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上午9时,中国广西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碳中和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广西大学校长办公室108会议室隆重举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院士和Anja 主任,代表潘琦先生出席的潘育君先生,欧洲科学院院士、陕西科技大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院长王传义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双碳科学与新能源技术中心主任李致朋教授,南方锰业技术中心总经理黄敏峰高级工程师应邀参加揭牌仪式。广西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建庄,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立华,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沈大强,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院长邹炳锁以及广西大学校内相关部门和学院的领导、教授等出席此次仪式。仪式由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教授潘家鸿主持。
会议现场
广西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建庄发表致辞。肖建庄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广西大学历来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适应教育对外开放新形势,扎实推进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国广西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碳中和合作中心成立是两校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两校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联合成立碳中和合作中心圣彼得堡国立工业大学,中国广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碳中和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是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又一最新成果,也是促进我校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对推动双方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助于提升我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广西大学基于多学科发展成立的双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形成的研究方向和取得的成果涵盖了大跨拱桥低碳设计、绿色建造、绿色化工、蓝色能源、双碳政策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广西大学在碳中和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他希望合作中心能够充分发挥两校优势,为全球碳排放的减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为我校一流学科建设服务。
广西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建庄致辞
紧接着,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院士发表了讲话。他回顾了广西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今年3月21日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举行的第一次会议并详细介绍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深厚的历史和底蕴,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了该校的研究团队在碳中和领域所取得的显著研究成果。 院士表示,此次合作将为两校搭建起一座沟通与合作的桥梁,期待在今后的合作中双方能够共同探索并实践多元化的创新路径圣彼得堡国立工业大学,以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共同目标。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院士讲话
随后,潘家鸿教授代表碳中和合作中心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广西大学在碳中和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代表性成果。潘家鸿教授提到,广西大学基于多学科发展成立的双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形成的研究方向和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了广西大学在碳中和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他回顾了和俄方主任院士10多年来的合作成果,并对未来合作中心的未来科研工作和项目合作进行了展望。
在仪式上,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潘琦为中心所作的题词“碳中和合作中心”被隆重展示。题词中表达了对中心成立的祝贺和对未来合作的期望,为中心的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潘琦先生题字
肖建庄副校长、潘育君先生、 院士、潘家鸿教授共同为合作中心揭牌,中国广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碳中和合作中心牌匾正式亮相。此次揭牌仪式标志着两校在碳中和领域的合作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共同致力于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与可持续发展。伴随着激昂而庄重的曲调,揭牌仪式圆满完成。与会领导、专家和嘉宾在校长办公室楼前合影留念,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揭牌仪式
合影留念
中国广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碳中和合作中心的成立,将开启两校在碳中和及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的新篇章。未来,双方将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
图片丨李思维 刘俊辉
文字丨袁 玥
编辑丨孔璟浩
一审一校丨余 存
二审二校丨谢雨真
三审三校丨卢 莹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大学,王明宝会见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水利与能源学院院长一行
2019年7月8日,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水利与能源学院院长 教授、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教研室主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地基与基础教研室,彼得堡岩土及结构改建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教授莅临中冶沈勘访问交流。中冶沈勘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明宝会见俄罗斯学者一行。
王明宝对 院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向来访客人介绍了中冶沈勘的发展历程国外在职学位班,并就中冶沈勘全产业链中双方具有交集的优势专业向客人做了重点推介。王明宝指出,中冶沈勘和俄罗斯的学术交流与项目协作源远流长,从60年代末期开始,中冶沈勘多次同俄罗斯学者与专家进行过协作与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院长一行的到来也必将进一步加深友谊,提升双方交流与协作的深度与广度,王明宝同时强调,中冶沈勘与彼得堡岩土及结构改建建筑设计院同为“一带一路科研院所联盟”发起单位,又同处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我们有加深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与空间。
