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麻省理工 / 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认知神经科学

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认知神经科学

译者简介:周晓林教授,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心理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会长,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译者简介:周晓林教授,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心理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会长,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高定国教授,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点、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和“985”三期心理学创新研究平台负责人。

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是国际认知神经科学界的著名人物,其中教授是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他曾经是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Roger W. 的学生和同事。教授除了编撰这本教科书之外,还主编一套大型的《认知神经科学》文集,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2009年已经出版了第四版。 译者简介:周晓林教授,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心理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会长,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1992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国工作;2001年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4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年所指导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周晓林教授是多家…

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是国际认知神经科学界的著名人物,其中教授是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曾经是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Roger W. 的学生和同事。教授除了编撰这本教科书之外,还主编一套大型的《认知神经科学》文集,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2009年已经出版了第四版。 译者简介:周晓林教授,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心理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分会会长,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1992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国工作;2001年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4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年所指导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周晓林教授是多家国际、国内学术刊物的副主编或编委,并曾为3种刊物编辑4期有关汉语认知的专刊。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神经科学(包括神经经济学)、语言认知、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 高定国教授,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点、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和“985”三期心理学创新研究平台负责人。1987—199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中文认知、双语学习、认知障碍以及社会性疼痛等认知研究,目前已发表论著四十余篇。

麻省理工博士后,构建全球学术联系的桥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项目是一项卓越的学术机会,旨在为全球优秀学者提供深入探究各学科领域的平台。项目针对获得博士学位并具备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人士而开办,具备研究和创新能力是高级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参加博士后项目将取得研究经验来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是一项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端教育项目。

MIT博士后项目建立在传统的学位教育之上,是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高层次教育项目,该项目博士后项目的重要性除了提高学术素养、增加科研经验、拓宽国际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和提升职业发展,更加注重交流性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和创新,并建立终身学习提升的国际性平台。

麻省理工作为世界顶尖的学府,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博士后们在这里汇聚,带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术背景、研究方法和文化视角。这种多元性为构建全球学术联系奠定了基础。例如,一位来自亚洲的博士后可能在传统医学领域有深入研究,而另一位来自欧洲的博士后则擅长先进的材料科学。他们在麻省理工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不同学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拓宽了彼此的学术视野。

麻省理工的博士后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与全球同行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会议上,博士后们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麻省理工博士后,构建全球学术联系的桥梁,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机构的学者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博士后们了解全球学术前沿动态,还能建立起广泛的学术合作关系。例如,在一场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上,麻省理工的博士后可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从而为未来的合作项目埋下种子。

麻省理工与全球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博士后们通过参与这些合作项目,能够与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研究。这种跨机构、跨国界的合作打破了地域限制,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例如,麻省理工与某欧洲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能源领域的研究项目,博士后们可以在这个项目中与欧洲的同行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全球能源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麻省理工的博士后们还通过学术交流访问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全球学术联系。他们可能前往其他国家的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短期访问,与当地的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这种访问不仅有助于博士后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学术环境和研究需求,还能加强双方的学术合作和交流。例如,一位麻省理工的博士后前往亚洲某高校进行访问,与当地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展一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麻省理工博士后,为构建全球学术联系增添了新的纽带。

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项目通过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开展跨机构合作和进行学术交流访问等方式,构建起了一座连接全球学术的坚固桥梁。这座桥梁为博士后们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也为全球学术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转学MIT、直博哈佛,这位普林斯顿博士后却选择回清华教书,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来源| 视界(ID:)

发布 | 栩先生(ID: )

最近“数学大神”这个词貌似很火。

前有“韦神”刷爆全网,后有12门满分学霸直博清华登上热搜。

而这股“数学大神”之风,也让我想起了曾经全网都膜拜过的一个“数学王子”刁晗生,他还有一个title——北大校草。

刁晗生青涩时期的证件照

集齐世界名校offer

刁晗生从小就沉稳内敛,虽生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但目光却总是汇聚在数学题上。

在小学时,他就在数学方面展露出了过人的天赋,12岁便拿下了“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的个人一等奖和个人金牌。

但真正让他“一战成名”的,还是在2005年第46届IMO上的惊人表现。

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相当于“数学竞赛届的奥运会”,一直被认为是五大学科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比赛。

刁晗生作为中国队的学生队长,带领大家参加了第46届。当时,由韩国所提供的第三题,因为难度极高,让来自91个国家、513名选手的平均分仅仅只有0.91分(每题7分,共6题,满分42分)。

但刁晗生的成绩是:六道题全对,满分!

