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留学申请中,计算机科学( ,简称“CS”)一直都是大热门专业选择,根据今年最新版《启德留学白皮书》数据,近三年(2022-2024)硕士留学申请中,计算机专业申请人数持续位居第一位,在众多学科中遥遥领先。
数据来源丨《启德留学白皮书》
最近,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知名学术榜单——发布了2025年最新排名!
这一榜单主要根据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数量对计算机科学的学术机构进行排名,尤其关注院校的顶会论文的发表情况,是非常直观便捷的美研CS选校参考工具。
美研君帮大家梳理了 榜单中的:
【全球TOP10院校】
【上榜全球TOP50的美国院校】
【CS五大细分领域美国TOP3院校】
供各位同学和家长作为参考~
综排:CMU蝉联榜首,中美霸榜Top10!
在2025年榜单中,排名第一的仍然是卡内基梅隆大学(CMU),CMU连续十多年蝉联榜首的纪录再加一!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的 “清北交浙”四大名校,其中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依然名列第二、第三,与去年相同;浙江大学今年从第六名跃升至第三名,表现亮眼;北京大学排名第五。
今年TOP10 的榜单中,中国大陆和美国院校霸榜8席!双方势均力敌,各占据四个席位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中美顶尖名校在计算机领域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全球综合排名:
图丨 官网
从分数值(Count)来看,美国的计算机强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佐治亚理工学院()排名第六到第八名,是可与“清北交浙”实力匹敌的CS牛校!
顺便一提,除了计算机科学硕士之外, 全球Top10的美国顶尖院校还有很多CS+热门项目可以选择。
例如:
CMU的人工智能与创新硕士(MSAII)、机器人学硕士(MSR)、软件工程硕士(MSE)、信息系统管理硕士(MISM)等;
UCSD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ECE)、数据科学与工程硕士(DSE)等;
UIUC的计算机与数据科学硕士(MCS-DS)、的人机交互学硕士、机器人学硕士(MSR)等。
这些项目的研究方向更为前沿、可以接触到全球领先的实验室和师资资源,而且招收学生背景更为多元化,是理工科相关专业背景的“极客热土”。
全球排名Top50中,美国占比超6成
2025年最新排名中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世界排名,2025 CSRankings神仙打架!CMU领衔美国,与“清北交浙”杀疯了!,美国高校仍然是CS名校大户。
美国在全球TOP50上榜院校最多,抢占了32个席位,比去年多6所院校上榜, 占比超过60%——美国在计算机研究领域的 发展势头依然迅猛,实力不容小觑。
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上榜全美Top10之列。
上榜全球TOP50的美国院校:
图丨 官网
上榜院校中,有许多排名远超U.S.News综合排名的计算机强校,非常值得关注,如:马里兰大学(综排44)、密歇根大学(综排21)、东北大学(综排54)、普渡大学(综排46)、华盛顿大学(综排46)等,都入围了本次全美Top10排名,是名副其实的 “黑马校”。
CS五大细分领域,有哪些美国牛校?
除了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总体排名外,今年,CS 还更新了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网页与信息检索( The Web & )五大细分领域的具体排名,与去年的四大细分领域分类有所变化。
美研君为大家整理了这五大细分领域的美国院校TOP3,分别是
AI 人工智能
#1 卡内基梅隆大学
#2 宾州州立大学
#3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计算机视觉
#1 卡内基梅隆大学
#2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3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机器学习
#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 麻省理工学院
#3 卡内基梅隆大学
自然语言处理
#1 卡内基梅隆大学
#2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3 马里兰大学
网页与信息检索
#1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2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3 密歇根大学
这些计算机细分方向的佼佼者,毕业生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就业前景和薪资水平都相当可观,有实力申请这些院校的同学可以闭眼冲!
