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门 / 澳门 在职研究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3年图书馆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澳门班)

澳门 在职研究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3年图书馆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澳门班)

为更好地服务于澳门特区文化建设,多渠道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武汉大学自2011年起,在澳门地区举办了8届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班。在澳门地区具有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学或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在职图书馆员和其它机构的信息服务人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非全日制(兼读制)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35年,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沐浴着改革春风,在4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澳门 在职研究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3年图书馆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澳门班),取得了显着成绩,并已建立起一套学科门类齐全、优势与特色鲜明、学位类型多样、指导教师力量雄厚、管理体制健全、教学设施完备、培养质量得到很好保证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为更好地服务于澳门特区文化建设,多渠道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武汉大学自2011年起,在澳门地区举办了8届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班。2023年计划招收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30名。为方便学生的学习,武汉大学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继续在澳门与业余进修中心合办该课程,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负责培养计划的实施,按教学计划选派教师到澳门授课。

一、报名(具体以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公布的研究生报名要求为准,详见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网页)

(一)招生对象

在澳门地区具有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学或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在职图书馆员和其它机构的信息服务人员。

(二)招生名额

30人

(三)报考资格

1.港澳考生须持澳门或香港有效的永久居民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俗称回乡证)或港澳台居民居住证。

2.报考硕士学位课程者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力,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3.品行良好,身体健康。

4.有两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者书面推荐。

(四)报考类别

自费非全日制(兼读制)

(五)报名时间

2023年2月10日至2月25日(具体以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公布的研究生报名要求为准,详见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网页)

(六)报考地点

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

地址:澳门约翰四世大马路7-9号一楼

电话:(00853) 2855 5533,图文传真:(00853) 2871 1294

电邮:.mo

(七)报名手续

报名时考生须交:(具体以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公布的研究生报名要求为准,详见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网页)

1.本人居住地身份证件副本(香港、澳门考生持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考生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2.近期正面半身免冠同一底片的1.5寸照片两张(请在照片背面写上报考院校、专业的代码、名称及本人姓名);

3.学士学位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副本(应届毕业生可于录取前补交)或同等学历文凭持海外教育机构学位、学历的,应到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4.大学本科或攻读硕士学位的成绩单;

5.根据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规定,报考费为500澳门币(费用一经缴交,概不退还)。

(八)报考专业及研究方向

考生只能填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报名登记表上的报考院系、报考专业、报考方向均须填写清楚: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非全日制(兼读制)

图书馆学,专业代码:,学校代码:10486

二、入学考试

报考者须参加2023年全国港澳台硕士入学统一考试。入学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科目

201硕士英语,满分为100分。

(二)初试地点、时间(具体以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公布的研究生报名要求为准,详见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网页)

1.初试时间:2023年4月8日上午(暂定)。

2.初试形式:采取线下或线上的方式进行,具体方式以学校公告为准。初试采取笔试。

(三)复试

具体复试时间、地点、相关要求由报考学院确定、通知。

我校将在网上公布初试成绩。

初试成绩是进入复试与否的依据,由学校统一公布复试分数线。

复试时间:2023年4月中下旬。具体复试日期、形式及相关要求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确定、通知。

复试内容:重点考核考生的专业水平、基本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两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者书面推荐,由考生在复试阶段提交给报考学院。

三、录取

根据考生的报名资料、考试成绩、复试情况及体检结果综合评核后,确定录取名单。录取通知书将于2023年6月中旬由所报考学院函寄考生本人,或以电邮通知。

四、入学

新生应按“录取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办理相关入学手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书面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五、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学习方式为在职兼读,武汉大学派教师到教学点授课。学生以不脱产方式参加学习。学习时间主要为晚上和双休日,有时可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地点将设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业余进修中心。学生在修满研究生课程的学分后,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武汉大学硕士学位。

(二)学习年限

在职学习,学习不少于3年,可适当延长至4年。

六、教学计划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三部分。

公共必修课:英语(4学分)、当代中国国情专题研究(2学分)

