━━━━━━━━━━━━━━━━━━━━━━━━━━━━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
注重结合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从事中国历史地理、青铜器和简帛文献、楚文化及商周考古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
主要学术兼职
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学评分会主席,人文学部及校学评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人文学部分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中国史)成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承担课程
本科生课程:先后讲授中国历史地理、汉书导读、楚文化研究、史学典籍导读;
研究生课程:中国历史地理文献与史料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专题、先秦历史地理与文化。
━━━━━━━━━━━━━━━━━━━━━━━━━━━━━━━━━━━━━━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991—199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南阳盆地区域历史地理研究”;
1993—1996,美国西东大学亚洲院“楚文化的考古学分析”研究项目;
1995—1997,国家教委回国人员基金项目“荆楚历史地理与文化探索”;
2001—200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楚国疆域发展、民族融合与文化演变研究”;
2002—2005,湖北省三峡办田野考古项目“三峡东瀼口遗址与墓地发掘”;
2005—2009,美国哈佛燕京研究项目“从出土文献看早期儒家学说的传承与发展”;
2006—2012,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楚国都城与疆域演变研究”;
2009—2012,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科研课题“楚都丹阳探索”;
2015-202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周代汉淮地区列国青铜器和历史、地理综合整理与研究”();
2016-2020,武汉大学重大委托项目“两周汉淮地区列国青铜器和历史地理探析”(2016年)。
━━━━━━━━━━━━━━━━━━━━━━━━━━━━━━━━━━━━━━
论文和专著
一、出版学术著作5部:
1.《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
2.《楚文化探索》(英文,合著),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荆楚历史地理与考古探研》,商务印书馆,2010年;
4.《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
5.《楚都丹阳探索》(合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
二、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有:
1.《樊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探析》,《考古》1995年第4期;
2.《包山楚简释地十则》,《文物》1996年第12期;
3.《包山楚简释地五则》,《考古》1999年第11期;
4.《楚简与帛书篇章结构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
5.《从叔姜簠析古申国历史与文化的有关问题》,《文物》2005年第3期;
6.《从出土文献析楚秦洞庭、苍梧诸郡县建置与地望》,《考古》2005年第11期;
7.《楚竹书思想源流探论》,《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4期;
8.《郭店一号楚墓年代析论》(日文),日本大阪大学中国学会《中国研究集刊》第41号
《战国楚简研究》专辑,2006年12月;
9.《竹书的思想内涵与特征探析》,《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2期;
10.《羕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探析》,《考古学报》2008年第4期;
11.《复器、复国与楚复县考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八十本第二分
(2009年);
12.《析南阳新出“辅伯作兵戈”的年代与族属》,《考古》2009年第8期;
13.《蚌埠双墩与凤阳卞庄两座墓葬年代析论》,《文物》2010年第8期;
14.《夔国历史地理与文化遗存析论》,《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2期;
15.《邓国铜器综考》,《考古》2013年第5期;
16.《“平王走(奔)西申”及相关史地考论》,《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
17.《楚远祖陆终娶女媿之传说的考察》(日文),日本大阪大学中国学会《中国研究集刊》
第62号,2016年6月;
18.《南阳李八庙一号墓的年代与番子鼎之属性》,《考古》2019年第9期;
19.《曾侯与钟铭“君庇淮夷、临有江夏”解析》,《中国史研究》2020年第2期。
━━━━━━━━━━━━━━━━━━━━━━━━━━━━━━━━━━━━━━
获奖情况
近年获得教学表彰和奖励
2007-2012年,被遴选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
2014年,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5年,被评选为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
━━━━━━━━━━━━━━━━━━━━━━━━━━━━━━━━━━━━━━
近年获得的学术表彰、奖励
1.《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1995年获中南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1997年获武汉大学
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年获湖北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羕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探析》,2011年获第七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获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3.《复器、复国与楚复县考析》,2013年获第八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4.《邓国铜器综考》,2016年获第十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5.《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2018年获第十一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
美国西东大学负面,美国西东大学MBA国际硕士中国教育部承认吗?
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国外在职学位班,同时具有较强实践与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美国西东大学负面,美国西东大学特在国内举办MBA国际硕士课程班,帮助报读者掌握独到的管理实践经验,未来可以应对日渐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近日有学员前来咨询:美国西东大学MBA国际硕士中国教育部承认吗?
