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12日,“21世纪全球发展与农政转型”国际会议将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举办,来自55个国家的近百位国际学者将与国内学者共同围绕21世纪的世界发展与农政转型议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
现对部分著名学者介绍如下:
部分著名学者介绍
Henry 亨利·伯恩斯坦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发展研究系教授。拥有剑桥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硕士学位。曾在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美国、中国、南非的多所著名大学任教。《农政变迁》期刊的创始人之一,曾长期主编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农民研究》和《农政变迁》。其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理论、发展理论、农政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土地改革等。主要著作包括:《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2010)、《南非农政问题》(2006)、《非洲的圈地?“旱地中湿地”的社会动力学》(2000)、《农政问题》(1996)、《亚洲殖民地的种植园、无产阶级与农民》(1992)、《农村生计:危机与应对》(1992);《粮食问题》(1990)、《第三世界的斗争》(1982)、《欠发达与发展:第三世界的今天》(1973)等。
-White
芭芭拉·哈里斯-怀特
拥有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英国剑桥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伦敦海外发展所、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1987年进入牛津大学工作,现为牛津大学跨学科区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发展研究教授,沃尔夫森学院教授。曾是牛津大学发展研究研究生项目创始人兼主任,伊丽莎白女王机构(现为国际发展系)主任,当代印度研究研究生项目以及区域研究所当代南亚研究项目创始人兼主任。因其卓越成就,于2013年入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其研究兴趣先后从农业市场经济学,转向印度社会规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公司资本;从市场导致的营养不良,逐渐转向贫困、性别偏见与性别关系、健康与残障、穷困与种姓歧视。她长期关注南印度地区的农政变迁,自1972年以来一直对该地区一个集镇的经济进行跟踪研究。目前主要致力于对政治生态学和能源消费与利用体制进行探究。其代表性作品包括:《全球化与不安全感》(2001)、《印度研究集》(2003)、《面向21世纪的印度农村》(2004)、《乡村商业资本:西孟加拉邦的农业市场》(2008,该著作获埃德加·格雷厄姆图书奖)、《发展的比较政治经济学:非洲与南亚》(2010)、《发展中的印度资本主义》(2015)、《印度中部及城乡发展:四十年的变迁》(2015)。
Henry 亨利·费尔特迈尔
国际著名社会学家,其关于发展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享誉世界。曾获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育与社会科学及拉美研究双硕士学位,并于1976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发展研究与社会学教授,并受聘为墨西哥萨卡特卡斯州自治大学发展研究教授。他创建了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第一个国际发展专业,还曾担任过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协会主席和《加拿大发展研究》期刊的主编。他也是批判性发展研究网络的创建者及合作主席,并与劳特里奇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了批判性发展研究系列著作。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拉丁美洲发展的农政变迁与政治经济学,以及反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社会运动等。其主要著作(含合著)包括:《拉丁美洲发展的迷宫》(1999)、《揭露全球化:21世纪的帝国主义》(2001)、《拉丁美洲的社会运动:新自由主义与日常反抗》(2011)、《拉丁美洲的贫困与发展:公共政策与发展道路》(2013)、《新攫取主义:一个适合拉丁美洲的模式? 》(2014)、《权力与反抗:美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2015)、《巴西农政改革的政治学》(2015)、《农政变迁、迁移与发展》(2016)、《批判性发展研究简介》(2018)、《社会变迁漩涡中的拉丁美洲》(2019)、《处于危机漩涡中的拉丁美洲:攫取主义和替代品》(2021)、《批判性发展研究基础指南》(2021)。
Jan Douwe van der Ploeg
扬·杜威·范德普勒格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农村社会学系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兼职教授。曾任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农村社会学系主任,意大利农业部长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民研究、农业方式、农村发展、土地改革、食品市场、技术变迁等。他在荷兰农业以及整个欧洲农业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欧洲农业史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将欧洲、北美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研究相结合,汇聚形成了一套新的理论方法,对农业劳动力过程、商品化、技术应用、文化传统以及行动者的能动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他的代表作有《被盗用的未来》(1977)、《劳动力、市场与农业生产》(1990)、《超越现代化》(1995)、《揭秘农场主》(2003)、《新小农阶级》(2008,2018)、《小农与农业的艺术:恰亚诺夫主义宣言》(2013)、《劳动力、市场与农业生产》(2019)、《农业社会学:概念与方法》(2022)。其中《新小农阶级》被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小农阶级”成为理解全球农业与农村变迁的重要概念。
Nancy Lee 南希·佩卢索
198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农村社会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该校农业与自然资源方向社会学博士学位。早年受聘于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自1997年起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为该校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系环境科学教授,伯克利环境政治工作坊主任,林业政策专业亨利·J.沃克斯特特聘教授,地理学系兼职教授。同时担任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农民研究》《全球环境政治》的编委。其研究领域涵盖环境政策、环境研究、资源管理与政策、农村发展、环境社会学、政治生态学等多个主题。当前主要关注社会过程对路上资源和沿海资源管理产生的影响,注重从资源获得、使用、控制过程等不同维度开展研究,以及对地方性、民族性和全球性等因素在资源管理的结构与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其代表作有《丰裕的森林、贫穷的人民:爪哇的资源控制与抗争》(1994)、《超越刀耕火种:婆罗洲热带雨林的本土化管理》(1997),同时参与编著《变迁中的婆罗洲:人民、森林、保护与发展》(1996)、《暴力的环境》(2001)、《土地控制的新边界》(2012)等多部著作。