专业必修课:图书馆学导论(3学分)、馆藏发展(3学分)、信息组织(3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

专业方向课:信息描述(3学分)、信息检索(3学分)、信息服务(3学分)、古籍整理与保护(3学分)、研究方法(3学分)

毕业应修满32学分澳门 在职研究生,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专业必修课11学分,其余为专业方向课。

七、教学形式

采用课堂教学与自学辅导相结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图书馆与信息机构实战相结合,导师个人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学位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教学和培养方法。

八、在学期间费用

硕士研究生(澳门班)培养费澳门币7万元整(不包括教材资料费及论文答辩费等)。

九、学位、学历

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武汉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暂行)》等有关规定,修完全部规定学分(不少于32学分),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者,可取得相应的学位、学历证书。

十、其它

我校将在网上及时公布招生最新信息,请考生在报名、初试、复试、录取等阶段登录以下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1.内地(祖国大陆)高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信息网:

2.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十一、联系方法详尽事宜可直接与报考学院联系。

· 学院名称:信息管理学院

· 联系人:徐晴老师

澳门 在职研究生,2018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课程(澳门班)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35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已建立起一套学科门类齐全、优势与特色鲜明、学位类型多样、指导教师力量雄厚、管理体制健全、教学设施比较完备、培养质量得到很好保证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

为更好地服务于澳门特区文化建设,多渠道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武汉大学2011 年、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在澳门举办了多届硕士研究生班。2018年计划招收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30名。为方便学生的学习,武汉大学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批准继续在澳门与业余进修中心合办该课程,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负责培养计划的实施,按教学计划选派教师到澳门授课。

报名(※具体以澳门特区政府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公布的研究生报名要求为准)

招生对象在澳门地区具有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学或非图书馆学专业的在职图书馆员和其它机构的信息服务人员。

招生名额30人

报考资格

港澳考生,须持澳门或香港有效的永久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俗称回乡证)。

报考硕士学位课程者(以下简称硕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力,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品行良好澳门 在职研究生,身体健康。

有两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者书面推荐。

报考类别自费兼读(在职)

报名时间2017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具体时间以国家公布简章为准。

报考地点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大学生中心

地址:澳门罗理基博士大马路614A-640号龙成大厦5-7楼

电话:(00853) 图文传真:(00853) 。

报名手续报名时考生须交:(※具体以澳门特区政府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公布的研究生报名要求为准)

本人居住地身份证件副本(香港、澳门考生持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考生持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近期正面半身免冠同一底片的1.5寸照片两张(请在照片背面写上报考院校、专业的代码、名称及本人姓名);

学士学位证书或硕士学位证书副本(应届毕业生可于录取前补交)或同等学历文凭持海外教育机构学位、学历的,应到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大学本科或攻读硕士学位的成绩单;

报考费为500澳门币。(费用一经缴交,概不退还)

※通讯报名的考生,应事先同报考点联系妥当,再寄送有关证明、表格及报考费,另加邮资及手续费100澳门币,并告知本人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机号码和E-Mail地址。

报考专业及研究方向考生只能填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报名登记表上的报考院系、报考专业、报考方向均须填写清楚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

图书馆学,专业代码:, 学校代码:10486

入学考试报考者须参考2018年全国港澳台硕士入学统一考试。入学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科目报考本专业的硕士生须应试一门外国语及报考专业指定的两门专业课,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下表)。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均为笔试;初试合格者,可以参加复试。

(二)初试地点、时间

录取根据考生的报名资料、考试成绩、复试情况、导师意见及体检结果综合评核后,确定录取名单。录取通知书将于

2018年6月中旬由所报考学院函寄考生本人,或以电邮通知。

入学新生应按“录取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办理相关入学手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书面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教学计划

图书馆学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三个部分。

教学形式采用课堂教学与自学辅导相结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图书馆与信息机构实战相结合,导师个人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澳门 在职研究生,2018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课程(澳门班)招生简章,学位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教学和培养方法。

