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频道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何淼)北京联合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是北京市首批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院校、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64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近16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多余人。
近日,学校就考生和家长关心的2020年学校高招工作的热点问题作出了权威解答。
问题一:近期教育部刚刚公布今年高校专业调整,学校在专业上有哪些重要调整?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学校积极申办新专业,今年新增了2个招生专业和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新增2个招生专业,科学教育(师范)专业,面向首都小学教育发展需要,培养能适应小学教育科学学科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紧密围绕信息产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中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培养能在互联网、信息通信和智慧城市应用等领域从事大数据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新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20年学校又新增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截止目前学校共有5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外方合作高校是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交通工程、机械工程专业的外方合作高校是俄罗斯交通大学。
中俄双方优秀师资授课,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将获得合作双方高校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最终招生专业以北京市高招办公布为准)
问题二:针对2020年疫情特殊时期,学校对全国考生及家长有什么备考意见?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考生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考生自己。考生首先要排除杂念,摆正心态,踏下心来,安心复习。其次,要制定好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再次,要对自己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俄罗斯交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新增科学教育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准确的学习诊断免联考在职研究生,找出自己的学习薄弱环节,重点关注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最后,要注意提高学习效率,做题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总结和反思。
家长此时除了做好后勤保障、心理疏导工作外,可以多到学校的招生官网上搜集招生信息,了解各学校招生章程、录取规则、专业建设发展情况以及就业面向等等,并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和专业,做到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问题三:特殊时期,线下交流机会少,考生和家长如何精准获取最新招考信息?
突发疫情使考生和高校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为满足家长和考生对于招生信息的渴求,北京联合大学主动出击用新招化解新难题,用云端消弭距离、早出手准备、多渠道覆盖,层层深入宣讲,线下、线上开展多方招生服务举措。
一是在快手、腾讯课堂、北京考试报、教育头条等平台进行直播,传递最新的招生政策、专业介绍等,给予考生和家长最新鲜的资讯,考生和家长可以关注北京联合大学高考招生办公室快手号观看后续内容。
二是在北京联合大学高考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开设实时回答功能,考生可在线咨询,老师直接回答;征集梳理考生关注度高的问题,开设“你问我答”栏目,集中回答考生疑问;常规接听电话(、)、QQ群(、)、微博答疑,畅通家长咨询通道,为考生家长服务。
三是在快手、哔哩哔哩、抖音等新媒体开通账户俄罗斯交通大学,用微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专业,涵盖就业、师资、培养目标等方面。
四是针对家长无法获得纸版报考指南的情况,学校制作了电子版报考指南,方便考生查阅,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到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官网下载。疫情无情,人有情,北联大与考生家长携起手来,攻坚克难,共度难关!
学校对2020届高考学子的寄语和期待
愿同学们抓住机遇,奋勇前行,胜利必将属于你们!北京联合大学期待着你们的加入,期待着你们为北京联合大学注入新的活力!
俄罗斯交通大学官网,西安交大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合作纪实
西安交通大学立足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积极探索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与交流。20世纪90年代初与俄罗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目前西安交大与14个俄罗斯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协议关系,围绕教育合作互利共赢,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推进与俄方高校在教育领域开展卓有成效务实合作。
搭建人文交流平台,促进中俄青少年交流
2017年,俄罗斯主流媒体记者团与交大师生座谈交流
2019年,俄罗斯“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代表团来访
西安交大作为全国唯一承担人文交流机制下青少年交流平台高校俄罗斯交通大学官网,西安交大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合作纪实,搭建“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西安)交流平台并开展交流活动。
2012年8月18日-22日,中心成功接待了莫斯科国立大学150名师生,得到了俄方师生以及教育部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交大学子用笛子表演了俄罗斯名曲《山楂树》。2013年,西安交大师生代表团回访了莫斯科国立大学。
举办中俄学术交流周,营造“全球校园”氛围
2018年,来自6所俄罗斯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来到西安交大进行学术讲座
2018年,俄罗斯专家与交大师生交流分享科研成果与学术观点
为拓展与俄罗斯高校全方位合作,使双方战略合作更具针对性,2018年9月10日至15日,中俄学术交流周活动举行。来自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电物理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联合高温所、沃罗涅日国立大学、莫斯科物理技术大学和索博列夫数学研究所等6所俄罗斯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多名专家来到西安交大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专业领域涉及航天航空、高电压技术、电子、法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作为“全球校园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学术交流周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学术讲座、科研合作及跨学科交流等形式集中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交流周除进行专业学术交流,还以自由交流的形式为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和师生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大家跨越学科领域分享科研成果和学术观点。同时,自由交流环节面向对此感兴趣并有交流意愿的师生,进一步扩大了中外专家师生的交流范围,营造浓郁的“全球校园”氛围。
依托引智引才项目,深化中俄科研合作
2014年,西安交大电信学部与9所俄罗斯大学与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2017年,俄罗斯科学院大电流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来访期间承担西安交大研究生课程