M. Jr.
萨图尼诺·博拉斯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所农政研究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兼职教授,跨国研究所成员。在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取得政治学学士学位之后,在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所获发展研究博士学位。曾担任“农民之路”的国际协调委员(1993-1996),担任国际期刊《农民研究》主编15年之久,承担欧洲议会研究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土地研究项目等,是欧洲研究委员会高级资助计划获得者。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土地政治和土地热、农政运动、移民劳工、气候变化政治、食物政治和食物主权、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农政变迁。主要研究区域包括:东南亚、中国、非洲和南美洲。代表性著作(含合著)包括:《变革性农政运动的政治动力》(2016)、《威权民粹主义与农村世界》(2021)、《土地政治牛津手册》(2022)、《学者行动主义与土地斗争》(2023)。
Raúl Wise
劳尔·德尔加多—怀斯
墨西哥萨卡特卡斯自治大学发展研究教授、博士项目主任。曾先后在蒙特雷科技大学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学习工科,并于1972年获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机械电气工程本科学位,1974年获该校运筹学硕士学位,1975年和1977年分别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以及哲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他还是国际人口流动与发展研究网络创始人和主席,反思性发展研究网络的联合主席,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发展与人权教席成员,曾在40多个国家的数十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受邀进行演讲。创办了西班牙语学术期刊《人口流动与发展》并担任主编一职,同时是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学术研究涉猎广泛,主要涵盖人口流动与发展、政治经济学、发展研究等领域。他的研究成果丰硕,编辑专业书籍超过30部加州圣玛丽大学,在期刊发表或被著作收录学术论文逾200篇加州圣玛丽大学,【18天倒计时】著名学者代表介绍——“21世纪全球发展与农政转型”国际会议,是“小书·新作·大思想”系列《农政与发展研究丛书》国际编委会成员。其主要著作(含合著)包括:《全球经济中的石油:国际石油工业的转型》(1999)、《墨西哥的经济困境:新自由主义发展的失败》(2010)、《农政变迁、人口流动与发展》(2016)、《反思性发展研究概论》(2018)等。
亚历山大• M. 尼库林
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分别于1988、1993年获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农政研究中心主任,《俄国农民研究》期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历史、后社会主义农村转型、跨学科农业研究方法、农村非正规经济等。他以俄文撰写发表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并编著出版了多部英文著作。其代表性英文成果包括:《俄罗斯的食物革命:食物系统转型》(2020)、《一个被忽视的学术传统:集体农业研究的恰亚诺夫学派》(2017)、《俄罗斯的粮食安全样态》(2016)、《俄罗斯向亚洲倾斜及其对远东农业的影响》(2015)、《恰亚诺夫和亚细亚苏联》(2011)。
塞尔吉奥•施耐德
巴西南大河联邦大学农村发展与食品研究系教授。曾担任巴西农村经济、社会学与管理学会主席,目前是国际农村社会学会的副主席,丛书《农村研究系列》的主编。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食品社会学、农村发展、粮食安全、农村非农活动、家庭农业、地域开发以及农村政策等。他在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国家和莫桑比克、南非等非洲国家及英国、荷兰、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展过诸多合作研究项目,并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等多个国际组织提供咨询服务。
李连江 Li
香港岭南大学政府与国际事务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南开大学获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即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政府与国际关系学系,2006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系任教。在《中国季刊》《比较政治学》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著有《不发表就出局》《戏说统计:文科生的量化方法》《在学术界谋生存》《戏说统计续编:文科生的量化操作指南》等著作,译作包括《人生智慧箴言》(叔本华著)、《孟德斯鸠》(斯克拉著)等。
Agha Akram-Lodhi
阿伽·哈龙·阿克拉姆-洛迪
