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郊区的一栋联排别墅内,73岁的曼努埃尔·罗查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特工带走了。
罗查曾是一名资深外交官,他的足迹遍及拉美地区,从洪都拉斯到古巴,从阿根廷到玻利维亚,一度官至美国驻玻利维亚大使。2005年从政府部门离任后,他选择“下海”,目前在几家跨国公司任职。
起初,FBI的这次行动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毕竟,罗查已经卸下公职近20年,生意场上错综复杂,随时可能惹祸上身。然而,被带走3天后开庭,罗查被指控担任古巴特工长达40多年。
大使突然成了间谍,这在美国史无前例。一场外交界的风暴席卷美国。
美国司法部长梅里克·加兰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或许是“外国特工对美国政府进行渗透中影响最深远、持续时间最长的案例之一”。
美国媒体形容,这种事情原本只会出现在好莱坞经纪人的剧本中——一个MAGA(特朗普提出的口号“Make Great Again”的缩写,意为“让美国再次伟大”)式的共和党人,人前是光鲜的外交官,私下却过着不为人知的生活。
美国大使的蹊跷行动
2023年12月3日,罗查在迈阿密联邦法院出庭,始终一言不发。直到庭审结束,看到家人们离开时,这个70多岁的老头开始掉泪。
那种辛酸的样子,跟罗查以往的形象完全不同。
在同事们的记忆中,罗查健谈、思维敏捷,很有魅力。此前的官方报道中,形容他是一个“性格坚毅,处事圆滑”的外交官。
·12月4日,罗查的妻子卡拉·维特科普·罗查(前排中)结束庭审离开法院。
1950年,罗查出生在哥伦比亚一个工薪家庭。他随家人移民美国,加入了美国国籍。罗查在纽约市曼哈顿少数族裔聚居的哈莱姆地区长大,学习方面天资过人,先后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拿到文科本硕学位,又在乔治敦大学获得国际关系学硕士学位。
罗查的职业生涯始于1981年。当时,他是美国国务院负责洪都拉斯事务的官员。而此次的起诉书中,检察官认为,他最初为古巴工作可能就从那时开始。
此后,他在美国驻多米尼加、洪都拉斯、墨西哥等地的外交机构任职,并从1994年7月开始,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任美洲事务主任1年。
1996年,古巴击落两架由反古流亡者驾驶的美国民用飞机,造成美古关系紧张。当时美国和古巴处于断交状态,瑞士驻古巴大使馆设有美国驻哈瓦那利益代表处,罗查是代表处的二把手。
1997年,罗查任美国驻阿根廷副大使。两年多后,他前往玻利维亚担任大使。
·1999年至2002年,罗查担任美国驻玻利维亚大使。
在同事们眼中,罗查在外交方面很有手腕。
“大多数人都觉得,罗查圆滑而聪明,具有非凡的外交才能。是的,他甚至非常讨人喜欢。他与华盛顿外交机构派往拉丁美洲工作的每个人关系都不错。当时大家都觉得,他会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外交新星,注定要担任大使。”美国前外交官菲利普·林德曼曾与罗查一同在哈瓦那工作过一段时间,见识过罗查的工作能力。
但就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在玻利维亚任职期间干了一件让同僚感到蹊跷的事。
2002年玻利维亚总统大选投票前几周,作为美国大使的罗查突然发表言论,称如果左翼人士莫拉莱斯当选总统,美国就将切断对该国的援助。他给出的理由是,莫拉莱斯不仅自己种植古柯(古柯叶是加工毒品可卡因的原料),还支持古柯种植合法化以及出口。
然而,这番威胁适得其反,大大提升了莫拉莱斯的民意支持率。尽管莫拉莱斯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输掉了2002年的选举,但后来他在2005年的选举中胜选。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奥托·赖希曾是罗查的上司。他说,当时罗查的表现让人震惊。“对于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来说,这一举动极不寻常,从实际效果看相当于为莫拉莱斯公开‘拉票’。事后,他也从没做出任何解释。”
莫拉莱斯当选后,玻利维亚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很紧张。任期内,他还找了个借口驱逐了美国大使。莫拉莱斯晚年经常赴古巴疗养。他曾暗示,罗查当年的警告帮了他大忙,并开玩笑地称罗查为“竞选负责人”。
·2001年7月11日,时任美国驻玻利维亚大使罗查对媒体讲话。
遭遇“钓鱼执法”
除了在玻利维亚那次有点“露马脚”的行动之外,罗查一直表现得滴水不漏。
林德曼清楚地记得,他和罗查在哈瓦那共事时,经常在走廊里听到罗查毫无掩饰地批评古巴——“那些古巴人真应该被枪毙”。林德曼说,罗查非常聪明地将自己伪装成中右翼人士,骗过了所有人。
一些老同事和朋友形容罗查是共和党籍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铁粉”。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恢复了与古巴长期断绝的外交关系,并解除了对古巴的多项制裁。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对古巴持强硬态度,一些制裁再次被启用。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爱德华多·加马拉上世纪80年代就认识罗查。他说,罗查一直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右翼,“他越来越像特朗普了”。