【教育部承认】
据招生简章可知,美国西东大学MBA国际硕士是中国教育部承认的国际硕士招生项目美国西东大学负面,美国西东大学MBA国际硕士中国教育部承认吗?,学员正式入学后,学籍在美国西东大学官网可查,并与校本部学生享有相同权力;学员完成学习和论文后,获得美国西东大学授予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该证书与美国校本部毕业生获颁证书一致;学员可选择去美国西东大学或者国内参加学位证书的颁发仪式和毕业典礼;还可以在“中国留学服务网”做学历认证。
【申请流程】
1、将美国西东大学MBA在职研究生项目所需材料备齐并自选时间提交审核。
2、不需要参加全国联考,由学校自主命题招生,材料审核通过参加校内考试。
3、约7个工作日公布考试成绩,为成绩合格者发放录取通知书。
4、学员正式入学后,学籍在美国西东大学官网可查,并与校本部学生享有相同权力。
【报名材料】
1、本人照片(电子版用于制作学生证)。
2、身份证或护照原件扫描件1份、本人名片1张、最高学历毕业证(如有学位,需提供学位证)、成绩单原件扫描件。
3、个人履历(根据模版填写)、推荐信(根据模版填写)、个人陈述。
以上便是美国西东大学MBA国际硕士项目的相关信息了,该校不设过多的条件限制,申请人满足招生要求踊跃报名。查看美国西东大学MBA国际硕士的招生详情之后,将需要审核的资料备齐并按程序审核入学。
推荐阅读:申请美国西东大学MBA国际硕士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点击了解!
美国西东大学好吗,北师大教育学部英文期刊
2019年4月5日至4月9日,教育学部代表团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美国教育研究协会( 以下简称AERA)2019年年会,并在会议期间成功举办双份英文期刊创刊号发布会和招待会。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 in a‘Post-Truth’ Era: to ”,教育学部有11位教师和3位学生的论文被大会接收。在4天的会议期间,教育学部师生在小组会、圆桌会和张贴论文等多个环节进行多场报告,获得了与会人员的积极回应和好评。
4月6日下午,北师大教育学部举办双份英文期刊创刊号发布会,同时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AERA招待会,两场活动均受到国际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会场高朋盈室,盛况空前。
4月6日晚4:00至5:00,北师大教育学部英文期刊 of (BIRE) 以及 and Inter- (DISER)新刊发布会在多伦多 会议中心 West会议室成功举行。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的主持,教育学部朱旭东部长为发布会致辞, BIRE杂志主编 教授、 DISER 杂志主编王磊教授、柳秀峰教授,以及出版社代表在发布会上分别进行杂志介绍。
杂志发布会上,BIRE杂志主编与编辑代表合影
杂志发布会上,DISER杂志主编与编辑代表合影
DISER杂志封面(左)发布会海报(中)BIRE杂志封面(右)
of (BIRE) 是一本基于读者订阅、通过同行评审、范围广泛的教育学学术刊物,其内容涵盖教育理论、教育史、教育哲学及其他以实际经验为基础的相关学科,旨在出版内容广泛的英语学术论文。
BIRE尤其关注教育学科在社会、道德和经济三方面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期刊欢迎学者们踊跃投稿美国西东大学好吗,无论是重要的新成果,还是思想性更强的论文均可。BIRE着力推出兼顾学者、相关决策者的研究兴趣和广大教师、普罗大众阅读口味的文章。期刊刊发的所有文章都会经过严格的评审过程—编辑初审以及同行双盲审。BIRE于2019年4月首发,每年发行四期。
and (DISER)期刊是一本开放获取、通过同行评审、范围广泛的关于科学教育研究的英文国际性综合学术期刊,涉及K-12与大学的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科学以及跨学科的科学学习。旨在推广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学科与跨学科科学教育研究的前瞻性的理论构想、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实操性的解决方案。DISER希望为从事科学教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分享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公共平台,欢迎且不限于有关下列话题的来稿:课程与教材、教学、学生学习、测量与评价、教师教育、学习环境、非正式科学学习、科学教育政策、科学历史与哲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本刊由于2019年开始出版,每年2期。
当日晚6:00至8:00,北师大教育学部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2019 AERA 招待会(BNU – HKU Joint )在多伦多 会议中心 West 会议室举行行。招待会由北师大教育学部廖伟老师主持。北师大教育学部朱旭东部长、香港大学教育学院Lin 院长, 以及来自100多个单位的300多位来宾一同参加招待会。
招待会来宾包括广岛大学副校长 ,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Lynn Paine教授,原悉尼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加拿大萨省大学教育学院系主任Paul 教授,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院长 Goh教授,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David 教授,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Cowie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育学院系主任 Gale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沃克兰教育学院院长Diana 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Halse 教授,著名学者 Apple教授, 教授, 以及众多北师大、港大师生、校友及各国教育学科领域知名专家。
此次招待会作为北师大与香港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招待会在答谢中外友人和北师大校友对教育学部发展的大力支持的同时,对于巩固与深化双方交流合作,提升学部国际化文化影响力与国际声誉,强化学部校友和合作伙伴网络,提高学部在国际学术平台的话语权起到积极作用。
朱旭东部长在联合招待会上致辞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Lin 教授发言