1958年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1986年获剑桥大学发展经济学与发展政治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6-2006年间,曾先后任教于马尼托巴大学(1986-1987)、伦敦南岸大学(1988-1995)、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所(1995-2006)。2006年起任加拿大特伦特大学经济与国际发展研究教授,并于2015年获特伦特大学突出研究贡献奖。现任《女性主义经济学》副主编(2015-)及墨西哥、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多所学校的兼职教授。曾任《加拿大发展研究》主编(2014-2021),也曾担任国际女性主义经济学协会理事(2018-2021)、“开放社会基金会”女性权利项目咨询委员会成员(2018-2021)、“食为先”粮食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研究员(2013-2020)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发展中国家农政变迁的政治经济学、性别关系中的经济维度、当代贫困国家农村可持续生计及社区的政治生态学。其代表性著作(含合著)有:《批判性农政研究手册》(2022)、《渴望变迁:农民、食物正义与农政问题》(2013)、《农民与全球化:政治经济学、农村转型与农政问题》(2009)、《全球化时代的土地、贫困与生计:发展中国家与转型国家的视角》(2008)、《全球化、新保守主义政策与替代性民主》(2005)、《巴基斯坦的水、管道与人:巴基斯坦北部马尔丹地区盐度控制与填海工程项目的社会和经济影响》(2001)、《斐济的未来》(2000)。
Ruth Hall 露丝·霍尔
南非西开普大学贫困、土地与农政研究教授,主持南非科学与创新部-国家研究基金(DSI-NRD)研究教席项目。获牛津大学发展研究硕士学位及政治学博士学位。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农民研究》主编,参与创立了许多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研究网络:土地交易政治倡议(LDPI)、金砖国家农政研究倡议(BICAS)、解放性农村政治倡议(ERPI),以及非洲土地治理卓越网络(NELGA)。曾担任西里尔·拉马福萨总统的土地改革顾问组成员。她的研究聚焦于土地和农政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土地改革再分配、法定和习惯性土地所有权、妇女的土地权利、土地治理、农业食物系统和农民劳动力。其主要著作(含合著)包括:《南非土地问题:转型与再分配的挑战》(2007)、《土地、记忆、发展与公正:南非地权归还的不同视角》(2010)、《南非的土地热:农村生计与农政变迁》(2015)、《全球土地掠夺与源自底层的政治反应》(2018)、《威权民粹主义与农村世界》(2021)等。
Raj Patel 拉吉•帕特尔
作家、电影制作人、社会活动家和学者。1995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2002年分别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美国康奈尔大学发展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公共事务学院研究教授,罗德斯大学人文学院高级副研究员,以及可持续食物系统国际专家组成员。2016年获詹姆斯·比尔德基金会领导力奖。他曾任职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并对国际发展机构进行了深刻批判。他的核心研究主题为粮食主权、世界粮食体系的政治,研究兴趣还涉及市场与社会、绿色革命、农民运动、农政改革等。他的研究著述丰硕,尤其以食物体系的研究著称,在很多国际期刊和报纸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代表性著作(含合著)包括《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2008)、《经济学的缺陷》(2010)、《廉价的代价》(2017)、《发炎:深层医学和对不公正的剖析》(2021)。
Murat Arsel 穆拉特·阿塞尔
1997年获美国克拉克大学经济、管理与国际关系学士学位,随后两年先后获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政治学以及剑桥大学环境与发展硕士学位,并于2005年获剑桥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现为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所可持续发展政治经济学教授,旧金山基多大学兼职教授,以及国际学术期刊《发展与变迁》主编。曾就职于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专长为环境变迁与社会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尤其关注自然资源冲突、农村农业发展及国家-社会关系。他在《农民研究》《拉丁美洲地理学》《全球环境政治学》《发展与变迁》等一系列知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参与了《新冠疫情与国际发展》(2022)、《劳特利奇当代土耳其手册》(2021)、《土耳其的新自由主义及其不满》(2017)等著作章节的编写。
迈克尔·莱文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副教授。于 2013 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发展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农业政治经济学和社会理论,研究重点包括土地剥夺的动因、后果和政治。他的研究兴趣还包括后自由化时代印度与土地相关的腐败和犯罪问题、过去三十年来公众对市场和不平等问题的舆论趋势、气候变化和美国化石燃料生产地区能源转型中的政治,他还就全球南方农业变革和新自由主义全球政治等更广泛的主题开展研究。其研究以社会学为基础,横跨发展研究、南亚研究和农政研究,并与地理学家、城市规划者、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进行跨学科对话。其代表性著作(含合著)包括:《农业马克思主义》(2019)、《没有发展的掠夺:新自由主义印度的土地攫取》(2018)。
Qian Zhang 张谦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及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9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学士学位。1996年赴美留学,1998年获佐治亚大学城市地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耶鲁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4-2005年间,他在耶鲁大学社会学系“不平等与生命过程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05年加入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院,现为该院副教授。张谦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的农业政治经济,同时也涉及当代中国的其他领域,包括农村发展、自雇就业、分层与不平等、社会流动及家庭关系。他目前正在从事农业合作化、工业化大型农场、农业资产阶级和土地政治的调查研究工作。张谦博士的工作成果多次发表于《世界发展》《农民研究》《农政变迁》《中国研究》等学术期刊,同时担任国际期刊《农政变迁》主编。于2012年获美国社会学会亚洲与亚裔美国人分部研究论文奖,并于2015年获伯恩斯坦&拜尔斯农政变迁奖。
