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硕士点设立于1993年,人类学博士点设立于2001年。
1.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是2003年成立的学术科研机构,几年来在学校和社会与人口学院的支持下,开展了教学与教材改革、在多类研究领域扩展人类学知识,强调田野工作的理论检视与创新,扩大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推动某些人类学理论转换与应用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丰厚成果并在国际学界赢得赞誉。
人类学研究所的前任所长庄孔韶教授是人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内外知名的人类学家。他治学严谨,又介入多元领域,学界朋友和学生追随者甚多;在庄教授的主持和带领下,人类学研究所在汉人社会、影视人类学理论与摄制、历史人类学、教育研究、多元文化展示、文化遗产保护、应用人类学(特别是公共卫生、教育和影视领域等)等方面成绩卓著。
继庄孔韶教授之后,2011年赵旭东教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所长。赵旭东教授1995年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成为费孝通教授指导下的一名博士研究生,1998年7月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2年获得“王宽诚英国学术院奖学金”,同年11月到次年4月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与王斯福教授( )从事合作研究,之后转赴荷兰莱顿大学从事一年的访问研究。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进行教学研究工作,2011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担任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教授学术兴趣广泛,在多个层面和领域与学术界展开着对话,从博士论文起他就开始关注近代中国法律制度建设的意识形态分析及其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将研究的范围从汉人乡村社会扩展到少数民族地区,研究视角集中于法律运作及其与地方性习俗之间的有机联系。赵旭东教授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大型的跨区域的习惯法比较项目,研究范围包含了中国东南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目前他还在策划一项“跨族群的区域生态类型与地方性纠纷解决模式研究”,试图超越民族的划分,以区域生态类型为基础建构习惯法的类型学。赵旭东教授还一直关注1980年代以后中国民间宗教的复兴及其与国家现代性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有关社会记忆的研究。此外赵旭东教授还大量译介了西方的古典和近现代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著作,对社会科学本土化展开了反思,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了的文论。
以赵旭东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人类学研究所现在拥有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的学术团队。其成员全部拥有博士学位,构成如下: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赵旭东 教授 法律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民间信仰等。
张有春 副教授 医学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等
黄剑波 副教授 汉人社会、宗教人类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等
刘谦 副教授 家庭与教育、医学人类学与公共卫生
张慧 讲师 认知人类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富晓星 助研 影视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等
2.主要研究方向:
法律人类学
汉人社会与乡村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摄制
应用人类学(公共卫生与医学人类学等)
多元文化撰写以及宗教
教育与历史的人类学分支学科研究等。
3. 研究内容:
(1)法律人类学
法律人类学在中国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赵旭东教授可谓是这一分支学科的力推者之一。早在博士论文研究,赵旭东教授就开始关注乡土社会的法律调节,并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发表了《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2011年又出版了《法律与文化——法律人类学研究与中国经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系统梳理了西方的法律人类学理论,并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经验的进行了提升,为法律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为此一分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开拓性的努力。近期,赵旭东教授着力于汉人社会与少数民族社会法律人类学的比较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区域类型的建构免联考在职研究生,指导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展开法律人类学的调查。
(2)汉人社会研究
中国汉人社会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主要来自于南部中国的田野调查美国哈佛大学在职研究生,20余年来,庄教授继续安排他的历届研究生分赴各地,选点从南方而北方、西北等地,以期获得新的理论解释构架。首先,我们对20世纪上半叶由外国学者和海归学者调研的8个著名乡村进行了回访研究,通过跨时空观察,重新检视前辈们作品的学术生命力并获得理论新知。2004年庄教授等人合著出版《时空穿行——中国乡村人类学世纪回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篇田野论文以外,尚有关于中国此轮回访研究的意义及中国乡村人类学总论两篇,以及珍贵的新老照片310余幅。该书荣获2004年度“中国学术年鉴奖”和中国学术“年度学人奖”。在庄孔韶教授的规划下,我们新的大型作品《汉人社会-一个人类学的组合研究》不久亦将问世。它和姊妹篇《时空穿行》前后构成跨时空纵向的考察成果和表现中国多点平面配置性的横向的田野/理论著作,将是解放以来最重要的汉人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大型著作。
(3)医学人类学与公共卫生研究
