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太是某大学的教授,有自己的实验室。我自己也因为工作关系算半个学术圈的人,对学术圈发生的事比较了解。发那篇文章(下附:马斯克的“新政”将成为科学界的灾难)时,我做的只是预测。而接下来几天的所见所闻,印证了我的预测。这里说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NIH的大裁员,涉及几千人。之前有网友反驳我说,NIH就是贪腐浪费的地方,该裁。那么我告诉你,这次裁员的主要对象是第一线的科研人员。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行政管理人员是 ,裁掉的话有法律纠纷,或者涉及大笔遣散费。而那些搞科研博后属于临时工,许多还是拿临时签证,裁掉不需要任何成本。我太太就收到她在NIH的一个朋友的信,帮他的博后找工作。看简历的确是个人才,成果颇丰。可惜我太太自己经费堪忧,想帮忙无能为力。如果这个博后找不到下家,因为签证原因就只能离开美国了。
第二件事,是我太太跟同行的华人教授有个群。现在群里开始讨论回国了。而且开始有人贴国内院校的招聘广告,还有国内大学的招聘人员找人私下联系。前几年曾经有过一阵教授回国潮,后来缓下来,因为想回的大多回了,留下来的都还喜欢在美国做学问。现在估计又会是一批,为什么大家都清楚。这还是华人群,相信在美国做科研的欧洲人也有类似的圈子,也在谈回欧洲的可能性。
第三件事,有个我认识的年轻人,在美国做的博后,在顶级杂志发过突破性的成果,现在美国找的职位。以他扎实的简历,原本在美国就应该能拿几个offer。有一家知名的研究机构,已经面试了两轮,快要敲定了,前两天给他一封信,说因为经费的原因取消了这个职位。这个年轻人感叹大浪来得真快,打算回国找工作了。
第四件事,是我读大学的女儿找夏季科研实习项目的事。原本以她的成绩和经历,要找个好的实习机会不难。往年这个时候应该有offer了。但今年各大学的夏季项目的录取信迟迟不见踪影,发Email去询问,或者没有答复,或者说静待通知。现在她和她的同学们都有点不知所措。都是些想考医学院的小孩,知道科研实习对职业规划有多重要,现在开始迷茫了。
第五件事,我太太的学校也开始着手精简机构了。原本以为会先砍那些拿着高薪搞DEI的行政主管和法律顾问,但事实上首当其冲的是为科研提供服务的core 和IT人员。我太太开始犯愁她的样本以后要送哪里去。这件事告诉我们,别以为砍了经费就动了DEI的蛋糕。尘埃落定后,倒下的未必是你们以为的那些人,而是真正干活的人。这些,马斯克同志估计是不管的。
这五件事,前三件是美国人才的流失。熟悉美国科研界的人都知道,美国科研的主力是外国人,这一点看看顶尖杂志上,美国实验室发的文章中有多少外国名字就知道了。当这些人成为“新政”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时,美国未来的科研实力可想而知。 后两件是美国大学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小孩,花昂贵的学费上着美国大学,却在因为“新政”丧失教育资源。而那些之前靠DEI上位的人,因为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还在换个马甲继续他们的指手画脚。
这些都是马斯克“新政”后短短几天发生的。那些大喊美国应该反腐反浪费从而支持川普马斯克的人们,看到你们所希望的结果了吗?