2005年IMO中国国家队合影,图中下排左一为刁晗生

能在IMO中拿满分,厉害程度不言而喻,但刁晗生能拿满分,是因为总分只有那么高。

如何应对18岁就迎来“巅峰”?普通人难免飘飘然,但——

以满分拿到金牌的刁晗生回到上海后,直接把奖牌放进了抽屉,并淡然地表示:

“金牌只是对于多年竞赛生涯的一次较为完满的句号,以后还有更多更长的路要走。”

领奖台上;图中右二为中国队的学生队长刁晗生

事实证明,之后的路,刁晗生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很快,刁晗生就被保送进了北大数学系,他还因为长得好看,被大家称之为“北大校草”。

可这个校草在北大学习了一年后,就转去了麻省理工大学。

刚进MIT,刁晗生就参加了2006年普特南数学竞赛。

普特南数学竞赛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学数学竞赛,每年都会吸引超过4000 名顶尖数学人才参加,光是MIT派出的数学尖子,就有一百多个。

和刁晗生同年参赛的,很多都是IMO的金牌选手,像刘天凯(美国参加IMO的四朝元老)、林运成(上海中学金牌),邵烜程(满分金牌得主)、章瞳(代表美国获金)等等。

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那么,这场竞赛难度究竟有多大呢?这么说吧,满分120分,中位分数通常为0。

但是刁晗生首次参加普特南数学竞赛,就拿到了最高分!

(图源:MIT官网)

刁晗生,第一排中间

之后的数学之路,刁晗生更是一路开挂,就在大家都为梦校努力的时候,2009年的刁晗生直博哈佛!

直博也就意味着,刁晗生的能力不仅得到了世界顶级名校哈佛的认可,这位有颜有才的男孩,在本科期间,就已经有了潜心科研的意愿。

优秀的人身上散发的光芒,是藏不住的。很快,刁晗生就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里当起了讲师。

北大、MIT、哈佛麻省理工博士后回国当教授,转学MIT、直博哈佛,这位普林斯顿博士后却选择回清华教书,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刁晗生几乎集齐了所有世界名校的offer,但这对于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很快,从哈佛博士毕业后,刁晗生又凭借自身优秀的数学能力免联考在职研究生,拿到了“藤校”普林斯顿大学的offer,成为了该校的博士后!

最值得一提的是,刁晗生在博士后期间,不仅在普林斯顿担任助教,还连续四年获得优秀教学奖。

注意喔,这个奖是学生自主评选给教授或助教的,需要满足“非常投入专注,教学思路清晰,对于课程付出的努力得到学生认可。”几项要求。

此时的他,已然在美国获得了学术上的肯定,也拥有了社交圈,无论是继续做研究还是在个人生活方面,都已经顺风顺水。但是,他做出了一个令众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在结束博士后的生涯后,刁晗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

现在的刁晗生,已经成为了清华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的一名副教授。

在国外,刁晗生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认可,在国内,从刁晗生的同学和老师口中我们也可以得知,这个男孩,是真正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低调的“天才”

刁晗生是个天才吗?