2018年,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来校进行学术访问并受聘西安交大名誉教授
西安交大电信学部于2014年与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9所俄罗斯大学与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学术交流。在相关平台支持下,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2016年成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团队申报的项目成为我国首批入选金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研究计划的项目之一。
西安交大电气学院多年来依托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学校特色项目等,与俄罗斯科学院大电流所、电物理所、联合高温所等科研机构建立广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近年来双方实现人员互访数十人次俄罗斯交通大学官网,并签署合作协议。
搭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平台,拓展中俄教育合作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在教育部、外交部等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为弘扬丝绸之路精神,西安交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紧密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平台”(以下简称“联盟”),进一步开拓与俄罗斯高校及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
联盟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参加联盟,其中包括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莫斯科动力工程学院、莫斯科航天航空学院在内共计23所俄罗斯高校及科研机构入盟。
2016年,“丝绸之路”高校留学生夏令营活动
2018年,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航空航天子联盟揭牌
2018年,共同签署“国际联合实验室备忘录”
2019年,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校长助理一行来访
同时在联盟框架下,积极构建多个专业合作子联盟。其中,2018年,西安交大航天学院、莫斯科物理技术大学及曼彻斯特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了航空航天子联盟,三方共同签署“国际联合实验室备忘录”,各方围绕智能飞行器相关技术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高水平合作研究、研发平台共享共建和国际合作项目培育等方面开展高水平全方位实质性战略合作。2018年12月,在俄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航空航天论坛,进一步扩大了联盟在航空航天领域影响力及中俄高校在该领域的合作交流。
2015年,西安交大法学院成立新丝路法学院联盟,与包括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在内的高校推进在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法学学科的发展合作。新丝路法学院联盟成立以来,俄方积极参与组织活动,2018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承办了第四届联盟峰会,取得各盟校成员的一直认可。此外,法学院于2016年设立“中国法与国际商法”国际硕士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对中国法和国际法课程的学习,把外国留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为其母国和中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高水平法律服务的高端人才。近年来国际硕士班规模稳步发展,截止2022年共录取硕士90人、博士29人,其中24人来自俄罗斯。
2021年,王树国校长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和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对阿斯图成立十周年致辞
2021年,阿斯图十周年庆典线上活动
深度参与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相关活动,2021年3月,西安交大作为第六届中方轮值主席单位出席2021阿斯图十周年庆典线上活动。阿斯图成立于2011年,是中俄两国精英工科大学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是我国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框架下高等教育领域的有效交流平台,开创了中俄同类高校联盟的先河,为中俄两国同类高校开展合作树立了典范。截止目前,阿斯图共吸引中俄双方68所精英大学加盟,其中54所正式盟员和14所观察员院校。
交流促发展,合作谱新篇。新的历史起点下,西安交通大学将继续加大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全面推进科研合作,围绕各自产业特点和学科优势,加强彼此在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专家交流和专业合作,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重点企业联合建设一批国际实验室、研究中心,针对各自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加强合作研究,助力中俄教育共同繁荣。
俄罗斯交通大学世界排名,机构发布2024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复旦、上海交大位列全球50强
8月15日,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203所大学上榜,其中13所位列世界百强,比去年增加3所。
其中,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22,位列亚洲第一。北京大学排名第24,浙江大学排名第27,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2名)和复旦大学(50名)首次进入全球50强。中山大学(72名)、华中科技大学(79名)、南京大学(82名)、武汉大学(89名)、中南大学(94名)、西安交通大学(95名)、四川大学(98名)跻身全球百强。
湖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20所中国内地高校首次上榜,显示出中国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正在持续攀升。
盘点上海高校成绩单免联考在职研究生,今年再次有所突破。共有14所高校榜上有名,上榜总数与2023年持平,位列全国第4(仅次于江苏、北京和广东)。上海交通大学领衔沪上高校,位列全球第38名;复旦大学位列全球第50名俄罗斯交通大学世界排名,首次跻身全球50强。沪上双子星全球排名均稳步提升,也代表着国内顶尖高校的不俗实力。
排名在全球500强的上海高校除交复外,还有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以稳定的水平位列全球前200,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位列全球前300;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位列全球前400名;与2023年的排名相比,上海理工大学取得了一个排名区间的进步。
其余上榜上海高校还有东华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其中东华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相比2023年均有一个排名区间的进步。
公开资料显示,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 of World ,简称ARWU)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布,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9年开始由软科发布并保留所有权利。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评价方法的客观、透明和稳定著称俄罗斯交通大学世界排名,机构发布2024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复旦、上海交大位列全球50强,全部采用国际可比的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教师数、高被引科学家数、在《》和《》上发表的论文数、被Web of 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师均学术表现等。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每年排名的全球大学超过2500所,发布最为领先的前1000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