说到这里,美研君就要浅浅骄傲的展示一下,截至目前,24-25申请季, 启德美研的同学已经拿到: 普林斯顿大学-机械工程(机器人学)博士全奖、普林斯顿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全奖、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硕士(专排第一)、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全奖,以及UCSD、CMU、UIUC等名校CS相关领域诸多Offer录取的喜讯!
想冲CS名校的宝宝们,可以文末扫码咨询,为你量身定制专属申请方案哦(眼神暗示)~
美研CS赛道,都在卷哪些科研?
对计算机专业申请研究生的学生来说,美国院校会格外看重科研经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参加中外名校「强相关的科研项目」。比如说,和名校的大牛教授一起学习、研究一个课题,或者在专业的指导下完成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投递和发表,表现优秀的,还有机会拿到教授导师亲笔撰写的推荐信——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软实力的背书。
当然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世界排名,不是所有的科研项目都值得参加,有的看起来天花乱坠,但含金量不高。
怎么判断一个科研项目值不值得参加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与目标申请专业关联性强”,这个核心的默认前提,是你学习之外做的事情要与申请方向强相关。尤其是申请TOP院校,如果大家硬指标都大差不差,那软指标的相关性越强,录取的概率就越大。
而且,科研经历不是越多越好,为了在简历上看起来“多”而去参与一些含金量很低的冷门项目是“本末倒置”。大家一定要仔细辨别,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加州理工博后,到底有多强?盘点北大数院获得过斯隆研究奖的“大神们”
TOP前言
“TOP大学来了”小编按,2月16日,美国斯隆基金会( P. Sloan )公布了2022年获得斯隆研究奖(Sloan )的学者名单。
“TOP大学来了”小编按,2月16日,美国斯隆基金会( P. Sloan )公布了2022年获得斯隆研究奖(Sloan )的学者名单,118位学者获此殊荣。值得注意的是,数学领域获奖有7位华人学者获奖,其中3位来自北大数院学子,分别是陈蕾、刘雨晨和张瑞祥。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学数学学院自2007年以来共有25位院友获得斯隆研究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拿过斯隆奖的北大数院学子吧!
北大数院25人获斯隆奖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共有25位北大数学院友获得斯隆研究奖。他们是:
2022年:刘雨晨(07本、11硕)、张瑞祥(08本)、陈蕾(09本)
2021年:邓煜(07本)
2020年:姚珧(03本),黄皓(03本),马临全(04本),苏炜杰(07本)
2019年:程修远(05本),王博潼(02本),周鑫(06硕)
2017年:李驰(00本04硕),刘钢(05硕),刘一峰(03本)
2016年:马宗明(01本),汪璐(02本)
2015年:朱歆文(00本),丁剑(02本),林霖(03本)
2013年:张伟(00本),鲁剑锋(01本)
2012年:倪忆(97本01硕),钟声(97本)
2008年:李凤艳(92本97硕)
2007年:李显涛(94本)
陈蕾(Lei Chen), 现任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群论、几何拓扑和动力学,2019年与合作者分类了流形自同胚群在其他流形上的作用。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后分别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刘雨晨( Liu),现任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Fano簇、K-稳定性、模空间和奇点理论,2021年与许晨阳、庄梓铨两位北大校友共同解决了Fano簇上K-稳定性的重大问题。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加州理工博后,到底有多强?盘点北大数院获得过斯隆研究奖的“大神们”,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张瑞祥( Zhang),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调和分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他与人合作解决了任意维数Schrö方程解的逐点收敛问题和2+1维时空中波动方程解的局部光滑效应猜想。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邓煜,现任南加州大学助理教授。曾获IMO金牌,2007年至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后赴美留学,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2010年获普特南()大学生竞赛最高奖—— 。2015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到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 )做博士后。主要从事非线性色散与波动方程、流体动力学、调和分析及偏微分方程的概率和随机数据理论的研究。
姚珧,现任佐治亚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曾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兴趣为流体力学。
黄皓,现任埃默里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2003-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2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获得博士学位。近30年来,“敏感度猜想”一直是数学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一个令人困惑不解的重要问题。2019年,黄教授耗时7年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用短短6页的论文完成了对该猜想的证明,引发了计算机和数学领域的广泛关注。研究兴趣包括极值组合法,概率/代数方法,光谱图论,结构图论和理论计算机科学。
马临全,普渡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研究兴趣是可交换代数和代数几何。
苏炜杰,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统计学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本科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兴趣:统计机器学习,高维推理,大规模多次测试,优化和隐私保护数据分析。
程修远( Cheng),现任杜克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2005-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3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应用与计算数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王博潼( Wang),现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2002-200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2年在普渡大学数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周鑫(Xin Zhou),现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助理教授。2006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
