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卡迪夫 / 中国医科大学与英国卡迪夫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平台

中国医科大学与英国卡迪夫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平台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辩,获得中国医科大学的硕士毕业和学位证书。),并已完成我校硕士学位课程第一学年的学习。参加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联培生在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学习期限为一年。个月向国内导师和研究生院汇报学习、研究情况。《中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管理办法》。4.执行研究生院有关联合培养学生的规定。

中国医科大学与英国卡迪夫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实施方案 (试行)英国卡迪夫大学 ( )成立于 1883 年,位于英国威尔士首府卡迪夫,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 (The Group )的最早成员及主要缔造者之一。卡迪夫大 学在 2015/16QS 世界大学排名上位列世界第 122位;2015 上 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英国第 18-21 名,全球第 151-200 名; 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英国第 20 名,全球 178 名。卡迪夫大学囊括了威尔士地区 49%的科研 经费,并拥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马丁•埃文斯教授 获得 2007 年诺贝尔医学奖,标志着卡迪夫大学在医学领域 的领先成就。我校与卡迪夫大学希望在研究生联合培养领域建立长 期的合作关系,为我校硕士研究生提供到国际名校学习和获 得学位的机会。为规范和促进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管理与 发展,确保该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方案。第一章 目的和原则第一条 本方案旨在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 较强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

我校将根据联合培养项目的要 求,按照 “项目公开、自愿报名、公开选拔、择优录取”的 原则组织选派联和培养学生。- 1 -第二章 适用范围和项目类型第二条 本办法仅适用于我校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开展的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第三条 我校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开展的硕士研究生联合 培养项目为 “双硕士”学位项目,即中国医科大学的硕士研 究生在中国医科大学完成第一学年的硕士学位课程,符合各 项选派条件且通过卡迪夫大学面试后,于第二学年赴英国卡 迪夫大学组织工程学硕士专业或口腔生物学硕士专业学习, 在达到英方对硕士研究生的规定要求后,获得卡迪夫大学颁 发的硕士学位证书,第三学年返回中国医科大学继续完成中 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 辩,获得中国医科大学的硕士毕业和学位证书。(注:在卡 迪夫大学获得的学分可以根据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替代本 专业的部分课程及学分 )第三章 选派条件第四条 参加该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 (简称联培 生 )应为具有我校硕士研究生学籍的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 (委托培养、计划内定向、定向就业及其他非全日制学生除 外 ),并已完成我校硕士学位课程第一学年的学习。

第五条 联培生应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有 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专 业基础,较强的学习、科研能力和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良好,- 2 – 学习成绩优异,外语水平突出。申请者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 件:(一 )学位课程加权成绩要求达到 50 分,且课程考试全 部及格。(二 )行为考核评定总体要求思想品质优良,身心健康, 无不良操守记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与公益活 动,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无任何违纪行为, 未受过任何处分,且行为考核成绩要求达到各科室本年级前 60%。(三 )英语语言的最低要求为:组织工程学硕士专业: 雅思 6.5,单项成绩不低于 6.0;口腔生物学硕士专业:雅 思 6.5,单项成绩不低于 5.5,且该成绩两年内有效。第六条 如果申请者的中方导师和英方导师有共同或相 近的研究方向和合作研究的基础,我校鼓励其积极申报该联 合培养项目,以便于联培生能够顺利完成与英方对接的课程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表一篇 SCI 论文。第四章 选派程序第七条 我校每年可以最多选派 5 名学生赴卡迪夫大学 参加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第八条 我校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处负责组织联培生选 派工作。

具体程序如下:- 3 -(一 )报名。申请者填写 《中国医科大学与卡迪夫大学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申请表》(附表),并提交其他相 关材料,上报至研究生院及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初审。(二 )初审。研究生院及学生管理部门对申请者进行书 面材料审查,核实申请者信息,并将结果及申请材料报国际 交流处。(三)复审。国际交流处根据该联合培养项目的具体要 求,对初审通过人员进行复审,组织专家对符合条件者进行 考核,确定复审结果。(四)公示。国际交流处汇总复审结果,将拟派出人员 名单进行校内网上公示。(五 )推荐。公示期满后,国际交流处将拟派出人员名 单及有关材料向卡迪夫大学报送推荐。(六 )面试。卡迪夫大学组织英方相关专家对我校报送 的拟派出人员进行面试,确定最终录取结果。第五章 支持办法和相关待遇第九条 联培生在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学习期限为一年。 卡迪夫大学已为我校学生减免 10%的学费,减免后的学费约 为 17,706 英镑/年 (2016 年度 )。第十条 我校将选派最优秀的学生赴卡迪夫大学进行联 合培养。我校将对参加本项目综合排名前二位的学生给予一 定的生活补贴资助 (具体的排名标准及资助方式另见联合培- 4 – 养项目选拔方案 )。