Ody 摩根·奥迪
欧洲农民协调组织成员,2021年成为“农民之路”总协调员。奥迪成长于一个小型奶牛场,是农民联盟的第二代成员。自1987年以来,农民联盟一直是法国农业政治中的重要角色。农民联盟倡导为所有人生产高质量的健康食品,创造有尊严的就业机会,为子孙后代维护自然资源和农业技术。几十年来,奥迪一直致力于扩大新农民获得土地的机会,捍卫农民的土地权利。她还在“农民之路”欧洲协调组织(ECVC)内努力废除欧洲共同农业政策中损害农民利益的条款,并争取国际政策以支持农民权利。
加州圣玛丽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简介
2018年国际教育学院
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招生简章
国际化金融翘楚从这里起步!
Your to acme here!
广东金融学院简介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于1950年,是一所具有“央行基因”的院校。学校现有广州校本部和肇庆校区,广州校本部位于天河龙洞,肇庆校区位于七星湖畔。学校设有18个学院(校区、部),现有本科专业44个,涵盖经、管、法、文、理、工6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23000多人。学校教职员工1200多人,教授、副教授近400人,博士230多人。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名各类人才,被誉为“华南金融人才摇篮”和“南粤金融黄埔军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教育项目。 2009年以来,学校采取“2+2” “3+1” “3+1+1” “3+2”等形式与世界百强名校合作,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2013年,学校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共同成立“广东-诺丁汉高级金融研究院”,开展高端金融人才培养、高端金融研究、高端智库建设。2015年,学校与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SQA HND“3+1”国际教育项目。2016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合作,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11年,是学校从事国际交流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学分互认项目、外国留学生项目等国际教育项目的教学单位。学院依托学校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雄厚的双语师资力量、经验丰富的专业雅思和托福教学团队、良好的办学条件,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引进国外知名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的课程体系和经典的原版教材,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监控体系,与美、英、澳、加、法等国十余所世界百强名校合作,通过“2+2”和“3+X”等中外校际联合培养模式,采取互认课程、互认学分、互授或联授学位等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国际教育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至今为止,国际教育学院已有六届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其中7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美国常春藤盟校、英国罗素名校集团、澳大利亚八校集团等名校联盟的成员学校读研深造;选择就业的毕业生能进入诸如欧洲开发银行、美国New Omni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国内外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和会计行业工作,就业率连续三年达100%。此外,2名毕业生以本科生身份直接获得美国名校博士全额奖学金录取,分别获得120万和180万人民币全额奖学金;3名毕业生在完成硕士学位后继续在英美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在合作大学学术表现
国际教育学院毕业生研究生录取院校一览表
国际教育学院中外联合培养
学分互认双学位项目简介
报考条件:
(1)计划内全日制本科普通高考招生,高考成绩须达到广东金融学院录取分数线;
(2)考生家庭须具备承担语言培训及出国学习费用的经济能力。
澳洲蒙纳士
大学学位证书
澳洲西澳大
学学位证书
英国西英格兰
大学学位证书
广金毕业证书
广金学位证书
美国西阿拉巴
马大学学位证书
“2+2”学分互认国际班
项目性质:
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2+2”学分互认国际班(简称“2+2国际班”)是我校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全球排名第60位)、格里菲斯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考文垂大学、西英格兰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西阿拉巴马大学、杰克逊维尔大学,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等十余世界一流大学(简称“合作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采取“2+2”培养模式,以互认学习过程、互认课程、互认学分、互授学位方式,共同举办的金融学、会计学专业双学位本科学历教育项目。
招生专业代码与人数:
