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凼连贯公路步行至澳门科技大学校园,在科大医院见到赵云桥时,是上午11时多。在这之前,他已接待了好几名患者。
出诊、开方、手术,每个工作日在这所医院如常地忙碌,已在赵云桥的生活中延续了十几年。直到去年9月17日,澳门泌尿外科医生赵云桥与骨科医生林冠群等人一起,在横琴拿到了港澳医师内地短期行医执业证书,成为首批取得这份执照的澳门医生。
那天,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揭牌运作的第一天。自此,赵云桥成为一名跨境医生。他的工作中也多了一项行程:到横琴出诊。
如何突破屏障?推动港澳专业人才到内地跨境流动?粤港澳三地一直在摸索与试水。近年来,在合作区深入推进的大背景加持下,从医疗、建筑、法律等领域中,粤澳两地摸索出一些门道。
跨境医疗合作,是一个看得见实质进展的领域。从拿牌坐诊到互聘专家,从院校合作到平台共享,珠海、横琴与澳门的医疗合作已经迈出突破性的一步。截至目前,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医院已引进62名澳门医生常态化出诊。
跨过关口来坐诊,尽管赵云桥们来横琴的频率还不算高,但这座连通的桥,是建起来了。
拿牌
跨境执业的制度破冰
2021年9月17日当天,刚刚拿到港澳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林冠群就和内地的医生共同操作了一台手术。后来的8个多月时间里,这批澳门医生不时会在横琴医院挂牌出诊,赵云桥也有多名同事,陆续拿到了内地短期行医执业证书。
因制度不同,长期以来,港澳与内地的行医资格并不互认,港澳医生内地行医的相关规定也历经了长时间的探索。
2008年3月,《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医师在内地短期行医管理规定》已经原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并发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到2009年4月,原卫生部正式公布《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医师获得大陆医师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和《台湾地区医师获得大陆医师资格认定管理办法》。根据这两个管理办法,港澳台地区的医师可申请获得内地的医师资格,资格类别包括临床、中医、口腔。
赵云桥清晰地记得这个节点,这意味着作为澳门医生,他们正式具备了申请到内地行医的资格。“但有资格和注册是两回事。有资格还要有执照。”赵云桥说,当时要拿执照并不容易。“注册的资格非常困难,要开医院,或是要找到内地的医院接收你,所以我们申请的不多。”
赵云桥
上述规定放开后,港深在医疗合作方面有过一些探索。2012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全额投资、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开业。借助这条途径,不少香港医生跨境到了深圳执业,香港的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得以流动到深圳。
在珠澳之间,类似的跨境医疗合作规模要小得多。2010年6月,澳门血液肿瘤科专家陈迺志,经过个人申请,来到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诊,成为首个在内地获得执业医生资格开诊的澳门医生。但这样的个案并不多。
直到近几年,合作区的推进建设,带来了一场东风。
较早的批量实践,是在去年初。2021年1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横琴医院正式聘请并签约首批53名澳门医生,依托这个平台,珠澳两地医学人才将共同开展医疗服务、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合作。
自此,大量的澳门医生开始在横琴医院坐诊。不过,此次的签约医生大多为中医医生,像赵云桥和林冠群这样的专科医生,则要更晚一些。
“它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对我们港澳的医生拿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定,而且在横琴有个一站式的服务,非常方便。”赵云桥介绍,有澳门或者香港牌照的医生,只需要提供申请所需的相关资料,如果符合条件,就能获得一张短期跨境执业资格证,一年以后再去续期。
“我们后来也有不少医生申请拿到牌了。”他说。
出诊
一面磨合,一面融合
拿到执照后,赵云桥每1—2周会尽可能安排一次横琴的出诊。“目前患者不算多,这个频率基本能满足,后期会根据需要调整。”
相比之下,已跨境坐诊一年多的中医医生张倩君,来横琴的频率要高得多,每周出诊一到两天。
张倩君
张倩君出身中医世家,父亲是一名澳门中医师,自己则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专业。2004年毕业后,张倩君一直在澳门开自己的诊所,独来独往行医。到横琴坐诊后,接触到更加系统性的医院体系,也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窗。
“哎呀,你是澳门的医生,我睇讲白话吧。”同样在横琴坐诊的邱润生则感慨,在这里印象最深是来自两地患者不同的亲切感。“澳门患者一听我们是澳门来的,马上换了粤语,说话语气也亲切了。”邱润生说,而内地的患者则表现得很惊喜,没想到这里会有澳门医生澳门在职研,澳门医生跨境执业路:跨过关口来坐诊|粤澳一线观,对我们也比较特别。
邱润生
新事物的碰撞总需要磨合期,跨境医生们也不例外。
在横琴医院坐诊的医生中,除了中医医生,大部分专科医生来自澳门的科大医院。2021年9月,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珠海揭牌,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为澳科大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其旗下的横琴医院,也与科大医院有了更加密切的合作,更多科大医院的医生陆续拿牌准备到横琴出诊。
在拿牌坐诊之后,跨境医生们也开始面临一些难题。
“比如用药方面,科大医院的药品是原厂进口,多是英文,但在内地,药品名都是中文,同一类药不同厂家名称也不一样,一时间不容易找到。”赵云桥说,另外,也有一些细节还要落实,比如医生的执业保险问题,比如出现了医疗事故或差错应该用什么具体的政策处理等等,这些都还要进一步磨合。
此外,也有医生拿牌后还未找到合适的出诊机会。比如去年11月底取得执照的肾科医生麦伟,基于一些客观原因,至今尚未到横琴医院出诊。而赵云桥等人也是从一些普通门诊开始,手术则是先参与配合内地医生,再逐步融合。他们认为,这样的突破性融合,磨合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时间去适应,慢慢学习。”他说,“内地的同事已经把药物名录给我们学习,也在努力适应这边的系统来工作,包括一些病例记录的模式等都有些不同。速度会慢一点,但在不断进步。”
共享
碰撞中的最优解
澳门医生内地执业,其背后,实则是两种不同医疗体系与制度的碰撞。