附:马斯克的“新政”将成为科学界的灾难
对于川普上台后的新政,我的态度一向是听其言观其行,既不唱反调,也不过度吹捧,为此似乎同时“得罪”了挺川和反川两大阵营。但这几天小马哥对美国政府科研经费裁撤的举动,让我对这个“新政”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最近小马哥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把国家科学基金(NSF)砍了大约50%,第二件是把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投放的研究经费中非直接费用( cost)大大缩减。第一件事容易理解,我这里把第二件事解释一下。
美国的大学和非盈利研究所中,跟医疗和生命研究相关的项目经费大部分来自NIH。NIH下放的经费分两部分:直接费用( cost)和非直接费用( cost)。直接费用给实验室,用于雇佣研究人员,购买仪器和耗材,以及文章版面费等跟项目直接相关的科研活动。非直接费用给实验室所在的大学或研究所,用于支付实验室租用,行政管理,以及维持大学研究所稳定运转的流动资金。通常,非直接费用是直接费用的一定百分比。比方说,如果百分比是50%,某实验室申请到50万的直接费用,那么NIH需要另支付25万给实验室所在的研究机构。
这个百分比,之前是由NIH和研究机构谈判协商。这是因为每个研究机构的情况区别很大。比如在纽约市中心和山沟沟里的研究所相比,实验室租金就相差很多倍。许多大学的这个百分比是30-40%,而有些处于寸土寸金位置的顶级研究所,比如哈佛麻省,百分比可以超过60%。小马哥现在所做的,就是把这个比例砍到15%。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这些非直接费用并不是用在项目上,为什么还需要这么高的比例呢?砍掉了节省纳税人的钱不是好事吗?恐怕这些人并不了解科研尤其是生命研究的真实情况。首先,实验室的租用和维护费用远高于普通办公室。生命研究涉及许多有害物质,楼房需要复杂的通风,报警,和维护装置。其次,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也需要许多行政,法律,IT维护等人员的共同支持。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机构也需要足够的流动经费来维持科研人才的稳定性,否则科学家做完一个项目就必须走人。举个例子,我太太的一个同学现在是很成功的科学家。但他职业生涯中有一段时间因为研究项目比较小众拿不到经费,只能靠兼任学校的core 主任来获得收入,而这个core 的来源就是NIH经费中的非直接费用。如果没有这部分钱,他也许只能转行了,世界上就会少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美国科研基金中有充裕的非直接费用,才能保证科学家这个行业的稳定性,吸引全球的科研人才到美国来。事实上,非直接费用占比越高的那些研究机构,科研产出越高,这些机构往往站在世界科研的最顶端。
小马哥把非直接费用的比例砍到15%,他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除了政府的科研经费,还有私人基金,比如比尔盖茨基金,提供的经费,而这些经费中非直接费用的比例是5-15%。也就是说,他认为既然私人基金中的比例这么低,政府也不应该多出钱。但是,这个逻辑有明显的问题。因为私人基金的资助对科学家而言只是辅助,通常投资于基金感兴趣的特定科研项目,而且集中于有比较大影响力的大实验室。这些项目本身就是利用科研机构现有的资源和人才储备。做个类比,就是政府研究经费帮助科研机构把大楼盖起来,而继续吸引私人基金来给一部分房间做装修。自然,其中对于非直接费用的需求天差地别。
那么小马哥把非直接费用的比例砍到15%,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毫无疑问,许多依靠NIH经费生存的研究所不得不关门,顶尖科学家会失业。而这些人才中的一部分会流向其他国家。各大学会把重心向教学倾斜,教授们即使不失业,也不得不减少科研活动而去教更多的课来谋生。听上去,似乎对学生的培养有好处,其实不然。大学教育中科研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教授不能从事足够的科研活动,教学内容就会跟实践脱节。恐怕没有哪个学生愿意在课堂上去读老掉牙的。
最灾难性的一点是,这个举措会导致美国科研人才的断代。科学家这个职业,在收入上是不高的,甚至比不上某些蓝领的技术工人。那些科研人才如果去营利性公司,收入会大大增加。之所以他们选择这个职业,一方面是兴趣和追求,另一方面是职业的稳定性。当这个职业不再稳定后,试问还有多少年轻人会仅仅为了科研梦想进入这个行业?即使是那些进入工业界的科研人才,哪个不是在受大学教育时通过参与科研活动积累经验?