1999年庄孔韶教授因发现云南省宁蒗县跑马坪彝族利用家支民间仪式戒毒仪式开始参与公共卫生领域的人类学研究。庄教授从传统学院派的学理性的仪式研究为出发点,挖掘人类学的整体论()-人体生物性与文化特性的双重角度,论述在科学的方法论之外,人类有可能从不同的方法论出发,以文化的力量战胜人类生物性的成瘾性的可能性与事实。庄教授和她的研究生在多年的田野追踪之后,完成了关于彝族“虎日”仪式戒毒的人类学象征理论解读、人类毅力合成的文化分析、解决人类药物成瘾性的(科学以外)的文化途径的有条件性和可能性的研讨之外,完成了当地第二次“虎日”仪式戒毒的影视人类学拍摄工作和论文写作。不仅如此美国哈佛大学在职研究生,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人类学博士专业,这一研究一改传统学院派关于仪式的学理性研究,转而通过仪式的影视作品变成民间仪式戒毒的示范与应用性重要成果。庄教授主持拍摄的人类学纪录片《虎日》在2003年 荣获中英政府艾滋病防治“中国最佳实践”褒奖;并于2005年赴英国贝尔法斯特,获第16届公共卫生国际会议暨电影节入围奖(本年度为降低毒品危害主题遴选),因以完全不同的方法论思路应对当今世界的令人困扰的戒毒难题,赢得世界公共卫生和医学专家组成的学术大会与电影节组委会安排的特别主题演讲,并于2004年应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邀请赴美国专题演讲。
庄教授和他的同事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调研课题还包括性病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性服务者组织研究、流行病的文化研究、生命哲学与临终关怀研究等。他和他的同事的近期代表作品有:庄孔韶:《中国的艾滋病防治-人类学整体论原则的实践》(香港《二十一世纪》,2006,No.12);张有春:《人类学与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富晓星:《女性商业性服务者组织特征、流动规律和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人口研究》2006年第6期)等。
(4)影视人类学
我们将影视手段融入教学和科研,带动大学课堂革新,并在人类学纪录片制作实践上,将以往人类学片表现人类情感与对文化的理解与诠释做法,进一步转向其可能的示范,实现人类学的应用性成果。
除了由学术带头人庄孔韶教授主持拍摄的影视人类学片《虎日——中国民间戒毒的人类学发现与成功实践》以外,我们还先后完成了新的宣教性、示范性和应用性影片《回声》(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社会歧视与反歧视行动),在中国和北美国际学界(人类学和公共卫生界)获得普遍好评。其延伸性作品,按照艾滋病易感人群分类,反映群体组织、行为、文化特征及有效应对艾滋病的地方实践经验的《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实践》(2004 年)、《男男性接触者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实践》(2006年)、《HIV/AIDS病人综合关怀经验》(2005年)和《流莺》(中国西南某地性服务者的组织与流动)的系列影视人类学片,成为国际范围内首家从影视角度,完成中国艾滋病防治领域从宏观(艾滋病易感人群的总体生存状态及公众社会态度)到微观(分四类人群展示)的全面分析、记录、展示和应用成果的人文社会研究机构。我们的影视人类学片还在课题研究完成之后直接进入大学教科书,及时转换和刷新教学,受到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4.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类学专业领域的科研型和应用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应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的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应具有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及专业社会工作的技能。
5.对外学术交流
人类学研究所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加强同相关科研机构的学术合作,与许多国际知名大学和知名教授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如施舟人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法国高等研究院特级教授)、Bill 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社会学系)、 Zito教授(纽约大学人类学系)、 教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人类学系)、Wim van 教授(荷兰兰顿大学文化人类学系)、Gail 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社会医学系)、 Evans教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人文研究中心)、黄应贵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等知名学者曾来我校做过专题学术讲座,并就国际学界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与我所同仁开展交流和合作;智慧的碰撞产生新的学术火花,并在共同求索中获得跨区域和跨学科的学术成果,加深了国际学界的深厚学术情谊。
人类学研究所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世界各国16所院校系所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往,并在跨学科领域产生广泛影响。2005年11月,召开“人类学国际演讲会暨影视展播•中国汉人社会专题”。2006年5月,召开“中国艾滋病防治与公共卫生专题•应用人类学国际演讲会暨影视展播”。2006年4月,庄孔韶教授应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的邀请前往美国,做关于“虎日”民间戒毒仪式的人类学发现与应用实践的学术演讲。此外,张有春副教授,黄剑波博士也分别应邀出访英国,美国,泰国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
6.开设的主要课程
法律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应用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理论史、人类学概论、人类学名著选读、田野工作方法、医学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定性研究方法等。
7.毕业生去向
人类学专业毕业生可胜任高等院校和相关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或在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大众媒体等相关部门和机构从事文化咨询、决策和管理工作。
导师介绍:
赵旭东
点击查看: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2012年招生简章
美国哈佛大学在职研究生,2025年留学读斯坦福在职研究生有哪些要求?
