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的《最强大脑》节目里,我们看见了学霸光鲜亮丽的一面,但光鲜的背后,学霸面临的压力和彷徨又有多少人知晓。近日,美国综合大学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传来噩耗:该校一名20岁的华裔学生于当地时间1月12日(星期五)在纽约某家医院内自杀身亡。
据普林斯顿校网报道美国金门大学博士,死者名叫切斯特·林( Lam),生前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专业,今年大三。据了解,林在医院自杀当天正好是本科生上交作业最后期限的5天前。
该校本科生院长凯瑟琳( )于1月13日通过邮件向学生通知此事,她在邮件中称:“今晚,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下这封邮件,昨天我校19岁的林在纽约一家医院去世,年仅19岁。他是威尔逊学院的学生,来自新泽西州”。
凯瑟琳还指出,林的过世对他的家庭、朋友以及整个社区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消息。“我们向所有被这场悲剧影响的人表示慰问”。
“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消息,林在医院结束了他年仅19岁的生命。学校会为在校生提供心理咨询”。
据悉,目前该校的心理服务和咨询办公室,宗教生活办公室以及学生宿舍办公室都将为在校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目前尚不清楚林自杀的原因。
根据校方的公告,林同学的家位于新泽西州的摩根()。林同学成绩不错,中学就读的是新泽西州High High 高中。这是新州排名第一、全美排名第16名的顶尖高中。
高中毕业后,林同学成功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他在今年的Deans Date前5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悉,今年的Deans Date为1月16日,是学生们上交所有期末作业的。1月17日,期末考试正式开始。
据报道,林同学的母亲在几年前不幸去世,家里只有爸爸和一个哥哥。Lam的去世对于家人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沉重打击。校方表示,已经向林的家人表示了哀悼,但目前学校并没有安排哀悼仪式。
留学生心理问题严重
目前尚不明确切斯特·林是否因为不能承受学业压力而选择自杀,但近年来留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屡屡出现,令人扼腕叹息。这些留学生因为身处国外,面对学业、生活和心理上的多重压力,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2017年12月13日下午,美国康奈尔大学大四学生,来自中国成都的留学生小田的尸体在自己的公寓中被发现。当地警方初步认定,小田的身亡不涉及犯罪谋杀。
2017年10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美国犹他大学读博士超过9年的女留学生唐琳在旧金山金门大桥附近失联。后经警方推测,唐琳应该是已经轻生。
2017年3月,在密歇根大学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荣欣,从美国驾驶一架小型飞机飞往加拿大,而后跳机自杀。荣欣国内毕业于清华大学,原计划于2017年毕业。
2017年2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20岁的中国留学生刘薇薇(音译)在宿舍内自杀身亡。从刘薇薇的和来看,她是一个乐观、开朗、充满阳光的女孩,完全想不到她竟然会自杀。
2016年11月,来自上海的留学生陆某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求学期间自杀;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中国留学生陆某,跳进冰冷刺骨的密歇根湖自杀;
2016年1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的研究生张某疑跳崖自杀,半年后警方才找到她的尸体;
2015年1月,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王璐畅从金门大桥跳入旧金山湾自杀。
2014年8月,加州州立大学富勒尔顿分校中国留学生林旭(音译)跳楼自杀。
2014年10月,就读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0岁的大二学生李阳凯( Li,音译)在校园附近的一所公寓楼跳楼自杀。
2012年10月26日,素有“MIT才女之称”的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中国留学生郭衡(音译)上吊自杀……
很多人将自杀者和loser联系在一起,他们觉得自杀的人是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才会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真是这样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发布了一份针对留学生群体的调查统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有47%的博士生和37%的硕士生都有一定的抑郁症状,而在本科新生中,平均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有严重的抑郁倾向。
对于孤身奔赴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不仅要承受学业上的压力,还要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着难以消融的跨文化隔阂。校园安全、种族歧视、文化冲突……这些都是留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留学生心理问题根源