川普依靠“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吸引选民而上台。那么,美国的伟大究竟体现在哪里?是它的科研创造力。几十年来,美国依靠一波波的科研创造来引领世界的发展潮流。无线通讯,互联网美国管理技术大学真的假的,AI,乃至生命医疗行业的癌症免疫疗法和基因编辑,这些技术在商业化之前,都根植于美国政府支持的基础科研投入。因为在这些领域的创新性突破,也让美国始终站在行业的顶端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回报。所以,当科研活动因为经费的影响而不得不终止后,美国还能再次伟大吗?小马哥几天内搞出来的一个政策,也许会让那些未来能引领世界几十年的项目胎死腹中,这对美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也许有些川粉会说了,我就打个工美国管理技术大学真的假的,华裔:说说最近美国新政对学术圈和大学教育发生的一些事,或者做个小买卖。那些科学的事情离我太远,关我屁事。我还是要支持川普和小马哥,他们做的都是对的。那么你仔细想想,如果美国失去了长远的技术优势而经济不振,你的生意又会如何?你愿意当你老去时,发现你的病只有中国能治而不得不回国求医吗?你愿意你的小孩花钱上大学,却只能学到老掉牙的知识,而他们的学位含金量还比不上一个中国三流学校吗?当这些跟你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发生在未来时,你会后悔你的选择吗?
所以,虽然我对川普和小马哥的某些新政还怀有期待,我必须说,在这件事上你们做错了,而且大错特错。这样下去,美国不仅不会再次伟大,反而会迅速沉沦下去。我不反对变革,但任何变革都需要有专业人士来权衡利弊,而不能只靠几个小孩子跑个AI程序就决定政策。当然这个新政,已经在科研界和教育界产生轩然大波,包括一些跟共和党过从甚密的科学家和校董。希望这些人的反弹能对政策的实施起到制衡作用。而我们要做的,是要让老百姓了解事情的复杂性和对他们切身利益的影响,用舆论和潜在的选票让当政者不要继续错下去。
美国管理技术大学是野鸡大学吗,重磅!美国留学印度反超中国第一生源国,NYU领跑最受欢迎学校!
2024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发布!印度反超中国成第一生源国,NYU领跑最受国际生欢迎学校!
美东时间11月18日,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 of , IIE)发布了《2024年度美国国际教育门户开放报告》国外在职学位班,也就是:Open Doors 2024 。
《门户开放报告》是由美国教育和文化事务局(ECA)支持、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所发布的全美教育门户统计数据。
Open Doors开放门户自1949年首次发布,至今已有75年历史,提供了美国国际学生流动的全面历史分析。自1972年起,该项目与美国国务院合作,近年来每年发布数据以启动国际教育周。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留美学生的生源地、研究领域、主要学校、学术水平和人数的增长情况,还有国际学生对本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等。
该报告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留学领域最为权威的数据报告】,能够直观地展示美国留学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不仅对留学生家庭决策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美国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基准。
具体的报告详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在美国际生总人数创下新高,
突破110万
在疫情风波后,继去年就读美国各类学校的各国留学总人数再次破百万之后,2023-2024学年,在美国际生人数再次上涨,达到1949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峰——1,126,690人,同比增长6.6%!
值得一提的是,2023-2024学年是美国第7次拥有超过100万名国际学生,这说明美国依旧是全球国际学生的首选留学目的地。
02
本科人数再次回落,
赴美读研人数继续飙升
在报告数据中,按照学术水平,学生被分为了本科、研究生、非学位和OPT项目四类。
从整个国际学生群体来看,研究生和OPT项目的群体带动了总体增长,同比上涨8%和22%,其中,研究生人数连续三年上涨,达到了502,291人(其中,硕士人数达到319,402人,同比增长8.3%,博士人数达到149,618人,同比增长5.9%);而本科生人数则同比下降了1%,仅为342,875。
在经历了去年难得的一次正向增长后,本科新生人数再次迎来了回落,这也说明疫情带来的影响还未完全散去,目前仍在四年制的招生周期内逐渐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留在美国通过OPT获取工作经验的国际学生人数创下新高,达到242,782人。这可能归因于研究生人数的持续增加以及疫情后流动性的总体恢复。
Tips:
OPT—— ,是由 USCIS(U.S. and )审核并颁发的,留学生在企业实习期的实习许可,也是从学生身份过渡到工作身份的必经阶段。