在学期间费用硕士研究生(澳门班)培养费澳门币6万元整(不包括教材资料费及论文答辩费等)。

学位、学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武汉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武汉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暂行)》等有关规定,修完全部规定学分(不少于24学分),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者,可取得相应的学位、学历证书。

其它我校将在网上及时公布招生最新信息,请考生在报名、初试、复试、录取等阶段登录以下网站查询相关信息:

联系方法详尽事宜可直接与报考学院联系。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计划招生人数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104信息管理学院

学术型学位:

30人

图书馆学

09(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②620文献信息管理(含信息管理学基础、档案管理学、图书馆学概论)

③812信息组织与检索(含信息组织、目录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②信息检索

专业课参考书

图书馆学专业

(1)文献信息管理(含信息管理学基础、档案管理学、图书馆学概论)

马费成等著:《信息管理学基础》 武汉大学出版社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2011年版

吴慰慈著 :《图书馆学概》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或者档案管理学以及图书馆学基础的相关同类教材均可

(2)信息组织与检索(含信息管理学、数据库原理)

马费城:《信息管理学基础》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版

彭斐章:《目录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澳门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2025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报考条件、报名时间、流程、上课信息汇总

一、学校概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全国4所电子科技大学之一,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2025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报考条件、报名时间、流程、上课信息汇总,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二、招生专业

工商管理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MBA教育项目依托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海外在职学位总裁班,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自贸区、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培养具备信息技术背景,拥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领导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职业经理人。2025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工商管理MBA预计招生124人,不含推免,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

三、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3、考生的学历及工作年限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历。

(2)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毕业后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历。

(3)国民教育系列硕士/博士学位,并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历。

4、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2025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四、报名时间

网上预报名–2024年10月9日-10月12日,每天9:00-22:00。

网上正式报名–2024年10月15日-10月28日,每天9:00-22:00。

五、报名流程

1、网上报名: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要求填报信息,请在提交信息后及时以网上缴费的方式缴纳报名考试费。考生在报考至录取阶段请勿随意更换手机号码,务必确保联系电话的准确性,以免校方联系不上考生,耽误复试、录取工作。报名相关事宜详见2025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以及公布在研招网上的有关报考须知。

2、网上确认: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缴费成功)后,请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报考点发布的有关网上确认公告,务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确认工作,逾期不再补办。

六、上课信息

上课方式:周末班、集中班。

周末授课:每周六日安排,校内学习。

集中授课:每半年集中1次澳门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五一、国庆前后连续上课大概1个月,校内安排。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2年,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5年。

*授课方式、开班情况按实际安排实行。

七、综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报考条件、报名时间和流程以及上课信息汇总如上。参与报名的考生如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和院校复试,将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定向录取,预计在2025年9月份开学,所学课程和具体培养环节以录取当年适用培养方案为准。

澳门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陕西师范大学会计硕士(MPAcc)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陕西)

一、学校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西部红烛精神”和“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优良传统,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38万余人,形成了“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现任党委书记程光旭教授,校长游旭群教授。

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占地面积2800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从2000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成为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1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及民族教育学院(预科教育),有68个本科专业,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工程硕士9个领域)。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4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7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68篇博士论文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称号;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澳门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陕西师范大学会计硕士(MPAcc)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陕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研发专业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18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5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陕西省教师教育指导中心和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学校现有教师18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4%,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2%。教师中有教授470余人,副教授700余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三秦学者”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省级教学名师、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入选者53人,省科技新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计划入选者50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509人,研究生18229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8698人,非全日制研究生9531人),各类留学生12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学生90164人。长期以来,学校以质量为生命线,狠抓教学管理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99项;1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外在职学位班,2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专业被确立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8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建设专业9个,培育专业9个);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项目(包含10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4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持续提升。近5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5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3项,教育部项目 149 项。出版著作775部,发表学术论文6224篇,117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共争取纵向科研项目127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及参编学术著作166部,其中专著78部,发表学术论文8118篇,6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授权专利1042项,其中发明专利836项,国外发明专利2项。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和“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民族教育工作,大力弘扬“厚德敦行”文化精神,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被国务院、共青团中央、国家民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集体)”,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两校区图书馆面积达5.78万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 436 万册,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81个平台,241个数据库。学校还设有教育博物馆,由中国教育馆、妇女文化馆、历史文化馆、书画艺术馆四部分组成。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成立已三十余年的学校出版总社是全年销售额过亿元的高校出版社之一,是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出版传媒企业,在人文学术、大众文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出版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先后有600余种图书获国家或省部级大奖,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编辑出版有四十多年办刊历史的8种中学教学参考专业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学术期刊,其中7种刊物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亚美尼亚等30多个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首倡成立了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图书档案出版联盟”。学校自196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培养了来自全球103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6700余人。学校设有“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办“HSK汉语能力考试中心”,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在美国建有2所孔子学院。