培养模式:
2+2国际班学生在我校学习2年(即第一、二学年)后,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合作大学的入学要求,自主选择就读与我校签订正式协议的合作大学及合作专业,在国外合作大学继续学习2年(即第三、四学年)。学生修完双方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将获得我校颁发的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相应的经济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合作大学颁发的所在国家高等学校学士学位证书。
专业与课程设置:
1、专业设置
2+2国际班采取国内大平台教育,国外分专业教学模式,即在广东金融学院设置金融学(2+2国际班)、会计学(2+2国际班)两个专业,实行不分专业的大平台教学;在国外合作院校设置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十余个专业,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2、课程设置
(1)第一、二学年国内大平台教育课程设置
前两年在广东金融学院学习,由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管理,单独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独立编班、小班教学、双语授课、实行不分专业的大平台教育模式;学生统一修读语言培训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完成92个学分的课程学习。具体课程设置请参看国际教育学院网站上的《“2+2”学分互认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
(2)第三、四学年国外合作大学分专业课程设置
后两年在国外合作大学学习,由广东金融学院和合作大学共同管理,并由学生根据自行需要,选择就读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修读专业教育课程和进行专业实习;学生分别完成国外合作大学规定的、所选专业的学位课程学习和专业实习教育。
办学特色:
1、自主择校优势:2+2国际班学生可根据在我校前两年的学习成绩和语言考试成绩,自主选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多所高校修读后两年课程。随着项目平台的不断成熟,我校合作的世界知名高校的数量将会逐年增多,必将会给2+2国际班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选择。
2、职业考证优势:绝大多数合作大学会计学专业学生完成课程后即可免考9门ACCA考试科目,更为参加国外CPA等职业资格考试提供其他考试便利。2+2国际班学生可在获得学位的同时,轻松获得国际认可的金融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
3、充分平衡国内外学习时间和经济成本:国内阶段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两年时间的缓冲和过渡,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出国留学充分作好语言、心理等方面的准备,同时可省去在国外读预科语言班和两年正式课程的时间和费用。既能节约留学成本,又能充分享受国外大学较完整的专业教育和文化体验。
4、中外双校园培养模式,双重管理,实力雄厚,优势互补:国际教育学院依托学校丰厚的国际教育资源,经验丰富的双语师资队伍和高水平雅思教学团队,及优良的基础教育资源与条件,采取国际先进教学模式,引进国外合作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在我校学习期间,实行单独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独立编班,小班教学,专业课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双语授课;并由合作大学选派优秀的师资为学生授课和辅导,充分发挥中外高校的教学互补优势;在合作大学学习期间,由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和合作大学相关学院共同负责管理。
5、中外双学士学位,学分互认,学位互授国外在职学位班,提升学历背景:中外学校之间互认学习过程、互认课程、互认学分、互授学位,联合培养,学生可获得广金和国外合作院校双学位(国外学历可获教育部认证)。
6、升学机会良多,就业前景良好:绝大多数国际教育学院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深造,其中70%以上的毕业生获世界百强名校录取;毕业生能进入国内外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和会计行业工作,就业率连续三年达100%。此外,国际教育学院2名毕业生以本科生身份直接获得美国名校博士全额奖学金录取,分别获得120万和180万人民币全额奖学金。
就业方向:
2+2国际班毕业生可选择继续升学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在国外就业或实习;或回国就业,主要适合在内外资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跨国公司、商贸企业、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等从事金融、会计、审计、贸易、企业管理等专门化经济管理工作。
收费标准:
(1)广东金融学院学习费用:2+2国际班学生在我校学习(第一、二学年)和保留学籍(第三、四学年)期间,须缴纳20200元的学费和58280元的培训费(含出国语言强化培训费、托福或雅思培训费、双语授课费、合作大学教师来校授课和讲座费等费用),合计78480元。该费用分3次缴纳:第一、二学年开学时分别缴纳26740元的费用,第二学年结束时缴纳25000元的费用。
(2)国外合作大学学习费用:在合作大学学习期间(后两学年)的学费由合作院校按其国际生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每年合计约人民币10万~25万元(按各合作大学具体收费标准而定)。
(3)参加本项目的学生在广东金融学院和合作大学学习期间的食宿、交通、签证等费用自理。
“2+2”中澳创新实验班
项目性质:
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2+2”中澳创新实验班(简称“2+2中澳班”)由中国广东金融学院和世界百强名校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简称“西澳大学”)联合举办的双学位本科学历教育项目,按照“2+2”教学模式联合培养,双方互认学分、互认课程、互授学位。本项目的合作管理单位是澳中国际文化交流协会。
