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留学中介的保录项目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时至今日,在社交平台上,关于保录的帖子依旧是层出不穷。有人说保录是个非法骗局,有人说保录是留学中介和海外大学合作共赢的项目,也有人说保录就是父母出钱给美国名校捐栋楼,保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02
国际学校在线
海外名校保录项目是违法天坑
在网络上第一批曝光名校保录内幕的山路哥曾接受过媒体记者的采访,也发布过几期视频,揭开了保录项目背后见不得的光。
b站up主:出发儿留学,发布多期关于留学保录内幕,链接附在文末
什么是保录取?
保录取是通过特殊的非法手段帮助学生获取海外大学录取,在国内和国外均是违法行为。
2019年,美国爆发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名校招生舞弊案名校保录,涉案高校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诸多美国一流大学,涉案金额达到了2500万美元。
同年,上线了一部还原此案件的纪录片《校园蓝调行动:美国大学招生丑闻》( Blues: The ),揭露了幕后主使威廉·辛格是如何在收取家长贿赂之后,通过将学生包装称为体育特长生、贿赂高校的体育教练、代考SAT等标准化考试、伪造成绩单等一系列非法手段,将学生送进斯坦福、耶鲁等美国名校的过程。
不惜重金从辛格手里买“名校通行证”的家长,不仅有美国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也有中国某制药公司董事长赵某和其他华人富豪。这起震惊全球的招生舞弊案件,最终有53人被起诉,涉案学生被开除。
在美国,辛格所承诺的保录项目是违法,在国内也同样是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规定,严禁使用100%、国际品质、高档、世界级、最佳等虚假或无法判断真伪的夸张性表述词语。如果有留学中介机构公开承诺100%保证录取名校,学生和家长可直接向工商局举报。
保录取有哪几种形式?
纪录片中辛格屡次和家长提及3个留学申请的黑话:Front door、Side door、Back door,分别指的是:
Front door: 常规申请;
Side door: 通过替考、造假学历材料、包装成特殊人才如运动员等违法方式,达到录取的目的;
Back door:通过资金捐助的方式,达到录取的目的,是一种违法走后门的方式。
后两者——Side door和Back door的申请方式是目前留学机构承诺保录的惯用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式都是违法行为。
Side door主要通过伪造申请材料和枪手代考等不诚信行为,帮助学生获得海外名校的入场券,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近年来,因为申请材料造假而被迫退学的学生也屡见不鲜,轻则拒签,重则留下案底。
为了严防学生申请材料造假,美国高校也开始发力。去年就有申请者收到加州大学邮件,要求被选中的申请者根据学校最新规定,提交文档来验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名校保录,中国学生保送美国名校产业链曝光,涉案华人CEO牟利高达1500万美元被判刑,完成验证。
加州大学申请页面
今年,美国布朗大学也发布公告,新增“申请诚信审查”,要求学生保证自己在录取过程中所提交的一切材料都是真实的、不弄虚作假的。如果被发现信息是虚假的,可能会遭受到惩罚或是纪律处分,包括取消录取、开除、撤销课程学分、成绩以及学位。
布朗大学官网
另一种违法申请行为——Back door已经成为留学申请行业神秘的传说,行业内不少人士早在10多年前就有接触或是听说过某机构与海外大学达成协议,收取中国家长100-150万美金作为给学校的捐赠,学校会返点给机构15%-25%。毫无疑问,这形同贿赂的行为是违法的。
的纪录片《校园蓝调行动:美国大学招生丑闻》中也有披露类似情节,中国某制药公司董事长赵某与妻子通过投资银行的经理认识了辛格,花费650万美元,将女儿包装成帆船运动员,成功进入斯坦福大学。辛格将其中的50万美元捐赠给了斯坦福大学帆船项目,项目主管用在了帆船训练上面。剩下的600万美元去向,纪录片只字未提,也许是被辛格私吞,也许是进了斯坦福大学更高级别的体育主管的口袋。
相比Side door的申请材料造假, Back door的违法申请涉及贿赂,更为隐形,不易察觉,被称为是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的潜规则。事实上,美国大学招生丑闻已经过去3年多了,Back door的违法申请方式依旧存在。纪录片的最后一幕透露了一个冰冷的现实:“很多大学的‘后门’,仍为愿意付钱的人敞开。”
截屏来源:纪录片《校园蓝调行动:美国大学招生丑闻》
也正是因为Back door的申请方式并未完全消除,有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学生想要上名校的心理,表面承诺100万美金的捐赠可以保录,实则钱根本没有给到学校。当家长和学生想要维权的时候,机构会倒打一耙,声称要联系海外大学高校联盟告状家长想要通过贿赂获得录取机会,让孩子以后进入黑名单,永远不能申请,导致家长和学生不仅吃闷亏,还失学。