麦伟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有过十几年的从业经历,近几年又转往澳门国外在职学位班,到了科大医院工作。对于内地与澳门的医疗制度与模式澳门在职研,他都有着切身的体验与观察。
麦伟
“内地实行的是三级医疗制度,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然后到区医院,再到三甲医院,进行分级转诊,而费用方面,内地以医保为主,大部分由国家报销了。”麦伟说,澳门也是分级的,比如初级就是卫生中心,主要看慢性病,不收费;然后是几家主要的大医院,包括公立医院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山顶医院),三家私立医院:镜湖、科大医院和银葵。“私立医院服务好,但费用贵;公立医院看诊有极大的优惠,老人、小孩不花钱,但排队久。”
在麦伟看来,通过深度的跨境合作,两地医疗资源可以互补与共享。
“医疗资源的话,内地的医疗系统很成熟,就比如珠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它的科室很齐全,很完善。对于病人来说,他在医院里面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就不需要再转诊到其他医院去。”他分析,相对来说,澳门在这方面还是缺一点,但是澳门作为一个国际都市,国际上的新药、新技术,都可以直接在澳门使用,如果这项优势能够通过合作区延伸到内地,则是一项很难得的优势。
他还提到一个观点,据观察,全世界好的医院通常是一所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也就是教学医院。这一模式,也应用在了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与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一方有临床基地、治病的能力,一方有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能力,无论是成果转化还是人才培养都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而特别的是,这项合作是跨境的。
赵云桥也观察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给了合作区很大的自主权,包括在医疗方面,他也希望能将澳门的一些特殊优势带来合作区。
“科大医院这里就有很多内地来的病人,他们过来澳门其实不方便,要过关,要申请通行证,尤其疫情期间,但如果在横琴也可以提供同样的服务,那就非常方便了。”赵云桥提到,自己很想把澳门私家医疗的模式带过来,让内地有能力的患者可以来体验这种医疗服务,也是对内地公立医院的一个分流。
跨过关口来坐诊。作为专业人士的医生,他们跨越关口,迈出了珠澳、琴澳医疗互通共享的关键一步,更长的路,还在身后。
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医院对澳医疗合作一览
专家互聘制度:
2021年1月6日,横琴医院分别与澳门镜湖医院、科大医院等启动两地专家互聘,展开手术团队互动交流,合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生态圈。
目前,医院已引进62名澳门医生常态化出诊,这标志着珠澳医疗合作迈出突破性一步。
澳珠“共享医疗平台”建设:
横琴医院不断加强与澳门社会团体组织的交流合作,促进粤澳医疗卫生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澳珠共享医疗平台:
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合作,联合培养护理专才、养老专业人才,推动珠海在职护士报考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护理硕士班。
与澳门护士学会合作开展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培训班、粤港澳大湾区社区老年慢病管理研讨会。
与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携手,搭建大湾区老年健康领域合作交流新平台,依托“互联网+护理”和市级医养服务中心,开通澳门长者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以及养老服务。
医疗人才培训:
2021年10月28日,澳门镜湖护理学院驻珠海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横琴医院培训基地揭牌,双方将促进珠海临床护理教学优势资源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优秀的教育培训力量强强联合,培养更多复合型护理人才。
2021年12月6日,横琴医院新设琴澳医疗卫生培训基地,是合作区首个粤澳医疗综合性技能和理论培训基地,面向粤澳两地卫生领域专业人士,开展临床、护理、长者照护等多领域的培训课程和交流活动。
2022年2月24日,琴澳医疗卫生培训基地首次开班培训。目前已开展3场培训,培训人次达114名,其中67名为澳门医生。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梁涵
【摄影】关铭荣
澳门大学研究生 在职,澳门大学鼓励学生赴大湾区实习 增加在内地就业机会
中新网8月22日电 据《澳门日报》报道,粤港澳大湾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机遇,澳门大学鼓励学生前往大湾区开展实习工作。今年暑假,有到大湾区开展课后实习工作的学生表示,大湾区的发展增加澳门学生在内地就业的机会澳门大学研究生 在职,澳门大学鼓励学生赴大湾区实习 增加在内地就业机会,为未来就业累积实践经验。
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韩幸芸于中国工商银行横琴支行实习,体验了柜台助理、大堂经理助理以及客户经理助理3个岗位,更参与客户市场分析和调查工作。
她表示,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能应用在工作上。实习一个月后,她认为澳门学生在内地工作有一定竞争力,尤其澳大学生熟习英语交流环境,在人力市场竞争上具备一定语言优势。
法学院研究生杨海琳在珠海横琴新区综合执法局实习,于创新办协助行政方面的工作。她表示,简单的行政工作如文书写作、审核数据等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对在职人士能力日趋成熟的需求。
机电工程系四年级生陈意锽在广州南沙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实习。他表示,作为一名工科生澳门大学研究生 在职国外在职学位班,一个项目的成功,除了需要工科专业技能外,更需要配合商科思维,才能迎合市场需求成为一件成功的产品。
陈意锽表示,内地企业对澳门学生持欢迎态度,认为澳门学生拥有良好的国际视野,相信结合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对日后工作发展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经历,未来将考虑在大湾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