海外留学生在美国毕业之后,美国政府以专业实习的名义授予的工作许可。在OPT期间美国管理技术大学是野鸡大学吗,重磅!美国留学印度反超中国第一生源国,NYU领跑最受欢迎学校!,学生仍持有F1学生签证。申请OPT拿到移民局发放的EAD( )后,学生才可以在相关专业领域寻找实习机会。
在实习期间,仍然保留F1的学生身份,实习期间如果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签订正式的雇佣合同,学生身份会由F1转换为工作身份H1B。
03
印度反超中国,
成为第一大生源国
要说今年的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无疑是印度在美国高校的学生总数,反超了中国。
报告数据显示,2023/24学年共有277,398名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在美国就读,同比去年下降4.2%。
而印度则共计有331,602学生,相比去年上涨了23%,自疫情以来总数几乎翻倍。
两大生源国在美国国际生总人数中占比超一半,达54%。
不过虽然总数掉到了第二,但中国内地仍然是是本科和非学位学生最大的生源地,学生人数分别为87,551名和5,517人,而印度学生的大幅上涨则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
其它排名前十的生源地分别为韩国、加拿大、中国台湾、越南、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巴西和尼泊尔。
04
STEM专业热门依旧,
数学与计算机仍为多数国际生首选
留学生的专业选择数据,也是每年大家非常关注的内容,该数据的变化也代表着目前美国专业的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目前的“留美就业形势”。
最新报告显示,在美国留学生专业选择上,超过一半的国际生(56%)选择了STEM方向。
STEM专业包括:农业、工程、卫生专业、数学或计算机科学、物理或生命科学等。而我们中国留学生最熟悉且常申的金融数学、金融工程(MFE)、计算机科学(CS)、计算机工程(CE)、人工智能、商业分析(BA)和统计基本都属于STEM专业。
美国著名的薪酬网站也在每年更新发布的《专业平均年薪》榜单中,向我们证明了拥有最高收入校友的大学几乎都具备着一个共同点——它们培养出了大量拥有STEM学位的工程师和其他员工。
此外,上文我们提到了OPT是留学生留美实习就业的关键证明,而普通专业OPT的时限是12个月,STEM相关专业的OPT时限则足足有36(12+24)个月。可以说,获得STEM学位就是确保未来就业的最可靠方法之一。
从专业分类的数据来看,最为热门的专业也依然是数学和计算机,占比达到25%;其次是工程的19%。
从学术层次来看,本科生更倾向于选择商业和管理专业,而研究生则主要学习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这说明STEM专业在本科和研究生之间的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同学们请谨慎按需参考。
另外,在2023-24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23.3%选择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17.1%选择了工程类专业,这两类专业较去年占比均有上升;12.7%选择了商业管理类专业,较去年占比略有下降。
05
NYU领跑最受国际生欢迎学校,
东北大学、哥大分居二三
国际生最多的大学历来都是众多留学家庭非常关注的事情,今年美国门户也公布了2023/2024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
报告显示,纽约大学(NYU)依旧是国际学生的最爱,国际生人数有27,247人,占据了全美留学生人数排行的榜首。
纽约大学无疑是很多人眼里的“梦中情校”,重回美国总统之位的唐纳德·特朗普的小儿子巴伦,便放弃了藤校宾大,选了NYU。
作为没有围墙的校园,NYU继承了纽约的城市属性,这里的学习氛围与校园氛围十分自由,包罗万象。同时,纽约的艺术氛围、达人资源、吃喝玩乐等各个方面的资源都是NYU的隐形资源。
在安全方面,NYU所在的曼哈顿地区是美国警力配备最为充分,治安状况也相对较好的地区。学校有 call box、safe side、safe NYU APP、Gren light 等保证学生安全的服务和设施。
而对于选择NYU的同学而言,近期也确实是好消息不断——
先是在U.S.News 2025全美最佳综合大学排名中重新“杀回了”Top30;
紧接着又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NYU Stern)宣布把所有商科的本科专业都变成了STEM;
更不用说还有NYU校长米尔斯在去年发布的免学费政策——从2024年秋季开始,所有纽约校区的全日制本科一年级新生,如果家庭收入低于10万美元,则无需支付学费。
在最受国际生欢迎的学校排名中,紧随NYU之后位列第二与第三名的分别是东北大学和藤校哥伦比亚大学。
地处美国顶级基金管理中心波士顿的东北大学成立于1898年美国管理技术大学是野鸡大学吗,是全美最大的私立大学,是交叉学科的领航者。
在普林斯顿评论发布的最佳实习大学和最佳就业服务排名中,东北大学连续多年保持全美第1位。东北大学的校企合作实习CO-OP已经发展时间超过百年,也是最具吸引力的项目。
对于心仪哥大的同学们来说则也有好消息——该校的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IPA)正式宣布其旗舰项目MPA全面转型为STEM认证项目,并在内部课程中新增了数据科学与技术创新分支。
