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最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址不仅仅是阿尔罕布拉宫和安东尼( Gaudí)的作品:看看你是否已经把这些西班牙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从你的必去景点名单里划掉了。
在去过西班牙顶级旅游景点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还有10个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可能还没去过。
西班牙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有44处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大学,是世界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址数量第三多的国家。 无论你决定住在乡下的哪个地方,附近都会有一个历史遗迹。 如果你已经参观了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塞维利亚的经典景点,现在是时候去探索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了。 从铁桥到皇家修道院(Iron to a Royal ),这里精选了西班牙最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1. Mérida 遗址群
自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地点:巴达霍兹省,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社区 of , of
埃斯特雷马杜拉目前的首都Mérida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罗马建筑的壮观的露天展览。 最好至少在这座城市呆两天,买一张普通票(成人票12欧元)。 这里有六个当地的古迹,包括一个剧院,一个圆形剧场,一个马戏团和Morerías考古点。 在这座城市中漫步,你会看到几条高架渠,瓜地阿纳河上的罗马桥,以及戴安娜神庙——一位富人在那里为自己建造了一座16世纪的宫殿。 Mérida,原名Emérita ,建在横跨西班牙西部的一条商业路线Vía de la Plata上。 从罗马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庭院可以看到这条路的一部分。
2. 阿拉贡的建筑
自1986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址
地点:特鲁埃尔省和萨拉戈萨省,阿拉贡自治社区 of and , of
阿拉贡是西班牙最被外国人忽视的地区之一。 艺术对于西班牙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在12世纪的重新征服之后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基督徒和摩尔人在那里共同生活了几个世纪。 它是欧洲艺术和受犹太文化影响的伊斯兰传统的精致结合;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钟楼中创造性地使用砖和釉面砖。 10个宗教和世俗的遗迹组成了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遗产,包括教堂塔和圣佩德罗德特鲁埃尔教堂,ía萨拉戈萨宫的特色,以及圣帕布罗德萨拉戈萨教区教堂。
3. 埃尔切的棕榈林
2000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
地点:阿利坎特省,巴伦西亚自治社区 of , of
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一个不同的地方重现你家乡的典型景观;你能想象安达卢西亚的科茨沃尔德吗? 这就是8世纪在埃尔切发生的事情,当时摩尔人占领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棕榈林。 它是北非农业在欧洲的典范,是一片绿洲,也是欧洲唯一的一片棕榈树林。 一些原始的枣树保存到今天,灌溉系统也保留了下来,它仍然在使用。
4. and , Almadén
自2012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址
地点:里尔城省,卡斯蒂利亚拉曼查自治社区 of Real, of La
Almadén和(斯洛文尼亚)的矿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单一遗址。 直到最近,它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汞矿。 位于Almadén的这个地点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一项重要的汞生产传到了西班牙美洲。 今天,你可以在地下50米的地方参观几个剥削区,一个绞车和一个画廊,那里是强迫劳工从当地监狱工作的地方。 属于这一教科文组织遗址的其他建筑有雷塔玛城堡和圣拉斐尔皇家矿工医院,它们目前保存着该矿区的历史档案。
5. 圣塔皇家修道院 María de
自199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址
地点:卡塞雷斯省,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社区 of , of
瓜达卢佩的历史不可避免地与它的圣地有关。 传说,在12世纪,一个当地的牧羊人在河边发现了一尊圣母瓜达卢佩的雕像,他们建造了一座教堂来纪念她。 这个城镇成为(现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朝圣中心。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人们进行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将教堂改造成今天的样子——一座集哥特式、穆德贾尔、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于一体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修道院。 参观它的哥特式教堂、两座美丽的回廊和Camarín de la ,这是一座装饰华丽的八角形建筑,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意大利艺术家卢卡·佐丹奴(Luca )的画作。