在哈佛大学进行第八年学业的中国留学博士海伦·高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分析了给留学生带来焦虑和抑郁的压力来源。她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的事例:2015年秋天,她开始了在研究生院最后一年的学习,而这一年是她赴美工作学习的第八年。正是在这一年,她发现自己的心态开始崩溃了。
早晨醒来时,她能够清楚地听到自己心脏“噗噗”跳动的声音;研讨班讨论时,她支支吾吾地表述一些不连贯的观点,而同学们的声音犹如刺耳的噪音,将她的声音完全淹没殆尽……
在前几年,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并且,她一度很享受在哈佛校园中的时光,但是到了她读博最后一年,事情发生了变化。
“那段时间,我没有心情关注周围的任何事物。埋着头从一栋教学楼走到另一栋教学楼,眼睛盯着地,心里数着地砖的块数,强迫自己不去胡思乱想。”海伦·高写到。
焦虑症的发作令她意外。毕竟,这已经是她离开北京,赴美求学工作的第八年。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在学校感觉到孤立,用一门陌生语言阅读的沉重负担,和在北京的亲朋长久分离产生的隔膜,都开始一股脑的压在她身上。
类似的压力也笼罩在许多中国留学生身上。
一位中国妈妈黎铭曾经用180天时间,走访了24所名校,接触了130多位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并将这些孩子的故事集结成《听说》一书。尽管有人努力挣回了学费与尊严,但中国留学生众生相远远更为复杂——
计算成绩的GPA像是留学生头上的“紧箍”,而他们的生存状态,就像起源于斯坦福大学那个著名的说法,“斯坦福鸭子综合征”——表面悠闲,鸭掌却在水下划得飞快。
在全美顶尖文理学院就读的女孩直言不讳地说,不喜欢自己的状态,“感觉就像是加强版的中国高考生,每天就是学习、学习,还是学习;话题就是拿A、拿A,还是拿A。”
曾经努力和美国同学交朋友,但他们总在谈论离自己很远的政治、文体,中国留学生感到学业压力太大,只能重新回到中国学生圈。可那里像极了国内的家长群,天天说排名论成绩,让人喘不过气……
有男孩因为高考失利,父母随随便便就为孩子选了所学校,希望孩子出国“镀金”。但男孩抵达学校以后才发现,那所排名低,偏远的大学并不能提供他想要的。可是在一年人民币几十万元的开支面前,男孩只能报喜不报忧……
尽管这些留学生各自面临的问题并不一样,但从他们的困扰中,依然能发现不少共通点。海伦·高博士在自己的文章中,将中国留学生焦虑与抑郁的压力主要来源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学业压力
作为学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美国金门大学博士,痛心!普林斯顿20岁华裔学生自杀,学霸背后的压力你可知晓?,尽管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令人头痛,但是,其中最严酷的问题,莫过于学业压力。虽然出国前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准分的准备,但多数中国留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美国高校教育模式的要求。因为在之前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中,他们更适应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这无疑和美国强调分析过程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冲突。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们越努力,越有可能会加深他们在国外的挫败感。他们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笔记并不能促成一篇论文提纲。
无法获取导师信任
中国留学生很难和学术导师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而这无疑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在此前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针对19名中国研究生的调查中,他们都表示他们的压力来自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甚至有人担心,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有时候一宿一宿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导师聊天时候词不达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谈话,或者给导师的邮件中是不是有措辞不当的地方……
这些问题似乎非常的普遍,事实上,很多美国学生也会遭遇类似的窘境。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尤其困扰。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前途与学业成绩的好坏有莫大关系。然而在出国留学之后,这样光明的幻想往往反过来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不安感。
高额学费后的经济压力
同时,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还来源于对于失败的恐惧。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是支付全额学费来美读书,很多来自工薪阶层的孩子都是父母倾尽毕生积蓄,或者卖掉房子才送出国的。尽管在父母方面,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慷慨而减少——