·罗查。
罗查这次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源于一场“钓鱼执法”。根据起诉书,2022年起,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个化名为“米格尔”的卧底特工假扮成古巴特工,与罗查建立了联系,并骗取了他的信任。两年来,他们面对面交流过多次。
在米格尔面前,罗查多次用“敌人”指代美国,称自己“小心翼翼”渗透美国政府权力中心美国华盛顿美利坚大学,影响美国对外政策。他称赞已故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用“我们”指代自己和古巴。
罗查告诉米格尔,他先后于2016年和2017年两次去哈瓦那,与他在古巴情报总局的上线见面。他还托米格尔向古巴情报总局“致以最热烈的问候”。
按照美国司法部的说法,罗查每次与米格尔见面都在不同的地点,包括迈阿密闹市区的一座教堂、一处户外美食广场。每次他都谨慎地选择绕远赴约,途中还几度停留。罗查告诉米格尔,这些摆脱盯梢的招数,都是他从古巴人那里学来的。
在一段秘密录音中,罗查说,自己40多年来一直是古巴在美国外交政策圈子内的“鼹鼠”,实施了惊人的间谍活动。“我们所做的事情,非常了不起……比大满贯还厉害。”
在最后一次会面中,当米格尔询问罗查是否仍然忠于古巴、是否仍然是一个“compañero”(同志)时,罗查生气了。他甚至爆了粗口,表示这样的询问就像在质疑他是不是男人一样。
·罗查说,自己做的事“比大满贯还厉害”。
在这些秘密会面中,罗查还提到了1996年古巴击落的那两架美国民用飞机。“我经历了这一切,因为当时是我负责。那是非常紧张的一段时期。”这句话暗示了罗查在当时事件中的深度参与,但具体的细节并没有披露。
“他是自愿的”
职业外交官约翰·费利曾担任美国驻巴拿马大使,几十年前与罗查打过交道。他深知罗查案可能给美国外交界带来的惊涛骇浪。
“罗查可以说拿到了‘国王的钥匙’,”费利说,“除了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他在古巴、阿根廷、玻利维亚工作时,都可以获得非常敏感的情报信息。这简直是噩梦。”
分析人士称,该案将引发各界对美国反间谍工作有效性的质疑,并迫使美国相关机构开展内部损失评估,确定机密信息泄露的数量及范围。
但一切工作都要基于罗查本人的供述。如果他不配合,相关的损失评估可能很难推进。
克里斯·西蒙斯曾是美国国防情报局专门负责间谍案的调查员,他说:“调查将完全依赖于罗查的配合,即使人们知道他会撒谎,避重就轻,但这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截至发稿前,罗查尚未与美国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
事实上,即使在退休后,罗查仍然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情报。从2006年到2012年,他担任过美军南方司令部负责拉丁美洲的顾问。近些年,罗查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家煤炭出口公司担任过高级副总裁,同时也是烟草公司“三叶草资本”的董事会成员。而从他对米格尔的陈述看,这期间,他仍去过古巴数次。
到目前为止,罗查是“古巴特工”一事只是美国的指控。古巴方面至今未对罗查被捕置评。
·有记者打通了罗查妻子(左)的电话,对于丈夫被捕一事,她表示“我不需要和你说话”,随即挂断了电话。
曾担任美国驻哥伦比亚大使的凯文·惠特克说,有人觉得给其他国家当间谍的人,目的往往是钱或者个人恩怨,但古巴确实是一个例外,为古巴搞情报的美国人,几乎都是出于对古巴革命事业的同情与支持,以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痛恨。
惠特克说,最近40年来美国发生的所有间谍案中,罗查可能是“美国外交精英中被控背叛国家的第一人”。
此前,FBI认为“美国有史以来危害最大的间谍”是安娜·蒙特斯。
安娜是美国国防情报局首席古巴分析师。她于1984年被古巴情报部门招募,在哈瓦那接受训练后,潜入美国五角大楼担任特工长达17年,直到2001年被捕。2023年1月,安娜刑满释放。
自始至终,安娜都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她在狱中曾写信给亲友,表示她心甘情愿为古巴提供情报,因为美国对古巴“干了极其冷酷和不公正的事”。
·做过古巴情报科科长的安娜曾是美国情报界知名的“古巴女王”。
华盛顿美利坚大学拉丁美洲项目高级研究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师富尔顿·阿姆斯特朗说:“我认为罗查不是被招募的,他是自愿的。”
阿姆斯特朗还提出,罗查在哈莱姆长大美国华盛顿美利坚大学,潜伏40年后,美国“叛国第一人”被抓,那里有不少拉美裔人口。“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凭自己的能力进入国务院,但他可能从没觉得自己受到过平等对待,也永远不会被美国建制派精英接受。”或许这是他对长期遭受美国打压的拉美国家、尤其是被美国制裁多年的古巴感到同情的原因。
美国华盛顿区,国中之国:美国印第安保留地,是怎样的存在?
