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来西亚华侨生联考 / 华侨生联考马来西亚,俞敏洪:升级外国留学生认证条件 防范国际高考移民

华侨生联考马来西亚,俞敏洪:升级外国留学生认证条件 防范国际高考移民

因此,为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现象愈演愈烈,损害教育公平,俞敏洪特提出以下建议:落实来华留学生招生录取工作、培养质量、汉语水平和趋同化管理的要求,是真正治理国际高考移民问题的路径。

5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记者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了解到,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带来了《关于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的建议》等三份提案。

俞敏洪提到,近年来,由于国际留学生指标是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扩大国际留学生规模成为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外国留学生数量快速攀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共有来我国高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25.8万人,远超2010年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中“2020年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留学生达到15万人”的目标。然而,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外国留学生录取标准的“超国民待遇”问题饱受争议,与此同时出现了“国际高考移民”的现象,破坏了高校留学生的招生生态,进一步引发社会舆论的质疑。2017年,教育部会同外交部、公安部出台《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把入学门槛。近年来,不断出现中国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外国国籍或永久居住签证,以外国人或华侨身份参加国内高校的外籍留学生考核或华侨联考,从而避开国内高考,进入我国名牌大学读书的案例。

俞敏洪认为,目前“国际高考移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2009年的外国留学生规定对当下国际高考移民现象的约束力降低。现行认定外国留学生的标准源于2009年《教育部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1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1年计算)。该规定主要针对2006年—2009年间通过中介直接购买外国护照进入中国参加外籍留学生考核而发布的。然而,近年来的案例已不再是简单的购买护照,而是通过获得绿卡、移民、永久居留签证转变华侨身份等方式进行,加之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移民政策、长期居住政策的放开,使得这一门槛不足以限制想要跨过国内高考的家长和学生。

第二,教育国际化的强力驱动与留学生申请入学的软性评价导致入学门槛不断下降。根据教育国际化的共识,高度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其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占20%以上,高等学校和地方政府面临着留学生规模数字的指标压力。2019年来华留学教育的财政预算为39.2亿,比2018年增长18.1%,留学生数量与高校财政拨款的正向关系以及自费留学生学费收入等进一步驱动数量和规模的递增。不同于中国籍学生进入高校需要经历高考这一硬性门槛,外国留学生采用国际接轨的申请入学制,即根据护照、汉语考试(HSK)成绩、高中成绩单等材料进行综合考虑、自主录取。在目前“重量不重质”的背景下,导致了外国留学生的入学实际门槛一再下降。

第三华侨生联考马来西亚,俞敏洪:升级外国留学生认证条件 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缺少对外国留学生学业成绩的统一考核评价标准。与美国、英国等国际教育大国相比,我国关于留学生招生考试、学业标准考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当前各高校招收外籍学生唯一的统一考试是汉语水平考试(HSK)。一方面汉语水平考试对于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中国学生而言过于简单,另一方面它仅仅对汉语语言水平进行考核,无法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衡量。统一考核评价标准的短板,进一步催化中国家长与学生的跨国高考移民选择。

因此,为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华侨生联考马来西亚,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现象愈演愈烈,损害教育公平,俞敏洪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升级外国留学生的认证条件。将现有“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现有“最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的年限提高,延长取得外籍的时间和在国外的生活时间,进一步限制国际高考移民。严格根据上述新规对申请者外国护照证明、国籍证明、中国国籍注销证明、出入境签章时间进行审核及核算,可增加个人陈述、审查者对话交流、证明人制度等方式进行辅助审查认证。

第二,改进外国留学生招生培养机制。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系,转变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思路,尽快降低对高校留学生数量指标的要求。结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16年试点认证、2019年正式认证的实践,建议两年内完成全国招收外国留学生高校的质量认证工作,确保高等院校的招生更加透明地接受社会监督。高校承担对申请者严格审核的责任,对出现违规情况免联考在职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应细化问责追究的处理办法。

第三,确立外国留学生学业水平基准。落实来华留学生招生录取工作、培养质量、汉语水平和趋同化管理的要求,是真正治理国际高考移民问题的路径。借鉴美国(SAT、GRE、GMAT等)、日本(EJU)等国的考试体系和标准,尽快完成我国留学生学业考试的体系设计、操作模式选择、考试标准及内容界定。进入“双一流”建设序列的高校,必须制定高于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和留学生学业考试的录取标准。教育部应每年发布资助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各地方各高校奖学金的监督评价报告,确保享受奖学金的外国生源与中国籍学生具备同等学业能力水平。

