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3.8万余人。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项目6项,“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8个,本科专业101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前1‰,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6位;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位列全球百强。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49位;自然指数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0位;上海软科202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3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73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363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6个。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获中共中央表彰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数与培育创建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涌现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先进典型。学校加强“新工科”建设,28个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书院制“2011学院”,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共建“英才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9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智慧教育平台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3门、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2017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出2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0多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央企和上市公司领导,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省部级研究中心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7个。“十三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等中国专利奖6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现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个、滚动支持3个。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主动将创新链对接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和产业学院。现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省级重点产业学院3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1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1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21个。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润有限公司等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十三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万余项,科技经费近40亿元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施全球拓展战略。是首批通过来华留学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南京工业大学简介,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柔性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与法国勃艮第大学、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麦考瑞大学合作举办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现有包括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在内的、来自10多个国家的近50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学历海外留学生500余人。
展望未来,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教育科技报国使命,以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为目标,对标“双一流”,聚焦高质量,改革攻坚创新突破,团结一致接续奋斗,奋力谱写学校事业发展新篇章。
(数据统计至2023年9月)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如何申请莫斯科博士后(在职博士后如何申请)
申请莫斯科博士后:步骤和技巧
申请博士后是大多数博士毕业生的下一步选择,同时也是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会。莫斯科是世界上著名的高等教育和科学中心之一,因此申请莫斯科博士后一直是许多研究人员的梦想。本文将介绍申请莫斯科博士后的步骤和技巧。
准备条件
在申请莫斯科博士后前,需要准备以下条件:
1. 身份证明、护照等个人材料。
2. 博士和成绩单。
3. 英语成绩单,如果您的母语不是英语,还需要提供托福或雅思成绩。
4. 研究计划书,该计划书需要阐明您的研究兴趣、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5. 信,通常需要3-4封信。
申请流程
下面是申请莫斯科博士后的流程。
第一步:确定申请时间。莫斯科大学和其他莫斯科高校通常在每年的12月至2月份招收国际博士后。因此,如果您计划在2019年入学,您需要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之间提交申请材料。
第二步:选择您所感兴趣的高校和导师。在确定申请时间后,请研究有关莫斯科大学和其他高等学府的信息,找到您感兴趣的课程和研究领域,并在网站上搜索有关导师研究方向等方面的信息,此外,您还可以与官方招生顾问或校友联系,以获取更多信息和建议。
第三步:提交申请。提交申请材料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学校的网站或电子邮件方式,每所高校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您需要仔细阅读每所大学的指南,并确保您已遵守每个要求,注意要按时提交申请材料。
第四步:等待面试。如果您的申请材料获得批准,您将被邀请参加面试。此时,您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1)口头演示,2)口头英语测试 3)面试。考官将根据您的口头演示和面试中对您的对答主动进行评估,同时,您的英语水平将是面试的重要考核因素之一。
申请技巧
下面是几条申请莫斯科博士后的技巧。
1. 提前规划。申请博士后需要准备广泛,计划越早越好,包括研究方向和导师选择、申请时间和申请工作详情的准备。
2. 了解申请要求。每个大学的申请要求均不同,需要加以研究。一般来说,大多数申请需要提供博士和成绩单、英语成绩、研究计划书、信等材料。
3. 注意语言考试。莫斯科博士后申请的英语水平要求比较高,其英语考试学校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在申请时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如何申请莫斯科博士后(在职博士后如何申请),请仔细阅读各学院的指南,以确保自己的英语水平符合要求。
4. 与导师沟通。通过预先与相关导师沟通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可获得对申请要求的更深入了解,并获取更多有关课程和项目的信息。
结论
申请莫斯科博士后是一个需要经过认真策划和准备的过程。通过了解流程和技巧,您将能够更准确地制定计划,为自己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申请细节大解析:每一步都不可小觑!
莫斯科国立大学作为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其博士后项目吸引了全球众多学者的目光。然而,对于许多申请者来说,如何准备一份出色的申请,以及在申请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可能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将详细解析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申请的各个环节,帮助你顺利完成申请。
一、明确研究方向与目标
在申请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之前免联考在职研究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这不仅有助于你选择合适的导师和项目,而且能够在申请材料中展现出你的研究兴趣和专业背景。因此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申请细节大解析:每一步都不可小觑!,建议在申请前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了解当前学术界的热点和趋势,同时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和兴趣,确定一个具体且可行的研究课题。
二、准备申请材料
个人陈述:个人陈述是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应该清晰地阐述你的研究背景、学术成就、研究兴趣以及为何选择莫斯科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撰写个人陈述时,要注重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同时表达对未来研究的期望和计划。学术简历:学术简历应详细列出你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发表论文、参与项目等学术成就。在简历中,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格式整洁规范。此外,还可以附上相关的获奖证书或推荐信等证明材料。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申请材料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应详细阐述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以及研究时间表。在撰写研究计划时,要确保内容具体、合理且可执行。此外,还要展示出你对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和创新思维。推荐信:推荐信是支持你申请的重要材料之一。通常需要两封推荐信,分别来自你的导师或之前的工作单位领导。推荐信应真实客观地评价你的学术能力、研究潜力和职业道德。在选择推荐人时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班,要选择那些了解你的人,他们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评价。
三、提交申请材料
在准备好申请材料后,你需要按照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要求,通过指定的方式提交申请材料。一般来说,申请材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申请系统提交。在提交前,请务必仔细核对申请材料,确保所有文件都齐全、准确无误。此外,还可以提前与导师或招生办公室联系,了解申请材料的具体要求和提交方式。
四、面试准备
在提交申请材料后,你可能需要参加面试。面试是评估你是否适合该博士后项目的重要环节。因此,你需要充分准备面试,包括了解面试流程、熟悉自己的申请材料、准备可能的问题等。在面试中,要保持自信、真诚和专业,展现出你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
总之,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后申请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过程,需要申请者充分准备和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通过明确研究方向、准备申请材料、提交申请材料和面试准备等步骤,你将增加成功申请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