其他排名前十的学校,按顺序分别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USC)、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波士顿大学(BU)、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普渡大学西拉法叶主校区以及北德克萨斯大学。
整体前十名排名较去年变化不大,深受广大中国学生申请偏爱的USC、UIUC、UCB等悉数在列。
此外,美国的44个州的国际生数量都出现了上升,其中加州、纽约州和德州的国际生人数最多。
而中国学生人数最多的州分别是纽约州、加州、马萨诸塞州、宾夕法尼亚州和伊利诺伊州。
以上便是针对《2024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的最新分析内容,建议所有打算赴美留学的同学尽量提前做好合理规划,在申请时结合个人情况、学校排名、地理环境、优势专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校名单。
当然,有任何留学问题可以来咨询,关注 藤德留学公众号,获得免费咨询
美国管理技术大学中国认可么,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新一轮管制,从去年开始都有哪些国内公司被“拉黑”?
钛媒体5月24日消息,美国商务部23日凌晨宣布,将共计33家中国公司及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List),当中包括奇虎360、 云从科技、云天励飞、达闼科技、东方网力等科技企业,以及北京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研究机构和大学。
美国将中国企业或者机构列入“美国实体清单”,这意味着进入名单的企业无法与美国有着任何商业交易。这些企业及部门被列入“实体清单”后,美国政府即可根据《出口管理条例》( )限制对这些机构出口、进口或转口。
(美国商务部公告原文链接:)
此次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机构中首次包含了互联网企业——奇虎360集团。据券商中国分析,这意味着制裁范围涉及传统芯片、军工、高性能计算机、精密仪器制造、通信、人工智能(AI)和互联网企业等。
值得一提的是,被外界称作“AI四小龙”的四家 AI 公司全部位列“实体清单”,具体为这次被列入清单的云从科技,和去年被拉进“实体清单”的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三家知名 AI 创业公司,
其间还闹出“乌龙事件”,有媒体将 and the (东方网力科技及其子公司)翻译成网易考拉。网易 CEO丁磊不得不发朋友圈否认,“网易考拉的英文名字叫Kaola,不是,也不是。”事实上,网易考拉自去年 9 月 6 日被阿里以 20 亿美元全资收购,现在属于阿里旗下企业,也不能再被叫作“网易考拉”了。
5 月 15 日,美国商务部再次加大对华为的制裁。其宣布一项新计划,将修改出口管制规定,限制使用美国芯片制造设备的外国公司再向华为或海思等关联公司供应部分芯片。也就是再次升级出口管制,切断华为全球芯片供应。
针对美国进一步制裁华为行为,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外交部在5月16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中国将坚决捍卫本国企业的合法权利,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对华为等中国公司的“不合理打压”。同时,外交部在声明中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行为“摧毁了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和价值链”。
360、云从科技、达闼科技等作出回应,都表示反对
对于美国的打压,国内部分企业已给出回应。
云从科技回应声明,对该决议表示遗憾,并且已经对相应情况做好预案。云从科技在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活动,通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伦理标准,并基于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研技术以及产品向客户提供服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
达闼科技也做出回应,对此深感遗憾,并呼吁美国政府尽快停止对达闼科技的不公正待遇。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原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5月23日午间对《中国经营报》回应称,“没有什么具体原因,估计是美国政府要‘修理’那些他们认为比美国先进的基于中国的技术掌控者吧。”他说,“还好,我们前期已经有预案。这对达闼中国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美国业务影响较大。”
2019年,达闼科技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上市申请,但目前上市计划已搁浅。据报道,美国商务部曾在去年7月向达闼科技发出一份信函,告知该公司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不能将技术或技术信息(甚至包括软件缺陷)从美国分公司转移到达闼科技的中国分公司。
