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AICPA & CIMA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公会主办的“2023 CG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北亚极限赛”在澳门城市大学圆满闭幕。继问鼎全国赛冠军之后,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子陈秋伊、任虹羽、张开弦和张芸菲共同组成的代表队“Happy Women”在此次北亚极限赛中斩获亚军及最佳才艺奖。
与我校代表队同台竞逐的另外10支北亚区队伍分别来自澳门大学、澳门城市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国立政治大学、暨南大学、京都大学、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香港大学(*按首字母排序)。这是我校代表队第三年在此次赛事中取得佳绩,四位同学在比赛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挥商业嗅觉、逻辑、解决、表达等综合能力,充分展现出港中大(深圳)经管学子的优秀风采。
赛程精彩回顾
极限挑战:面对紧张情境时需要松弛感
北亚极限赛从收到题目到PPT提交截止时间仅有48小时,留给选手们的准备时间非常短暂,考察的便是参赛队伍面临“极限情况”的应对能力。而在Happy Women眼中,这紧迫的备赛时间恰是她们队伍的优势所在。
首先,陈秋伊和张芸菲在上学期经管学院商业案例分析大赛决赛中就有过24小时内极限备赛的经历,因此获得了对于时间和任务进度把控的经验,这使得她们在进度安排上有条不紊;其次,由于前期赛程刚好覆盖了校内期末周,她们从校选、全国半决赛到大陆决赛的准备其实也都是在“极限”中完成,团队间早已习惯默契且高效的配合模式,因而,本次赛事仅以两次会议就完成了问题理解和故事线逻辑的串联;最后,队员个人能力出色,她们每人都能充分理解自己负责的部分,并给出翔实的方案,不需要密集的头脑风暴,这也为这支队伍的备赛节约了更多时间。
除了紧迫的备赛时间之外,本次比赛中Happy Women遇到了来自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及日本的竞争对手,其中不乏有母语为英语的参赛选手,这些选手在演讲技巧、英语流利程度和思维模式上与中国内地(大陆)的选手有所不同,再加之澳门队伍具有一定的主场优势,这些都给她们带来了压力。但她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松弛感”,化压力为动力。在这支队伍眼中,越是在极限的过程中越应该慢下来,工作效率高的同时也应该有轻松的心态和清晰的头脑。赛题准备时间是工作日免联考在职研究生,且四位队员都在不同地方进行实习,因此她们备赛开会只能通过线上进行,幻灯片也只能等大家实习下班后才有空绘制。任虹羽坦言:“这和之前全国决赛大家在研讨室一边讨论一边互相鼓励的氛围很不一样。”但是相较于备战全国决赛时的紧张感来说,这次队员们更加得心应手,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交上自己负责的内容。
张开弦指出:“我认为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取得佳绩的关键因素。”有限的48小时内需要分秒必争,但出于对于队友的绝对信任,她们并没有刻意营造出紧张焦虑的氛围,相反,她们给予了每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希望大家都可以用享受的心态去进行整个比赛,将它当作是一次特别的人生体验。”
备赛时分:高效的逻辑建构与术业专攻
队员们介绍到,此次比赛题型和之前全国总决赛非常相似,都是在案例分析后解决四个问题,且主办方给到的分析材料也与上次相同。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分析并高效解决这些实例问题。
这次比赛的题目主要围绕公司经营中的“降本增效”展开。在经营层面,既要求选手提供经营管理中降低成本的方法,同时尽量减少降低成本后给公司带来的不良影响(如关闭线下门店,辞退员工等)。在融资层面,选手们则要根据公司现有的财务状况为新项目提供适合的融资方式,在获取资金的同时降低风险和成本。她们评价本次的题目非常综合,不仅涵盖了当下企业管理中最火热的“降本增效”和“ESG”话题,还在专业知识上涉及了会计、金融、管理等多个领域,体现出对参赛选手商业综合能力的考察。
因此,在破题备赛阶段,Happy Women仍采取了前期比赛时总结出的方法——“构建逻辑故事线”和“按个人与题目匹配度分工”。首先她们会提炼出每道题目考察的核心以及对应的相关领域,同时尝试在题目间建立紧密的内在逻辑,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故事线”。出于对时限的考量,她们采取“个人能力+兴趣”的分工策略,每人选择自己相对熟悉且有把握的题目,各扬所长。但由于此次背景涉及到不少新的领域,每位队员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搜集,深入了解,从而提出一些更为深刻的行业洞察。在仅有的两次集体讨论中,她们也专注而积极,在充分完善了自己答案的同时,还不断为队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保证了团队合作进度的高效和一致。在数次磨合中,这支队伍锻炼出了出色的综合素质,从专业知识功底、口语水平、实例分析、PPT内容安排及绘制、表达呈现到应变能力,她们均有相较其他队伍而言更为亮眼出彩的发挥。
而在才艺秀方面,Happy Women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设计。考虑到本次比赛的国际性质,她们作为一支来自大陆的队伍,希望在才艺中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所以初步确定了古风主题,并依据熟悉程度择定了《琵琶行》这首歌曲。结合大家的才艺优势,她们在节目中融入了汉服走秀、歌曲演唱、戏腔念白和舞蹈表演,增强了节目的完整度和观赏性。此外她们还准备了独具特色的服装及道具,令在场的所有观众眼前一亮。纵使她们完整练习才艺秀的时间仅有一个晚上,甚至上场前还在调整走位和动作,但最后呈现效果却格外惊喜,也让她们收到了许多来自其他学校的赞美和评委的肯定。
佳绩之外:成长、难忘、感谢
相比于半个月前的全国决赛,四位队员都收获了以下宝贵的成长:
1. 商业理解力和分析能力:并不宽裕的准备时间要求她们较快地理解问题、找到关键并给出解答。经过中国大陆区比赛的锻炼,此次她们在作答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技巧运用到实际,仅仅花费一个晚上就迅速完成了各自部分问题的分析,且解读得详实到位,结构清晰,融入了她们对旅游产业和公司的很多见解。相较此前,队员们的商业敏感度和洞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提高。
2.幻灯片的绘制能力:比赛中队员们们能更加熟练地运用幻灯片清楚表达观点。她们此次绘制的幻灯片内容丰富、表现清晰、风格统一,通过图例、流程、动画等生动展示对案例的分析和对问题的作答,而且大家制作的效率极高,在理解问题和梳理完故事线后只用了几小时就形成了最终版本,为极限赛的良好呈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团队合作能力:在前期的各项选拔赛中她们不断磨合,逐渐熟悉彼此。因此她们能很快地分工,发挥每个队员的长处,最后整合排练时默契配合。