值得一提的是,最不可能出现涉及违法行为的Front door,即常规申请方式,也有学生和家长不熟知的内幕。
据山路哥透露,北京的留学中介机构普遍开出的包办申请流程的费用在10万左右,不乏有机构提出孩子成绩不错,保底可以申请到Top 50的学校。但是如果花费50万,经过机构的包装(行话叫做背景提升),可以冲Top 30甚至Top 10的学校。为了孩子的前途,有经济条件的家长自然不吝惜多付40万。
对于机构而言,不管最后孩子是否冲击名校成功,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如果成功被录取,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机构也能因此在国际教育家长圈中获得正面宣传;如果没有被录取国外在职学位班,40万全额退款。但是由于申请周期通常为1年,机构拿到40万之后可以覆盖小部分运营成本或是拿去做其他投资,无论如何都不算亏本生意。
03
国际学校在线
结语
近年来,海外大学申请作弊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代写机构穿梭在各大留学生微信群、SAT澳门考场传出大规模“泄题”事件、居家托福考试枪手代考、多大教授联名起诉华人教辅机构贩卖课件和考试试题……申请的欺诈游戏在频繁上演。然而,通过作弊手段成功进入海外名校的学生是否能够跟上大学课程进度?即便顶着名校光环侥幸毕业,是否能够用作弊的方式渡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难关呢?
正如纪录片中,教育学家说:“不要再想着南加州大学了,去别的大学吧,美国有3000所大学可以选择。去了哪所大学和你未来的人生发展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你想好好读书,在哪里都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
参考资料:
波士顿消费指南 《“保送名校”产业链曝光!美国知名留学中介CEO被抓,牟利1500万美元》
B站UP主:出发儿留学《【曝光】留学保录取中介的违法勾当》链接:
留学名校保录,内地妈妈来港向校长行贿被抓,揭开留学黑色产业链
这段时间教育圈里最热的新闻,莫过于“内地妈妈来港一个月向校长行贿被抓”了吧,3月28日最新审判消息公布,受贿妈妈被判刑4个月。
而就在前不久,香港大学直接在官微、官网上发布声明,表示自己并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代为招生或录取,也没有任何教授【内推】等名额,所有学生必须向大学直接提交申请。一旦被发现存在违规行为,将被开除学籍。
这些事情给家长和学生们都敲了个警钟:
不要以为走关系,就能进名校!
“走关系”这个词,在海外包括香港等地区行不通!
不仅行不通,还会因此犯法!
内地妈妈为了入学行贿被判刑的案件,揭开了国际教育圈的乱象。
国际教育圈早就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色产业链,从作业、论文代写,机构的SAT/托福/雅思代考到“保分”,竞赛代考,还有名校保录班、GPA管理等。
这个黑色产业链之疯狂之暴利,严重地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
今天,我们就来深扒这一系列的乱象行为,让各位朋友们“开开眼界”,更要提醒家长们鉴别和远离那些“违法作弊保录”的机构。
#1
Dr小鱼
产业链的开端:
代写、代考、保分
在我刚进入行业不久时,我所得知的只是这条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当时留学名校保录,不少大龄妈妈们为取得一个香港身份而选择去香港“水硕”留学,但入学之后发现课业压力大没能力自己写作业或论文。
于是,他们开始找代写、代考服务。
我才得知同行里真的有机构是提供这方面的服务的。
还有一次,一位美高的学生回国后和我沟通,她神采飞扬地起自己在美国高中做兼职赚了很多钱。
我问到:“是什么兼职呢?”她回答:“帮别人写作业。”
一时我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该夸这位还不到18岁的学生极具商业思维,还是应该用学术诚实来试图熄灭一个源头呢?
代写有很大的市场,无论在哪个平台,一搜代写,就会出来很多很多服务商。
标化成绩也有保分服务。
有一次听到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对“保分”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如同掉入冰窖一般。
对于水平实在太差的孩子,有些国际学校的老师会建议学生选择相关的机构操作,并声称安全问题可以完全放心,只需要2-3万元即可取得满意的分数。
“与其折腾好几轮刷分费钱费时,不如这样来得干脆直接。”
如此详细的解答国外在职学位班,实在让人震惊,不知道它们已经熟练处理过了多少学生案例。
但我想要传递和坚守的是对学术的敬畏和最基本做人的诚信。
这种保分行为,对那些踏踏实实学习的孩子多么不公平啊!