美国的扩张历史,可以说就是对土著印第安人驱逐、屠杀的历史。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从印第安人的土地中,专门划出来部分给他们居住的土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印第安保留地”。在美国独立之初,印第安保留地是一种独立于美国法律管辖之外的“国中之国”,生活在保留地的印第安人没有美国的公民权。
▲印第安人保留地分布图
美国目前有300多个印第安保留地,面积占美国国土总面积的2.4 %。在美国的行政区划中,保留地的地位和州平级,都是地方一级行政区,保留地的居民也成为了美国公民,但是保留地拥有的权利和州不一样。
美国为什么要设立“国中之国”印第安保留地,这些保留地又拥有着怎样的特点?
▲“你已进入印第安保留地”
一、移民入侵,纠纷不断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当印第安人各部落还处在刀耕火种、渔猎而生状态的时候,16世纪英法等西方殖民者横渡大西洋到达北美洲东部。
随着殖民者向内陆扩张,他们率先与北美大陆东部地区的印第安人有了接触。
▲五月花号在普利茅斯港
这个地区的印第安人为了控制当地利润丰厚的毛皮贸易,组成了“易洛魁联盟”。易洛魁联盟先后打败了周边的多个印第安人部落,控制北美大陆东北部。英法等殖民者一开始因为追求皮毛利润,与易洛魁联盟产生矛盾,双方发生多次争斗。
▲易洛魁语系分布范围
英法早期殖民者在与印第安人的争斗中,逐渐在北美站稳了脚跟。为了进一步开发,英法的殖民公司以来到北美可以无偿获得肥沃土地为诱饵,吸引了大批无地的移民。
这些移民到达北美后,发现土地实际上掌握在印第安人的手中。他们还觉得,印第安人刀耕火种的工作方式严重浪费土地。随着欧洲移民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抢夺印第安人的土地。
1675年,殖民者发起了“大沼泽地战役”,以200余人伤亡的代价剿灭了近千名印第安人;在1703年还通过“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给赏金40镑”的决议。1720年,又将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
▲美国骑兵屠杀印第安原住民
虽然印第安人和英法冲突不断,但在英法等殖民者分化、收买的政策下,一些部落为了自身利益,和殖民者交往密切。其中英国通过赠送金银的手段国外在职学位班,与实力最强劲的易洛魁联盟交好。易洛魁联盟先后在多次战争中,帮助英国人进攻法国人。
▲印第安人帮助英国对法作战的威廉王之战
1754年,英法因争夺北美的殖民地爆发了战争。易洛魁联盟与英国人共同抵御法国人及其同盟。获胜的英国,得到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
为了表示对易洛魁联盟的感谢,1763年英国颁发《1763年皇家公告》,以阿巴拉契亚山为界,山脉以西划给印第安人,禁止欧洲人越过。但英国政府的公告并没有挡住向西扩张的欧洲人,易洛魁联盟迫于压力,只能将紧靠北美十三殖民地的土地出售给殖民政府。
▲1775年北美东部的地图
易洛魁联盟的退让并没有让他们置身于北美大陆的局势之外。割让土地不久后,北美独立战争爆发。虽然北美殖民地给易洛魁联盟赠送了大批的金银,企图让易洛魁联盟保持中立,但易洛魁联盟觉得英国的实力更强,站在了英国一边。
印第安人在战争中屠杀北美革命者,彻底点燃了美国的怒火。1778年,以易洛魁人为主的部队便残忍地屠杀了近400名拥护美国独立的居民,造成“怀俄明惨案”。北美大陆军对易洛魁人采取了以牙还牙的反击,最终大部分易洛魁人被迫逃到了英属加拿大。
独立战争后,英法等国为了扼杀美国这个新政权,向印第安人提供的武器、金钱等,让他们进攻美国。最终印第安人被美国击溃,被迫割让了从纽约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广阔土地。
以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为代表的新生美国政府,迫切想摧毁印第安人这个心腹大患,但考虑到国际形势,只能同印第安人达成和平协议。美国想要放长线钓大鱼,等到时机合适再彻底兼并印第安人的土地。华盛顿曾经禁止私人购买印第安人的土地美国华盛顿区,但这项政策随着华盛顿的下台而瓦解。
▲南达科他州的印第安保留地
二、西进同化,制度形成
印第安人虽然整体发展落后于欧洲人,但他们在与欧洲人的交往中学习并接受到许多先进的理念。一些部落不仅拥有了枪炮等先进武器,还逐渐建立起和白人类似的制度。