6. 拉斯 · 梅杜拉斯 Las Médulas
自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世界文化遗产
地点:Léon省,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社区 of Léon, of -Leon
西北部是西班牙最后被罗马人征服的地区之一; 然而,他们并没有浪费太多时间来充分利用它。 他们利用水力开采了Las Médulas丰富的金矿,两个世纪后停止了开采活动,留下了一片废墟。 随后工业活动的缺乏使得Las Médulas今天仍然保持良好状态。 海岬的陶土色与周围山丘和山脉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创造出引人注目和戏剧性的景观,这是狂热的摄影师和行人会喜欢的。
7. Úbeda和Baeza的文艺复兴纪念
自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地点:哈恩省,安达卢西亚自治区
这两个安达卢西亚城市有很多共同点。 尽管它们都有古老的起源,并展示了不同时代的一系列建筑,但正是它们的文艺复兴纪念建筑群使它们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从16世纪开始Úbeda保存了许多建筑,其中最重要的是 de los Cobos宫殿,la Cárcel del (主教监狱,现在是一个法庭)和Dean 宫殿。 Baeza最具标志性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是大教堂、圣诞喷泉María、前圣菲利普奈里神学院和大学建筑。 Úbeda和Baeza相距仅10公里,所以一定要把两者都包括在你的造访清单中。
8. 比斯卡亚悬吊桥
自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地点:巴斯克自治区的比兹卡亚省 of , of
这座桥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典范建筑。 它建于1893年,结合了19世纪的铁艺和(当时的)创新的扭曲钢索技术。 结果是如此杰出,它成为了在世界不同地区建造其他桥梁的模型。 事实:它是第一座通过悬吊的贡多拉来承载交通和人的桥,现在仍然在使用中,所以去体验一下悬空过桥吧!
9. Ávila的老城区和多座教堂
自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地点:阿维拉省,卡斯蒂尔-莱昂自治社区 of Avila, of -Leon
Ávila是西班牙最迷人的小城市之一。 它距离马德里只有90分钟的车程,建于11世纪,当时是一座防御摩尔人入侵的城墙城市。 它的防御工事是西班牙保存最完整的防御工事之一,有九个门和80多个半圆形塔。 漫步在圣特雷莎的出生地Ávila,就像回到了中世纪。 它的市中心集中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宗教和世俗建筑(大教堂、修道院、宫殿、教堂)。 在你的旅程中,一定要包括大教堂和圣文森特大教堂(墙外),以及圣特蕾莎教堂和修道院。
10. Alcalá de 大学和历史区
自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地点:马德里省和自治区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大学,西班牙必去的10大世界遗产地,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 and of
Alcalá距离马德里市中心只有35分钟的车程,是世界上第一个规划中的大学城。 它建于16世纪,接管了一个半废弃的中世纪城镇,唯一的目的是成为其他大学的榜样。 这座城市与文学和人文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堂吉诃德》的作者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的出生地。 大学区包括许多你不应该错过的重要建筑,如伊格莱西亚裁判教堂(大教堂),大主教的宫殿和圣伊尔德丰索教堂。
相关内容:
西班牙生活一定好吗?没钱可别来!为你还原真实的西班牙生活
从西班牙到拉脱维亚,西班牙IT兄弟在拉脱维亚的创业故事
西班牙欢迎海外购房者吗?如何在西班牙买房,以及买房避坑指南
在西班牙和德国生活学习的真实感受,西班牙德国留学找工作对比
西班牙的真实生活体验是怎样的 2—工作、买房、女权、育儿、保险
西班牙马德里必去的几个打卡地,时尚、艺术、历史、美食攻略
西班牙的真实生活体验是怎样的?有关生活质量、物价、爱情、婚姻
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上外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编《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在北京发布
5月29日上午,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上外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编《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在北京发布,正式发布语言文字生活系列报告。发布会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教育部语用司与语信司司长田立新及四部皮书的主编分别做相关介绍并回答媒体提出的问题。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编的《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也称“语言生活黄皮书”)参与发布,主创人员赵蓉晖、武春野、朱晔、余华及三位作者代表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语言生活皮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绿皮书”主要反映我国语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及各种调查报告和实态数据,为语言研究和语言决策提供参考和服务。“白皮书”主要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以数据为支撑,记录、展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成就。“蓝皮书”主要反映中国语言规划及相关学术研究的实际状况,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评论和引导。“黄皮书”主要介绍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语言生活状况,为我国的语言文字治理和语言政策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并努力对国际语言生活发出中国声音。