无法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共同的困惑和焦虑,让留学生们自发地结成同盟互相求助。但是,即便是对于那些最开放的学生来说,接受精神治疗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尽管,在此前多次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自杀或猝死事件后,学校在发布给全校学生的信件中总会在最后提到心理咨询的热线及咨询方式等等,然而很少有人愿意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留学生出国在外,遭遇各种困难,面临种种压力不可避免。希望留学生伙伴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过分自责和自我怀疑,要学会排解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自己遭遇的一切,提高抗压力,增强社交能力。如果觉得苦闷了,不妨看看书,看电影,养个小动物,都可以排解内心的烦闷。
最后,附上普希金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共勉之:
If by life you were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Don't be ,don't be wild!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In the day of grief,be mild: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Merry days will come,.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Heart is in ;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is here:
现在却常是忧郁。
In a , ;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That which will be dear.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美国金门大学博士,美犹他大学中国留学生自杀后续 调查结果让人心痛
唐晓琳(美国《侨报》资料图)
中国侨网4月12日电 据美国《侨报》综合报道,2017年10月9日,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物理与天文学系的中国留学生唐晓琳非正常死亡,此事件在她的学校、尤其是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掀起一股质疑浪潮。如今,学校给出了最终的调查报告,结果让人唏嘘不已。
唐晓琳2017年10月被证实在旧金山金门大桥跳桥自杀,犹他大学去年宣布对此事进行独立法律调查。本月,犹他大学公布了最终的调查报告,停止了学校物理系的研究生招生美国金门大学博士,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一些犹他州大学的学生认为,唐晓琳的死可能与她的导师 对她施加了过大的压力有关。
而从已知的唐晓琳经历来看,她度过了漫长的读书生涯。2004年进入北大就读,2008年本科毕业后去往美国犹他大学读研究生。随后在犹他大学的生物物理专业读博士,做的方向还是难度相当高的病毒RNA(项目)。
从学校公布的最终调查报告可以得出,唐晓琳的学习课程被推迟,毕业似乎遥遥无期。
学生们经常超出预期的工作量,这是一个严酷的博士项目。学生经常需要在深夜和周末,在紧张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研究。
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内部不和谐,实验室成员会因物质和资源方面的使用分配而争论,导致分裂。该系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唐晓琳学业遭到拖延。学校没有对学生签证提供保证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导致唐晓琳的学生签证中途失效。
唐晓琳的悲剧接连在很多国内外研究生、博士生,尤其是科研工作者的身上发生。
调查人员建议学校从新生入学起就加强对国际学生的关切,并聘请具有国际背景和讲其母语的辅导员。学校的国际部应该考虑为新入学的国际学生制定计划,指派同系的学长学姐为他们提供指导,国际学生也应该结伴,保证学校有人知晓其学术和大学生活。犹他大学在公布了这份报告后,同时发表声明,宣布物理与天文学系在2018至2019学年不再接受新的研究生,以后是否继续仍待定。数学教授特拉帕(Peter Trapa)将接替现任系主任伯曼利(Ben )。
在犹他大学的官网上还有公布如下一段中文文字:
关于物理与天文学院在读博士唐晓琳事件声明
犹他大学与许多其他的大学一样,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的服务,也将努力探寻更多可以帮助学生面对转折的方式。而且,我校研究生院长David Kieda已经发起了校园的相关管理变革及对各研究生进行年度评估的课程监督机制。研究生导师将会就“如何识别具体风险因素”及“如何有效帮助有学术或个人困难的学生”接受相关方面的培训。David Kieda也要求各个系的研究生导师提高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心理辅导等相关方面的关注程度。
逝者已逝,然而其他留学生应该借此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放松心情,多和家人朋友校方沟通美国金门大学博士,美犹他大学中国留学生自杀后续 调查结果让人心痛,预防类似悲剧再度发生。
美国留学金门大学,32岁北大才女唐晓琳,金门大桥一跃而下,揭露美国留学生惊人内幕
继中国女留学生章莹颖之后,又有北大女留学生唐晓琳失联事件引发外界关注。2017年10月10日,美国犹他州犹他大学校方已确认唐晓琳死亡。
10月10日,美国《侨报》报道,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主任布罗姆利教授给系里所有学生发去的一封邮件称,唐晓琳已去世。但信中却只字未提唐晓琳具体的死亡原因,以及她的遗体是在何时何地被发现的,很快犹他大学校方也证实了此消息。
一个未来可期的女生,为什么会选择了自杀?到底有什么内幕?