2025年留学读斯坦福在职研究生的要求包含了多个方面,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顶级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在职研究生项目一直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优秀学子。对于有志于在2025年留学斯坦福攻读在职研究生的申请者来说,了解并掌握其申请要求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解析斯坦福大学在职研究生项目的申请要求,帮助申请者更好地准备申请材料,提升申请成功率。
一、斯坦福大学在职研究生申请概述
斯坦福大学在职研究生项目旨在为那些已经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一定成就,并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学术水平和职业竞争力的人士提供机会。该项目要求申请者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具体申请要求。
二、斯坦福大学在职研究生申请要求
(1)学位背景要求
申请者必须持有四年制正规大学本科的毕业证书,并获得学士学位。学位证书应由学位证书的正式副本或学术记录上的会议声明来核实,同时需要提交学习成绩单,学习成绩应详细说明申请者的成绩内容、质量、每年所修的课程和所取得的成绩。如果院校没有英文纪录,申请者还需要提交正式英文译本。
(2)语言要求
斯坦福大学在职研究生项目对申请者的英语水平有明确要求。对于非英语母语的申请者,需要提供托福(TOEFL)或雅思(IELTS)等英语能力考试成绩。其中,工程学院的部分硕士学位项目要求托福成绩不低于89分,而其他学位项目则要求托福成绩不低于100分。此外,斯坦福大学还接受其他英语能力考试成绩,如PTE等。需要注意的是,托福成绩的有效期为18个月,申请者需要确保在申请时成绩仍在有效期内。
(3)GPA要求
斯坦福大学在职研究生项目并未设定最低的GPA分数要求,但建议申请者保持良好的GPA成绩。一般来说,申请者的GPA成绩应不低于3.0(满分为4.0)。此外,申请者还需要提交本科成绩单,以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和专业背景。
(4)GRE要求
除了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之外,斯坦福大学在职研究生项目的所有专业都需要申请者提供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对于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的申请者美国哈佛大学在职研究生,则需要分别提供LSAT、MCAT和GMAT成绩。申请者需要在申请时提交有效的GRE或相关考试成绩单。
(5)其他申请材料
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申请者还需要提交一系列其他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个人陈述、推荐信等。个人简历应详细列出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荣誉奖项等信息;个人陈述应阐述申请者的申请动机、研究兴趣、职业规划等;推荐信应由申请者的本科教授或业界专家撰写,评价申请者的学术能力、专业素养和潜力。
(6)经济要求
申请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美国哈佛大学在职研究生,2025年留学读斯坦福在职研究生有哪些要求?,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在申请时,申请者需要提交资金证明,以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支付留学费用。需要注意的是,资金证明需要在斯坦福大学录取后才需要提交。
三、结语
斯坦福大学在职研究生项目的要求前面已经写出来了,对于有志于攻读该项目的申请者来说,了解并满足其申请要求是关键。通过本文的解析,相信申请者已经对斯坦福大学在职研究生项目的申请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