马来西亚第二家园参加华侨生联考,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严查跨国高考移民 17考生未过审查 ,其中7人为瓦努阿图考生

据大洋网消息 目前广东省正加大力度治理“高考移民”,事实上,“高考移民”现象是不仅国内才有。

5月8日,暨南大学招生办公室网站上发布公告,称根据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联合招收港澳台、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学生入学考试(下称“两校联招考试”)的规定,经上级部门核查报名信息、审查报名材料,未能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将不予参加考试。

图片来自暨南大学招生办公室网站

在公告的附件栏中,记者查询到共有17名考生未能通过审查资格,该公告中显示了考生的准考证号和居住过,未显示考生的完整姓名。其中有2人为美国考生,7人为瓦努阿图考生。

图片来自暨南大学招生办公室网站

公告中还称,为保证两校联招考试的公平、公正,对于弄虚作假和钻政策空子的“高考移民”等行为,将严肃处理。对于后期发现的,将取消其考试成绩和录取、入学资格。

暨南大学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是目前国内境外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华侨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以“华侨”命名的高等学府,培养考生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其中培养澳门学生有6000余人,也是拥有澳门在校学生最多的中国内地高校之一。

每年,两所高校都有大量面向华侨考生的招生指标。华侨是指未加入外籍的中国国民,他们长期居于国外,包括已取得居住国永久居民身份的人。近几年,港澳台和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学生报考暨南大学或华侨大学,均可通过“两校联招”或“全国联招”两种方式。今年2019年的两校面向华侨学生及留学生的招生简章已分别于1月中下旬、2月的中下旬发布。在招生简章中,各自详细说明了考生的报名条件及审核标准。

报考条件严格

记者查阅两校的招生简章,发现两校对于华侨学生的招生要求完全相同,凡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成绩优秀的华侨学生及留学生均可报名,年龄限制为不超过30周岁。

具体要求,记者整理如下:

1.学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2.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5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如考生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则不适用该条款。

3.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马来西亚第二家园参加华侨生联考,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严查跨国高考移民 17考生未过审查 ,其中7人为瓦努阿图考生,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马来西亚第二家园参加华侨生联考,均不视为华侨。

4.祖国大陆(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在移民外国后,作为外国留学生,必须持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止报名时间结束止)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5.外籍学生须年满18周岁。外籍学生来华读书必须持XI学习签证入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校的2018年招生简章中,对于华侨生的报名要求中,仅提出:华侨学生应已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且最近4年(截止报名时间结束止)之内有在国外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

另外,记者还注意到,两校均有提出不接受持有菲律宾特别退休居住签证和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的申请材料。

“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

该项目起源于1996年马来西亚旅游部对外国退休老人实施的一项较长时间居住计划即“银发族项目”,鼓励外国的退休老人带着自己的退休金到马来西亚旅游并长期居留生活。由于该项目实施后效果良好,2002年政府决定把“银发族项目”正式更名为“马来西亚第二家园项目”,申请对象不再局限于退休老人,而是扩大到21岁以上的外籍人士。该项目投资额度低,申报门槛简单,且无居住要求。

编辑 马浩歌

华侨生联考在菲律宾,围剿“跨国高考移民”

华侨生包装术

参加联考的前提是具有港澳台、华侨身份。根据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华侨身份的确立并非难事,而商业机构利用的正是我国对于华侨界定的相关政策。

2009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印发的《关于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确认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除此外,根据《规定》,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的中国公民,也被视为华侨。

《等深线》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商业机构对这项政策和各国移民政策了然于胸,仅就获取华侨身份而言,目前马来西亚、菲律宾、瓦努阿图、新西兰等国家的政策相对宽松,资金成本也相对较低,而这几个国家也是联考中介商重点向咨询者推荐的地方。

以马来西亚为例,为了吸引外国资金,马来西亚政府出台了一项吸引鼓励外籍人在马来西亚较长时间居住的政策——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根据该计划,外籍人只需在大马银行存入30万马币(折合人民币约48万元),就可以在马来西亚获得10年居住权,且一人主申请,全家获签。

“华侨生高考只注重基础知识,初中知识70%,高中知识30%”“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华侨生高考考生少,过线就录取”“在内地学习基础的学生中文更加有优势,海外学习经历更能提升英语能力”。一所位于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的宣传册上这样写道。