从小就出色的“学霸”女孩
2017年的10月初,来自唐晓琳父母国庆节的问候电话,再也没有打通。父母的心顿时提起来了,不知道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女儿发生了什么事,会不会遇到了什么危险?
父母正在焦急,到最后他们收到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唐晓琳是山东烟台人,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家里的经济状况称不上好。但是为了供自己的女儿出国留学,二老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本来不算富裕的家庭,出于对女儿的爱,他们倾其所有,加倍努力的赚钱。
唐晓琳打小就没有辜负过父母的期望,一直以来都是品学兼优,成绩也是独占鳌头。因为唐晓琳热爱物理,所以唐晓琳在高中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理科。
高考过后,唐晓琳凭借着出色的成绩,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京大学,学习空间物理专业。
空间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空间、日地空间和行星际空间的物理现象,是1957年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
空间物理学的有利观测手段之一是可以实地考察被观测对象的探测器,比如搭载了探测器的空间飞行器,针对高层大气的探空火箭等等。
除了丰富人类对于宇宙空间的等离子体物理性质和物理现象的了解,空间物理学也被应用于空间天气学等领域,并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
我想看到以上解释的人,都会觉得空间物理学是一门极难的学科,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优秀的唐晓琳酷爱星空宇宙,她选择了这门高深的专业。
唐晓琳的性格一直很好,活泼开朗。在她的专业没有丝毫的影响下,培养了很多的兴趣爱好。
从北大毕业后,唐晓琳没有着急参加工作,而是选择去美国犹他大学继续深造。
犹他大学是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一所顶级大学,其空间物理专业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
背井离乡,美国求学
2008年,唐晓琳远渡重洋,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犹他大学。她暗下决心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要在五年内完成博士课程。这对一个中国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可唐晓琳就是这么一个不服输的人。
在攻克了硕士学位以后,唐晓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她的导师是权威级的人物 。这位教授的课程,是出了名的高难度。他还喜欢给自己的学生安排任务繁重的作业,也不让学生们按时毕业。
唐晓琳刻苦努力,勤勉好学,她的同年也都暗暗对她伸出了大拇指,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女孩大加赞赏。唐晓琳始终把自己的学业摆在第一,每天的生活枯燥而无趣,吃饭,休息,学习,实验。
就是这样一个如此努力的女孩儿,七年的时间居然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可是在犹他大学,正常的情况是美国留学金门大学,32岁北大才女唐晓琳,金门大桥一跃而下,揭露美国留学生惊人内幕,第三年就会参加相关的测试,只要通过了就会获得学位。
究竟为什么一直拖着唐晓琳?
唐晓琳在学习期间,认真刻苦,而且在很多专业的期刊上都发表过很有价值的研究论文,按理说这么优秀的女孩,应该早就光毕业了。但 教授却一直拖着,眼看着七年的留学签证即将到期。
唐晓琳没有办法,只能申请将签证延期。
众所周知,留学的费用一直以来都不菲,每多读一年,就要花掉不知道多少钱。而唐晓琳的家庭,供他读书已然供了七年,如果还是毕不了业,可想而知,家里的负担会有多重。
在这样多重压力之下,唐晓琳渐渐抑郁起来。她变得沉默寡言,精神恍惚。没办法,她只能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为了不让人发现,她偷偷的吃抗抑郁的药。
但是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心理医生的费用十分昂贵,唐晓琳根本无力承担,她到最后也只能强压着自己的焦虑。
难以忍受,纵身一跃
2017年9月末, 安排唐晓琳参加一场旧金山举办的研讨会。就在第二天,她就来到了金门大桥。看着波涛汹涌的海水,唐晓琳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绝望,眼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
她吹着海风,头发随风乱舞。她拿出手机,给自己的朋友发了一条消息:“我现在站在金门大桥上,也许是时候结束我的生命了,我受够了,我坚持不住了。”
消息发送后,唐晓琳纵起身来,一跃而下!大桥上车来车往,海风呼啸不停,唐晓琳落水的声音仿佛都完全听不到。
一直到了10月6日,唐晓琳的尸体被找到了,就在桥下的海水里。一个活生生的优秀的女孩子,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此时的她,也许是在美国这些年最轻松的时刻了吧!
