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瑞鸿海外资深教育专家获悉:日前华侨生联考试卷难度,2022年华侨生联考招生简章发布!报名条件与政策细则详解!,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发布了华侨生联考招生简章《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其中明确了报名条件、报名时间、报名方式、各考区报名确认负责机构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告,2022年华侨生联考的报名时间为3月1日~3月31日,3月1日~3月15日为网上报名时间,3月16日~3月31日为报名确认时间。报名方式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报名,港澳台考生实行网上报名确认,华侨考生实行现场报名确认。
报名条件
低难度的试题
2020年12月1日,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发出《关于全国联招考试大纲修订的通知》,此次修订对内容范围、试卷结构做了适当调整,更新部分题型示例。
整体来说,这次修订使各科目选择题分值增大,这大大降低了考试难度,另外令人头疼的数学也删减了考试内容。
现如今,拥有一个海外身份已经成为高净值人士的标配之一华侨生联考试卷难度,作为国内高考“曲线救国”的一种途径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华侨生联考一直以来都因其考题范围小、考试难度低、录取分数线低、语言有优势、出路多样化等优势备受不少国内家长的关注,录取率基本能达到90%以上!
简章里明确规定了海外居住时间。因此必须提前规划海外身份,算一下时间,考生本人必须在考试报名前3-5年就要拿到身份,以便提前去海外就读,才能达到报名资格的要求。当大家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时,华侨生联考将帮助你顺风顺水通名校。只要你足够优秀,进可入世界名校、退可进清华北大!
华侨生联考模拟试题,2+1华侨生培养计划–2019招考指南
认识华侨港澳台联考
华侨港澳台联考,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学生考试”,是中国教育部单独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设计的专门高考,也是港澳台侨学生报考内地大学的主要途径。以满足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回祖国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内地读大学的机会。该考试已经正式施行30余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考试体系。全国联考招生高校共有307所,其中第一批本科录取院校160所,第二批147所,分布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考试模式是参考内地高考所制定,但是港澳台联招有独立制定的考核的科目及范围,考试由预报名、填报志愿,到录取程序,全部在网上进行。成绩达到要求的考生,可以直接升读内地大学成为大学本科或预科生。该考试具有考试科目少、考题难度低、分数线低、录取率高等优势。
华侨港澳台联考优势
华侨港澳台联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针对华侨及港澳台地区的一种统战政策;是我国为了照顾华侨港澳台的子女在国内的升学而定制的一项特殊教育政策;华侨生政策是平行于全国“普通高考”(统考)的另外一种升学形式;更是一条让孩子直升中国一本名校的绿色快捷通道!
1、华侨港澳台联考相对国内高考科目减少
华侨生联考文科生不考政治,理科生不考生物,学科的减少,给学生学习减轻了不少负担。
2、考题设计相对简单:
国内统一高考注重能力和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华侨生联考模拟试题,2+1华侨生培养计划–2019招考指南,而华侨华侨港澳台联考更注重知识点的了解,70%是初中知识,30%是高中知识,相对较为浅显。
3、报考人数少,竞争压力小
据统计,2017年参加国内统一高考的人数为947万人,而同年参加华侨华侨港澳台联考人数仅为4756人,2018年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达975万人,而华侨生联考人数则在4800人左右。全国高校通过联考招生计划人数每年在20000人左右,报考人数远不及招生人数。同时,常年生活在国外的华侨接受国外教育,有些说中国话都有难度,而大陆学生原本接受的国内教育,与之相比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相对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华侨华侨港澳台联考可谓竞争要小不少。
4、录取分数线低,录取率高
由于参与考试人数少,考题设计相对简单,作为同样满分为750分的华侨生联考,与高考录取时一本名校的分数线相比,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一般仅为400分,二本院校录取分数线为300分,艺术类专业分数线200分,这个分数线划分,要比国内统一高考录取分数线低将近200分之多。
录取学校多,招收专业多,包括北京的北大、清华、人大、中央美院、中国政法,上海的复旦、同济、交大、上海音乐学院,天津的南开,江苏的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安徽的中科大、湖北的武汉大学等141所,二本录取院校有129所,且华侨联考生录取指标不占用普通高考指标。