《等深线》记者走访该学校在北京办事处了解到,他们正是用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吸引中国内地家长送孩子去马来西亚读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从中国大陆招收“十几个学生”,定期组织中国大陆家长前往马来西亚考察。

工作人员介绍,大陆学生要接受两套教学,一方面要接受英式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接受专门针对联考设置的中文课程。

为了符合联考生“必须在国外的实际生活18个月”的规定,一旦去他们的学校上学,从高一到高三,整个高中时期,学生必须在国外度过,在高中结束时,这些学生便完成了华侨生的身份转变,既可以选择申请国外高校,也可以选择以华侨生的身份参加中国内地的全国联考,上中国内地大学。

如果要参加联考,那么必须在每年2、3月份,即高三寒假结束后回中国内地,参加联考集中培训,5月份参加联考。

该工作人员透露,2015年该学校一名参加联考的学生以500多分的联考成绩成功被北京某重点大学录取,而当年,该大学的平均录取分数为667分。

菲律宾的“微笑计划”使外籍人员在菲获得居住权的成本更低,只要年满35岁以上的申请人,将2万美元的定期存款放在菲律宾发展银行,就可以带配偶和一个21岁以下的未婚子女,或2个21岁的未婚子女长期生活在菲律宾。

记者从一移民中介机构获取了一份华侨生联考说明书,该说明书介绍,直到孩子读大学后,就可取回存在菲律宾发展银行的押金,取消永久居住权。而通过该机构,获得在菲律宾的侨民身份的办理只需要3周左右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联考明确招生对象为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学生,但上述中介机构的招生范围却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就读的初中至高二非本地户籍生,就读于普通高中但想冲刺985、211名校的学生,就读于重点高中但想冲刺北大、清华的学生。

该说明书在合同范本中提到,该项目先为乙方(陆生家长)及参加项目的子女办理华侨身份后,再通过2+1模式,即2年在菲律宾AUP大学附中就读,后回中国大陆继续学习一年,参加全国针对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联招考试。该机构的官方微信中称:“华侨生联考是直升211、985名校的绿色快捷通道。”

这家中介机构还直接宣扬,只要家长与其签约,就会保证让孩子通过联考上内地重点本科。其一位主管还对记者扬言称,他们在教育部内部有关系,教育部有什么政策、动作都会提前跟他们“打招呼”。

不论是菲律宾的学校还是马来西亚的学校,都无例外地宣扬,为确保“陆生”顺利参加联考,师资也同样源于“内销出口”——上述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称华侨生联考在菲律宾,他们“特聘中国内地高考高级教师团队,高考教学实战经验丰富,专门针对全国华侨联考考试大纲、题型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编写学习资料”。

上述马来西亚国际学校的工作人员也宣称,他们的联考辅导老师也来自中国内地,都是“一流的高考专家”。该国际学校的教师称,就联考内容而言,不仅考察科目少(共考5门科目,满分750分,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试题设置也以常识考察为主,相对简单。

记者了解到,上述国际学校的华侨生学费是每年30多万元左右,而中介机构收取的费用则在40万元以上。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长而言,让孩子获取华侨身份,从而绕过激烈的内地高考,转走联考捷径,也确实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山东是历年来的高考大省,一位山东籍刘女士虽在北京望京买了房,但还是没有北京户口,女儿马上就要上高中了,从山东考北京的大学难度很大,刘女士寻思,让女儿参加华侨生联考。

刘女士告诉记者,实际上,两年前她就已经帮女儿做相关咨询了,她听说华侨生联考不仅试题简单,而且竞争力小。但由于媒体的曝光、教育部门的回应,从马来西亚、菲律宾考察了一圈的刘女士又担心联考政策取消。

官方:严查侨生资格造假

联考政策出台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根据官方表述,联考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增进港澳台华侨青年对祖国的了解,维系他们与祖国的情感。

但当前大陆中介机构利用该项政策来吸引国人到国外投资“绿卡”或移民,与联考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是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一名教育机构中介商告诉《等深线》记者,哪个国家都可以运作,只要居住够18个月,都是华侨。

作为内地专门为港澳台、华侨生而设的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拒收通过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等方式取得华侨身份的华侨生通过联考进入该校。

2017年5月份,教育部则表示将继续会同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办等部门,持续加大联考资格审查力度,对资格造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零容忍”。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前后,华侨生数量曾有过一次“不正常增长”。当时内地学生的侨生变身之路更为容易,即交纳10万元至数十万元参加中间人在知名高校办的“华侨生”培训班,再通过“蛇头”获得所谓的绿卡,就能以“华侨生”身份参加联考。