今年发布的“黄皮书”是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首度推出的作品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它按照“语言生活皮书”的总体设计思路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吸收借鉴了以往工作的经验又有所创新——它利用“世界语言生活综合数据库”,根据语言文字决策部门的代表、本书编委会及行业专家的意见拟定了写作大纲,邀请了51位来自国内外的作者共同写作完成,作者们的语言背景涵盖15个语种。
全书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国外语言生活的基本情况,既有国外语言生活的总体特点和趋势、大事要闻、热点事件,也有反应语言生活、语言政策、语言生活动态、语言机构情况、年度词语的深度报告,由43篇独立报告和3个附录组成。“黄皮书”将以年度报告的形式编写出版,成为中国外语战略中心咨政启民的核心产品之一。
《世界语言生活状况:2018》目录
世界语言生活纵览(2013—2014)(赵蓉晖)
第一部分生活篇
韩国多举措规范外文译写(尹悦)
马其顿的语言问题及政府对策(刘媛媛、李秀锦)
加泰罗尼亚公投中的语言问题(李思渊、陈旦娜)
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前后的语言状况(赵蓉晖)
英国的外语危机(马嫣)
爱尔兰国语的地位与困境(郭晓彦)
多国外语教学提前及其挑战(宫同喜)
世界语言文字博物馆(程熙)
第二部分政策篇
阿联酋:“语言危机”后的阿拉伯语规划(金絮)
日本的“日裔定居外国人语言政策”(陈林俊)
蒙古国颁布《蒙古语言法》(李佐腾、刘新国)
《斯里兰卡国家三语制度十年规划》发布(李欣然)
南非颁布《学后教育培训白皮书》(梁砾文)
布隆迪重新确立官方语言(李丹)
摩洛哥的阿马齐格语:从土著语言到官方语言(佳荷)
法国新《法语使用法》颁布 20 周年(马小彦)
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法》中的语言条款(陈修文)
德国的移民语言政策(李媛、李心驰)
拉脱维亚的国语政策(古丽孜依·白山)
墨西哥《国家印第安语中心2014—2018 年规划》(张礼骏)
澳大利亚白皮书:亚洲语言教育新政策(陈佳)
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和多语教育未来(李思渊、杨媛媛)
第三部分动态篇
朝鲜韩国合编《民族语大辞典》(高陆洋)
印地语新纠纷(顾青子)
芬兰语言格局悄然改变(赵耀)
苏格兰盖尔语的保护与发展(沈骑、郭书谏)
俄罗斯移民语言管理动向(卞继华)
委内瑞拉保护印第安语新举措(曹羽菲、阮孝煜、徐怡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维护语言多样性(余华)
第四部分语词篇
日本年度热词与年度汉字(2013—2014)( 陈林俊)
俄罗斯年度词语(2013—2014)(卫少梅)
德国年度词(2013—2014)(郭瀚)
法国年度术语及新词(2013—2014)(栾婷)
西班牙年度热词(2013—2014)(丁昕云)
英语年度热词(2013—2014)(杭亚静)
第五部分年报篇
韩国世宗学堂财团年度报告(2013—2014)(李莲玉)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年度报告(2013—2014)(陈林俊)
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年度报告(2013—2014)(阿依西仁·居马巴依)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年度报告(2013—2014)(张天宇)
法国法语联盟年度报告(2013—2014)(刘洪东)
德国歌德学院年度报告(2013—2014)(郭瀚)
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年度报告(2013—2014)(丁昕云)
第六部分附录
中国媒体有关世界语言生活文章选目(2013—2014)(杜宜阳)
国外语言生活论著选目(2013—2014)(卞继华、陈旦娜、陈林俊、程彤、杜宜阳、高陆洋、佳荷、蒋丽娜、李媛、马小彦、徐亦行、郁斐、张礼骏、赵蓉晖)
国外语言生活大事记(2013—2014)(王寰)
后记(编委会)
【阅读更多】教育部网站:《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黄皮书)有关情况
西班牙 塞万提斯学院,资讯有故事|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馆长易玛:见证西班牙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
今年是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在中国,有这样一位西班牙人,她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一直致力于西中文化交流工作。从中国的青铜器到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的魔幻与现实,从中国科幻到毕加索肖像展,在一次次的艺术展览与对话中,她见证了西中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她就是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馆长易玛·孔萨雷斯·布依女士。
初到中国时的易玛