除了分数线低意外,报考名校难度大大降低,以下为部分高校录取华侨港澳台学生分数线对比。
5、无户籍和学籍、地区录取不平等等困扰
高考,是教育部对大陆的户籍所在地高中毕业生举行的选拔性考试,录取规则和分数线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自身高校教育资源制定和划分,具有地区保护政策。华侨联考,是教育部针对所有港澳台华侨的子女举行一项政策性照顾的统一考试,录取工作无户籍所在地区分,根本不涉及到户籍的问题,不挤占高考的招生指标与名额!避免了非京籍学生无法在京上高中和高考,以及京外户籍考生因本省高校资源缺乏高分低就的弊端。
6、低分录取有保障
对于达不到录取要求的考生,可以先录取进入预科学习,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成绩合格,再进入到本科课程学习,为低分考生录取提供了保障。
预科招生高校(16所):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
项目规划
1、取得全家绿卡 获得华侨生身份
在菲律宾存款2万美金(存款)或5万美金(房产),22天办理菲律宾SRRV移民绿卡。在保留中国籍不变的基础上,获得海外身份及华侨身份,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保护。
2、在菲律宾校区进行2年学习
在我菲律宾马尼拉校区(霍利斯普瑞特大学高中部)学习2年(18个月),针对联考大纲订制学习内容华侨生联考模拟试题,并由我方派出中方教师任教,保障学习内容和进度与联考大纲一致。
3、归国在北京校区参加1年考前集训
在我北京校区学习6-12个月,聘请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进行考前辅导,针对考纲进行知识巩固,为联考做准备。
4、参加华侨港澳台联考等待录取
由我方协助进行联考报考工作并参加联考,等待大学录取和入学。
教学安排
教研及师资
我们聘请来自北京考试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考命题组专家教授开展教研工作,通过对华侨港澳台联考考纲的研究及近十年来联考考题要点的归纳总结,制定和编写出一整套教学计划及教材,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同时,我们甄选来自北大附中、人大附中、北京五中、八一中学等中学的优秀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将国内优秀师资带入菲律宾,使学生即使在海外也完全享受中国师资,以节省时间应对华侨港澳台联考。
课程内容
在菲律宾校区课程内容:
大陆联考课程体系80%
文科类: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理科类: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
艺术类: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艺术专业课
菲律宾高中课程体系10%
英语、菲语、商务管理(完成菲律宾教育部要求的课程学时,获得菲律宾高中毕业证书。)
素质类培养课程10%
沟通技巧、社交礼仪、体育、美术、音乐
(在备考联考的同时国外在职学位班,加入除联考科目外的其他素质提升课程,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并鼓励发展特长,以适应大学生活。)
国内校区课程内容:
紧扣教育部制定的《联考大纲》结合历届联考试题制定教学计划,通过5次模拟考试及每日测验提升学生考试能力,一对一答疑改错,巩固知识点,冲刺联考。
校园环境与生活
学费及其他费用参考
2+1华侨生培养计划学费
450,000人民币
包含:
2年内18 个月境外学费及管理费
国内学习阶段考前强化培训费及管理费
书本及材料费
协助办理签证及永久居留权服务费(不含第三方费用)
办理菲律宾SRRV永久居留权费用:
固定存款金额20100美金存款(一名学生及一名家长、含国际转账手续费),可取回,与永久居留权同时效。
申请手续费1700 美金
国内申请材料公证费及大使馆认证费5000元人民币
其他自费项目参考:
菲律宾住宿费(含陪读家长一名)2000/月*18个月=36000 人民币
菲律宾餐费(含陪读家长一名)2000/月*18个月=36000 人民币
往返中菲机票、学生境外保险、请参考国内时价。
自2018年开始,学生在菲期间需一名家长同时办理永居并陪读,家长除食宿外各项消费请自行评估。
除上述须缴项目外,我方不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华侨生联考中介机构,”假华侨”考200分上211?华侨生报考资格新规来了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假华侨考生”。
200分上“211”、400分上“985”?
一直以来,有教育培训机构打出这样的广告:200分能上“211”,400分能上“985”。
华侨生联考这条“名校捷径”也渐渐浮出水面!
华侨生联考培训的路子基本是:家长向培训机构交几十万元,中介帮内地考生变身“华侨生”,有资格参加华侨生全国联招,低分都能上好学校。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联考”免联考在职研究生,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
华侨生联考,始自1985年,由于面向海外,具有试题内容简单、录取分数低等特点,是国家为照顾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侨胞,加强内地(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体现国家侨务政策而单独设置的一种考试。
正是分数低和报考人数少这两个因素,使不少人看到了机会也看到了空子。
考生和家长在向华侨联考中介机构咨询。
怎么操作?