唐晓琳的死讯传回到在国内担心的父母的耳中,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父母二人顿时呆住了,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女儿就这么与他们分别了。
二人强忍着悲伤,立马飞到美国,想要再看一眼自己从小引以为傲的女儿。看到自己的女儿冰冷的躺在那里,再也不会笑,再也不会说话了,两位头发都已花白的老人,嚎啕痛哭。
他们也绝不允许女儿就这样一走了之,坚决不能让女儿白白死去。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跟唐晓琳的教授有直接关系?
一些犹他大学的学生认为唐晓琳的死有很大可能与她的导师对她施加了过大的压力有关。而且有中国的留学生在网上表示,在唐晓琳离世后,她的导师第一时间删除了科研团队里关于唐晓琳和另一名中国女生的资料。
随后,犹他大学经过调查,在月底发布了调查报告。对于唐晓琳等在高强度压力的工作学习下的状况,报告中予以承认。
10月11日的下午5时43分,犹他大学向全校师生发送了一封公开信,宣布该校的国际学生唐晓琳已经死亡。信中说,唐晓琳的死亡在9日,已经被加州执法官员确认。
犹他大学在他们的公开信中说,作为学校的学生,以及导师助理,唐晓琳死亡是一场悲剧。
他们立马对教授进行了停职,也授予了唐晓琳博士学位。可这一切,都为时已晚。
关于唐晓琳从金门大桥跳下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多方面的,日积月累的压力,终于在情感上爆发。但是轻易地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大概是最不划算的方式了吧!
唐晓琳的离世,留下了痛苦的父母,又打击了多少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如此光彩夺目的女孩儿,本来有着一个光明的未来,最后付诸江水,留下了揪心的思考和反思。
美国确实很好,到现在已然是世界的灯塔,人人心向往之。但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经过此事,留学生这个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管怎么说,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过去我们总觉得那些留学海外的人才让人们不得不高看一眼,过得舒心惬意,谁成想繁重的学习和精神上的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在他们身上。
在海外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充斥在他们周围的是无尽的陌生感、孤独感,还有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的归属感。
而这样的事情也并不只有唐晓琳一个个案。
2018年10月,哥伦比亚大学一名19岁华裔男生自杀。
2018年5月,纽约大学刘同学宿舍上吊自杀。
2016年11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杨同学自杀身亡……
这些甚至只是近年来海外留学生自杀事件的冰山一角。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大学平均每年约有1100名本科生自杀,首要原因是压力太大。
但终究,还得是自己个人内心的强大,才能承受这些无尽的压力。可我们长年累月在应试教育的折磨之下,只想拿到成绩,考到学位,而忽略了我们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我们应该收放自如。放弃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可能放弃真的是一件好事儿,可是,留给我们的试错机会基本上没有。在揪到一丝跳脱阶层的稻草后,哪怕再脆弱,我们也只能选择死磕到底。
哪怕再多的崩溃,再多的溃败,我们还得硬着头皮往上闯。比如,在唐晓琳的世界里,成绩、学位、成果,就是她的全部。
我想,我们应该努力的不是获得多少成就,而是能够快乐幸福地度过这一生。生活当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败,一定要学好如何应对。
对于身在海外的学子,更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在瓶颈无法突破的时候,恰当的退出并不是失败者的表现,而是爱自己的方式。
留学的人都很出色,不但有好的学习能力,对环境的变化,也得有很强大的消化能力。遇到“坎儿”,要自在从容,要学会如何疏通美国留学金门大学,换一种方式,也许会变得轻松起来。
希望所有的中国的孩子,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生有很多可能,可以走,可以跑,可以飞……
但是,死,是最坏的选择。
美国留学金门大学,32岁北大才女唐晓琳,金门大桥一跃而下,揭露美国留学生内幕
2017年10月6日,一具年轻的亚裔女尸赫然出现在美国金门大桥下。
美国警方立即着手调查,经多方确认,这是美国犹他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唐晓琳。
消息一出,国内外都为之震惊。
唐晓琳父母更是直呼,“不可能!”。
北大才女唐晓琳在国内读完本科后,考取了美国犹他大学选择读博,32岁的年纪,明明有着大好前途,为什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人见人爱的高材生,究竟因为什么选择了自杀?