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每当我们说起天才这两个字,很容易忽略其背后付出的努力。

(老师夸刁晗生是数学天才)

“比起其他同学,刁晗生明显更坐得定,而且懂得享受那份安静。”刁晗生的老师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的。

静、定,是刁晗生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他却将这份天赋运用到了极致。

在同学们一起上暑期集训班的时候,别人都会被炎热的天气所影响,做几道题就歇息一下,只有刁晗生,一刻不停笔地做着数学题,仿佛永远不知疲倦。

每次晚自习,刁晗生也总要比别人提前一个小时到教室,然后坐在那一学就是三个半小时,就算外头电闪雷鸣,也不能让他开半点小差。

刁晗生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与数学为伴上。

他常常为了解一道题,花上几天几夜的反复思考,这份决心和毅力,异于常人。

就算成功解出正确答案,他也绝对不满足一种解题方法,同一个题目他会反复解上好多遍,哪个才是最优解?有没有更加合适的解法?

这个让普通人倍感枯燥的过程,却让刁晗生乐在其中。

如果我们看到了刁晗生那摞得比人高的草稿纸,就会知道刁晗生每次取得的成绩,都绝非偶然。

刁晗生坚定地热爱着数学,所以即便父亲刁诗民告诉他,选择数学就是选择了一条痛苦的道路,在被保送到北大之后,刁晗生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数学系。

这么说,大家可能以为刁晗生是个不懂人情世故,难以接近的学神,恰恰相反,在同学和老师眼里,他谦逊温和,并且还是一个挺有趣的人。

高中,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某天有同学在走廊和刁晗生擦肩而过的时候骂了他一句,但刁晗生没回嘴,笑了笑就离开了。

还有个同学说,一张卷子他90分钟考了58分,但刁晗生只用了20分钟就考了一个近满分的成绩。

并且,他在看初三奥数的时候,发现刁晗生一边看高三奥数一边看《爱上爱情》…

真·来自学神的碾压。

在同学眼里,刁晗生就是个好看的天才。

但天才也有接地气的时候,刁晗生小学也干过为了集卡连吃一个月泡面的事。

待人谦和的数学大神是如何炼成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刁晗生背后的男人——刁诗民。

天才,是“放养”出来的?

对于孩子取得的成绩,刁诗民其实隐隐有些顾虑。

“儿子能够长时间集中思想虽好,但这也养成了他不善言辞和内向的性格,我担心他这样下去会产生与人沟通的障碍。”

为人父的刁诗民,最大的愿望其实是希望儿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快乐的心态。

所以对于刁晗生的任何一次比赛,他问得最多的并不是考得好不好,而是身体好不好。

在刁晗生出征第46届IMO的时候,他对儿子只说了一句,“拿不拿得到金牌都是我的好儿子。”

在刁晗生以满分拿到IMO金牌后,刁诗民也并不骄傲,他甚至不认为这一次的成绩能称得上是成功。

“儿子的人生刚刚起步,任何一点成绩都只能用‘阶段性成功’来形容。”

除了给予儿子绝对的宽容之外,说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刁诗民还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引导。

每次儿子周末上课的时候,刁诗民都会拿本书在家长休息的教室学习,如果没有座位,他就会干脆蹲在走廊里看书,给孩子营造了非常浓郁的学习氛围。

日子久了,刁晗生也就耳濡目染,学习的热情逐渐被培养了起来。

身教胜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很流行“鸡娃”,很多家长恨不得让小孩在四岁就开始上奥数班,赢在“起跑线”。

但刁爸爸对此却不赞同——

“奥数的真谛是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条提高数学成绩的捷径。数学提倡的是一种方法的习得,而非单纯的计算技巧。”

“数学是最严谨的一门学科,只有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才可能在数学方面取得一些成就。”

刁爸爸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开明、轻松的家庭氛围无疑给刁晗生铸造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就像刁诗民所说,数学是最严谨的一门学科,只有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才能取得一些成就。

其实不光数学,这个理论放在任何学科任何领域都适用。

的确,并不是谁都能成为天才,但即便是大神,也并非一日练成。

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无数汗水的堆积。

膜拜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努力向前,让自身朝着这些值得仰望的人靠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ewei.guojishuobo.com/mashenglg/13138.html

xiao11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uojixuewei@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