最著名的当属生活在南方密西西比、乔治亚和佛罗里达等地区的五个部落,被称为“文明五部落”。这些部落创建了民族文字,甚至发布宪法,建立一个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家。如五部落之一的切罗基人,禁止任何部落成员将土地转让给白人,违反者被判处死刑。
▲文明化五部族
这些印第安人想要维护自己的权力,但如火如荼的美国西进运动彻底破灭了他们的想法。美国通过购买和战争手段兼并了西边的法国、西班牙的殖民地。美国在占领这些地区后,将印第安人再次推到了对立面。
1812年美国入侵英属加拿大的战争爆发,部分印第安人部落又一次站在英国一边。印第安人的参战,激化了与美国的矛盾,1814年美国政府参考1703年的屠杀法令,做出了新的奖励规定。
为了让占领印第安人土地合法化,美国法院通过了“印第安人只有使用美国境内土地,但没有所有权”的法令。此举剥夺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为了协调美国政府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美国政府还设立“印第安事务办公室”,后更名为“印第安事务局”。
▲印第安事务局局徽
等到1829年安德鲁·杰克逊成为美国总统后,他坚持政府一贯做法,促使国会通过了《印第安迁徙法案》,要求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印第安人迁往西部。
紧接着美国又通过了《不往来法案》,明确了印第安领地为美国没有纳入正式行政编制的领土,并规定了其边界。
▲“警告,禁止进入”,早期的印第安人土地的告示
杰克逊推进的印第安人西迁运动,只是得到少部分印第安人的赞同。因此美国采取武力方式,将东部的印第安人强行迁到西部。但又遭到了印第安人的反抗,1832年美印之间爆发了塞米诺战争。
塞米诺人利用沼泽与丛林、河网地带的便利与美军作战,使美军损失惨重。塞米诺人的抗争迫使政府同意他们继续生活在佛罗里达。
但抵抗成功的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抵抗失败的印第安部落只能被迫西迁。他们在迁移过程中饱受折磨,死伤惨重。如文明五部落之一的切罗基人,1万6000名居民被迫西迁,大约有2000-8000人死于途中。
▲位于佐治亚州新埃可塔的眼泪之路纪念碑,用以缅怀死于迁移途中的4000名切罗基人
1840年后,美国东部仅有少部分如塞米诺人等曾经抵抗住美国入侵的印第安部落留在当地,绝大多数被迁到了密西西比河的西部俄克拉荷马等自然条件恶劣、生存困难的地区。
至此,印第安人进入了联邦政府为隔离他们而设立的“临时居留地”,印第安保留地制度初步形成。这个时候的印第安保留地成为美国的“国中之国”,部落对保留地没有所有权,而且保留地内的印第安人也不是美国公民,他们只是住在美国境内的异邦人。
▲紫色分隔线的东边为“印地安领地”,其中的五大区块为五部族在19世纪末期的分界
美国政府刚安排好印第安人的事务,其国内又爆发南北战争。这次战争以崇尚“民主自由”的北方州获胜结束。战后,一些废奴主义者看到曾经是奴隶的黑人也获得平等权利,因而要为印第安人伸张正义。他们提出给印第安人更好的生活条件,并且给印第安人提供学校和传教士,改变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
在这些人的影响下,美国政府起草了“印第安教育制度”,通过在保留地设立学校,讲授英语等方式美国华盛顿区,国中之国:美国印第安保留地,是怎样的存在?,加快印第安人的文明开化。到1897年直接从事印第安人教育的工作人员从原来的114名增加到1936名,进行印第安人教育的学校有307所。
▲白人教授土著居民欧洲技术的图片
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强制同化印第安人的《道斯法案》。该法案废除原保留地内实行的部落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配给印第安人,剩余土地由联邦公开拍卖。经过此次措施,印第安人保留地面积减少,制度被取消。
虽然印第安人的生活开始改变,但他们依然没有获得美国的公民权。
▲大多数印第安保留地的土地十分贫瘠,只适合放牧
三、争取民权,生存艰难
一战中,美国政府为了征兵,许诺只要印第安人参战就能获得美国公民身份。大约有9000多名接受了美国教育,认同美国文化的印第安人参与了一战。
▲乔克托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受训成为电台及电报通讯员
战争结束之后,这群士兵不愿意再回到荒凉的保留地里面。在老兵们经过多次游行示威的不断抗议下,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承认所有参加过一战的印第安士兵获得美国的公民权。