#2
Dr小鱼
10万起步保录名校,
国际教育乱象背后的套路
在深入了解国际教育这行后,我发现背后的这条黑色产业链比我想象的更可怕。
互联网上充斥着公开的“名校保录”视频。
穿着清凉着装的90后海归学姐,博取了不少关注和流量,其中有多少潜在客户不得而知。
她们声称不录取全额退款,“海外名校绿色通道”只要10万起。
“保录”是如何做到的呢?
无非就是2大操作:
①机构和海外高校有合作交易(大多是世界排名100名开外的),这种高校实际上很愁生源,机构介绍一个学生还有返佣的。
②伪造成绩单、语言成绩、科研竞赛、活动文书等一系列材料,全盘“包装”进行申请
还有一种是国内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常是“2+2”、“3+1”、“4+0”等项目。
很多中外合作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保录机构说它们认识大学教务处的老师,可以“递条子”内部推荐。
甚至还有说认识招生办的负责老师,可以直接修改招生系统。只要给钱,100%录取。
这些暗箱操作给一些成绩中下的学生提供了一条国际教育里托底的路径。
有些家庭和学生会想:只要我付钱,就能上好大学。
这样的心态又进一步促使这条黑色产业链的发展。
但他们真的不怕这种种形式的“造假”被查,而自己被被赶出校园的那一天吗?
#3
Dr小鱼
花几百万自欺欺人,有意思吗?
出国留学要花几百万,而通过“造假”拿到的名校Offer,一旦被查出,一定会成为终身的污点。
保分、保录、造假,这条留学圈的黑色产业链会存在多久,我不知道。
但我相信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也许它永远不会消失。
问题是,靠着买来的成绩单和买来的大学文凭,真的能让你取得更高的成就吗?
拿着一纸文凭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在职业市场求告无门,悲叹花了那么多钱却找不到工作的时候留学名校保录,内地妈妈来港向校长行贿被抓,揭开留学黑色产业链,你是否会想想为什么会有今天?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高校也开始加强对学生申请材料的审查,造假的代价可能会越来越高了。
要相信,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真本事才是终身的铁饭碗。
美国名校保录,花70万元找中介上港大1年被清退 “名校保录”是智商税?
12月9日,话题#花70万元上港大刚上了1年被清退#冲上热搜。据报道,南京的李女士花70万元通过一家名为索沃留学的中介机构帮孩子申请上了香港大学,然而孩子上了1年多,突然接到校方通知,称她的入学材料存在问题被退学。记者调查发现,涉事机构是一家主打“名校保录”的中介机构,名校是否真的能“保录”?高额服务费背后是“真保险”还是“真欺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事件回放 花70万元中介费入学美国名校保录,因背景造假被港大清退
据报道,事件中的李女士在孩子被港大清退后找到中介机构讨要说法,机构立即将70万元全额退还,但李女士并不认可。她表示,如果女儿不符合香港大学的入学条件,机构应该提前告诉她,而不应该私下伪造美国高中的身份和IB成绩。此外,孩子当时高考文科成绩本可上211院校,如今被退学,带来了沉痛的打击,要求机构赔偿200万元。而对方认为赔偿金额过高,无法协商。
●最新进展
涉事企业显示“经营异常”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涉事机构“索沃留学”是一家主打“保录取”的中介机构,其官网上也将“保录项目”作为主推产品进行重点宣传,以港澳申请为例,该网站宣称可整合50所亚洲高校资源,包括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宣传语中不乏一些具有暗示意味的表述,比如“可使申请录取门槛及录取线相应降低,并使录取率有更高保障,保证录取。”记者注意到,该机构在项目优势中还列举了其与传统中介机构相比的特色,包括“由优秀学历和背景的海归精英成员导师团队指导、专业背景提升,即使GPA、语言成绩不达标也可以完成名校梦想”“录取门槛及录取线可相应降低,并使录取率有更高保障,保证录取”。记者尝试拨打网站上的电话,截至发稿前暂未接通。
随后,记者辗转通过业内人士联系索沃留学负责人,不过该负责人拒绝接受采访,对涉嫌材料造假一事不回应。记者通过“企查查”搜索了解到,“索沃教育”关联公司南京索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国外在职学位班,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目前该机构显示“经营异常”。对外投资信息显示,该公司持股的南京索斯留学服务有限公司已于今年9月注销。
●网友争论
高价费用、“保录名校”是否暗藏猫腻