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一系列的暗箱操作震惊了国内外,唐晓琳的自杀绝非偶然。
无限制的压榨
2017年9月30日,唐晓琳受邀参加了一个学术交流会议。
第二天,唐晓琳就不见了。
等到再次见到唐晓琳时,她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得知消息的唐晓琳父母悲痛欲绝,自己的女儿明明那么优秀,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这一切会否与她那七年都考不出来的博士学位有关?
在唐晓琳父母和同学的强烈要求下,犹他大学展开了调查。
很快,留学生们发现,唐晓琳的两位导师在得知唐晓琳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不是关心,而是删除了和唐晓琳有关所有动态。
这让人们感觉到不对劲。
原来,唐晓琳的死,都是因为导师的压榨。
众所周知,美国的大学,导师不是全职,而是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的公司,这就让某些徒有“为人师表”之心的人逮到了漏洞。
因为与其高薪聘请一个工人,不如来让自己的学生为自己办事,听话又便宜。
唐晓琳的导师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无限度将其原本早就已满的毕业条件拉长,只因仗着他们是在美国。
在美国,想要毕业,就必须经过导师的同意,导师说你行,你才行,导师不让你毕业,即便你个人非常的优秀,却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可其实,唐晓琳在就读硕士的第三年,发表了超过6篇的优秀论文,早已具备了博士学位。
奇怪的是,优秀之人无法毕业,而原本不是物理研究方向专家的萨法里,却在唐晓琳成为他的学生后,发布了一篇又一篇具有影响力的文章。
其中的门道可想而知。
名利尽落萨法里的口袋,而身为幕后的功臣,唐晓琳却在被扣上废物的头衔之后,从金门大桥一跃而下,也许在其坠入水面的那一刻,脑海中想的还是导师的那句“再坚持坚持,马上就能毕业回国了。”
一句谎言,欺瞒了唐晓琳七年,优秀的她不甘心止步于中途,可却在无限的压榨之中,丧失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犹他大学在得知调查结果后,也对该导师做了停职处理,可惜唐晓琳的生命已不复存在。
那32岁之前的唐晓琳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是什么样的呢?