李驰,现任普渡大学副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复微分几何、复代数几何、几何分析。2000年至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及硕士学位。此后赴美学习,于201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7年曾获美国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刘钢,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曾任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微分几何、复几何。曾获美国国家自然基金资助。2005年本科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2013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刘一峰,现任浙江大学教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美国西北大学,耶鲁大学任教。他的研究方向是数论、自守形式与代数几何,曾于2017年获斯隆研究奖加州理工博后,2018年获拉马努金奖。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1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马宗明,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统计学副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网络数据分析、高维统计和非参数统计。2005年获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斯坦福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
汪璐,现任耶鲁大学数学教授,曾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学系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几何分析与几何偏微分方程,特定几何流,极小曲面,调和映射和最小-最大理论等。2006年获北京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学位。曾获AMS- Grant (2012-2014); , (2014-2016) 等奖项。
朱歆文,现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致力于几何表示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几何朗兰兹纲领方面。于2000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2004年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后,赴加州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获得“新视野”数学奖,获奖理由是“在算术代数几何中做出重要工作,包括在志村簇理论和p进簇的黎曼-希尔伯特问题方面的应用。”
丁剑,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 讲席教授,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副教授、芝加哥大学统计系助理教授、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概率论,尤其关注统计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2002年至200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此后赴美学习,于201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曾获Rollo Prize, P. Sloan , NSF Award。
林霖,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副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计算科学部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值分析、计算量子化学、计算材料科学、并行计算、神经网络、量子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数科院,获学士学位。2007-201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应用与计算数学系,师从鄂维南教授(数学系)和 Car教授(化学系)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2011-2013年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获Luis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21年入选,西蒙斯学者( ),也是数学领域四位入选者之一。林霖是迄今为止应用数学领域第二位当选为西蒙斯学者的数学家,也是继恽之玮之后第二位入选的北大数学校友。
2014年至今在曾获斯隆研究奖(2015)、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奖 (NSF 2017),美国能源部青年奖(DOE Early 2017),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计算科学与工程青年奖 (SIAM CSE Early 2017)、 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 2019),戈登贝尔奖(团队奖,ACM Bell Prize 2020)等。
张伟,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数论、自守形式和算术几何等方面的研究。2000至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并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曾获2010年 拉马努金奖、2013年斯隆研究奖、2016年ICCM数学金奖及2017年奖,并受邀在2018年巴西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邀请报告。
2019年因在算术几何与自守形式的算术面向上的突破性工作而荣获克雷研究奖(Clay ),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数学家。
鲁剑锋,现为杜克大学教授。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16~2020年位杜克大学副教授,2012~2016年位杜克大学助理教授。
曾先后获得IMA Prize ,NSF Award, 斯隆学者奖,普林斯顿大学 Ogden 。
倪忆,现为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方向为低维拓扑等。1997-2003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200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学习,获得博士学位。他获1997 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2012年获得斯隆学者奖。
钟声,现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工程教授,在搬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之前,他曾在斯坦福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工作。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拥有数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
曾任获得 NIH ‘s Award,美国国家卫生局创新奖(New Award),2012年获得斯隆学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