2006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曾发布通知(教学〔2006〕3号),对华侨生全国联招报考资格进一步明确,要求考生必须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最近4年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上述教育界人士称,这实际上已经加大了内地学生转走华侨生联考捷径的难度。

然而即便如此,当前这些商业机构却采用了把孩子送出去的方式获得侨生资格。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林小英在接受《等深线》记者采访时称,华侨生联考政策属于国家政策范围,是统战工作的一部分,属于象征性政策,具有一种价值引领和关照意义,它表示我们国家对于华侨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她说,政策越清晰,其边界也越明细,势必会有人想方设法去钻空子。在她看来,如果要破解中介钻营联考政策的现象,就应该把招生权交给高校本身。让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招收港澳台或外籍学生,“让学生直面招收官,能更清楚地鉴别和区分学生的真实身份”。

她表示,经过中介包装,钻空子、走捷径的“假”侨学生“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可教育性”。

长期研究中国高考等考试的独立学者熊丙奇称,大部分运作内地考生参加“华侨生联考”的机构,帮助内地生合法地获得华侨生联考报考资格,从程序上而言,属于合法经营。他认为,商业机构钻营联考政策,并不属于监管的问题,而属于制度设计的问题。

他表示,“华侨生联考”不可能取消,但是如果既保留“华侨生联考”,又打击借此进行“境外高考移民”,就必须提高华侨生联考的报名门槛条件,并加强审核。因此,在接受《等深线》记者采访时,熊丙奇也表明了他的建议:“把华侨生的招生权交给高校,对外籍学生进行严格考核、评价,才能杜绝身份造假者。”

“假”侨生的担忧

2017年教育部曾发文称,对华侨生资格造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零容忍”。同时,教育部也特别提醒有关考生和家长,要警惕部分中介机构的虚假宣传,防止上当受骗。

一名移民中介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的认定,合法地取得国外绿卡,不是“非法获取华侨身份”,真假华侨的界定也不是国内某个机构说了算,“绿卡是外国政府给的。“只要居住够18个月,怎么能是假华侨呢?居住权是货真价实的。”

该工作人员称,只要政策不改变,谁也不能说这些出去读书参加联考的学生是违规的。“究竟是不是为了参加联考这个目的而获得华侨身份,这本身就很难确认。”

就读于北京某重点大学的一位王姓学生告诉记者,她就是通过联考考上内地大学的。初中毕业后听从家长的安排在马来西亚上了两年学,后来通过联考,顺利在北京上了大学。她称,自从内地机构运作华侨生联考一事被曝出以后,她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自今年5月份,教育部专门针对内地中介机构运作华侨生联考一事,发文称要查处“假华侨”,并称“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公开,切实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以来,与王同学相比,远在菲律宾上学的周宇则面临另外一种境况,由于缺乏全面考察,周宇通过中介来到菲律宾读书后,发现现实情况与中介宣讲的完全不一样。

周宇告诉记者,菲律宾的华侨教育场所条件差,“一群和我一样转换身份的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宿舍是通铺隔间,菲律宾又热又闷,一个共享空调要吹两间房,晚上根本休息不好”。

“教育部的发文直指我们的身份问题,我现在真的很担心。”周宇称,由于自己成绩不太好,初三刚毕业华侨生联考在菲律宾,围剿“跨国高考移民”,他父亲就通过中介机构,获得菲律宾的“绿卡”后便安排他到菲律宾上学。

不仅如此,周宇还称,在菲律宾的学校里3个老师要上7门课程,一个老师负责两科。而老师是当地人,“中文都说不利索”,“学校没有考勤制度,有的同学不来上课,有的上课睡觉,老师都不管”。

但由于和学校签了协议不能退学,并且考虑到家人为此付出了几十万元,周宇说,虽然心里非常抱怨父母,但也很无奈,“感觉像是吃了哑巴亏”。

周宇说,在菲律宾一年多的时间感觉什么都没有学到。“看到网络上很多抨击我们的,说我们这些特殊人群换个身份就可以走捷径,我们看着心里都不是滋味。这条捷径我们也付出太多了,两年时间可以说是被浪费,还有这么大的金额支出,现在我们更担心政策有变,如果不能参加联考,最后只能申请国外的学校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ewei.guojishuobo.com/malxyhqs/10313.html

xiao11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uojixuewei@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