勤奋好学 品学兼优
1985年,唐晓琳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家庭,她的家庭情况并不阔绰,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
尽管家庭并不富裕,唐晓琳父母对于唐晓琳的学习却是非常的上心,对唐晓琳的教育也是“下了血本”。
正因这样,从小各种辅导班都有参与的唐晓琳,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比普通人多了很多。
天资聪颖加之后天的努力,唐晓琳在班级里成绩名列前茅。
一直到初中,唐晓琳的成绩一直都是班级里最好的。
唐晓琳除了有一个优异的成绩,讲礼貌懂礼仪也同样是她身上耀眼的标签。
“她经常很热情的给我打招呼。”
“上楼的时候有重物她都会主动过来给我抬。”
这是邻居们对唐晓琳的评价,见人就会打招呼,对长辈说话恭敬,对晚辈也有十足的耐心。
所有认识唐晓琳的人都对她有着极高的夸赞。
一直到了高中,唐晓琳都是别人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进入高中,出生于高考大省的唐晓琳,全身心的投入了学习。
唐晓琳知道,只有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
脑子灵活的她,在理科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在所有的学科中,她最喜欢的就是物理,每次成绩都稳坐级部的前三名。
如此优异的成绩,让很多自认擅长物理的男生都自愧不如。
因为这样,在很多人对未来依旧懵懂的高中,唐晓琳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清晰无比的目标——北京大学。
经过三年的发奋学习,唐晓琳没有让父母失望,在2004年如愿拿得到了北京大学的入场券,成为了让人艳羡的天之骄子。
周围人纷纷为这个女孩的优秀点赞,而唐晓琳选择的专业,更是令人望而却步。
出于对物理的热爱,唐晓琳选择了北京大学的空间物理专业,要知道,这可是被公认为最难的专业。
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大学,最不缺的就是高精尖人才,唐晓琳抗住了压力,成为了精英中的精英,2008年本科毕业时,各大知名公司抛来的橄榄枝简直疯狂到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唐晓玲一个都没有选,转而谦卑的对着自己的父母说出一句“爸爸妈妈,我想出国深造”。
出国之路
既知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可唐晓琳却不满足于仅是做一个普通的白领。
已然寒窗苦读18载,更加辉煌的未来只差临门一脚,唐晓琳想再坚持一下,想等学业有成归来的时候,给父母更好的生活。
就这样,在期待和不支持的声音中,唐晓琳又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备考之路,这一次,她的目标是美国犹他大学。
要知道,美国犹他大学的地位可以堪比麻省理工,物理领域更是在世界范围遥遥领先,可谓是世界一流。
正是因如此,犹他大学的录取名额也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唐晓琳想要攻克的物理领悟,据悉美国留学金门大学,32岁北大才女唐晓琳,金门大桥一跃而下,揭露美国留学生内幕,犹他大学每年仅录取20人。
困难宛若难以攻克的拦路虎,不过唐晓琳却没有展现出一丝一毫的退缩,参加过山东高考的唐晓琳从来也没怕过什么,因为她一直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扎实的基本功加上灵活的大脑,唐晓琳成功突破重围,拿到了犹他大学这仅有的20个名额之一。
如约进入了梦想中高级学府的欢愉尚在唐晓琳的内心跳动,殊不知,噩梦和深渊也从这个时候开始。
唐晓琳家庭并不富裕,为了节省开销,唐晓琳决定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完成后,选择直博的方式,这样就可以提前两年完成学业,返回家乡。
几年的学习压缩成两年,这意味着唐晓琳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学业上的压力也更大了。
独自一人,又身处他乡,孤独之感瞬间袭来,唐晓琳化孤独为学习的动力,没日没夜的泡在实验室里。
刚出国的一段时间,唐晓琳虽然很忙碌,但忙并快乐着。
因为在就读研究生期间,唐晓琳结实了几位中国的留学生,她们志同道合,一起上下学,这让在外留学的唐晓琳有了一丝慰藉。
她们会在在泳池里狂奔,逛街,吃饭,打闹,春节的时候一群人还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包饺子。
学业有成,好友在旁,这个时候的唐晓琳,脸上还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凭借着超高的接受能力,唐晓琳很快结束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顺利拿到了硕士的学位。
而接下来,唐晓琳便开始了博士阶段的学习,接下来的她,还会一帆风顺吗?