北师大与港大参会教师、学生与校友合影
在学部英文期刊新刊发布会与北师大香港大学联合招待会之外,朱旭东部长还与高校教育学院的负责人和教育界同行进行了9场会见,会谈内容涵盖国际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关系质量提升,以及学部学术成果的国际化普及。
4月5日晚,朱旭东部长与美国西东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会见,双方关于开展教师合作科研与发表项目、学生长期交换项目、以及建立长期科研中心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朱旭东部长与 院长会见
4月6日上午8:00-12:00,朱旭东部长参加INEI联盟成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AERA招待会美国西东大学好吗,北师大教育学部英文期刊,在会上与国立教育学院院长 Goh教授就深化双方科研与人才培养合作进行交流,提出双方要在现有交换生项目以及INEI联盟平台的基础上,密切拓展多层次合作与交流。
北师大教育学部与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代表合影
4月6日中午,朱旭东部长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部部长Blye Frank教授会见。双方会谈涉及了两个方面的合作内容:首先是双方的合作科研项目,UBC与北师大教育学部有相似的学科范畴,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很多交叉点,双方研究人员的课题方向有共性,这为双方开展合作科研提供落脚点;其次是学生交流项目,UBC教育学部在学生交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方面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根据北师大交流学生团组的交流重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项目,充分满足长期学生交流项目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北师大教育学部代表与UBC教育学部部长Blye Frank会面
4月7日上午,朱旭东部长参加教育学院国际联盟( of )AERA早餐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OISE)院长Glen Jones,副院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Goh,首席规划官Chang Chew Hung,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Jim ,日本广岛大学副校长 ,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Li-Ching Ho一同参加了早餐会。会上INEI成员院系就2019年INEI年会筹备情况进行讨论,基本确定年会时间、议程与参加成员。此外,参会代表关于2019年INEI暑期学校的安排进行讨论,确定了暑期学校的学生录取与教师聘用计划,并且表示大力支持暑期学校的活动进行。
INEI成员院系代表早餐会
早餐会之后,朱旭东部长与编辑Nick 会面。双方就教育学部英文期刊与专著的规划与发行进行探讨。会谈主要内容包括北师大英文专著系列的发展规划,学部计划编写的中国教育哲学百科全书的计划,以及其他新的英文系列刊物筹备。
朱部长与Nick 编辑会面
当日中午,朱旭东部长与休斯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与邹雅莉教授进行会谈,讨论双方合作办学项目的推进情况。该项目现已提交北京市教委进行申请审核,预计将在5月获知审核结果。若该项目成功获评,双方将按照计划招生并举行项目启动仪式。
朱旭东部长与 H. 教授进行会谈
当日下午,朱旭东部长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OISE)在OISE图书馆举行的主题为艺术教育的AERA招待会,会上OISE艺术教育的教师与学生代表针对本院艺术教育的特色进行介绍和展示。
4月8日,朱旭东部长受邀参观访问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并与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Vicki 教授,副院长Perry Klein教授, 办公室主任Matt 教授, 办公室 教授,Jun Li教授等进行会谈。双方各自介绍了本校的优势学科,表达在国际研究、合作办学、学生和教师互访等方面开展合作的意愿。会谈后,朱旭东部长受邀向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的师生做题为 Model of : 的主旨报告,在场的师生踊跃提问,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当天下午,朱部长一行还访问了 公立学校,走进课堂旁听,并与校长和任课老师亲切交谈。
朱旭东部长与西安大略大学代表会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师生代表在AERA年会上的汇报汇总:
姓名
汇报主题
蔡永红
The role of in /e-
廖伟
“We just let make ”: a in China
高潇怡
in in G6-16.
张华军
by With Self-
王熙
‘ : Pros of and in
张立山
of a – one-on-
朱进杰
to :The Role of and Team
A
Chair: Viral in : Post-Truth;
and in the ;
Chair: Ways of Young Early and Care: A With Voice(s);
of the
Tina
of the ;
the of Truth-
Greg
Post-Truth as De-: AnEco- ;
and : Dis/ Eco-, , ;
A ‘s in China: A of – ;
GCE? asDis/ and ”
Ila
on as a of in ‘Post-Truth’ Times;
Chair: the in : Hard , , and ;
in Hard in the South
J.
Truth’s : The Truth , , and Time;
The
此次代表团参加年会取得预期成效免联考在职研究生,有效传播学部的学术成果,有利于充分扩大我校的海外影响,深化海外学术伙伴关系。教育学部在此次出访过程中增进友谊,结识朋友,提高自身学术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为提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全球影响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