招生专业代码与人数:
培养模式:
本科学制四学年(广东金融学院第一、第二学年,西澳大学第三、第四学年);在满足两校毕业与学位授予要求后,同时获得广东金融学院金融学或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和西澳大学商科类学士学位。
专业与课程设置:
金融学专业和会计学专业学生前两学年在广东金融学院统一修读语言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具体课程设置请参看国际教育学院网站上的《“2+2”中澳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学生后两学年在西澳大学学习,按照该校金融学或会计学专业规定的教学计划修读学位课程。
办学特色: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兼具中外教学优势。广东金融学院具有优良的基础教育资源与条件,西澳大学具有良好的专业教育优势,2+2中澳班采取创新的联合培养模式,恰好充分发挥了中外高校的教学优势。2+2中澳班在我校的教学以基础教育为主,配备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师资和高水平雅思教学团队授课,采取双语教学和英文原版教材,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直接与西澳大学接轨。西澳大学选择其强势热门的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供学生修读,教学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配备优秀师资授课和专业队伍管理。两校间实现课程完全对接、教学方法基本趋同、教学管理相互配套,最终达到两校互认学分,互授学位。
2、直接加入世界名校进行深造。西澳大学创建于1911年,位于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是澳大利亚的最具历史性、代表性和实力的顶尖研究型学府之一,培养了100多名罗兹学术奖得主和诺贝尔奖得主,并在众多权威的澳大利亚大学排名榜中名列前茅,是澳大利亚享有盛誉的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与世界大学联盟的成员之一,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最新发布2017-2018年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3位。学生申报2+2中澳班就读,有机会直接接受世界名校和名师的教育。
3、中外双学位,升学前景良好,就业空间广阔。2+2中澳班学生在学习期限内同时达到两校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加州圣玛丽大学,将分别获得广东金融学院的经济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和西澳大学的商科类学士学位,不仅具备更强的就业、创业竞争力,而且更容易申请国外名校硕士研究生(2+2中澳班学生选择继续在西澳大学修读硕士课程可豁免四门相关专业课程,申请程序更加快捷,可节约时间和费用成本)。西澳大学毕业生的全职工作就业率在澳大利亚名列前茅;在2015年优秀大学指南中,其毕业生起薪点及学生需求均为五星级水平;在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加州圣玛丽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简介,西澳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全球排名第49名;西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最有发展潜力的州府,学生就业空间广阔。
就业方向:
国际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中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机构、投资咨询机构、财务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跨国公司、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注:拥有广东金融学院和西澳大学两所学校学士学位的学生,如果向澳大利亚的力拓集团、西澳电力、毕马威、奥卡吉等世界500强企业求职,将会有较强竞争力)。
收费标准:
(1)广东金融学院学习费用:2+2中澳班学生在我校学习(第一、二学年)和保留学籍(第三、四学年)期间,须缴纳20200元的学费和39800元的培训费(含出国语言强化培训费、托福或雅思培训费、双语授课费、合作大学教师来校授课和讲座费等费用),合计60000元,第一、二学年开学时分2次缴纳,每次缴纳30000元。
(2)西澳大学学习费用:由西澳大学按其国际生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每年合计约25-30万元左右。(注:实际费用以西澳大学公布的费用为准。)
(3)澳中国际文化交流协会收取20600元的项目管理与服务费,在学生第一学年入学时缴纳;另收取回国保证金人民币20,000元并在学生回国返校后全额无息退回(学生获得赴西澳大学对接学习所需的澳大利亚签证后收取)。
(4)参加本项目的学生在广东金融学院和合作大学学习期间的食宿、交通、签证等费用自理。
“3+X”学分互认国际班
项目性质:
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3+X”学分互认国际班(简称“3+X国际班”)是我校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德蒙福特大学、西英格兰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法国SKEMA商学院,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简称“合作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采取“3+X”培养模式,以互认学习过程、互认课程、互认学分、互授学位方式,共同举办的金融学、会计学专业学历教育双学位项目。
招生专业代码与人数:
培养模式:
“3+X”培养模式包括 “3+1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3+2学士+硕士学位”培养模式 、“3+1+1双学士+硕士学位”培养模式、 “3+1.5+1双学士+硕士学位”培养模式。