读博期间,有一个好导师的重要性所有人都知道,遗憾的是,唐晓琳遇上的是两个魔鬼。
来自东方大国的唐晓琳,因为亚洲人的身份,她博士期间的导师对她格外排斥。
即使唐晓琳的成绩十分优异,绩点成绩名列前茅,所有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可是,唐晓琳依旧“入不了”导师的眼。
计划两年博士结束后回国的唐晓琳,生活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为了能够早日完成学业,尽早拿到博士的学位,唐晓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博士的学习中。
在犹他大学的读博期间,唐晓琳明显感觉到课业压力变大,她没日没夜的坐在实验室里钻研。
曾经有一次,国外的记者想要去采访一下这位中国来的“才女”,记者们先去到实验室,没有发现唐晓琳的身影,于是,跟学校领导打好招呼后,前往了唐晓琳的宿舍。
可是,在宿舍也没有发现唐晓琳的身影,于是记者们选择就地取材,采访一下唐晓琳的室友。
“她好像是书呆子,最近几个月只知道学习。”
“她很认真,她很努力,她跟我说过她很想赶紧拿到博士学位回国。”
“你再去校园里找找,如果能看到奔跑的身影,那基本就是唐晓琳。”
这是唐晓琳室友对她的真实评价,但是,这个时候唐晓琳的精神状态,总感觉有些奇怪。
记者采访完唐晓琳的室友便离开了。
果不其然,在校园里发现了唐晓琳奔跑的身影,本想上前采访的记者,怕打扰到她,便没有前去。
没日没夜的研究,唐晓琳写出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可是,当唐晓琳拿给导师看的时候,换来的,依旧是导师的冷眼,唐晓琳意识到,无论自己多么努力美国留学金门大学,导师都不会看上自己。
唐晓琳知道,即使自己特别的努力,导师仍不会对她友好,几次三番的磨合下,唐晓琳向学校申请更换了导师。
无法挽回的噩耗
唐晓琳的新导师是萨维兹·萨法里安教授,他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专家。
可是,唐晓琳跟随上一个导师学习的是物理领域的知识,而新导师钻研的却是另一个不同的领域,生物科学领域。
这就意味着,唐晓琳需要重新学习。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唐晓琳并没有半途而废,她知道自己对于这个领域的不擅长,所以选择更加努力。
自从换了新导师后,那些平时一起出去玩的留学生们说,很少在宿舍里见到唐晓琳了。
原来,新导师给唐晓琳布置的都是一些高难度的题材,有些题目甚至不属于一个在读博士所能解答的。
唐晓琳为了获得新导师的认可,从早上七点多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宿舍熄灯,唐晓琳一直在实验室里泡着。
唐晓琳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了。
仿佛,实验室已经成了唐晓琳的家。
几日没有合眼,唐晓琳写出了令一般人佩服不已的超高质量论文。
唐晓琳兴高采烈的拿着写好的论文去找萨法里教授,希望可以获得教授的认同。
可是,劈头盖脸的指责,又落到了这个快30岁女孩的身上。
“你这写的什么啊,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完成我给你布置的任务,我把这个高质量的论题交给你,你就给我写成这个样?”
一次次的否定,唐晓琳再也绷不住了。
这天晚上,唐晓琳一个人跑了出去,在美国的街头放声大哭,她越来越觉得,是自己不行。
发泄完情绪的唐晓琳,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再次回到实验室里,完成研究。
这一晚,唐晓琳都没有回宿舍。
第二天,担心唐晓琳的室友们一大早就去到了实验室,她们发现,唐晓琳已经哭花妆了妆,趴在实验室的桌子里呼呼大睡。
等唐晓琳醒来,她开始有意疏远朋友们,这时候的唐晓琳,觉得自己特别差劲,配不上跟她们一起玩。
唐晓琳一直在努力实验,她只想赶紧拿到博士的学位回国,回到父母的怀抱。
可是,过了一年,两年,三年,唐晓琳都没有等来属于她的毕业考试,一直到2017年10月,唐晓琳终于受不了了,从高处一跃而下,终于获得了自己的自由。
唐晓琳已经成为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这已无法挽回,可这件事却必须被重视。
因为唐晓琳的悲剧不是因为她不够优秀,而恰恰是因为她太过优秀。
可是,优秀又有什么错?
狭隘的小人之心竟能使绚烂之花衰败,师德败坏的导师竟也真能无耻到牺牲学生的利益,促就自己的美好明天,正是因为有这般的蛀虫,国内外的求学环境才被搞得是乌烟瘴气。
愿唐晓琳在天堂,可以继续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