学校设有教学实验性质的附中、附小、幼儿园,其中附中是百年名校、陕西省重点中学、首批陕西省示范高中,附小、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小学和幼儿园。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与各级政府、知名企业合作举办了锦园国际学校、西安市曲江一中、奥林匹克花园学校、绿地浐灞小学、万科小学等20余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当前,陕西师范大学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正朝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二、招生计划

我校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0余名。最终招生人数以2020年教育部下达我校的招生计划数为准。

三、报考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报到之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录取当年入学报到之日前)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水平方能报考,且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已进修完六门或六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并有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②有公开发表的与学士学位水平相当的本专业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③同等学力人员仅限报考所学专业,不得跨学科报考。④同等学力考生网报时须选择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报名点(代码:6122)并须在陕西师范大学进行现场确认报名、考试,我校不接收在其他报名点报名考试的同等学力考生。⑤同等学力考生在我校进行现场报名时须提交能证明本人具有报考资格的材料原件。⑥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同等学力报考,报考须符合前款(3)中②、③、④、⑤、⑥项条件,并须提供本人本科期间不少于12门的课程成绩单(由就读学校教务部门提供)。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须征得就读学校同意,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资格审查

各报考点在现场确认时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初次审核。我校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将再次进行核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取消复试资格。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录取的录取资格无效。

五、报名方式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时间为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在此期间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网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网上报名使用学信网统一账号,无学信网账号的考生可提前实名注册,并登陆学信档案核实自己的学籍学历信息是否正确。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考生填报报考信息时应严格按照我校专业目录上的要求选择报考院系、专业和考试科目,并认真校对个人基本信息和报考信息和考试科目信息。

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现场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未完成核验的不予现场确认。

2、现场确认时间:11月前(具体时间请考生及时关注各报考点发布的公告)。考生需本人持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等报考材料,凭报名号到考点指定地点确认网报信息、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和照相。未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报名无效。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考试时间、考试地点

考试时间:12月21日至22日

考试地点:由报名点安排。

七、体检

体检安排在考生复试期间进行,具体要求在复试前通知。

体检标准: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其他上级部门要求。

八、复试及录取

1、报考我校的考生澳门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初试成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复试基本分数A类线要求后,我校将适时组织安排复试。复试、调剂、体检、录取等工作将根据教育部、陕西省招办的安排和部署,按照“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与我校有关的初试成绩查询、复试通知、录取及通知书发放等信息,考生届时可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查阅。教育部对研究生招生工作要求如有变更,我校将及时予以调整并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发布相关信息。

2、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九、学制、学费

学制:3年

学费:20000元/年

十、其他

1、我校不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也严禁向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严禁社会培训机构进入校园以张贴简章、广告等各种方式进行考研辅导培训宣传和组织活动。在校生不得举办或参与助考作弊、虚假宣传等涉考违规违法活动。违反规定的要坚决予以清理取缔并追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责任。欢迎广大考生和教职员工向我校反映违反上述要求的行为和线索。

2、根据教育部要求,本年度我校不指定自命题考试科目的参考书目和参考资料,考试大纲已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ewei.guojishuobo.com/aomen/12429.html

xiao11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uojixuewei@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