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一期ESI数据,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行列,标志着该校一流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材料科学学科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成为继工程学学科之后华东交通大学第二个入选ESI全球前1%的学科。
ESI是由科睿唯安公司汇集和分析Web of ® (SCIE/SSCI)所收录学术文献及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基础上建立的分析型数据库,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在此次ESI数据中,华东交通大学发表SCIE/SSCI论文总量为2233篇,总被引数为23888次,高被引论文是24篇。其中,该校材料科学学科国际排名为1321,国际排名百分位是98.44%,论文总量为634篇,被引频次是8440,篇均被引频次是13.31次/篇,高被引论文是4篇。江西省仅有6所高校的材料科学学科入围,这也是表明该校材料科学学科学术成果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
当然,该学科能够入选,与学校的支持与助力密不可分,为其学科在科研与教育领域发展提供源泉与动力。接下来,小编将从这几方面出发,带大家深入了解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学科为何能够入选全球前列?
强劲师资开出科研硕果,实践育人夯实学科发展
为促进材料科学学科发展,华东交通大学集合校内优质资源,打造了一支由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他们在材料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该学科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达150余项,斩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达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600余篇论文,其中被SCI/EI收录3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
不久前,该校沈明学教授团队撰写题为“表面威纳结构和化学修饰对润湿性影响研究进展”的论文发表在《中国表面工程》,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表面粗糙度以及化学修饰影响润湿行为相关研究进展。《中国表面工程》是一本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金属表面处理类学术期刊,首个影响因子0.6。
一直以来,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学科始终致力于教育的卓越发展中,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的高质发展。一方面,该学科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力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核心课程,以及一系列专业选修课和前沿技术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材料科学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培养。
另一方面,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材料设备、性能测试等方面知识,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材料应用和需求,从而增强自身认知能力。
一流平台支撑学科建设,交叉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为促进材料科学学科建设,华东交通大学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建设先进的实验室和科研设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目前,该学科建有先进材料研究所、轨道交通新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先进复合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等多个校级科研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为科研创新打造了较好的设施环境。
在这些科研平台的支撑下,华东交通大学鼓励材料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从而提高科研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不仅如此,华东交通大学还积极推动材料科学学科的社会服务与合作,加强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进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俄罗斯交通大学怎么样,一文解读:华东交通大学怎么样?进入ESI%全球前1%!,为社会提供科普教育和科技咨询服务,提升公众对材料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前段时间,华东交通大学与江西和润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技术领域的科研合作、人才培养、交流培训等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校企合作,共同成立“华东交大、和润宇电源科技联合实验室”,落实产学研合作项目。此次产学研深入合作是把学校的先进理论和科学技术引入企业国外在职学位班,将科技成果充分运用到产品上去,让产品质量更上新台阶!
国际合作促进校际交流,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
华东交通大学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国际知名学者进行深入的学术合作。这种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为学科引入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教育理念,也为提升学科在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作出贡献。
最近,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江西会区)在南昌开幕,开幕式由江西省教育厅和华东交通大学共同承办。会上,该校与俄罗斯、马来西亚、阿联酋、新西兰等国内外院校、研究机构和中铁七局等企业举行了联合实验室揭牌和合作协议签署,搭建中外交流与合作平台。
综上所述,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学科成功入选ESI,是学科在科研、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与学校的支持与助力密不可分。
材料科学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物质的性质、结构和性能,以及这些性质和性能如何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材料科学学科的发展对于推动科技进步,特别是在制造业、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学科入选ESI,不仅扩大了学科影响力俄罗斯交通大学怎么样,也为学科走上国际舞台奠定基础,日后发展不可限量,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俄罗斯交通大学怎么样,厉害了!这位交大人的专题展开到了俄罗斯!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
他是“中国航天之父”
科学无国界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专题展在俄罗斯开幕
让我们一起
向科学家和航天事业致敬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专题展
在俄罗斯揭幕
近日,由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主办国外在职学位班,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和俄罗斯国际环保基金会承办的“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专题展在俄罗斯科学会堂举行开幕式。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临时代办苏方遒先生,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秘书长胡春梅女士,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盛懿女士,钱学森之女钱永真女士,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库利科娃女士,俄罗斯国家人文大学校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皮沃瓦尔·叶菲姆·约瑟福维奇先生,俄罗斯航天员、苏联时期英雄阿尔齐巴尔斯基·阿纳托利·帕夫洛维奇先生,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馆长维塔利·尤里耶维奇·阿菲阿尼先生等嘉宾,以及来自中、俄50余家航天、科学、教育、文化机构的代表一起参加了开幕式,并参观了本次展览。
中国驻俄罗斯使馆临时代办苏方遒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俄罗斯国家人文大学校长、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皮沃瓦尔·叶菲姆·约瑟福维奇先生致辞
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秘书长胡春梅女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俄罗斯航天员、苏联时期英雄阿尔齐巴尔斯基·阿纳托利·帕夫洛维奇先生致辞
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兼副馆长盛懿在开幕式上致辞
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剪彩。从右至左分别是:苏方遒先生、阿尔齐巴尔斯基·阿纳托利·帕夫洛维奇先生、钱永真女士和胡春梅女士
首次在俄办展
讲述中国“科罗廖夫”闪光人生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早年在美国留学和工作,在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和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回到祖国参加建设,参与组织和领导中国首批运载火箭、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俄罗斯交通大学怎么样,厉害了!这位交大人的专题展开到了俄罗斯!,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赞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又被称为中国的“科罗廖夫”(俄罗斯航天之父)。
本次“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专题展精心选取了百余件照片、文献、图表等详实历史资料,通过“东西方文化铸就科学巨擘”、“奠基航天伟业”、“中俄友好的使者”三个部分,用简练的语言反映了钱学森传奇人生中的众多闪光点,展示了钱学森成长为战略科学家的非凡历程、为中国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越功勋以及为促进中俄之间科技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俄罗斯媒体对此次展览进行报道宣传
珍贵档案呈现
见证中俄源远流长友好历史
今年是钱学森归国访苏61周年,也是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本次展览首次展出30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这些由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所珍藏的档案资料,详实地记录了钱学森1956年访问苏联之行,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俄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历史。
作为中俄友谊的特殊使者,钱学森对促进两国间航天科技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派出近3万名专家参与中国国防、科学、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建设工作,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曾先后两次应邀访问苏联,参观苏联科学院等机构,并与苏联科学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探讨俄罗斯交通大学怎么样,为中苏技术协定的顺利签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如此,他对当时苏联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持续关注和高度评价,如他于1958年至1962年期间,先后在《友好报》、《真理报》、《人民日报》等媒体就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发表多篇评论、科普文章,并多次为中苏友协、中科院、中科大等机构做相关学术报告,为推动两国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后的今天,在俄罗斯举办“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专题展览,既是回溯历史、缅怀钱老,也是积极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号召,促进中俄两国科学、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具体形式。
1957年9月,钱学森(右一)等随聂荣臻赴苏联谈判引进导弹问题
由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保存,详细记录钱学森1956年访问苏联之行的档案资料
据悉,此次展览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继2015年“科学之帜 学人典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美国巡展后,再次走出国门办展,也是钱学森生平事迹在俄罗斯的首次展出,展期两周。本次展览结束后,还将前往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莫斯科国立管理大学以及俄中友好协会下属各个分会等单位续展。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也已与俄方达成初步协议,计划于2018年将“俄罗斯航天之父——科罗廖夫”专题展引进中国,以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