要成为华侨生,必须得先成为华侨。某些国家特别居留退休签证、第二家园计划快捷稳妥、费用低,是国内学生“变身”华侨生的“跳板”。
此间媒体报道说,一华侨联考培训机构负责人称,家长要想让孩子参加华侨生联考,要先通过办理某国绿卡或某国第二家园计划,孩子获得华侨身份后,再去国外待两年,通常是在国际高中就读,并进行18至20个月以上的专项联考课程培训,然后“出口转内销”,等坐到华侨生联考考场时,“土著”就变成了“华侨生”。
事实上,此次并非首次引起关注的“假华侨生”事件。
十多年前华侨生联考中介机构,就有一些中介机构采取不正当手段,为国内学生办理华侨身份参加联招考试,2005年尤为严重。当时对华侨生还没有居住两年等条件限制,华侨生数量“不正常增长”迅速。
2006年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新政,规定华侨生不仅要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最近4年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有效清除了很多“假华侨生”,使得当年的华侨生全国联招报名出现断崖式下跌。
但是,培训机构很快找到了破解国外2年居住限制的门路华侨生联考中介机构,”假华侨”考200分上211?华侨生报考资格新规来了,造成华侨生数量又出现增长。
最新的消息:
明年联考简章出来了!
主要的变化是更加严格对华侨考生身份的界定。要求考生父母一方也应具备华侨身份!
来看看明年的政策
对华侨考生报考资格做出的调整:
先来看看2018年联考的报名条件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须为学历教育注释【1】)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港澳地区考生,具有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2.台湾地区考生,具有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3.华侨考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两年内注【2】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注【3】,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注【4】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注【3】。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注【5】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注【6】,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5年内注【7】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注【6】的,也可参加报名注【8】。
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注释:
【1】须在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高级中等学校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非学历教育经历不符合报名条件。
【2】指连续的两个自然年内。
【3】1个月按30天计算,不少于18个月即不少于540天。
【4】即从2017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
【5】指连续的五个自然年内。
【6】1个月按30天计算,不少于30个月即不少于900天。
【7】即从2014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
【8】如考生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则不适用“在报名前5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的条款。
有啥变化?
对华侨考生身份做了四大调整
教育部说,今年,教育部会同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华侨港澳台招生工作报名条件、资格审核、考录程序、入学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出台了《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工作的通知》,以进一步规范招生录取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华侨和港澳台考生的合法权益。
Q:如何防止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华侨考生参加联合招生考试?
A:四部门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对华侨考生报考资格条件做了四大调整:
一是明确界定华侨身份。严格执行国务院侨办有关规定,并由各地侨务部门审核,相关政策由国务院侨办解释。特别提醒一点,根据国务院侨办《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二是在原只限定考生华侨身份的基础上,增加要求考生父母一方也应具备华侨身份。
三是明确华侨考生在住在国居留最短时间要求。鉴于广大华侨考生实际及近年来部分国家出台低门槛投资移民情况,进一步明确要求“华侨考生本人,若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须在报名前2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须在报名前5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
四是加强身份和高中学历审核。华侨考生在现场报名确认时须向报名点至少提交3方面材料:一是与其具有华侨身份父母一方法律关系的证明文书,二是由我国驻外使(领)馆开具的本人及其父母一方获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认证书或已取得住在国合法居留资格认证书,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特别提醒,对于具有华侨身份但实际一直在国内居住、学习或在住在国居留时间达不到《通知》规定要求的,不能参加联合招生考试。但若符合国内高考报名条件的,可在国内参加高考。
Q:如何防范考生报名资格造假等问题?
A:主要采取4项措施:
一是明确教育、外交、公安、侨务等部门职责,加强对考生身份条件的审核;
二是强化对考生高中学历的审核,针对考生所持不同类别高中学历证明,明确相应的审核机制;
三是增加报名考生资格公示环节,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审核后,联合招生办在其官方网站对审核通过的考生名单进行公示,公示信息包括考生的姓名、性别、资格类别等信息。
四是明确“未经公示的华侨港澳台学生或公示被举报查实资格造假的考生一律不得参加考试和录取。”
Q:只有考生本人具有华侨身份,其父母双方均不具备华侨身份(包括外籍或港澳台人士),能否报考全国联招?
A:不可以。华侨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具备华侨身份才可以报考全国联招。
Q:华侨考生报名条件“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或“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中的“两年”和“5年”如何认定?
A:“两年”和“5年”分别指连续的两个自然年和连续的5个自然年。
Q:华侨考生“报名前2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或“在报名前5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如何计算?
A:以2019年参加全国联招的华侨考生为例,报名前2年和5年分别指:2017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和2014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1个月按30天计算,18个月即540天,30个月即900天。
Q:考生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报名前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的时间可以按照报名前5年内不少于30个月计算吗?
A:不可以。如考生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其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小贴士
报名时间
2019年联考报名时间为3月1日至3月31日,其中:3月1日至3月15日为网上报名时间。
3月16日至3月31日为现场确认报名时间(现场确认报名具体安排以各考区公告为准,2020年报名时间为3月1日至3月25日)。
厦门有报名点,在市招办,不过,厦门的报名点不接受华侨考生报名。
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