3+X国际班学生在我校完成3年(即第一、二、三学年)学习后,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合作大学的入学要求,自主选择“X”阶段的培养模式、合作大学和专业,在国外合作大学继续学习1-2年。
学生修完双方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将获得我校颁发的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相应的经济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合作大学颁发的所在国家高等学校学士学位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
专业与课程设置:
1、专业设置
3+X国际班采取课程学分互认,国外专业课程前置的合作教学模式,即在广东金融学院设置金融学(3+X国际班)、会计学(3+X国际班)专业,将合作大学相关专业课程前置到广东金融学院,以学分互认的方式在国内完成合作大学前2-3年的专业课程。
2、课程设置
前三年在广东金融学院学习,由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管理,设置金融学(3+X国际班)、会计学(3+X国际班)专业,并单独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独立编班、小班教学、双语授课;学生统一修读语言培训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完成123个学分的课程学习。具体课程设置请参看国际教育学院网站上的《“3+X”学分互认国际班人才培养方案》。
后X年课程按照学生所选择的培养模式、合作大学和专业的相关专业教育课程要求设置(具体课程设置因所选培养模式、合作大学和专业而异。)
办学特色:
1、自主择校,培养模式更灵活,学生选择更广泛: 学生完成我校前三年学习后,可根据自身意愿和相关入学标准,选择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多所高校修读“X”阶段课程,同时可选择“3+1 双学士学位”“3+2学士+硕士学位”“3+1+1双学士+硕士学位”“3+1.5+1双学士+硕士学位”等多种培养模式。随着项目平台的不断成熟,我校合作的世界知名高校的数量将会逐年增加,必将会给3+X国际班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选择。
2、留学成本更节约,语言与专业基础更牢固,出国准备更充分:国内三年的学习时间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出国前语言、心理准备和过渡,节省高额留学费用,经济与效益并重。
3、实力雄厚,中外学校优势互补:国际教育学院依托学校丰厚的国际教育资源,经验丰富的双语师资队伍和高水平雅思教学团队,以及优良的基础教育资源与条件,采取国际先进教学模式,引进国外合作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专业课程体系。3+X国际班学生在我校学习期间,实行单独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独立编班,小班教学,专业课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双语授课;合作大学专业课程前置,并由合作大学选派优秀的师资为国际班学生授课和辅导,充分发挥中外高校的教学互补优势;在合作大学学习期间,由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和合作大学相关学院共同负责管理。
4、中外双学士学位,学分互认,学位互授,提升学历背景:中外学校之间互认学习过程、互认课程、互认学分、互授学位,联合培养,学生可获得广金和国外合作院校双学位(国外学历可获教育部认证)。
就业方向:
3+X国际班毕业生可选择继续升学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或在国外就业或实习;或回国就业,主要适合在内外资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跨国公司、商贸企业、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等从事金融、会计、审计、贸易、企业管理等专门化经济管理工作。
收费标准:
(1)广东金融学院学习费用:3+X国际班学生在我校学习(第一、二、三学年)和保留学籍(第四学年)期间,须缴纳20200元的学费和87420元的培训费(含出国语言强化培训费、托福或雅思培训费、双语授课费、合作大学教师来校授课和讲座费等费用),合计元。该费用分3次缴纳:第一、二学年开学时分别缴纳35000元的费用,第三学年开学时缴纳37620元的费用。
(2)国外合作大学学习费用:在合作大学学习期间(后两学年)的学费由合作院校按其国际生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每年合计约人民币10万~25万元(按各合作大学具体收费标准而定)。
(3)参加本项目的学生在广东金融学院和合作大学学习期间的食宿、交通、签证等费用自理。
优秀毕业生风采
王彤
2013届金融学专业 (广东金融学院-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东莞市实验中学
研究生录取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目前在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工作)
黎然
2013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开平市开侨中学
研究生录取院校: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杜兰大学(目前在美国银行投资分析部工作)
黄小淦
2015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汕头潮阳实验学校
研究生录取院校:英国华威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埃克赛特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目前在欧洲开发银行英国总部工作)
王淑慧
2015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山西省晋中市太谷第一中学
研究生录取院校: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目前在英国萨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万心怡