院长等一行三人对王明宝董事长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同时向王明宝董事长介绍了国立莫斯科建筑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的现状。
国立莫斯科建筑大学有13个系,9000多名学生,1100多名教师,182名教授,650名副教授。其中有很多人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通讯院士,俄罗斯建筑工程学院院士,国际信息学院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大学,王明宝会见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水利与能源学院院长一行,俄罗斯科技活动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国家奖金获得者,国外院校的荣誉教授。是俄罗斯主导大学,也是俄罗斯工程师的摇篮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建筑大学,并是世界上大型建筑教育中心之一。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始建于1809年,是俄罗斯也是前苏联历史上第一所高等技术院校。现在该校仍是俄罗斯最优秀铁道大学。大学各类设施和教学条件极佳,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该校有不少中国留学生求学。
院长等表示,今天的来访,对中冶沈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在诸多技术领域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工程实践上都有广泛的合作空间,通过此次交流,一定会推进国立莫斯科建筑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彼得堡岩土及结构改建建筑设计院与中冶沈勘实质性交流与协作的步伐,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
随后双方就科研信息、科研人才、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共建共享,开展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优化合作方式加强科研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积极组建协同创新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东北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赵文教授、中冶沈勘总工程师王家伟参加会见。
参加会人员合影
王明宝与 进行亲切交流
圣彼得堡国立工业大学,『重磅』C9高校,有大动作!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官方公众号消息, 哈工大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2021年10月签署的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3个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按期完成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工作并 于近日成功获批, 中俄联合校园建设迈入实质内涵建设阶段。
据了解,合作办学项目学制4年,每个专业拟招生 50 人/年。合作办学项目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计划,报考学生须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学生完成学业后将获得哈工大相关专业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位证书。今年9月,两校合作办学项目的3个专业将迎来首批新生。
中俄联合校园是为促进中俄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双方优质资源深度融合而构建的中俄人才联合培养及高水平创新研究基地,是哈工大2020-2035年校园总体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也是黑龙江省“百大项目”之一。
建设中俄联合校园,是该校立足国家战略和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着力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黑龙江省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布局。
自2015年以来,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哈工大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先后联合成立等离子体物理应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数学、先进材料等中俄联合研究中心。2018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驻哈工大代表处正式揭牌。
2019年9月16日,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在两国政府副总理的共同见证下,哈工大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签署关于共建中俄联合校园合作协议圣彼得堡国立工业大学,标志双方合作上升至新的战略高度。
在建校百年之际,2020年6月7日,中俄联合校园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国外在职学位班,开启中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新篇章。
中俄联合校园奠基仪式
哈工大校领导高度重视中俄联合校园硬件及办学内涵建设。2020年以来,校党委书记熊四皓、校长韩杰才先后多次深入中俄联合校园建设现场调研并指导工作,推动该校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作办学取得阶段性进展。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多次研究中俄联合校园建设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秉持“中俄联合校园伙伴多元化”原则圣彼得堡国立工业大学,『重磅』C9高校,有大动作!,哈工大不断探索“1+N”中外合作办学路径。该校与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申报的环境生态工程本科合作办学项目获批,首批30名新生于2021年9月入学;与莫斯科航空学院联合培养航空发动机专业双学位硕士,全英文授课,已开展4年,启动飞行器动力工程整班制本科派出项目,首批20名新生于2021年9月入学。截至2022年4月,学校与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和莫斯科航空学院等一批俄罗斯高水平大学签订优秀本科毕业生赴海外读硕士协议,积极开展双学位本科、硕士和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未来,中俄联合校园将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开展合作,对俄引领面向全球,打造国际交流合作新名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交叉研究中心和成果转化机构,通过建设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校区,力争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
据介绍,中俄联合校园选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北至西大直街,南至繁荣街,西至公司街,东至北京街。主要规划范围为A、B、C三个地块,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根据规划,中俄联合校园建成后,将实现新建筑与老建筑浑然一体,打造成中俄文化、历史与现代文化交融的校园建筑群。 目前规划和建设方案,正在哈尔滨市相关部门履行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