资助标准为:10,000 元/月/人。接受我 校资助者需在申请学位前,须发表署名我校第一通讯作者的 SCI 文章。第十一条 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如果符合我校硕博 连读条件,经学校考核通过后可转为硕博连读生。第十二条 在研究生阶段,每名学生最多只能享受一次 国际交流项目 (含联合培养项目 )资助机会。第六章 项目管理第十三条 联培生须与学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书。接受 学校资助的联培生,学生家长作为担保人签订的协议书应就 回国时间、违约赔偿资助金等做出承诺。第十四条 联培生应按卡迪夫大学要求的时间派出,并 按联合培养计划进行学习和研究,未经允许不得中途改变计 划。逾期无故未派出者,即视为自动放弃联合培养资格,并 按违约处理。第十五条 联培生在境外学习期间应与学校保持定期联 系,每 3 个月向国内导师和研究生院汇报学习、研究情况。第十六条 联培生确因学习需要不能按照批准期限回 国卡迪夫大学硕士,应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由导师、所在学院提出初步意 见并报研究生院,经研究生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延长在外 期限,延长期间学校一般不再提供资助。未经批准延长留学- 5 – 期限者,超过其出国限期两周,即视为自动放弃联合培养资 格,并按违约处理。

第十七条 联培生因故提前回校,需提出申请,经导师、 所在学院、研究生院批准后可提前回国,但资助经费应按实 际在外时间结算并将剩余部分返还学校。第十八条 联培生的休复学办理、课程学分替代、毕业 资格审核、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进行。第十九条 联培生在结束境外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后,应 对期间的学习、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向研究生院提交书面 报告。第二十条 联培生在境外学习期间必须遵守英国及卡迪 夫大学的相关管理规定,因个人原因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由 研究生本人负责。第六章 附则第二十一条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和 国际交流处负责解释。附表:《中国医科大学与卡迪夫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 养项目申请表》- 6 -附表No.中国医科大学与卡迪夫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申请表填表日期: 年 月 日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日政治面貌所属专业/院系部处所属科室导 师学位类别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出国时间应归国时间项目经费来源保证: 请 申 养 培 合 联1.严格遵守 《中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管理办法》。2.所填写的内容真实准确3.遵守联合培养所在国家的法律规定,科研过程中遵守国际伦理规范。

4.执行研究生院有关联合培养学生的规定。申请人签字:申请日期:本人手机:本人 E-mail:国内联系人:联系人手机:联系人 E-mail:作为该联培生国内联系人中国医科大学与英国卡迪夫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平台,请保证联系方式畅通,并保证接到国际交流处通知后第一时间传达给该生,若因国内联系人联系方式不畅而导致消息延误而造成后果,由该联系人及联培生本人承担责任。国内联系人签字:与申请者关系:日期: 年 月日导师意见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科室审核

卡迪夫介绍,2023中英电气与能源装备技术论坛暨青年托举工程中英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在英国召开

2023年10月7-9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英国分会、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中英净零工程创新中心承办的“2023中英电气与能源装备技术论坛暨青年托举工程中英青年学者论坛”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利兹大学及谢菲尔德大学成功召开。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了学术交流考察团参加本次论坛。考察团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以及学会工作总部,共计14名专家及青年学者。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爱丁堡大学、巴斯大学、萨里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德蒙福特大学、赫特福德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大学、赫尔大学、莱斯特大学共计100余位电气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留学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10月7日卡迪夫论坛主会场

本次论坛由10月7日卡迪夫大学主会场、10月8利兹大学分会场以及10月9日谢菲尔德大学分会场组成。10月7日上午举办的是中英电气与能源装备技术论坛。论坛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英国分会理事长、卡迪夫大学工程学院院长 Wu教授担任本次论坛主席并主持。 Wu教授在致辞中对中国学术交流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对此次论坛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表示很荣幸能邀请到来自中英双方电气工程领域的专家和青年学者为大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后他期待本次论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畅谈学术、探讨未来电气与能源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平台,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Wu教授致辞