2015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
研究生录取院校:美国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目前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分所工作)
陈曦
2016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研究生录取学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谭芃
2016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阳江市第一中学
研究生录取学校: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
吕美琪
2017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东莞市高级中学
研究生录取学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6万美元奖学金)
疏冠中
2017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研究生录取学校: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阿拉巴马大学(22万美元全额奖学金直接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蔡绮芊
2017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澳洲蒙纳士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东莞市东莞中学
研究生录取学校:英国爱丁堡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澳洲悉尼大学
王泳诗
2017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澳洲蒙纳士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
研究生录取学校: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澳洲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彭籍锐
2018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
研究生录取学校:美国阿拉巴马大学(28万美元全额奖学金直接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温奕杼
2018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英国西英格兰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韶关市曲江中学
研究生录取学校: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2万美元奖学金)、美国马里兰大学
刘震宇
2018届金融学专业(广东金融学院-澳洲蒙纳士大学毕业生)
毕业中学:新疆省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研究生录取学校:澳洲国立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
圣玛丽大学索比商学院,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哈维·米勒教授与国际商学部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2016年5月16日上午,加拿大圣玛丽大学索比商学院Dr. (哈维·米勒教授), 以“从沉闷到令人兴奋:创建生机课堂!”为主题,与国际商学部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本次教学研讨会由学部副部长李树杰教授主持。
米勒教授1990年毕业于加拿大新斯科特省工业大学获工业工程哲学博士学位,并于2002年获聘教授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从教经验。教学研讨会伊始,与会老师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了自我介绍。米勒教授引导与会老师就“老师如何教”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教师是“(传授者)”还是“(促进者)”的角色选择。米勒教授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向“”进行转换,并就这一角色应具备的技能进行了阐述。而后,米勒教授就信息时代下圣玛丽大学索比商学院,“学生如何学”以及学习者的特性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米勒教授认为,学生真正需要老师去做的,并非是传统课堂上对理论、概念、公式的枯燥讲解,而是课后对新知识应用的反馈、指导和引导创新。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的概念,即学生上课前就知识点通过视频教学等形式自学,课堂上则更多地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获得老师的指导并加深学习效果,进而掌握知识并最终实现应用与创新。 米勒教授认为,“翻转课堂”更能帮助老师,把枯燥沉闷的课堂变成令人兴奋,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研讨会尾声,米勒教授向与会教师介绍了几款实用的教学辅助软件,包括:, , Apple , 等。这些软件的应用圣玛丽大学索比商学院,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哈维·米勒教授与国际商学部教师进行教学研讨,能够辅助任课老师更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并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最后,李树杰教授代表与会教师对米勒教授表示感谢,表示米勒教授近三十年从教依然保持热情不减的精神值得学习,与会老师均表示此次教学研讨会帮助他们拓宽了教学方法的思路,收获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