针对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一事,360内部人士透露,仍在组织官方回应。360董事长周鸿祎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紧急讨论,预计中午以后会做出官方回应。
到晚上 7 点左右,360集团回应说,坚决反对这一不负责任的指责,并反对美国商务部把商业活动和科技研发政治化的做法。360表示,虽然被列入实体清单会对360业务的开展造成一定困扰,但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更不会中断360继续为客户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
360还表示,无论遇到何种动机的打压和不公正待遇,360都将不变初心,继续秉承公司的价值观,坚持创新和发展核心技术,打造数字时代的安全基础设施,做好我国政府、企业基础设施的网络守护者。
去年开始就已实施多轮管制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美国就以同样的理由开始对中国企业及机构实施多轮“制裁”。
去年 5 月 15 日,美国商务部对外表示,以国家安全为由,首次将华为公司及其68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这意味着美国公司将不得不先从美国政府获得许可证才能向华为出售技术产品。8月底,美国又将46家华为旗下子公司列入清单,加上华为总数达到了115家。
6月21日,美国将另外5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包括中科曙光、天津海光、成都海光集成电路、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主要涉及高性能计算、超算领域。
去年10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已将28家中国企业及机构列入美国贸易管制黑名单美国管理技术大学中国认可么,禁止其与美国企业合作。其中,包括 8 家中国AI公司: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大华科技、厦门美亚柏科、商汤科技、依图科技、颐信科技。此外,还有一些上述企业相关地区的政府、公安机构,也被列入黑名单。
美针对中概股再祭出最严法案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最近还对“中概股”打起了主意。
就在本周三,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加强对外国企业监管的法案。这项名为《外国公司问责法》( Act),由美国参议员 Johan 和 Van 推动起草。
法案规定,任何一家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要求,将禁止该公司的证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该法案还将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它们是否为外国政府所有或控制。这条亦对中概股将影响巨大,一方面大量国有企业在美上市,另一方面,大量民营企业也将面临相关质疑。
不过该项法案的生效,尚需众议院通过,并由特朗普签字才能生效。
这个法案名称虽是针对外国公司的,但是在此阶段,外界普遍理解为专门针对中概股公司,确实也将对中概股公司带来极大影响。
消息传出,阿里巴巴、百度和京东等中概股的当天股价均从高点回落。截至当天收盘,中概股整体逆市走低。
美国时间周五收盘,中概股除了拼多多(收于68.70美元,大涨14.50%)以外集体受挫。阿里巴巴收于199.70美元,下跌5.87%;京东收于49.90美元,下跌5.08%;哔哩哔哩(B站)收于33.04美元,下跌2.62%;好未来收于53.30美元,下跌2.49%;爱奇艺收于15.50美元,下跌6.06%;跟谁学收于29.73美元,上涨2.48%;微博收于29.88美元,下跌9.70%;新浪跌8.21%;搜狐跌9.33%;搜狗跌6.62%;携程跌4.72%;前程无忧跌12.08%;汽车之家跌7.77%;58同城跌1.37%,蔚来跌1.80%,金山云跌7.14%。
美参议院通过一项新法案,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审核力度,这或将导致中概股大量退市和回归的潮流。
(钛媒体编辑天鹏整理)
此次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公司或机构名单如下:
1、北京中云融信科技有限公司
Co., Ltd.
2、北京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
3、 Co., Ltd.
4、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
for High and
5、成都精密光学工程研究中心
Fine
6、中国九源贸易公司
China
7、达闼科技(香港)
(Hong Kong)
8、达闼科技
Inc.
9、哈尔滨创越科技有限公司
Co., Ltd.
10、哈尔滨工程大学
11、哈尔滨工业大学
of
12、哈尔滨蕴力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Yun Li Da and Co., Ltd.