即使印第安人在一战中做出了贡献,美国政府也没有放弃对印第安人的同化。一战后美国要求印第安人们改变姓氏、放弃传统舞蹈,节日乃至信仰。这些做法再次引发印第安人的不满。在印第安人的努力下,美国国会颁布了《印第安人公民权法》。自此,生活在保留地内的印第安人才成为了美国公民。
▲1924年的《印第安人公民权法》
虽然印第安人成为了美国公民,但他们的生活状况依然是全美最差的,各种社会问题频发、经济发展落后。
▲直到现在,印第安保留地的面貌还十分落后
20世纪60年代,受到非洲解放运动的影响,美国黑人爆发了争取民权的运动。印第安人也备受鼓舞,掀起了一系列的维权活动,如占领恶魔岛的活动和1972年占领印第安人事务局行动等。这些维权活动,让美国政府放弃了同化印第安人的政策,并通过多项法案支持印第安人的民族自决、教育等权利。
▲恶魔岛被印第安人占领后烧毁的大厅
虽然经过多次运动,但现在在所有社会指标中,印第安人几乎都在最底层。据美国印第安人事务局统计,2017年,25岁以上的印第安人仅有19.6%的人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而白人的这一比例为35.8%。印第安人中有21.9%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白人则为9.6%。在个别印第安人部落,失业率甚至高达85%。
▲印第安保留地里的生活
印第安保留地理论上属于和州同级的美国一级行政区划,但它与州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建国之初,印第安保留地游离于美国法律之外,是一个名不符实的“国中之国”。但随着美国的文化的渗透,一些印第安人在民权运动的影响下,多次爆发争取权力的斗争。因此现在的印第安保留地的居民也成为了美国公民。
美国现在还存在着300多个印度安保留地。这些保留地虽然只享有有限的主权,拥有部分行政和司法主权以及法律,但是成为印第安人最后的栖息地和庇护所,成为印第安人的唯一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寄托。
▲美国最大的保留地纳瓦荷保留地地景
长期作者|羊洋洋
扬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爱好者
美国华盛顿州,华盛顿堪比战区 美国如临大敌
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大厦附近18日上午发生一起火警,导致当选总统约瑟夫·拜登的就职典礼彩排短暂中断。警方迅速封锁大厦美国华盛顿州,发现是虚惊一场。一起不相关的火灾就令美国国会大厦封锁了一个小时,路透社认为,这反映了在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前华盛顿安保形势的紧张。
华盛顿堪比战区
距离当选总统拜登的就职典礼已进入24小时倒计时,而本该盛大喜庆的日子美国政府却如临大敌,首都华盛顿弥漫着紧张和恐慌的气氛。
据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目前华盛顿市中心不少街区已经封堵美国华盛顿州,华盛顿堪比战区 美国如临大敌,距离美国国会和白宫最近的所有主干道都设置了路障、关卡还有铁丝网。多达2.5万名国民警卫队士兵已陆续进驻华盛顿,在国会大厦和白宫四周24小时执勤。
华盛顿市长鲍泽称,目前首都已经进入最高等级警戒状态,安保强度比林肯总统当年还要高。
美联社报道,超过三分之一的州出动国民警卫队保护议会大厦;几个州宣布紧急状态;一些州临时关闭议会大厦、暂停议会活动免联考在职研究生,总统权力交接在即,全美严阵以待,这在美国历史上十分罕见。
特朗普缺席破惯例
据美国总统就职委员会介绍,拜登和当选副总统哈里斯将于20日中午在国会大厦西侧外分别宣誓就职。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小布什和克林顿都计划出席此次就职典礼。不过,特朗普已公开表示不会出席拜登的就职典礼。这将使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四位缺席继任者就职典礼的卸任总统,也是150多年来头一次。尽管美国没有明文规定卸任总统必须参加新总统的就职典礼,但双方共同亮相属于惯例,象征权力和平交接。
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计划在20日上午就职典礼开始前离开白宫,到停放“空军一号”总统专机的马里兰州安德鲁斯联合基地参加卸任仪式,随后乘“空军一号”前往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