这一事件中,高达70万元的中介费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记者从南京多家留学机构了解到,一般来说申请香港高校的中介花费远低于新闻中所提到的70万元,以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为例,该机构申请香港大学的中介费大约是2万元。与市场价相差巨大的高额费用,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质疑和讨论,有网友据此推测,家长之所以愿意出高价,或许也是知道自己的孩子申请香港大学有难度,揣着侥幸心理试一试。也有网友直言,黑心中介不靠谱。
“‘名校保录取’的字面意思是保证学生100%能拿到名校offer,但其背后潜台词则是以分数造假、伪造获奖经历等欺骗性操作方式。”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整个过程家长很可能是知情的,因为相关材料的获取也需要家长进行相应配合,“现在可能是因为孩子前途没了,所以想要高额索赔。”
●行业观察
“保录取”实则多为“有条件录取”
新东方前途出国市场部负责人杨辉告诉记者,市场上不少留学机构都会推出“保录取”项目,事实上,正规机构的“保录取”往往是“有条件录取”,机构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留学规划方案,和家长沟通确认给出可以申请到学校的选校方案,如未拿到所选学校录取则允诺退还全部或部分服务费,而那种无需分数、不论条件就能保证上名校的天价“保录取”显然是存在猫腻的。
杨辉介绍,留学申请一是要看学生的在校成绩美国名校保录,花70万元找中介上港大1年被清退 “名校保录”是智商税?,二是要看标准化考试成绩,比如雅思托福等出国语言考试的成绩,如果申请美国本科,有的名校还要看SAT(美国高考)成绩,三是看学生的软背景,比如是否有竞赛获奖经历,有没有参与过社会公益实践等,这部分主要体现学生在成绩以外的综合素养。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就决定了孩子能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一旦机构跟家长说,不管孩子是什么条件,只要交钱就能保证让孩子上什么学校,那大概率涉及到违规操作。”杨辉提醒,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留学机构时要多咨询多比较,同时也要摒弃侥幸心理,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定制合理的留学方案。
多说1句
从来没有“点金术” 别为孩子前途“埋雷”
近年来,一些中介机构抓住了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需求,为了谋取高利润,承诺能帮学生申请到超出自己水平的海外名校,而家长也愿意拿出更高的中介费买一份所谓的“保险”。但事实上,中介机构没有“点石成金”术,其背后的操作手段往往是对学生的背景材料进行包装、美化或夸大,甚至伪造。而伪造学历和成绩等行为,已涉嫌违法。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今年5月被曝有硕士生以假学历入学,经调查,数十名学生被发现提交假学历文件。另据媒体此前报道,一名24岁内地女子承认为取得香港入境许可证而作出虚假陈述,获刑17周,并被遣返内地。据悉,其此前讹称自己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数学系学士,并以假学历报读香港大学金融硕士课程。
今次事件中的家长损失了金钱,机构违背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而对于处于事件中心的学生来说,被退学的经历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这也提醒了广大家庭,不要心存幻想,以为靠“钞能力”可以买来孩子的前途。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和真实的成绩去追求学业目标才是脚踏实地。此外,社会层面也应加强对教育中介行业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各方共同努力,走正确的路,不给孩子的前途“埋雷”。
美国名校保录,24名上海家长被骗1000多万!所谓“保录取”、“有门路”的水到底有多深?
1、打水漂的1000万
最近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上海静安警方破获一起“办理名校入学”诈骗案,24名家长累计被骗1000多万元。骗子濮某自称有“教育局”背景,只要钱到位,进名校轻而易举,还手拿不少成功案例。
刘先生和濮某搭上线后,双方签订协议交了60万元“入学费”。直到今年9月1日开学迟迟没等来入学通知,刘先生发现事情不对,但濮某已失联,所谓商务咨询公司也已人去楼空。
濮某被抓后才得知,此人压根不认识教育局或学校领导,家长还是进正常摇号的池子,摇进了就是“路子通了”,没摇进就开始以系统故障、还有补录、先借读后转学等理由拖延。