同时,队员们也意识到团队相比冠军队伍仍存在一定进步空间。在节奏把控、演讲语速、重点内容呈现等方面,她们的最大感悟是:作品内容不在多而在精,演讲传递不在快而在清。相比大量内容的堆叠,评委更希望看到清晰简洁、重点突出的作品,听到语速适中、沉稳冷静的演讲。
此次商赛经历在Happy Women的每位成员心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家一同努力克服极限赛的各种困难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家办,喜讯 |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子获2023 CG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北亚极限赛亚军,齐心协力为比赛做准备,纵使最终结果有一点小遗憾,但她们都很享受这次全力以赴的付出,她们也衷心感谢给予了她们各方面指导、支持与陪伴的李玫教授。
指导老师寄语
李玫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助理教授(教学)
从指导老师的角度看,此次的题目对于同学们,尤其是大二的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背景源于一个真实的案例,讲述一个旅游公司在后疫情时代面临了一些财务和业务转型上的困难。赛题主要考察了选手们以下方面的能力素养:
一、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全面的思考方式。题目的设置从显性和隐性的层次上涉及到了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效益、业务转型等方面,作答时需要站在公司高层的角度去进行综合的思考。这实际上对参赛选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这些问题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很多管理层人员来说也是棘手的难题,故而同学们需要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自信的决断力。
二、扎实的商科基本功。一方面基于时间上的限制,选手们需要在快而细致地检索信息之后迅速判断并形成思路。另一方面选手们还需具备搜索和模拟能力,在遇到未曾了解的领域时能够搜寻相关资料,并设想自己在此种情境下的处理模式。再者就是通过娴熟的PPT运用将自己的观点整合并且清晰地传达出来。
三、跳脱出思维桎梏的创新能力。如果一支队伍给出的作答仅局限于大家都能想到的浅显办法,那就很难出彩。只有尝试给出一些独特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不断细化来增强答案的落地性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在带领大家备赛时,除传统的把控和展示技巧指导之外,我还给到了一些真实经验的点拨。在裁员、融资等问题上,我向她们介绍了一些企业在现实困境中会应用到的措施,如在大规模关店和裁员时如何安抚员工,又如在不同的财务状况下应该分别寻找财务投资人还是战略投资人、应该在选择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时更具体地考虑哪些因素……而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落地性也是我们团队独有的一大亮点,得到了评委的认可与称赞。
在诸多的竞争对手中,我们的优势主要在于精美的PPT制作,流利的英语表达,以及一以贯之的问答环节中四位同学同样出色的表现。唯一的缺憾可能在于备赛过程中四位同学都有实习,导致准备时间不多,在展示环节出现了时间把控上的瑕疵,不过这也使得我们从评委和对手队伍身上获得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总体来说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家办,在这种极限挑战赛中,我们学校学生的综合实力还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证明,此次澳门之行可谓是收获满满。
采编 | 刘玮雯
美编 |
编辑 | Ella、
港大中国商业学院,港大经管学院“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 表扬逾百名学术成绩卓越的本地学生
(2024年9月5日,香港) 港大经管学院一直致力培育新一代成为更全面及具前瞻性的领袖,举办了第三届“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简称“计划”)( ),表扬104名学术成绩表现卓越的本地本科生,旨在为学生提供所需资源,扩阔他们的知识领域,增强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该计划连续三年获得港大经管学院长期合作伙伴和社会领袖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AKwok Fund、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陈上智先生及其家族、The Fan Trust、潘燊昌博士及万方家族办公室。每位获选的全日制三、四年级本地本科生可获颁发港币20,000元的一次性奖学金,以肯定他们卓越的学术成就,并鼓励他们参与各种课外学习活动。
港大经管学院对去年获颁奖学金的学生进行调查港大中国商业学院,港大经管学院“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 表扬逾百名学术成绩卓越的本地学生,结果显示,学生运用奖学金参与了多项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当中41%学生进行实习、38%参加海外交流计划、27%参与课外活动,以及13%报考专业考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份学生利用奖学金来促进个人发展,以充分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港大经管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表示:“适逢‘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三周年之际港大中国商业学院国外在职学位班,我们很高兴已有超过300 名学生从计划中受益。我们衷心感谢多位商界翘楚的慷慨支持,使计划成为港大经管学院规模最大的奖学金。这项计划不仅体现了香港商界领袖的热忱,也反映了学院致力为香港的未来培养人才的坚定承诺。 ”
港大经管学院一直致力成为具全球影响力和领先的商业和经济学术机构,并透过如“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等不同项目,为世界培育带来正面影响的未来领袖。
图片
港大经管学院举办第三届“未来领袖奖学金计划”,表扬104名学术成绩表现卓越的本地本科生
请按此下载高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