韩毅秘书长在视频致辞中对来自中英两国电气工程和能源装备技术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表示热烈欢迎,向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英国分会、卡迪夫大学等高校给予会议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并指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作为国家5A级社团组织,将团结全体会员和广大电气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本着“学术立会、开放融合、互利共赢、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发挥学会跨领域、跨区域、跨产业的组织优势,聚焦电气与能源科技的不断创新,围绕基础、重点、前沿、交叉等学科发展研究方向,不断优化学术交流布局,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交流讨论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凝练学术交流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发挥国家级学会引领学科建设和行业科技发展的历史责任,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应有贡献。

韩毅秘书长致辞

论坛邀请了来自伯明翰大学的 Zhang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袁伟教授、巴斯大学 Li教授、伦敦大学学院Zhifu Mi教授以及UK Power 的 Yi博士分别就能量质量、新能源与储能、英国能源系统转型的战略与对策、建筑与能源方向、软开关(soft open point)在中压、低压配电网的应用等方面特邀主旨报告。本次考察交流团团长、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永健教授做了报告总结。

2023中英电气与能源装备

技术论坛

10月7日下午的“青年托举工程中英青年学者论坛”分别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英国分会秘书长、谢菲尔德大学Xin Zhang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英国分会副秘书长、卡迪夫大学 Ming博士主持。首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国际合作部豆亚男主任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学会整体业务概况及近年来学会开展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等亮点工作;学术部孙于主任介绍了学会实施中国科协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介绍了托举工程项目以及青年人才引进等工作。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工作总部项目介绍

接下来的中英青年学者学术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国东南大学宋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赵爽博士、同济大学袁之康博士、清华大学章鹏程博士、安徽大学吴振宇博士,以及来自英国萨里大学 Liu博士、伯明翰大学 Tian博士、帝国理工大学 Shang博士、拉夫堡大学 Wang博士、卡迪夫大学Sheng Wang博士、Bo Hou博士以及CSA 的 Li博士共计12位中英青年学者,围绕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能源与交通、无线电能传输、高电压与绝缘方向等议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和讨论交流。与会者还就未来中英能源领域研究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参观卡迪夫大学工程学院实验室。

中英青年学者学术论坛

邀请报告现场

参观卡迪夫大学

工程学院实验室

10月8日在利兹大学中英净零工程创新中心分会场中Kang Li教授介绍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净零工程中心的背景和概况。来自利兹大学的Hu Li教授、 Liu教授和曼彻斯特大学Long Zhang博士做了精彩学术报告。

利兹大学中英净零工程创新中心

分会场

10月9日在谢菲尔德大学举办论坛分会场中, Su博士、Xin Zhang教授和 博士分别介绍了目前的研究方向和进展,谢菲尔德大学及电气工程学科概况以及实验室概况。会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谢菲尔德大学Z.Q. Zhu教授、Xin Zhang教授邀请考察团分别参观了谢菲尔德电机和驱动课题组 of , and Group (EMD)实验室以及控制与电力系统(ACSE CAPS)实验室。

谢菲尔德大学分会场

及实验室参观

受学会英国分会副秘书长、帝国理工大学Fei Teng博士邀请,考察团还访问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Goran 教授、Fei Teng博士等作了精彩的报告。

考察团访问

帝国理工大学

中英电气与能源装备技术论坛连续举办多届卡迪夫介绍,在中英双方电气工程领域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成果。2023年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英国分会成立十周年卡迪夫介绍,2023中英电气与能源装备技术论坛暨青年托举工程中英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在英国召开,值此之际,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对加强中英电气与能源装备领域的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青年托举工程中英青年学者学术论坛是由电气工程领域青年学者“当主角”的学术活动,论坛的召开鼓励并支持了青年科技人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提升了青年科技人才国际活跃度和影响力,全方位培养和用好了青年科技人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24年将继续组织考察团赴英交流合作,欢迎电气工程领域专家学者报名参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ewei.guojishuobo.com/kadf/15111.html

xiao11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uojixuewei@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