提起与中国的渊源,易玛说她从小就对神秘的中国充满了好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通过一些文学作品认识了中国,此后便想尽一切办法学习中文,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到中国来。
上大学的时候,易玛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前往中国,她便马上付诸行动,申请到中国留学。一连三年,她都在中国短期学习,并度过了美好的假期,这也更坚定了自己留在中国的决心。
1983年,易玛申请到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工作。几十年来,从西班牙驻华使馆文化专员到塞万提斯学院北京分院院长,再到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的负责人,易玛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被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她说,从经济领域到文化领域,从基础设施到交通工具,中国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叹:
“这个变化多么巨大,真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发展得那么快。30多年时间,在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展(变化)得那么大。”
1989年,易玛和同伴在长城留影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易玛尤其关注中国在文化领域的发展变化。她说,与几十年前相比西班牙 塞万提斯学院,中国现在的文化场馆设施非常现代化和国际化,各种文化演出也都形式多样。在西班牙和中国文化交流活动中,易玛既是助推者,也是参与者。她说:
“记得我刚来(北京)工作,外国人都住在外国公寓。我们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展览或是朗诵诗歌,或是一些小型的戏剧表演或是音乐会。那个时候的外国人就起到了桥梁的作用。通过这些展览演出,有更多国内外的机构会了解他们,以后慢慢他们知名度也高了,就有更多的机会。”
中国地大物博,风俗迥异。易玛喜欢旅游,感受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美丽的自然风光、特色的地方菜都让易玛流连忘返。说起中国的美食,她更是如数家珍:
“四川(是)我最爱(的省份之一),我是特别爱吃辣的。有一段时间,我年年都去四川,去各种各样的地方。四川的九寨沟太美了。成都吃得非常非常好,我特别喜欢吃担担面、火锅。我也特别喜欢云南的美食,去了好多好多地方。”
2007年西班牙 塞万提斯学院,资讯有故事|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馆长易玛:见证西班牙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易玛在故宫前留影
易玛喜爱文化艺术,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期间,她经常会到各地走走看看。大同云冈石窟、杭州西湖、敦煌壁画等这些中国的秀丽美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更为紧密的西中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西班牙人认识了解了中国,也对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易玛对此深有感触:
“有很多西班牙人现在对中国特别感兴趣免联考在职研究生,现在有孔子学院、中国的文化中心,所以大家就很容易建立一个跟中国很密切的关系。在西班牙也有不少中国古代艺术展览,我记得兵马俑也是到西班牙(展出)好几次了,现在中国文化已经是知名度很高了。很多人也想学中文,因为他们觉得将来它在找工作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如果你掌握(中文)这个语言,你的工作范围就大了,所以很多孩子现在也在西班牙学中文。”
2007年,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办西班牙汉学家研讨会,易玛在开幕式上发言
近年来,以刘慈欣同名作品改编的中国电影《流浪地球》燃起了人们对于科幻电影的热情。易玛所在的塞万提斯图书馆在2022年就曾举办过“非凡世界·科幻节”。中国的一些科幻电影也在活动当中进行展示和放映。易玛说,他们就是想做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活动:
“我们特别希望多吸引一些年轻人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介绍一些中国的创意人和西班牙语国家的创意人,讨论孩子们关心的事情,包括这种数字艺术,我们也做了挺多。我们要做一些漫画等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2017年11月,易玛在塞万提斯图书馆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上发言
今年在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之际,易玛所在的塞万提斯图书馆也在举办多场展览活动,为两国文化交流增添新亮点。在易玛看来,西班牙和中国两个国家虽然地理位置比较遥远,但两国文化相通,通过举办一些文化展览可以促进相互了解。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需要了解新的艺术,更需要被广泛认可与接受,而这正是易玛下一步工作的意义所在。她说:
“我们两个国家,虽然地域的距离很远,但是心里很(相)近,都是比较开朗的民族,喜欢有交流,而且喜欢美食。通过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像展览、音乐会、文学研讨、电影放映,(两国关系)肯定是会越来越近了。”
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采编|李海霞
主持|葛鹏
制作|杨晓蕾
签审|安然
监制|潘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