如果家长态度强硬想闹大,就用从下一个家长骗来的钱去退前一个家长的费用。之所以败露,是因为濮某迷上了直播打赏,“资金链”断裂了。
从媒体曝出的聊天记录来看,“朋友介绍有信任基础”、“政策是政策,托关系是托关系”、“你不信就算了”等是常见话术,骗子还会假意主动提退定金。出于沉没成本和赌一把的心态,受骗家长并没有真的坚持退钱。
2、承诺“借读转学”,一等就是两年
去年,普陀区的陈先生报案称被骗95万。他在2020年时通过朋友结识自称有入学“路子”的卢某,卢某说自己手里有一个某知名小学的“转学”名额,让陈先生儿子先在对口小学读满一个学期,然后通过转学进名校。卢某拍胸脯保证能在一年级寒假后转学,如果不成全额退款。
协议一签,95万一付,没想到一等就是两年,儿子都上到三年级了,转学的事还没着落。这期间陈先生不是没有过质疑或要求退款,但卢某总有话术拖延,例如声称出了意外,或在争取下学期的名额。最后拖无可拖,退了10万后人间蒸发。
卢某被抓获后发现这个骗局中还有另一个同伙蔡某,蔡某是某教育科技公司的负责人,一直在外假装业内大佬,宣称人脉资源丰富,有“路子”运作小朋友进入各种名校就读。骗得95万后美国名校保录,24名上海家长被骗1000多万!所谓“保录取”、“有门路”的水到底有多深?,蔡某分55万,卢某分40万。两人归案时,钱已经被挥霍得所剩无几。
1、以为是保录,其实是退学导火索
留学保录是条长期存在的灰色产业,中介往往收取非常高的费用,如果录取不了就全额退款。在小红书上,甚至偶尔能刷到一些类似“低GPA进哈佛”的广告词。但真的会有这么好的事情么?很多中介大概率是走险招——材料造假美国名校保录,录取是能有,但后续怎么样他们就管不着了。
过去几年里,媒体陆续报道过几次美国大学开除中国学生的新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2018年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开除了至少7名中国学生。
这些学生通过位于美国纽约的“帝国教育”、国内的“德仁教育”等机构申请大学,中介声称在大学内部有关系,学生可以通过捐款方式拿到录取名额。殊不知实际在申请时,中介将学生GPA由3.0改为3.7。
学生后续申诉,说自己不知情,在高中和大学期间都从没有过作弊行为,但没有用,学校不信你。造假一旦被发现,基本就是被开除,没有挽回的余地。
有学生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半年后被学校通知申请材料作假予以开除;还有学生花了4万5千美元买了研究生保录服务,拿到波士顿大学硕士录取后,波士顿大学将学生的成绩单发到石溪大学核对,发现造假,结果硕士offer落空不说,还被石溪大学开除。
2、凭空多出来的海外本科经历
还有些中介能杜撰出神秘的海外经历,可能你人都没出过国,本科学历就有了。
广告打着“零条件、免雅思、免预科直录世界名校”的名号,机构声称在海外有合作院校可以注册学历,假装有过四年海外求学经历,所以英语也免试,学生只要等着收offer。而这份本科学历到了硕士毕业后,就自动作废了。
科研项目等背景提升也可以挂羊头卖狗肉式包装,机构声称自己有藤校科研老师资源,或者“前招生官”资源帮忙进行操作和材料递交,官网上挂着一长串头像和职位背景,看起来也颇为唬人。
但当真有记者邮件询问所谓“前耶鲁大学招生办主任”时,这名教授确有其人,但和招生毫无关系,他回复的邮件里表明“I have never held that , I have never been in Yale , and this has to do with me.”
这一系列操作看似流畅,但如果你连国门都没有出,自然不会有签证和出入境记录,无论中介多么言之凿凿保证学历支持背景调查,都是经不起学校抽查和推敲的,一旦东窗事发,都会被勒令退学。
通过各种案例,不难发现一些共性:
1、经过包装但来源含糊的资源和人脉
最常见的话术是“学校里有人”、“有关系”,通过各种暗示和“你懂的”的心领神会,营造一种不可多说的神秘感。本来就是不能摆上台面明说细究的灰色地带,很多家长自然不会刨根问底,因此很难识别真假。
2、利用信息差玩心理战
现在的升学政策细则很多,很多家长本身工作繁忙很难逐一研究透彻,到了留学的时候,海外院校数量茫茫,对各国的申请条件和逻辑都了解不深,更是容易轻信所谓的路子和包装。
3、协议没有任何保证,就是赌
一纸协议对骗子来说并没有任何约束作用,在被骗案例中,双方签订的协议上还有模有样写了“如失败退还所有费用”,但结果呢?钱早就没了。
即便骗子得到了法律的惩戒,钱也是打了水漂。在留学的案例中,中介让你成功入学了,后面被退了学中介也两手一摊事不关己。
灰色产业为什么会存在?因为确实有人通过关系、捐款等方式入学。以美国大学为例,捐赠可以说是摆在台面上的潜规则。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能摸到路子么?
不要说普通家庭了,在最著名的美国大学录取贿赂丑闻中,被曝出来试图用钱砸进学校的人中,不乏美国当地的明星和名流,他们找到的路子,也就是中介贿赂大学体育教练,体育教练进行材料造假,路数和国内中介并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