13、精纳科技有限公司
JCN (HK) Co. Ltd.
14、快急送物流(中国)有限公司
K (China)
15、 ()
16、顶峰多尺度科学研究所
Peac of
17、奇虎360
Qihoo 360 Co. Ltd.
18、奇虎360
Qihoo 360
19、 Nova Co., Ltd.
20、四川鼎澄物资贸易公司
Trade Co., Ltd.
21、四川新天元科技有限公司
New Group Co. Ltd.
22、四川图斯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and Trade Co., Ltd.
23、砺剑天眼科技有限公司
Laser
24、Zhu
另有9家中国机构及公司被列入实体名单:
1、中国公安部法医学研究所
China’s of ‘s of
2、阿克苏华孚色纺有限公司
Aksu Huafu Co.
3、云从科技
4、烽火科技集团
Group and the
5、南京烽火星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
6、东方网力
7、深网视界
8、云天励飞
9、IS’
以下为360集团回应全文:
360集团关注到美国商务部5月22日以“具有采购相关物项用于中国军事最终用途的风险”为由,将360集团列入“实体清单”。360坚决反对这一不负责任的指责,并反对美国商务部把商业活动和科技研发政治化的做法。
360经过14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中国实力最强、全球一流的网络安全公司。近年来,360基于安全大数据打造了“网络安全大脑”,可有效探测发现国家级黑客组织、网络大型犯罪团伙等对我国发起的高级网络攻击并且取得显著成果,捕获超过40起其他国家对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攻击。最近,360也披露了美国某情报机构对我国长达十年的网络攻击的实锤证据。
网络安全企业发现网络攻击后披露攻击事件、分析与溯源黑客组织信息,属于行业惯例,也是顶尖网络安全公司的实力展示和责任所在。包括美国网安公司在内的全球同行,也这样做过,披露攻击事件是网络安全公司不断改进防守技术、打击网络犯罪的需要,而不应该成为制裁的导火索。
360始终以“让世界更安全更美好”为使命,保护了中国众多政府企业基础设施和数亿消费者的安全,同时也是维护全球网络安全的关键力量。360安全大脑累计帮助苹果、谷歌、微软发现数千个安全漏洞,间接保护全球网民,并得到这些公司的高度评价和多次感谢。360安全大脑也曾多次帮助美国执法机构破获全球网络犯罪攻击案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随着人类社会数字化发展,网络安全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网络攻击的威胁和破坏力正在空前增大。360认为网络攻击和犯罪才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需要全球网络安全力量更好地开展合作。美国商务部的制裁,试图削弱中国网络安全防守能力,只会有利于各种攻击组织和攻击活动,给全球网络安全会带来负面影响。
360崇尚技术,十余年来从未间断地进行网络安全对抗能力打磨和技术创新,网络安全大脑的创新理念和技术领先全球,360已实现了安全大数据、安全大脑相关技术和成果等核心安全能力的全部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虽然被列入实体清单会对360业务的开展造成一定困扰,但不会对360的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更不会中断360继续为客户提供安全保障的能力。
无论遇到何种动机的打压和不公正待遇,360都将不变初心,继续秉承公司的价值观,坚持创新和发展核心技术,打造数字时代的安全基础设施,做好我国政府、企业基础设施的网络守护者。
云从科技关于美国实体清单发布声明称:
我们已经关注到美国商务部的文件及国内外媒体的相关报道,对此我们会持续予以关注。
人工智能是未来商业社会运行的基础,能够在很多社会问题上造福人类美国管理技术大学中国认可么,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新一轮管制,从去年开始都有哪些国内公司被“拉黑”?,如环境问题、三农问题、看病难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
云从科技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秉承“定义智慧生活,提升人类潜能”的使命,坚持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将先进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追求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用AI改变世界,提升人类潜能,解放生产力。
同时,云从科技在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活动,通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伦理标准,并基于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研技术以及产品向客户提供服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
云从科技一直持续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生态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云从科技将与各方保持积极沟通,以确保获得公平、公正的对待。我们有信心公司的经营将继续保持健康成长,保障公司客户、合作伙伴、员工和投资人的利益。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